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说,这场与蓝天的约定,是镌刻在时代坐标上的“神来之笔”。
1996年,金秋时节,南海之滨的珠海迎来历史性时刻——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拉开帷幕。作为唯一经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激昂的“蓝天交响曲”首次在这里奏响:从歼8-IIM战机的挺拔身姿到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震撼亮相,从400多家中外厂商齐聚到全球目光的聚焦,这场盛会不仅让珠海这座青春的特区“一鸣惊人”,更在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深深埋下了“逐梦苍穹”的种子。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航空航天事业“破局追赶”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科技攻关不断突破,中国亟需一个国际化平台,向世界展现航空航天领域的自主探索成果;
彼时的珠海,虽缺乏大型国际展会经验,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毅然接过了这一“国家级任务”,开启了一段“城展共兴”的征程。
“第一次去国外招商,人家连珠海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只能捧着地图一点点介绍。”曾参加首届中国航展筹备工作的“老航展人”卜罗成的回忆,道出了起步时的筚路蓝缕。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场“从零开始”的展会,在近3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室内展览面积从8000平方米拓展至超12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从25个增至40多个,参展企业突破1000家,成交额从20亿美元飙升至400亿美元,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跃升,成功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展会之一,为推动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本届航展必将有力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作出贡献。”第十二届中国航展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进一步办好中国航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壮志凌云向海天。如果将中国航展20多年历程看作一组长镜头,其始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澎湃向前,向世界展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恢宏胜景——
在这里,运-20震撼登场、歼-20翩若惊鸿、AG600与C919等国产大飞机惊艳亮相,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主角集体登场……这是一场创新活力的蓝天盛会,助推中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在这里,“陆海空天电网”全维度覆盖,中外飞行表演队同台竞技,世界各国代表团纷至沓来,国际航空航天巨头“抢滩登陆”……这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愈来愈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释放溢出效应。
一位“届届不落”的国际客商曾感慨,“珠海之约”早已超越“装备展示交易平台”的范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重要界面”。
近30载的携手同心,这场以蓝天为幕布的城市盛会,也为“东道主”珠海打开了联通世界的窗口,催生出产业向新的“沃土”。
依托中国航展的资源集聚效应,珠海航空产业园落地生根,航空工业通飞、摩天宇、翔翼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不断壮大,“珠海智造”从航展观众变身“参展主角”——“鲲龙”AG600在这里总装下线,“珠海一号”卫星星座从这里迈向太空,云洲智能无人船从这里走向全球;如今,珠海更创办亚洲通用航空展,迈入“年年有航展”的双展时代,将航展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开拓未来产业空间筑牢根基。

站在新起点,珠海正以中国航展为支点,全力开拓“天空之城”新航道。当下的珠海,已集聚航空及配套企业近80家,构建起“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一体化格局;凭借“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独特风貌,以及“联通港澳、辐射珠西”的区位优势,珠海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加速奔跑,推动应急救援、空中旅游、跨城物流等应用场景从“概念”变为“现实”。
正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所言,珠海的“得天独厚”,在于机场与海陆资源适配试飞检测、制造业基础支撑产业链发展、港澳区位助力国际化合作——这些优势,让珠海从“航展举办地”成长为“产业新高地”,实现了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
“中国航展承载着航空航天人的梦想,更肩负着服务国家事业的使命。”珠海航展集团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坚守的初心。珠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的贺信精神,不断创新办展理念,提升办展水平,努力将中国航展打造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也将继续以中国航展为牵引,书写更多“逐梦蓝天”的新故事。
猎猎长风里,歼-20的轰鸣声仍在珠海上空回荡,那是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宣告;沧海潮涌间,“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正续写新篇,那是珠海与航展携手向未来的坚定底气。
记者手记>>>
连续多年跑中国航展,最难忘的始终是两种声音:一种是战机掠过头顶时,那种震得胸腔发颤的轰鸣,像惊雷劈开长空;另一种是采访国际客商时,他们对航展平台的愈发重视,对珠海城市的诚挚赞美。
中国航展于珠海,从不是简单的“办一场展会”。1996年的那份“约定”,颇带着点“破釜沉舟”的劲儿——中国航空航天想让世界看见“中国能造”,珠海想借这阵东风打开一扇窗。谁能想到,这份“试水之约”会越长越壮:从国际客商带着怀疑“看看再说”,到现在主动把核心技术、首发产品带来;从珠海人只能远远“看飞机”,到如今能指着AG600说这是“特区造”,这份约定早变成了“双向奔赴”。
如今,珠海更以“天空之城”为名,向未来“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相信那里藏着生活与未来的更多可能。
明年中国航展再至,又会有新的轰鸣声响起,但不变的,一定是这份藏在珠海蓝天之上的“约定”——关于突破,关于成长,更关于一座城始终敢向苍穹问前路的勇气。


曾有人说,这场与蓝天的约定,是镌刻在时代坐标上的“神来之笔”。
1996年,金秋时节,南海之滨的珠海迎来历史性时刻——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拉开帷幕。作为唯一经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激昂的“蓝天交响曲”首次在这里奏响:从歼8-IIM战机的挺拔身姿到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震撼亮相,从400多家中外厂商齐聚到全球目光的聚焦,这场盛会不仅让珠海这座青春的特区“一鸣惊人”,更在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深深埋下了“逐梦苍穹”的种子。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航空航天事业“破局追赶”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科技攻关不断突破,中国亟需一个国际化平台,向世界展现航空航天领域的自主探索成果;
彼时的珠海,虽缺乏大型国际展会经验,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毅然接过了这一“国家级任务”,开启了一段“城展共兴”的征程。
“第一次去国外招商,人家连珠海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只能捧着地图一点点介绍。”曾参加首届中国航展筹备工作的“老航展人”卜罗成的回忆,道出了起步时的筚路蓝缕。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场“从零开始”的展会,在近3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室内展览面积从8000平方米拓展至超12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从25个增至40多个,参展企业突破1000家,成交额从20亿美元飙升至400亿美元,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跃升,成功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展会之一,为推动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本届航展必将有力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作出贡献。”第十二届中国航展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进一步办好中国航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壮志凌云向海天。如果将中国航展20多年历程看作一组长镜头,其始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澎湃向前,向世界展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恢宏胜景——
在这里,运-20震撼登场、歼-20翩若惊鸿、AG600与C919等国产大飞机惊艳亮相,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主角集体登场……这是一场创新活力的蓝天盛会,助推中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在这里,“陆海空天电网”全维度覆盖,中外飞行表演队同台竞技,世界各国代表团纷至沓来,国际航空航天巨头“抢滩登陆”……这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愈来愈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释放溢出效应。
一位“届届不落”的国际客商曾感慨,“珠海之约”早已超越“装备展示交易平台”的范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重要界面”。
近30载的携手同心,这场以蓝天为幕布的城市盛会,也为“东道主”珠海打开了联通世界的窗口,催生出产业向新的“沃土”。
依托中国航展的资源集聚效应,珠海航空产业园落地生根,航空工业通飞、摩天宇、翔翼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不断壮大,“珠海智造”从航展观众变身“参展主角”——“鲲龙”AG600在这里总装下线,“珠海一号”卫星星座从这里迈向太空,云洲智能无人船从这里走向全球;如今,珠海更创办亚洲通用航空展,迈入“年年有航展”的双展时代,将航展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开拓未来产业空间筑牢根基。

站在新起点,珠海正以中国航展为支点,全力开拓“天空之城”新航道。当下的珠海,已集聚航空及配套企业近80家,构建起“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一体化格局;凭借“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独特风貌,以及“联通港澳、辐射珠西”的区位优势,珠海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加速奔跑,推动应急救援、空中旅游、跨城物流等应用场景从“概念”变为“现实”。
正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所言,珠海的“得天独厚”,在于机场与海陆资源适配试飞检测、制造业基础支撑产业链发展、港澳区位助力国际化合作——这些优势,让珠海从“航展举办地”成长为“产业新高地”,实现了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
“中国航展承载着航空航天人的梦想,更肩负着服务国家事业的使命。”珠海航展集团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坚守的初心。珠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的贺信精神,不断创新办展理念,提升办展水平,努力将中国航展打造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也将继续以中国航展为牵引,书写更多“逐梦蓝天”的新故事。
猎猎长风里,歼-20的轰鸣声仍在珠海上空回荡,那是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宣告;沧海潮涌间,“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正续写新篇,那是珠海与航展携手向未来的坚定底气。
记者手记>>>
连续多年跑中国航展,最难忘的始终是两种声音:一种是战机掠过头顶时,那种震得胸腔发颤的轰鸣,像惊雷劈开长空;另一种是采访国际客商时,他们对航展平台的愈发重视,对珠海城市的诚挚赞美。
中国航展于珠海,从不是简单的“办一场展会”。1996年的那份“约定”,颇带着点“破釜沉舟”的劲儿——中国航空航天想让世界看见“中国能造”,珠海想借这阵东风打开一扇窗。谁能想到,这份“试水之约”会越长越壮:从国际客商带着怀疑“看看再说”,到现在主动把核心技术、首发产品带来;从珠海人只能远远“看飞机”,到如今能指着AG600说这是“特区造”,这份约定早变成了“双向奔赴”。
如今,珠海更以“天空之城”为名,向未来“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相信那里藏着生活与未来的更多可能。
明年中国航展再至,又会有新的轰鸣声响起,但不变的,一定是这份藏在珠海蓝天之上的“约定”——关于突破,关于成长,更关于一座城始终敢向苍穹问前路的勇气。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