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灯、无人机、回收员......斗门区多措并举,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安装灭蚊灯捕杀吸血雌蚊,投用无人机实现“空中+地面”立体消杀,配备回收员入户收废品……为筑牢基孔肯雅热防疫防线、守护群众健康,斗门区多措并举,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全力以赴筑牢防控安全屏障。

灭蚊灯上线

8月1日,在白藤街道诚丰新园小区,斗门区路灯管理所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灭蚊灯。这款黄色灭蚊灯又称光催化灭蚊灯,是一款利用光、味进行捕杀的器具,能持续捕杀吸血雌蚊,节能环保且对人体无害。“这款灯具采用黑光诱蚊,能够更好地把蚊虫聚集在灯具,用电进行有效地消杀。”斗门区路灯管理所所长李琪表示。

工作人员安装防蚊设备。

安装灭蚊灯是斗门区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之一,利用路灯灯杆为载体,接用路灯电源晚间供电,节省成本的同时对公园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全覆盖。首批安装30套,白藤街道诚丰新园小区、西堤公园、霞山公园已安装使用19套,其余将陆续在公园、广场或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安装,成为保护群众健康的“隐形卫士”。

无人机高空喷药

1日,在井岸镇社会福利中心内,一架载着防治蚊虫药剂的无人机缓缓升空,灵活穿梭,将灭蚊药液均匀喷洒在杂草地、绿化带。

在疾控部门、市供销社大力支持下,井岸镇首次采用无人机开展灭蚊消杀作业,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消杀覆盖面,实现“空中+地面”立体消杀。

“我们临时组建两支无人机消杀队伍,8分钟喷2.5亩,效率非常高。”珠海市供销珠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严国灿表示,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可依据地形自动调整飞行高度与喷药量,针对丛林、水体、绿化带、楼顶、积水盲区等进行高空喷药,有效阻断蚊虫孳生环境。

截至8月2日,井岸镇利用无人机消杀面积近6万平方米。接下来,还将在黄杨河湿地公园、霞山公园、斗门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楼顶积水点等进行无人机消杀,计划完成消杀总面积99万平方米。

回收员入户收废品

“塑料瓶一毛五,纸皮八毛!”8月2日,白蕉镇新环村村民陈阿姨家里,“防疫特攻队”队员正在忙碌着。

党员志愿者清理积水、垃圾废品,废品回收员忙着将废品上秤。“防疫特攻队”正是该村防控基孔肯雅热的创新实践。

“我们村是水上村,一些老人有囤积纸皮、瓶瓶罐罐的习惯。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新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炳新说。

新环村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从8月1日起,升级为“环境整治+防疫宣传+资源回收”三联动机制。

“我们每10人为一个小分队,配备保洁车与回收员,党员志愿者负责清积水、清理垃圾废品,回收员当场议价收废品,消杀组进行喷药消杀,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冯炳新介绍。

经过一番努力,陈阿姨家的院子焕然一新。“废品卖了30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觉得心里爽,小院子也干净了,真的谢谢你们。”陈阿姨高兴地说。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
微信
朋友圈
灭蚊灯、无人机、回收员......斗门区多措并举,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观海融媒 2025-08-02 18:27

安装灭蚊灯捕杀吸血雌蚊,投用无人机实现“空中+地面”立体消杀,配备回收员入户收废品……为筑牢基孔肯雅热防疫防线、守护群众健康,斗门区多措并举,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全力以赴筑牢防控安全屏障。

灭蚊灯上线

8月1日,在白藤街道诚丰新园小区,斗门区路灯管理所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灭蚊灯。这款黄色灭蚊灯又称光催化灭蚊灯,是一款利用光、味进行捕杀的器具,能持续捕杀吸血雌蚊,节能环保且对人体无害。“这款灯具采用黑光诱蚊,能够更好地把蚊虫聚集在灯具,用电进行有效地消杀。”斗门区路灯管理所所长李琪表示。

工作人员安装防蚊设备。

安装灭蚊灯是斗门区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之一,利用路灯灯杆为载体,接用路灯电源晚间供电,节省成本的同时对公园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全覆盖。首批安装30套,白藤街道诚丰新园小区、西堤公园、霞山公园已安装使用19套,其余将陆续在公园、广场或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安装,成为保护群众健康的“隐形卫士”。

无人机高空喷药

1日,在井岸镇社会福利中心内,一架载着防治蚊虫药剂的无人机缓缓升空,灵活穿梭,将灭蚊药液均匀喷洒在杂草地、绿化带。

在疾控部门、市供销社大力支持下,井岸镇首次采用无人机开展灭蚊消杀作业,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消杀覆盖面,实现“空中+地面”立体消杀。

“我们临时组建两支无人机消杀队伍,8分钟喷2.5亩,效率非常高。”珠海市供销珠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严国灿表示,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可依据地形自动调整飞行高度与喷药量,针对丛林、水体、绿化带、楼顶、积水盲区等进行高空喷药,有效阻断蚊虫孳生环境。

截至8月2日,井岸镇利用无人机消杀面积近6万平方米。接下来,还将在黄杨河湿地公园、霞山公园、斗门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楼顶积水点等进行无人机消杀,计划完成消杀总面积99万平方米。

回收员入户收废品

“塑料瓶一毛五,纸皮八毛!”8月2日,白蕉镇新环村村民陈阿姨家里,“防疫特攻队”队员正在忙碌着。

党员志愿者清理积水、垃圾废品,废品回收员忙着将废品上秤。“防疫特攻队”正是该村防控基孔肯雅热的创新实践。

“我们村是水上村,一些老人有囤积纸皮、瓶瓶罐罐的习惯。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新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炳新说。

新环村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从8月1日起,升级为“环境整治+防疫宣传+资源回收”三联动机制。

“我们每10人为一个小分队,配备保洁车与回收员,党员志愿者负责清积水、清理垃圾废品,回收员当场议价收废品,消杀组进行喷药消杀,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冯炳新介绍。

经过一番努力,陈阿姨家的院子焕然一新。“废品卖了30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觉得心里爽,小院子也干净了,真的谢谢你们。”陈阿姨高兴地说。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