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面孔 | 珠海经济特区好
珠海经济特区好

万里海疆,潮起潮落。

伶仃洋畔,珠江入海口,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激荡。

今天,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自诞生之日起,珠海经济特区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尖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示范者。

时空变换,那一年,珠海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引领下,珠海“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开始了她的华丽蝶变。

这一年,珠海从“一张白纸”到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珠海视察,对珠海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牢记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心、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特区初创的潮涌中崛起,向湾区融合的新高地奋进,珠海这座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在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征程中,将45年开放基因与南海之滨的禀赋相融,勾勒着中国式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彩图景。

当下的珠海,“海陆空铁”四通八达,民生事业根深叶茂,生态文明走在前列,珠澳合作谱写新篇,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回望45年时空,一代代特区奋斗者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他们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以不懈的探索和奋斗,谱写着“春天的故事”。

从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的建设者、1992年科技重奖的工程师,到今日低空经济的创业者、守护蓝天的环卫工——无数个激昂的青春岁月,定格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为梦想砥砺奋进的汗水,浇灌出特区的锦绣华章。

本版手绘以普通人的面孔,勾勒见证边陲小镇如何蜕变为“青春之城”,以此致敬那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平凡英雄。

 

1980.jpg
1980年
>
1981.jpg
1981年
>
1982.jpg
1982年
>
1983.jpg
1983年
>
1984.jpg
1984年
>
1985.jpg
1985年
>

 

1980年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11月召开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从此珠海市有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1年

当年的珠海只有一盏红绿灯、一个交通岗。唯一的交通岗,就设在老香洲的榕树头。那里是当时珠海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承载着老珠海人最欢乐的记忆。

1982年

珠海渔女雕塑落成。后来有评论称,珠海渔女雕塑的落成在当时的全国雕塑界开创了中国大型海滨雕塑的先河,同时也为城市雕塑发展掀开新一页,标志着国内真正公共艺术的诞生。

1983年

1982年,九洲港建成通航,打通了珠海至香港的海上通道。香港航线通航不久,九洲港至深圳蛇口的航线于1983年7月开通,为珠海的经济交流与文化沟通增添了新的通道。

1984年

国务院于1984年6月21日批准湾仔口岸向澳门开放,同年12月23日正式通航,是珠海最早设立的两个对外口岸之一。每天凌晨都会有一条条花船将鲜花与温情送去濠江彼岸。

1985年

创刊于1985年11月1日的《珠海特区报》是中共珠海市委机关报和珠海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珠海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之一。

1986.jpg
1986年
>
1987.jpg
1987年
>
1988.jpg
1988年
>
1989.jpg
1989年
>
1990.jpg
1990年
>
1991.jpg
1991年
>

 

1986年

当年,珠海市依据工业发展方向的要求,把全市划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东区和西区5个工业功能区。

1987年

11月,南屏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前山河两岸翠微与南屏、湾仔只能依靠摆渡通行的历史。

1988年

珠海首家综合性百货商场——珠海免税商场成立。它见证了珠海从小城到都市的蜕变,更成为老珠海人心中镌刻美好回忆与成长印记的情感地标。

1989年

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批准,珠海经济特区富华化纤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6月18日,珠海市第一家股份制国营试点企业——富华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第十年,连贯新香洲与拱北的板樟山隧道建成通车。板樟山隧道的按期启用对进一步完善珠海的投资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1年

1991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之下,珠海以前所未有的生态理念,率先在全国建设滨海景观路——情侣路。

 
1992.jpg
1992年
>
1993.jpg
1993年
>
1994.jpg
1994年
>
1995.jpg
1995年
>
1996.jpg
1996年
>
1997.jpg
1997年
>

  

1992年

3月9日上午,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包括汽车(价值30万元)、住房(价值30万元)、一定比例奖金(30万-100万元)的重奖政策。

1993年

当年,首届中国汽车埠际赛在珠海吉大街道举行,以开创性的街道赛形式,在中国赛车史上树立起首座里程碑。

1994年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一场光影筑梦之旅开启——1994年,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成功举行,成就了当时华语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1995年

5月30日,珠海机场举办通航仪式,开启了珠海民航新纪元。从1995年通航时年旅客吞吐量27万人次,到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1297万人次,珠海机场跑出令人瞩目的“特区速度”。

1996年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隆重举行。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航空航天厂商参加了国际航空航天盛会。

1997年

倾注了全国各地2000位文史专家、艺术家、雕塑家和其他能工巧匠心血的圆明新园竣工并于春节期间开园。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4A级景区之一,圆明新园在珠海旅游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jpg
1998年
>
1999.jpg
1999年
>
2000.jpg
2000年
>
2001.jpg
2001年
>
2002.jpg
2002年
>
2003.jpg
2003年
>
1998年

1998年7月,珠海市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同年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1999年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珠海20万市民夹道欢送驻澳部队进驻澳门。

2000年

3月28日,珠海至澳门间的第二条陆路通道——莲花大桥正式通车。同日,坐落在莲花桥头的第一代横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

200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海市斗门区、金湾区,珠海“城市西拓”进程加快。

2002年

2001年9月1日,海滨公园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2002年4月2日,市属香山公园、炮台山公园、景山公园、白莲洞公园相继免收门票。此后,全国的公园逐步实行免费开放。

2003年

作为珠海保税区的延伸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

 
2004.jpg
2004年
>
2005.jpg
2005年
>
2006.jpg
2006年
>
2007.jpg
2007年
>
2008.jpg
2008年
>
2009.jpg
2009年
>

 

2004年

珠海市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5年

珠海国际赛车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平民赛车节“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开启了中国赛车运动“草根化”“大众化”的大幕。

2006年

澳门95%以上的淡水由珠海通过供水管道输送给澳门的水厂。2006年,日调水100万吨的咸期应急供水工程竣工通水,保障了珠澳两地供水。

2007年

珠海在全国率先推出12年免费教育政策。这一开创性举措,成为珠海教育改革创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全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珠海经验”。

2008年

4月8日,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成立。珠海台创园为广东省首个获批的园区,当时全国仅有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9年

12月20日,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举行。澳大新校区拥有宽阔及优美的校园空间,为澳门大学带来新的课程、新的设施、新的校园文化和新的管理模式。

2010.jpg
2010年
>
2011.jpg
2011年
>
2012.jpg
2012年
>
2013.jpg
2013年
>
2014.jpg
2014年
>
2015.jpg
2015年
>
2010年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从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正式扩大到全市。

2011年

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广州与珠海以及沿途各市真正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该铁路是广东省首条城际轨道。

2012年

占地6万平方米的横琴新家园是岛上居民的安置房。2012年年底第一批搬迁户乔迁新居,使世代居于横琴岛上的旧村村民入住现代化的城市居住社区,成为横琴大开发最直接的受益人。 

2013年

11月2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拉开帷幕。当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珠海、澳门、广州等地的2700名嘉宾观看表演。首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的节目代表了当时全世界马戏领域最高水平。

2014年

11月11日-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隆重举行。十届秣马厉兵,十八载风雨奋进,中国航展破茧成蝶,发展成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的中国兵器馆让观众流连忘返。

2015年

从2015年开始,珠海将每四年举办一届的珠海市运动会,改为每年举办一届的“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并制度化。市民健身运动会逐步实现了“全年度、全人群、全项目、全行业”四个全覆盖。

 
2016.jpg
2016年
>
2017.jpg
2017年
>
2018.jpg
2018年
>
2019.jpg
2019年
>
2020.jpg
2020年
>
2021.jpg
2021年
>

  

2016年

自2016年起,珠海谋划打造陆岛立体交通模式,启动海岛高端旅游开发;当年4月,直升机直飞海岛旅游航线投入试运营。

2017年

2017年元旦,在珠海野狸岛上,历时7年建造的珠海大剧院完成了它的首场演出。珠海大剧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珠海的文化与情怀,成为当之无愧的“珠海新地标”。

2018年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海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香港和澳门陆桥相连的城市。

2019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澳门-珠海定位为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

2020年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设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取景港珠澳大桥白海豚岛,这颗伶仃洋上的璀璨明珠,华丽变身为春晚舞台,和全球华人同庆新春佳节,向世界展示湾区风采。

2021年

7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邮政投递员谢坚获评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2022.jpg
2022年
>
2023.jpg
2023年
>
2024.jpg
2024年
>
e3ba37f2-170f-491b-a3d9-1e23afb46a24.png
2025年
>
2022年

5月31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珠海首飞成功,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

2023年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前夕,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茂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往返珠澳两地的学童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为全国首批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

2024年

7月30日,珠海市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仪式举行,标志着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2025年

《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聚力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力争2025年算力规模达到10000P。

 

策划:陈惠贤 龙丽娟 于仁智 叶维佳
手绘/制图:赵耀中
AI制图:叶维佳
文字整理:叶维佳
资料来源:
新华社 央视新闻 南方+ 中国政府网 
广东省情网 珠海市政府网 珠海市公安局
珠海市档案馆 珠海年鉴
文字:叶维佳整理 编辑:叶维佳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手绘·面孔 | 珠海经济特区好
珠海特区报 2025-08-26 04:16
珠海经济特区好

万里海疆,潮起潮落。

伶仃洋畔,珠江入海口,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激荡。

今天,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自诞生之日起,珠海经济特区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尖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示范者。

时空变换,那一年,珠海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引领下,珠海“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开始了她的华丽蝶变。

这一年,珠海从“一张白纸”到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珠海视察,对珠海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牢记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心、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特区初创的潮涌中崛起,向湾区融合的新高地奋进,珠海这座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在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征程中,将45年开放基因与南海之滨的禀赋相融,勾勒着中国式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彩图景。

当下的珠海,“海陆空铁”四通八达,民生事业根深叶茂,生态文明走在前列,珠澳合作谱写新篇,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回望45年时空,一代代特区奋斗者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他们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以不懈的探索和奋斗,谱写着“春天的故事”。

从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的建设者、1992年科技重奖的工程师,到今日低空经济的创业者、守护蓝天的环卫工——无数个激昂的青春岁月,定格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为梦想砥砺奋进的汗水,浇灌出特区的锦绣华章。

本版手绘以普通人的面孔,勾勒见证边陲小镇如何蜕变为“青春之城”,以此致敬那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平凡英雄。

 

1980.jpg
1980年
>
1981.jpg
1981年
>
1982.jpg
1982年
>
1983.jpg
1983年
>
1984.jpg
1984年
>
1985.jpg
1985年
>

 

1980年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11月召开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从此珠海市有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1年

当年的珠海只有一盏红绿灯、一个交通岗。唯一的交通岗,就设在老香洲的榕树头。那里是当时珠海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承载着老珠海人最欢乐的记忆。

1982年

珠海渔女雕塑落成。后来有评论称,珠海渔女雕塑的落成在当时的全国雕塑界开创了中国大型海滨雕塑的先河,同时也为城市雕塑发展掀开新一页,标志着国内真正公共艺术的诞生。

1983年

1982年,九洲港建成通航,打通了珠海至香港的海上通道。香港航线通航不久,九洲港至深圳蛇口的航线于1983年7月开通,为珠海的经济交流与文化沟通增添了新的通道。

1984年

国务院于1984年6月21日批准湾仔口岸向澳门开放,同年12月23日正式通航,是珠海最早设立的两个对外口岸之一。每天凌晨都会有一条条花船将鲜花与温情送去濠江彼岸。

1985年

创刊于1985年11月1日的《珠海特区报》是中共珠海市委机关报和珠海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珠海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之一。

1986.jpg
1986年
>
1987.jpg
1987年
>
1988.jpg
1988年
>
1989.jpg
1989年
>
1990.jpg
1990年
>
1991.jpg
1991年
>

 

1986年

当年,珠海市依据工业发展方向的要求,把全市划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东区和西区5个工业功能区。

1987年

11月,南屏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前山河两岸翠微与南屏、湾仔只能依靠摆渡通行的历史。

1988年

珠海首家综合性百货商场——珠海免税商场成立。它见证了珠海从小城到都市的蜕变,更成为老珠海人心中镌刻美好回忆与成长印记的情感地标。

1989年

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批准,珠海经济特区富华化纤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6月18日,珠海市第一家股份制国营试点企业——富华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第十年,连贯新香洲与拱北的板樟山隧道建成通车。板樟山隧道的按期启用对进一步完善珠海的投资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1年

1991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之下,珠海以前所未有的生态理念,率先在全国建设滨海景观路——情侣路。

 
1992.jpg
1992年
>
1993.jpg
1993年
>
1994.jpg
1994年
>
1995.jpg
1995年
>
1996.jpg
1996年
>
1997.jpg
1997年
>

  

1992年

3月9日上午,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包括汽车(价值30万元)、住房(价值30万元)、一定比例奖金(30万-100万元)的重奖政策。

1993年

当年,首届中国汽车埠际赛在珠海吉大街道举行,以开创性的街道赛形式,在中国赛车史上树立起首座里程碑。

1994年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一场光影筑梦之旅开启——1994年,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成功举行,成就了当时华语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1995年

5月30日,珠海机场举办通航仪式,开启了珠海民航新纪元。从1995年通航时年旅客吞吐量27万人次,到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1297万人次,珠海机场跑出令人瞩目的“特区速度”。

1996年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隆重举行。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航空航天厂商参加了国际航空航天盛会。

1997年

倾注了全国各地2000位文史专家、艺术家、雕塑家和其他能工巧匠心血的圆明新园竣工并于春节期间开园。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4A级景区之一,圆明新园在珠海旅游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jpg
1998年
>
1999.jpg
1999年
>
2000.jpg
2000年
>
2001.jpg
2001年
>
2002.jpg
2002年
>
2003.jpg
2003年
>
1998年

1998年7月,珠海市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同年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

1999年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珠海20万市民夹道欢送驻澳部队进驻澳门。

2000年

3月28日,珠海至澳门间的第二条陆路通道——莲花大桥正式通车。同日,坐落在莲花桥头的第一代横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

200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海市斗门区、金湾区,珠海“城市西拓”进程加快。

2002年

2001年9月1日,海滨公园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2002年4月2日,市属香山公园、炮台山公园、景山公园、白莲洞公园相继免收门票。此后,全国的公园逐步实行免费开放。

2003年

作为珠海保税区的延伸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

 
2004.jpg
2004年
>
2005.jpg
2005年
>
2006.jpg
2006年
>
2007.jpg
2007年
>
2008.jpg
2008年
>
2009.jpg
2009年
>

 

2004年

珠海市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5年

珠海国际赛车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平民赛车节“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开启了中国赛车运动“草根化”“大众化”的大幕。

2006年

澳门95%以上的淡水由珠海通过供水管道输送给澳门的水厂。2006年,日调水100万吨的咸期应急供水工程竣工通水,保障了珠澳两地供水。

2007年

珠海在全国率先推出12年免费教育政策。这一开创性举措,成为珠海教育改革创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全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珠海经验”。

2008年

4月8日,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成立。珠海台创园为广东省首个获批的园区,当时全国仅有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9年

12月20日,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举行。澳大新校区拥有宽阔及优美的校园空间,为澳门大学带来新的课程、新的设施、新的校园文化和新的管理模式。

2010.jpg
2010年
>
2011.jpg
2011年
>
2012.jpg
2012年
>
2013.jpg
2013年
>
2014.jpg
2014年
>
2015.jpg
2015年
>
2010年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从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正式扩大到全市。

2011年

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广州与珠海以及沿途各市真正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该铁路是广东省首条城际轨道。

2012年

占地6万平方米的横琴新家园是岛上居民的安置房。2012年年底第一批搬迁户乔迁新居,使世代居于横琴岛上的旧村村民入住现代化的城市居住社区,成为横琴大开发最直接的受益人。 

2013年

11月2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拉开帷幕。当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珠海、澳门、广州等地的2700名嘉宾观看表演。首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的节目代表了当时全世界马戏领域最高水平。

2014年

11月11日-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隆重举行。十届秣马厉兵,十八载风雨奋进,中国航展破茧成蝶,发展成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的中国兵器馆让观众流连忘返。

2015年

从2015年开始,珠海将每四年举办一届的珠海市运动会,改为每年举办一届的“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并制度化。市民健身运动会逐步实现了“全年度、全人群、全项目、全行业”四个全覆盖。

 
2016.jpg
2016年
>
2017.jpg
2017年
>
2018.jpg
2018年
>
2019.jpg
2019年
>
2020.jpg
2020年
>
2021.jpg
2021年
>

  

2016年

自2016年起,珠海谋划打造陆岛立体交通模式,启动海岛高端旅游开发;当年4月,直升机直飞海岛旅游航线投入试运营。

2017年

2017年元旦,在珠海野狸岛上,历时7年建造的珠海大剧院完成了它的首场演出。珠海大剧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珠海的文化与情怀,成为当之无愧的“珠海新地标”。

2018年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海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香港和澳门陆桥相连的城市。

2019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澳门-珠海定位为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

2020年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设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取景港珠澳大桥白海豚岛,这颗伶仃洋上的璀璨明珠,华丽变身为春晚舞台,和全球华人同庆新春佳节,向世界展示湾区风采。

2021年

7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邮政投递员谢坚获评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2022.jpg
2022年
>
2023.jpg
2023年
>
2024.jpg
2024年
>
e3ba37f2-170f-491b-a3d9-1e23afb46a24.png
2025年
>
2022年

5月31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珠海首飞成功,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

2023年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前夕,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茂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往返珠澳两地的学童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为全国首批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

2024年

7月30日,珠海市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仪式举行,标志着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2025年

《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聚力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力争2025年算力规模达到10000P。

 

策划:陈惠贤 龙丽娟 于仁智 叶维佳
手绘/制图:赵耀中
AI制图:叶维佳
文字整理:叶维佳
资料来源:
新华社 央视新闻 南方+ 中国政府网 
广东省情网 珠海市政府网 珠海市公安局
珠海市档案馆 珠海年鉴
文字:叶维佳整理 编辑:叶维佳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