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珠海“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建设成绩斐然

8月6日上午,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推进“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建设,打造“珠海特色”工业污水服务体系情况。上半年,我市实现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园区周边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达Ⅲ类。“2+2+2”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经验上报生态环境部,今年7月,我市富山工业园建设经验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我市工业空间布局整体呈现“园区集聚,城镇零散”特征,全市9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整体用地规模约占全市工业用地比例的73%,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为切实推动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开展“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印发了建设方案、排查要点和验收办法,对建设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科学指导。通过全省率先试点实践,总结形成“2+2+2”六大创新举措,为开展工业污水治理探索了“珠海模板”。

机制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完善工业污水服务体系。针对珠海濒临南海、河网密布的水系情况及“园区集聚,城镇零散”的工业空间布局特征,印发全国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工业污水系统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珠海市工业污水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工业污水“建设-收费-运营-服务-监管”全生命周期指明方向,从五方面十项细化措施指导我市工业污水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各园区完成建设后,我市将定期开展建设成果动态复核评估,对复核评估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园区重新整改、重新复验,真正实现“一次建设,长效治理”。

模式方面,我市强化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污水处理厂尾水多渠道回用,其中,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节水标杆园区。富山工业园推动园内啤酒行业龙头企业青岛啤酒公司与富山水质净化厂开展可生化啤酒废水回用试点,每年为水厂节约碳源购买成本20多万元。我市还强化实施“哨点前移”监管模式。在富山水质净化厂来水节点建立全国首创的水质重金属电化学生物在线监测预警仪,协助园区精准溯清污染情况。

为高效推进“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市生态环境局打造“一份台账一张图”工作法。对园区面积、排水设施、排污口、管网等基础情况实施“一账式”调度;对园区排水系统排查整治情况绘制平面图,“一张图”掌握排查结果,并打造“科技+人工”排查方法。针对排污口数量多、位置复杂等情况,创新引入无人机+无人船相结合,利用摄像头和声纳开展排查,最终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建设过程中,我市聚焦管网、排水户、工业企业、排污口4个重要涉水环节,共计排查451公里管网,561家排水户,573家工业企业、299个排污口,结合排查结果谋划了73项近、远期工程项目,切实推进问题整治,总计资金约1.35亿元。

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2025年1-6月,实现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园区周边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达Ⅲ类。“2+2+2”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经验上报生态环境部,7月,我市富山工业园建设经验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彭晶
微信
朋友圈
上半年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珠海“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建设成绩斐然
观海融媒 2025-08-06 13:30

8月6日上午,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推进“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建设,打造“珠海特色”工业污水服务体系情况。上半年,我市实现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园区周边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达Ⅲ类。“2+2+2”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经验上报生态环境部,今年7月,我市富山工业园建设经验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我市工业空间布局整体呈现“园区集聚,城镇零散”特征,全市9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整体用地规模约占全市工业用地比例的73%,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为切实推动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开展“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印发了建设方案、排查要点和验收办法,对建设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科学指导。通过全省率先试点实践,总结形成“2+2+2”六大创新举措,为开展工业污水治理探索了“珠海模板”。

机制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完善工业污水服务体系。针对珠海濒临南海、河网密布的水系情况及“园区集聚,城镇零散”的工业空间布局特征,印发全国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工业污水系统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珠海市工业污水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工业污水“建设-收费-运营-服务-监管”全生命周期指明方向,从五方面十项细化措施指导我市工业污水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各园区完成建设后,我市将定期开展建设成果动态复核评估,对复核评估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园区重新整改、重新复验,真正实现“一次建设,长效治理”。

模式方面,我市强化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污水处理厂尾水多渠道回用,其中,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节水标杆园区。富山工业园推动园内啤酒行业龙头企业青岛啤酒公司与富山水质净化厂开展可生化啤酒废水回用试点,每年为水厂节约碳源购买成本20多万元。我市还强化实施“哨点前移”监管模式。在富山水质净化厂来水节点建立全国首创的水质重金属电化学生物在线监测预警仪,协助园区精准溯清污染情况。

为高效推进“美丽园区”工业污水零直排,市生态环境局打造“一份台账一张图”工作法。对园区面积、排水设施、排污口、管网等基础情况实施“一账式”调度;对园区排水系统排查整治情况绘制平面图,“一张图”掌握排查结果,并打造“科技+人工”排查方法。针对排污口数量多、位置复杂等情况,创新引入无人机+无人船相结合,利用摄像头和声纳开展排查,最终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建设过程中,我市聚焦管网、排水户、工业企业、排污口4个重要涉水环节,共计排查451公里管网,561家排水户,573家工业企业、299个排污口,结合排查结果谋划了73项近、远期工程项目,切实推进问题整治,总计资金约1.35亿元。

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2025年1-6月,实现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园区周边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达Ⅲ类。“2+2+2”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经验上报生态环境部,7月,我市富山工业园建设经验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