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 | 凤凰中学新西兰微留学社会实践学生作品展播第三期——陈雅曈、易睦家研学心得

学贯中西 · 新西兰

微留学社会实践

学生作品展播 第三期

 

NEW ZEALAND

 

跨越山海,以青春的脚步丈量世界的维度——这两篇研学心得如同两扇朝向南半球敞开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少年眼中不一样的新西兰。

陈雅曈同学以灵动的笔触捕捉人与自然的和弦,从国会大厦的毛利图腾到寄宿家庭的秋千时光;易睦家同学则以深远的视角勾勒地理与人文的对话,从千帆之港的潋滟波光到串班课堂的创新实践。

这些文字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研学之旅,是让脚步成为笔墨,让见闻化作思考,让异域文化成为反观自我的明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用晨光、海浪和欢笑编织的南半球记忆,感受文明对话如何照亮成长的征途。

 

在南半球的阳光下

——作者 陈雅曈

新西兰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生命力的国家,这里的飞鸟云和阳光都将成为珍贵记忆中的一页 

到达新西兰的第一天阳光从云中穿过照耀在青绿的草地上,我感觉浑身轻松,我听着鸟鸣那是人与动物组成的交响乐,我们走到了一栋高楼,门前树立的两柱是毛利人的代表,图腾如古老的树根缠绕在柱子上与他们的历史一般,用流动的线条记录着每个他们的故事,这是新西兰的国会大厦。

在国会大厦听讲

 

参观维塔工作室

我想这段旅程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我们去到寄宿家庭,分配到新西兰的学校进行一周的学习。被寄宿家庭接回家的第一天,他们就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室友去了公园,公园里有小火车,它弯弯绕绕穿过公园边的树林和公路来到孩子们的天堂,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好开心我想我如同找回了和小孩一样的无忧无虑的简单的快乐,我荡着秋千荡得好高好高我想我可以伸手触碰到蓝天抓住云朵 ……

在社区公园荡秋千

 

第二天我们来到学校,这是一所女子中学,每天六节课但是又非常充实,上午的三节课过去就是新西兰特有的早茶时间,学生们可以坐在走廊里,草地上分享自己的点心,铃声敲响大家又拿起自己的包在耀眼的阳光下欢笑的走进教室直到下午三点放学的铃声敲响。

 

我想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书写这本故事,尽管路途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每一次相遇,我们因光而遇,因遇而聚。

 

 

 

 

 

跨越经纬的文化对话

——作者 易睦家

途经九千多公里,跨越多个时区,越过数个国家,来到了地球最南边被遗落的一颗明珠——新西兰。

飞机的尾气停留在惠灵顿的机场,从南极而来的潇潇北风吹过,留下丝丝凉意。

徒步至惠灵顿的海港,千帆桅杆是风中一道靓丽的色彩。油画一般有质感的云彩漫布天际,耀眼的金乌将光辉洒向海面,穿透云层,复古而精美的太阳光线从天际一泄而出,宛若几缕金黄而璀璨的凤凰尾毛向人间给予那光辉的色彩。海浪随着北风的轻拂惬意的来回晃动着,入涟漪荡漾般的,也是旅人们心中对潋滟波光的一阵阵悸动。

跟随导师的脚步,搭上足矣鸟瞰秀丽风光的观光大巴,随着一声尾气的释放,离开惠灵顿,前往北帕莫斯顿细品别样的景观。沿途清一色是农户的草场,放牧牛羊,远眺翠微千重,山色如黛,囤秋膘的牛羊伴着青黛的画卷立身于穹庐般的苍穹玉宇之间。

 

俗话说:“入乡需随俗”,作为一名学生,尝试融入当地的学校那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地的学生们都是串班式的学习,所以每当散学钟被敲响,往往可以瞧见朋友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向着下一节课的教室迈出急促却轻快的步伐。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平板电脑来到课堂,电脑里存储了他们所有的课本,乃至作业也需要在电子设备上完成。一个很有趣且新奇的教育理念不是吗?

享受了美景,感受了人文,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之间,每个民族地域都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美,也正是因为那些跨过交际而摩擦出的火花,两国之间的友谊得以长存。

 

 

END

 

 

编辑:雷金萍 郭晓娟 责任编辑:何铭
微信
朋友圈
学贯中西 | 凤凰中学新西兰微留学社会实践学生作品展播第三期——陈雅曈、易睦家研学心得
观海融媒 2025-08-25 16:12

学贯中西 · 新西兰

微留学社会实践

学生作品展播 第三期

 

NEW ZEALAND

 

跨越山海,以青春的脚步丈量世界的维度——这两篇研学心得如同两扇朝向南半球敞开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少年眼中不一样的新西兰。

陈雅曈同学以灵动的笔触捕捉人与自然的和弦,从国会大厦的毛利图腾到寄宿家庭的秋千时光;易睦家同学则以深远的视角勾勒地理与人文的对话,从千帆之港的潋滟波光到串班课堂的创新实践。

这些文字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研学之旅,是让脚步成为笔墨,让见闻化作思考,让异域文化成为反观自我的明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用晨光、海浪和欢笑编织的南半球记忆,感受文明对话如何照亮成长的征途。

 

在南半球的阳光下

——作者 陈雅曈

新西兰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生命力的国家,这里的飞鸟云和阳光都将成为珍贵记忆中的一页 

到达新西兰的第一天阳光从云中穿过照耀在青绿的草地上,我感觉浑身轻松,我听着鸟鸣那是人与动物组成的交响乐,我们走到了一栋高楼,门前树立的两柱是毛利人的代表,图腾如古老的树根缠绕在柱子上与他们的历史一般,用流动的线条记录着每个他们的故事,这是新西兰的国会大厦。

在国会大厦听讲

 

参观维塔工作室

我想这段旅程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我们去到寄宿家庭,分配到新西兰的学校进行一周的学习。被寄宿家庭接回家的第一天,他们就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室友去了公园,公园里有小火车,它弯弯绕绕穿过公园边的树林和公路来到孩子们的天堂,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好开心我想我如同找回了和小孩一样的无忧无虑的简单的快乐,我荡着秋千荡得好高好高我想我可以伸手触碰到蓝天抓住云朵 ……

在社区公园荡秋千

 

第二天我们来到学校,这是一所女子中学,每天六节课但是又非常充实,上午的三节课过去就是新西兰特有的早茶时间,学生们可以坐在走廊里,草地上分享自己的点心,铃声敲响大家又拿起自己的包在耀眼的阳光下欢笑的走进教室直到下午三点放学的铃声敲响。

 

我想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书写这本故事,尽管路途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每一次相遇,我们因光而遇,因遇而聚。

 

 

 

 

 

跨越经纬的文化对话

——作者 易睦家

途经九千多公里,跨越多个时区,越过数个国家,来到了地球最南边被遗落的一颗明珠——新西兰。

飞机的尾气停留在惠灵顿的机场,从南极而来的潇潇北风吹过,留下丝丝凉意。

徒步至惠灵顿的海港,千帆桅杆是风中一道靓丽的色彩。油画一般有质感的云彩漫布天际,耀眼的金乌将光辉洒向海面,穿透云层,复古而精美的太阳光线从天际一泄而出,宛若几缕金黄而璀璨的凤凰尾毛向人间给予那光辉的色彩。海浪随着北风的轻拂惬意的来回晃动着,入涟漪荡漾般的,也是旅人们心中对潋滟波光的一阵阵悸动。

跟随导师的脚步,搭上足矣鸟瞰秀丽风光的观光大巴,随着一声尾气的释放,离开惠灵顿,前往北帕莫斯顿细品别样的景观。沿途清一色是农户的草场,放牧牛羊,远眺翠微千重,山色如黛,囤秋膘的牛羊伴着青黛的画卷立身于穹庐般的苍穹玉宇之间。

 

俗话说:“入乡需随俗”,作为一名学生,尝试融入当地的学校那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地的学生们都是串班式的学习,所以每当散学钟被敲响,往往可以瞧见朋友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向着下一节课的教室迈出急促却轻快的步伐。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平板电脑来到课堂,电脑里存储了他们所有的课本,乃至作业也需要在电子设备上完成。一个很有趣且新奇的教育理念不是吗?

享受了美景,感受了人文,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之间,每个民族地域都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美,也正是因为那些跨过交际而摩擦出的火花,两国之间的友谊得以长存。

 

 

END

 

 

编辑:雷金萍 郭晓娟 责任编辑:何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