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媒体如何“求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做客“珠海传媒讲学堂”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有哪些关键要素?内容IP打造有哪些成功经验?媒体人如何在变革浪潮中找准定位?7月30日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做客“珠海传媒讲学堂”,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施路径》为主题,系统剖析了媒体深度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张志安在珠海传媒讲学堂作主题讲座。     
推动媒体生产传播彻底互联网化

张志安指出,当前主流媒体面临两大结构性挑战,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导致传统媒体渠道边缘化,以及智能传播技术快速迭代中主流媒体技术应用的被动性

张志安指出,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系统性变革是对危机的正视,也是对风险的考量。“本次系统性变革,深层次目的在于解决媒体生产传播的彻底互联网化的问题,巩固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当中的枢纽位置。”

在此基础上,张志安进一步提出传统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五大实施路径,包括组织架构轻量化、生产传播互联网化、平台建设生态化、技术应用场景化以及商业模式多元化

聚焦全媒体生产传播,张志安指出,今天做内容,不仅是新闻报道,应该是创意作品,要把“思路打开”。“媒体对用户的价值,在于技术的吸引、参与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公众链接。”他强调,每一条新闻都应该思考,经由怎样的链路去和最大化的群体链接

他以国内部分成功转型的媒体为例,分析了其内容转型策略,尤其是IP打造的成功策略。“IP工作室就是一次瘦身和体检,在现有领域基础上,要长出你的内容IP,就是真正有效的内容。”

聚焦商业模式,“变现”也是讲座中的高频词。张志安认为,未来应向文化科技企业转型以实现综合运营变现。“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就是要解决全媒体生产传播的闭环,要深挖本地资源,与所在城市的产业紧密结合,创造全新的运营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核心能力不断开展边界探索

当前,传统渠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推动组织管理的扁平化,以结果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向互联网主导转变,同时建立实效化的考核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张志安强调,生产传播评价体系已发生深刻变革,“流量和效果”成为衡量媒体影响力的关键指标。评价体系既是度量衡,更是指挥棒,数据评价今后是非常重要的权重。他建议,地市级媒体要格外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构建,依托场景的精细化运营,强化与用户的连接,激发用户的深层共鸣,并通过持续交互提供优质服务维系数据黏性

在互动环节,张志安耐心一一解答提问,给出了不少实操建议。“培养网感就是培养用户思维,不是包打天下,而是人群聚焦、需求聚焦、用户聚焦,找到互联网的表达语态,然后不断地摸索方法论。”

媒体人如何看待危机和风险?张志安说,危机永远都是有的,重要的是不断保持学习,保持自我更新,立足核心能力不断开展边界探索,在创意传播中链接到各种应用场景,探索“传播+”的潜力,从而实现传播价值。

“今日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既要担当责任,更要有所突破;既要守住品牌,更要开辟新路;既要坚守大局,又要有所创造。”张志安勉励传媒人坚韧地往前赶,一起蹚出系统性变革的新路。

文字:佘映薇 图片:钟凡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地市级媒体如何“求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做客“珠海传媒讲学堂”
珠海特区报 2025-07-31 02:40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有哪些关键要素?内容IP打造有哪些成功经验?媒体人如何在变革浪潮中找准定位?7月30日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做客“珠海传媒讲学堂”,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施路径》为主题,系统剖析了媒体深度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张志安在珠海传媒讲学堂作主题讲座。     
推动媒体生产传播彻底互联网化

张志安指出,当前主流媒体面临两大结构性挑战,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导致传统媒体渠道边缘化,以及智能传播技术快速迭代中主流媒体技术应用的被动性

张志安指出,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系统性变革是对危机的正视,也是对风险的考量。“本次系统性变革,深层次目的在于解决媒体生产传播的彻底互联网化的问题,巩固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当中的枢纽位置。”

在此基础上,张志安进一步提出传统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五大实施路径,包括组织架构轻量化、生产传播互联网化、平台建设生态化、技术应用场景化以及商业模式多元化

聚焦全媒体生产传播,张志安指出,今天做内容,不仅是新闻报道,应该是创意作品,要把“思路打开”。“媒体对用户的价值,在于技术的吸引、参与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公众链接。”他强调,每一条新闻都应该思考,经由怎样的链路去和最大化的群体链接

他以国内部分成功转型的媒体为例,分析了其内容转型策略,尤其是IP打造的成功策略。“IP工作室就是一次瘦身和体检,在现有领域基础上,要长出你的内容IP,就是真正有效的内容。”

聚焦商业模式,“变现”也是讲座中的高频词。张志安认为,未来应向文化科技企业转型以实现综合运营变现。“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就是要解决全媒体生产传播的闭环,要深挖本地资源,与所在城市的产业紧密结合,创造全新的运营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核心能力不断开展边界探索

当前,传统渠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推动组织管理的扁平化,以结果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向互联网主导转变,同时建立实效化的考核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张志安强调,生产传播评价体系已发生深刻变革,“流量和效果”成为衡量媒体影响力的关键指标。评价体系既是度量衡,更是指挥棒,数据评价今后是非常重要的权重。他建议,地市级媒体要格外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构建,依托场景的精细化运营,强化与用户的连接,激发用户的深层共鸣,并通过持续交互提供优质服务维系数据黏性

在互动环节,张志安耐心一一解答提问,给出了不少实操建议。“培养网感就是培养用户思维,不是包打天下,而是人群聚焦、需求聚焦、用户聚焦,找到互联网的表达语态,然后不断地摸索方法论。”

媒体人如何看待危机和风险?张志安说,危机永远都是有的,重要的是不断保持学习,保持自我更新,立足核心能力不断开展边界探索,在创意传播中链接到各种应用场景,探索“传播+”的潜力,从而实现传播价值。

“今日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既要担当责任,更要有所突破;既要守住品牌,更要开辟新路;既要坚守大局,又要有所创造。”张志安勉励传媒人坚韧地往前赶,一起蹚出系统性变革的新路。

文字:佘映薇 图片:钟凡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