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轮暴雨何时结束?暴雨后珠海天气→

连日来,广东的天仿佛“漏了”,雨下个不停。

有网友在南方+留言吐槽“这雨下得快让人发霉了”“衣服晾不干”“心好累”……

南方+客户端留言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南方+客户端留言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但更多人心中疑惑:

这雨达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会有这场雨?

广东的雨和北方的雨是同一场雨吗?

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

雨停了广东接下来的天气会怎样?

今天,我们聊一聊这一堆问题。

问题1:这轮降雨达到什么程度?

这几天,大家看到最多的就是满屏的暴雨预警。

广东部分时段降雨情况。
广东部分时段降雨情况。

在5日的整个白天,珠三角中北部和清远南部市县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珠三角南部、汕尾、韶关南部市县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据气象监测,8月4日20时到5日20时(过去24小时),全省有28个镇街录得特大暴雨,有414个镇街录得大暴雨。最大雨量前几名为:惠州海面小星山岛470.6毫米、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385.8毫米、汕尾城区马宫街道350.9毫米、广州从化区吕田镇318.9毫米。

要知道,北方有些地方可能一年都达不到这样的降雨量。

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场降雨?

通常来说,雨的形成需要动力抬升机制和充足水汽。大致可以简单理解:当湿润的空气快速上升时,由于高层温度低,水汽降温凝结成雨滴,最后掉落到地上形成降雨。

回到广东的本轮降雨,正是满足了抬升和水汽条件。

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
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

抬升机制源于冷涡。冷涡和台风很像,甚至可以理解为“在陆地上的台风”。由于冷涡本身是逆时针旋转,有很强的上升动力,像一台“抽水机”将周围的水汽向中心汇聚、抬升。

而水汽条件来自季风。目前,强盛的西南季风携带着海上的大量暖湿气流进入广东,各地水汽充沛。

于是发生了这样的“故事”:8月1日,低涡出现在广西,随后它进入广东。此时,低涡将西南季风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抽上来”,水汽不断快速抬升、凝结,便在冷涡周围形成了持续性暴雨。

在8月5日,低涡大致位于珠三角中部一带;并且从天气雷达回波图能看到,雨带的移动速度很慢,产生了“列车效应”,雷雨云团不断经过一个地区,直接导致了广东中部、南部沿海的持续性暴雨。

所以只要低涡不走,广东的暴雨就会一直持续。

问题3:广东这场雨和北方的雨一样吗?

有些事情很巧,我国北方也正经历持续性暴雨,此前北京的暴雨广受关注。

广东的雨和北方的雨是同一波雨吗?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沈雨旸的介绍,近期暖湿气流沿副热带高压边缘源源不断向西北至华北、东北一带输送大量水汽,同时西风槽频繁东移并引导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形成了降雨。

而广东这轮暴雨,更像是台风雨的机制,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雨。

因此,从成因上看,广东和北方的雨不同。

问题4:广东的雨什么时候结束?

根据前面所说,当抬升、水汽条件不足,或低涡移动、消失时,广东的雨才会有变化。

好消息是,低涡移动了。

副热带高压将低涡“挤出”广东。
副热带高压将低涡“挤出”广东。

根据广东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未来几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将“推着”冷涡系统逐渐北抬西移,由此雨带也将向北移动,此时广东南部沿海市县的降雨将趋于减弱,而广东中部、北部降雨增强。

因此,气象部门预计,5日夜间到6日,随着雨带北移,珠三角、清远、韶关、河源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梅州北部、汕尾、云浮和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待到7日,随着冷涡进一步远离,广东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8日,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

问题5:雨停之后广东天气如何?

答案无疑是升温。

8日各地升温。
8日各地升温。

随着雨带离开,广东重新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各地气温将开始回升。

并且此时西南季风依然携带暖湿气流进入广东,或许各地又将陷入湿热的“蒸笼模式”。

接下来,广东或将切换防暑防晒模式。

未来几日天气预报

6日,珠三角、清远、韶关、河源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梅州北部、汕尾、云浮和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中雨局部大雨。最高气温:粤北大部市县和肇庆市县26℃-29℃,湛江市县31℃-34℃,其余市县29℃-31℃。

7日,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我省西部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到晴为主。最高气温:韶关、清远、肇庆市县28℃-31℃,其余大部市县32℃-35℃。

8日,我省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我省最高气温将普遍在33℃-36℃。

珠海七天天气预报:受西南季风影响,预计明6日珠海市仍有大雨;7日起降雨减少,天气渐趋晴热。

温馨提示:近期珠海市强降雨频繁,土壤含水量高,请注意防御连续性强降雨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封面图:朱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彭晶
微信
朋友圈
广东这轮暴雨何时结束?暴雨后珠海天气→
南方+、珠海天气 2025-08-06 08:07

连日来,广东的天仿佛“漏了”,雨下个不停。

有网友在南方+留言吐槽“这雨下得快让人发霉了”“衣服晾不干”“心好累”……

南方+客户端留言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南方+客户端留言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但更多人心中疑惑:

这雨达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会有这场雨?

广东的雨和北方的雨是同一场雨吗?

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

雨停了广东接下来的天气会怎样?

今天,我们聊一聊这一堆问题。

问题1:这轮降雨达到什么程度?

这几天,大家看到最多的就是满屏的暴雨预警。

广东部分时段降雨情况。
广东部分时段降雨情况。

在5日的整个白天,珠三角中北部和清远南部市县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珠三角南部、汕尾、韶关南部市县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据气象监测,8月4日20时到5日20时(过去24小时),全省有28个镇街录得特大暴雨,有414个镇街录得大暴雨。最大雨量前几名为:惠州海面小星山岛470.6毫米、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385.8毫米、汕尾城区马宫街道350.9毫米、广州从化区吕田镇318.9毫米。

要知道,北方有些地方可能一年都达不到这样的降雨量。

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场降雨?

通常来说,雨的形成需要动力抬升机制和充足水汽。大致可以简单理解:当湿润的空气快速上升时,由于高层温度低,水汽降温凝结成雨滴,最后掉落到地上形成降雨。

回到广东的本轮降雨,正是满足了抬升和水汽条件。

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
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

抬升机制源于冷涡。冷涡和台风很像,甚至可以理解为“在陆地上的台风”。由于冷涡本身是逆时针旋转,有很强的上升动力,像一台“抽水机”将周围的水汽向中心汇聚、抬升。

而水汽条件来自季风。目前,强盛的西南季风携带着海上的大量暖湿气流进入广东,各地水汽充沛。

于是发生了这样的“故事”:8月1日,低涡出现在广西,随后它进入广东。此时,低涡将西南季风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抽上来”,水汽不断快速抬升、凝结,便在冷涡周围形成了持续性暴雨。

在8月5日,低涡大致位于珠三角中部一带;并且从天气雷达回波图能看到,雨带的移动速度很慢,产生了“列车效应”,雷雨云团不断经过一个地区,直接导致了广东中部、南部沿海的持续性暴雨。

所以只要低涡不走,广东的暴雨就会一直持续。

问题3:广东这场雨和北方的雨一样吗?

有些事情很巧,我国北方也正经历持续性暴雨,此前北京的暴雨广受关注。

广东的雨和北方的雨是同一波雨吗?

根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沈雨旸的介绍,近期暖湿气流沿副热带高压边缘源源不断向西北至华北、东北一带输送大量水汽,同时西风槽频繁东移并引导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形成了降雨。

而广东这轮暴雨,更像是台风雨的机制,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雨。

因此,从成因上看,广东和北方的雨不同。

问题4:广东的雨什么时候结束?

根据前面所说,当抬升、水汽条件不足,或低涡移动、消失时,广东的雨才会有变化。

好消息是,低涡移动了。

副热带高压将低涡“挤出”广东。
副热带高压将低涡“挤出”广东。

根据广东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未来几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将“推着”冷涡系统逐渐北抬西移,由此雨带也将向北移动,此时广东南部沿海市县的降雨将趋于减弱,而广东中部、北部降雨增强。

因此,气象部门预计,5日夜间到6日,随着雨带北移,珠三角、清远、韶关、河源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梅州北部、汕尾、云浮和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待到7日,随着冷涡进一步远离,广东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8日,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

问题5:雨停之后广东天气如何?

答案无疑是升温。

8日各地升温。
8日各地升温。

随着雨带离开,广东重新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各地气温将开始回升。

并且此时西南季风依然携带暖湿气流进入广东,或许各地又将陷入湿热的“蒸笼模式”。

接下来,广东或将切换防暑防晒模式。

未来几日天气预报

6日,珠三角、清远、韶关、河源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梅州北部、汕尾、云浮和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中雨局部大雨。最高气温:粤北大部市县和肇庆市县26℃-29℃,湛江市县31℃-34℃,其余市县29℃-31℃。

7日,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我省西部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到晴为主。最高气温:韶关、清远、肇庆市县28℃-31℃,其余大部市县32℃-35℃。

8日,我省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我省最高气温将普遍在33℃-36℃。

珠海七天天气预报:受西南季风影响,预计明6日珠海市仍有大雨;7日起降雨减少,天气渐趋晴热。

温馨提示:近期珠海市强降雨频繁,土壤含水量高,请注意防御连续性强降雨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封面图:朱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