全链条创新生态!珠海这个“梦工厂”让港澳青年拎包创业

7月25日,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首批8个港澳优质项目获颁“入园钥匙”。这一重大创新载体的启动,标志着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又落下关键一子,为港澳青年搭建起“联合引育-港澳孵化-珠海制造-港澳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创业服务平台。梦工厂以“高校+国家级平台+顶尖机构”的多维创新生态为依托,致力于成为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落地转化。

“三大梦工厂”构筑全链条创新生态

作为珠西科学城的核心板块,港澳青创梦工厂以“科技转化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三大载体为支撑,形成梯度衔接的创新生态链。三大载体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梯度衔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现从0到1、1到100的跃升突破。

作为科技转化先导区的“港湾1号梦工厂”,是珠海首家“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领域,打造硬核科技的策源地。这里为创业团队提供最大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空间,以及金融对接、人才赋能、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吸引80余个港澳人才创办项目入驻。

“港湾8号梦工厂”则深耕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领域,构建从研发到上市的全链条专业生态圈。园区不仅共享公共路演厅、会议中心等基础设施,更配备了高端医疗器械CDMO平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位于华发国际产业园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是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应用”的无缝衔接。香港LPC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雄毅博士表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作为国际学校,其全英文教学输出的人才非常适合我们拓展海外市场,这里的学生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

金融活水与战略协同“双轮驱动”

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揭牌活动现场,珠海科技集团、高新金投、武岳峰资本等16家投资及金融机构与港澳青创梦工厂签约,为项目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时,珠海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大湾区青年发展促进会、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等港澳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构建起跨境的双创服务体系。

这种“资本+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将有助于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张忠祥表示,他创立的珠海力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激光雷达研发,产品已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目前年产值达数千万元。“我们的车载激光雷达预计明年上市。”张忠祥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两年,我们月产能有望达到2万台,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在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的强力助推下,这位香港创业者对企业的高速成长充满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梦工厂首批入驻的8个项目均具有鲜明的科技属性和市场潜力。除力策智能外,连进建筑科技将AI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始意生物科技聚焦创新药物研发;禾益智慧农业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这些项目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珠海重点打造的“3+3+1”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

揭牌仪式上,珠海还通过“入园钥匙”的象征性仪式,向港澳创业者传递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多位港澳创业代表均表示,珠海不仅提供硬件空间,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包括政策咨询、法律协助、市场对接在内的软性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港澳青年的创业门槛。

“宜居宜业”成就湾区创业“理想国”

“珠海非常宜居宜业,是一座能够平衡事业和生活的城市。”多位港澳创业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事实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正使珠海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理想地”。

从地理位置看,珠海是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更形成了“一小时通达港澳穗深”的便捷交通圈。香港LPC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雄毅博士比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多个城市后认为:“与深圳相比,珠海的生活成本更低,研发人员心态更沉稳,非常适合需要潜心攻关的技术团队。”他透露,公司正计划将位于深圳的研发团队整体迁到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

张忠祥则坦言:“作为创业者,我也非常重视生活质量。珠海是一个宜居宜业的滨海城市,在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势显著,为创业者提供了事业与生活平衡的理想选择,能够让我们安心打拼事业。”他认为,珠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对港澳高端人才将形成强大磁吸效应。

更为关键的是,珠海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隐形壁垒。梦工厂推出“拎知识入驻、携梦想入园”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不仅提供从公司注册到人才公寓的全流程服务,同时还将助力创业者快速组建团队。

从“物理空间”到“化学融合”,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敞开大门欢迎更多港澳青年携梦想入驻。“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的揭牌正合时宜,特别切中我们眼前的需求。”李雄毅博士的话道出了众多港澳创业者的心声。

随着“2027年引育港澳项目超200个”目标的推进,这一双创“理想之城”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集聚的新高地,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文字:宋雪梅 李森 图片:吴长赋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全链条创新生态!珠海这个“梦工厂”让港澳青年拎包创业
观海融媒 2025-07-26 21:40

7月25日,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首批8个港澳优质项目获颁“入园钥匙”。这一重大创新载体的启动,标志着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又落下关键一子,为港澳青年搭建起“联合引育-港澳孵化-珠海制造-港澳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创业服务平台。梦工厂以“高校+国家级平台+顶尖机构”的多维创新生态为依托,致力于成为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落地转化。

“三大梦工厂”构筑全链条创新生态

作为珠西科学城的核心板块,港澳青创梦工厂以“科技转化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三大载体为支撑,形成梯度衔接的创新生态链。三大载体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梯度衔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现从0到1、1到100的跃升突破。

作为科技转化先导区的“港湾1号梦工厂”,是珠海首家“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领域,打造硬核科技的策源地。这里为创业团队提供最大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空间,以及金融对接、人才赋能、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吸引80余个港澳人才创办项目入驻。

“港湾8号梦工厂”则深耕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领域,构建从研发到上市的全链条专业生态圈。园区不仅共享公共路演厅、会议中心等基础设施,更配备了高端医疗器械CDMO平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位于华发国际产业园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是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应用”的无缝衔接。香港LPC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雄毅博士表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作为国际学校,其全英文教学输出的人才非常适合我们拓展海外市场,这里的学生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

金融活水与战略协同“双轮驱动”

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揭牌活动现场,珠海科技集团、高新金投、武岳峰资本等16家投资及金融机构与港澳青创梦工厂签约,为项目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时,珠海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大湾区青年发展促进会、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等港澳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构建起跨境的双创服务体系。

这种“资本+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将有助于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张忠祥表示,他创立的珠海力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激光雷达研发,产品已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目前年产值达数千万元。“我们的车载激光雷达预计明年上市。”张忠祥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两年,我们月产能有望达到2万台,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在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的强力助推下,这位香港创业者对企业的高速成长充满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梦工厂首批入驻的8个项目均具有鲜明的科技属性和市场潜力。除力策智能外,连进建筑科技将AI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始意生物科技聚焦创新药物研发;禾益智慧农业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这些项目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珠海重点打造的“3+3+1”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

揭牌仪式上,珠海还通过“入园钥匙”的象征性仪式,向港澳创业者传递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多位港澳创业代表均表示,珠海不仅提供硬件空间,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包括政策咨询、法律协助、市场对接在内的软性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港澳青年的创业门槛。

“宜居宜业”成就湾区创业“理想国”

“珠海非常宜居宜业,是一座能够平衡事业和生活的城市。”多位港澳创业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事实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正使珠海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理想地”。

从地理位置看,珠海是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更形成了“一小时通达港澳穗深”的便捷交通圈。香港LPC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雄毅博士比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多个城市后认为:“与深圳相比,珠海的生活成本更低,研发人员心态更沉稳,非常适合需要潜心攻关的技术团队。”他透露,公司正计划将位于深圳的研发团队整体迁到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

张忠祥则坦言:“作为创业者,我也非常重视生活质量。珠海是一个宜居宜业的滨海城市,在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势显著,为创业者提供了事业与生活平衡的理想选择,能够让我们安心打拼事业。”他认为,珠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对港澳高端人才将形成强大磁吸效应。

更为关键的是,珠海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隐形壁垒。梦工厂推出“拎知识入驻、携梦想入园”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不仅提供从公司注册到人才公寓的全流程服务,同时还将助力创业者快速组建团队。

从“物理空间”到“化学融合”,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敞开大门欢迎更多港澳青年携梦想入驻。“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的揭牌正合时宜,特别切中我们眼前的需求。”李雄毅博士的话道出了众多港澳创业者的心声。

随着“2027年引育港澳项目超200个”目标的推进,这一双创“理想之城”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集聚的新高地,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文字:宋雪梅 李森 图片:吴长赋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