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里的珠海温度

8月12日晚7时许,在斗门区霞山公园散步的居民陈静发现,在公园大湖与小湖之间新增了一座公厕。该公厕正对羽毛球场,在此运动的居民再也不用徒步10分钟,返回公园入口上厕所了。沿着湖滨再往里走,一个全新的遮阳帐篷撑起来了,为居民提供一处庇荫之所。(8月13日《珠海特区报》01版)

细节里的珠海温度,体现在治理者倾听民声、精准服务、让发展成果普惠的姿态与智慧中。斗门霞山公园的微更新里,公厕踏勘、遮阳帐篷捐赠、指引牌设置、回访闭环等细节,皆折射基层治理的温度。这温度源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共识,更来自“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办”的行动自觉。

城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捕捉。在“香山夜访”机制下,干部夜间深入街巷,以“错峰服务”打破时间错位。居民反映“找厕所绕远路”后,市政部门未简单扩建,而是实地勘查发现设施分布的结构性问题。这种从“解决问题”到“解决痛点”的转变,体现珠海基层治理对居民真实需求的清晰认识和精准解决。

治理温度的传递,离不开治理体系的系统支撑。珠海以 “夜访-研判-解决-回访”闭环机制,将分散诉求织成开放互动的治理网络。霞山公园案例中,市政部门联合社区、企业、居民多方联动,既避免碎片化治理,又借爱心企业捐帐篷等创新,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动能。这种模式在香洲红色驿站、南屏小微空间改造中同样可见。当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城市温度便有了更坚实的载体。

治理温度的持续释放,需治理效能深度抵达。珠海“香山夜访”机制运行以来,90%以上群众反映事项化解在村(社区),95%以上初访事项一次性解决,彰显治理重心下沉带来的效能跃升。

从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到公园微更新、街巷微循环,珠海实践印证:城市温度不在宏大叙事,而在路灯亮度、盲道连贯性、公厕指引牌等民生“毛细血管”里。培育这种温度,需治理者保持“将心比心”的共情、“解剖麻雀”的专业与“久久为功”的坚守。当“群众需求在哪,工作就跟进到哪”成自觉,有温度的现代化城市就能在细节处绽放动人光彩。

文字:许书琴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细节里的珠海温度
珠海特区报 2025-08-14 04:27

8月12日晚7时许,在斗门区霞山公园散步的居民陈静发现,在公园大湖与小湖之间新增了一座公厕。该公厕正对羽毛球场,在此运动的居民再也不用徒步10分钟,返回公园入口上厕所了。沿着湖滨再往里走,一个全新的遮阳帐篷撑起来了,为居民提供一处庇荫之所。(8月13日《珠海特区报》01版)

细节里的珠海温度,体现在治理者倾听民声、精准服务、让发展成果普惠的姿态与智慧中。斗门霞山公园的微更新里,公厕踏勘、遮阳帐篷捐赠、指引牌设置、回访闭环等细节,皆折射基层治理的温度。这温度源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共识,更来自“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办”的行动自觉。

城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捕捉。在“香山夜访”机制下,干部夜间深入街巷,以“错峰服务”打破时间错位。居民反映“找厕所绕远路”后,市政部门未简单扩建,而是实地勘查发现设施分布的结构性问题。这种从“解决问题”到“解决痛点”的转变,体现珠海基层治理对居民真实需求的清晰认识和精准解决。

治理温度的传递,离不开治理体系的系统支撑。珠海以 “夜访-研判-解决-回访”闭环机制,将分散诉求织成开放互动的治理网络。霞山公园案例中,市政部门联合社区、企业、居民多方联动,既避免碎片化治理,又借爱心企业捐帐篷等创新,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动能。这种模式在香洲红色驿站、南屏小微空间改造中同样可见。当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城市温度便有了更坚实的载体。

治理温度的持续释放,需治理效能深度抵达。珠海“香山夜访”机制运行以来,90%以上群众反映事项化解在村(社区),95%以上初访事项一次性解决,彰显治理重心下沉带来的效能跃升。

从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到公园微更新、街巷微循环,珠海实践印证:城市温度不在宏大叙事,而在路灯亮度、盲道连贯性、公厕指引牌等民生“毛细血管”里。培育这种温度,需治理者保持“将心比心”的共情、“解剖麻雀”的专业与“久久为功”的坚守。当“群众需求在哪,工作就跟进到哪”成自觉,有温度的现代化城市就能在细节处绽放动人光彩。

文字:许书琴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