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为“参与者”!珠海全力以赴落实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

同心协力焰方高,盛夏的珠海,防蚊灭蚊,已经成为每位市民的自觉,全民皆为“参与者”的防控阻击战在珠海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坚持“一盘棋”推进疫情防控,市领导多次深入社区一线实地督导检查。一群群“红马甲”分片包干,18万余人次党员干部既是“满天星”又是“一股绳”,与广大群众一起,坚决用最快速度打好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硬仗。

力量下沉一线

群防群控合而战之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时节,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是一场同时间赛跑的战争。7月26日至8月1日珠海开展爱国卫生“六集中”防蚊灭蚊攻坚周活动;7月30日开始,珠海连续两周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室内、室外统一灭蚊行动。

拱北街道华平社区志愿者开展楼顶翻盆倒罐行动。赵梓 摄

攥指成拳,每个指头都要硬。连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集结,集中力量群策群力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共筑蚊媒传染病防治的全民防线。7月17日至8月2日,已累计动员党员干部18万余人次。

“防”在前面,“控”在当下,不折不扣的行动是广大党员群众与病毒作战坚毅韧劲的映照。7月26日以来,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连续一周安排部机关党员共71人次到朝阳社区“双报到”。党员们的身影活跃在楼顶天台、市场商铺、排水沟渠、垃圾堆放点。党员们还登上外伶仃岛排查清理背街小巷陈年垃圾,清除积水死角,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7月26日以来,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组织26个基层党组织93名党员干部代表前往挂点联系的多个社区开展灭蚊防控等工作。房前屋后、楼道角落、公共绿地内可能积水的各类容器都躲不过党员和社区群众“地毯式”的排查,大家一起扫除蚊媒“黑点”,全方位织密疫情防控网。

香洲区教育党工委集结79所中小学400名党员教师,组建“防蚊抗疫先锋队”,奔赴全区135个社区协助开展疫情监测。一名名“防疫侦察兵”在基层观测重点区域蚊子幼虫孳生情况,为动态掌握蚊媒密度、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渔港环境复杂,渔船也极易成为防疫的“盲区”和“死角”。市海洋发展局的党员干部把服务直接送到船头,帮助渔民清理废弃渔具和泡沫箱,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渔民开展健康引导,将防疫的“安全网”和服务的“连心桥”一同筑牢。

来自格力集团的党员周福文,不久前刚在台风“韦帕”期间冒雨修剪高危树木时遭马蜂袭击左眼。眼睛刚刚恢复,他又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支持社区工作,挨家挨户开展宣传。他所在的翠香街道银桦社区,居民在党员带动下纷纷行动起来。

群众在党员带动下投身消杀、宣传,曾经的“旁观者”变“参与者”,这样的例子遍及全市各地。

梅华街道悦城社区的社区党员与志愿者凝聚防疫合力。中珠小区通过征求业主意见方式更新防蚊举措,安装25台太阳能灭蚊灯,实现小区主干道、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公共区域全覆盖。当狮山街道的志愿者顶着烈日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时,青春社区爱心商家主动送去一份份“清凉关怀”,诠释着“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共建理念。

金湾区各镇持续通过“专业防控+群防群治”模式,为居民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以南水镇为例,党员干部和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敲门行动”,提醒居民做好防蚊措施。 “消杀后蚊子明显少了,家里的积水也会及时清理。”南水镇铁炉村村民刘晓晴说。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用赤诚与担当守护市民群众的健康家园。

“花式”手段

只为筑牢健康防线

从城市到乡村,从口岸货场到交通枢纽,从公共场所到每一户居民,“土方法”“新科技”齐上阵,珠海全市上下正拿出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硬手腕”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共筑健康防线。

当前正值海岛旅游旺季,7月28日,万山区开展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操作员轻按启动键,搭载着精准喷洒系统的无人机缓缓升空。通过实时调整飞行高度与喷洒角度,药剂均匀覆盖蚊虫易聚集区域,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高新区星湾社区依托“珠海空链”无人机低空遥感网,组建一套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空地一体化”立体巡查监控体系,为楼顶积水等蚊虫孳生区域提供精准监测服务。

高新区利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查。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摄

人员密集场所和蚊虫孳生地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是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的重点。珠海公交集团以1天1次的频率对全部公交场站开展环境治理,公交车每日进行深度清洁,重点清除车厢地板、座位缝隙、垃圾桶等易残留水渍或杂物区域,并以药剂喷淋方式对所有公交车的车厢开展消杀。

珠海紧盯出入境关口,着力提升查验检测能力,全力守好防输入关。除环境整治和消杀外,主要口岸的公共场所,均设置共享驱蚊水取用点,方便出入境人员即时防护。

旅游旺季,各市属公园安排专业人员在清晨、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对灌木丛、公厕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滞留喷洒,优化灭蚊灯布局以覆盖蚊虫密集区,同时绿化带边缘设置缓坡排水,种植迷迭香、艾草等驱蚊植物,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居民区周边的水域也不再是蚊虫温床。香洲区湾仔街道作物社区应用“养鱼防蚊”生物防治方式,在小水域投喂鱼苗消灭幼蚊,降低蚊虫孳生密度。

村民学唱防蚊灭蚊咸水歌。梁冠贤 摄

斗门区创新运用“花式”宣传手段,积极防范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沙田民歌非遗传承人黄细妹,精心创作8首防蚊灭蚊主题咸水歌,将防蚊灭蚊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总结经验、优化措施、完善机制,广大市民的自我防护能力在一次次宣传动员中获得提升,防蚊灭蚊、群防群控不是纸面倡议而是全民自觉,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没有“旁观者”,全民皆为“参与者”。

文字:陈颖 图片:赵梓 吴长赋 梁冠贤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叶维佳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全民皆为“参与者”!珠海全力以赴落实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
珠海特区报 2025-08-03 02:46

同心协力焰方高,盛夏的珠海,防蚊灭蚊,已经成为每位市民的自觉,全民皆为“参与者”的防控阻击战在珠海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坚持“一盘棋”推进疫情防控,市领导多次深入社区一线实地督导检查。一群群“红马甲”分片包干,18万余人次党员干部既是“满天星”又是“一股绳”,与广大群众一起,坚决用最快速度打好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硬仗。

力量下沉一线

群防群控合而战之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时节,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是一场同时间赛跑的战争。7月26日至8月1日珠海开展爱国卫生“六集中”防蚊灭蚊攻坚周活动;7月30日开始,珠海连续两周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室内、室外统一灭蚊行动。

拱北街道华平社区志愿者开展楼顶翻盆倒罐行动。赵梓 摄

攥指成拳,每个指头都要硬。连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集结,集中力量群策群力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共筑蚊媒传染病防治的全民防线。7月17日至8月2日,已累计动员党员干部18万余人次。

“防”在前面,“控”在当下,不折不扣的行动是广大党员群众与病毒作战坚毅韧劲的映照。7月26日以来,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连续一周安排部机关党员共71人次到朝阳社区“双报到”。党员们的身影活跃在楼顶天台、市场商铺、排水沟渠、垃圾堆放点。党员们还登上外伶仃岛排查清理背街小巷陈年垃圾,清除积水死角,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7月26日以来,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组织26个基层党组织93名党员干部代表前往挂点联系的多个社区开展灭蚊防控等工作。房前屋后、楼道角落、公共绿地内可能积水的各类容器都躲不过党员和社区群众“地毯式”的排查,大家一起扫除蚊媒“黑点”,全方位织密疫情防控网。

香洲区教育党工委集结79所中小学400名党员教师,组建“防蚊抗疫先锋队”,奔赴全区135个社区协助开展疫情监测。一名名“防疫侦察兵”在基层观测重点区域蚊子幼虫孳生情况,为动态掌握蚊媒密度、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渔港环境复杂,渔船也极易成为防疫的“盲区”和“死角”。市海洋发展局的党员干部把服务直接送到船头,帮助渔民清理废弃渔具和泡沫箱,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渔民开展健康引导,将防疫的“安全网”和服务的“连心桥”一同筑牢。

来自格力集团的党员周福文,不久前刚在台风“韦帕”期间冒雨修剪高危树木时遭马蜂袭击左眼。眼睛刚刚恢复,他又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支持社区工作,挨家挨户开展宣传。他所在的翠香街道银桦社区,居民在党员带动下纷纷行动起来。

群众在党员带动下投身消杀、宣传,曾经的“旁观者”变“参与者”,这样的例子遍及全市各地。

梅华街道悦城社区的社区党员与志愿者凝聚防疫合力。中珠小区通过征求业主意见方式更新防蚊举措,安装25台太阳能灭蚊灯,实现小区主干道、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公共区域全覆盖。当狮山街道的志愿者顶着烈日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时,青春社区爱心商家主动送去一份份“清凉关怀”,诠释着“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共建理念。

金湾区各镇持续通过“专业防控+群防群治”模式,为居民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以南水镇为例,党员干部和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敲门行动”,提醒居民做好防蚊措施。 “消杀后蚊子明显少了,家里的积水也会及时清理。”南水镇铁炉村村民刘晓晴说。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用赤诚与担当守护市民群众的健康家园。

“花式”手段

只为筑牢健康防线

从城市到乡村,从口岸货场到交通枢纽,从公共场所到每一户居民,“土方法”“新科技”齐上阵,珠海全市上下正拿出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硬手腕”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共筑健康防线。

当前正值海岛旅游旺季,7月28日,万山区开展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操作员轻按启动键,搭载着精准喷洒系统的无人机缓缓升空。通过实时调整飞行高度与喷洒角度,药剂均匀覆盖蚊虫易聚集区域,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高新区星湾社区依托“珠海空链”无人机低空遥感网,组建一套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空地一体化”立体巡查监控体系,为楼顶积水等蚊虫孳生区域提供精准监测服务。

高新区利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查。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摄

人员密集场所和蚊虫孳生地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是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的重点。珠海公交集团以1天1次的频率对全部公交场站开展环境治理,公交车每日进行深度清洁,重点清除车厢地板、座位缝隙、垃圾桶等易残留水渍或杂物区域,并以药剂喷淋方式对所有公交车的车厢开展消杀。

珠海紧盯出入境关口,着力提升查验检测能力,全力守好防输入关。除环境整治和消杀外,主要口岸的公共场所,均设置共享驱蚊水取用点,方便出入境人员即时防护。

旅游旺季,各市属公园安排专业人员在清晨、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对灌木丛、公厕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滞留喷洒,优化灭蚊灯布局以覆盖蚊虫密集区,同时绿化带边缘设置缓坡排水,种植迷迭香、艾草等驱蚊植物,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居民区周边的水域也不再是蚊虫温床。香洲区湾仔街道作物社区应用“养鱼防蚊”生物防治方式,在小水域投喂鱼苗消灭幼蚊,降低蚊虫孳生密度。

村民学唱防蚊灭蚊咸水歌。梁冠贤 摄

斗门区创新运用“花式”宣传手段,积极防范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沙田民歌非遗传承人黄细妹,精心创作8首防蚊灭蚊主题咸水歌,将防蚊灭蚊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总结经验、优化措施、完善机制,广大市民的自我防护能力在一次次宣传动员中获得提升,防蚊灭蚊、群防群控不是纸面倡议而是全民自觉,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没有“旁观者”,全民皆为“参与者”。

文字:陈颖 图片:赵梓 吴长赋 梁冠贤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