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水控集团谱写特区45周年水务环境华章!一滴水的旅程,一座城的生态革命
在珠海经济特区45年的辉煌历程中,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自1981年启程,这家市属国企始终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逐步构建起涵盖珠琴澳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排水设施管养、固废处理、市政工程与水务科技的六大业务体系,成为守护珠澳区域水安全、筑牢生态环保屏障的“中坚力量”。秉持“提供优质用水,创造优美环境”的使命,珠海水控集团持续为珠琴澳提供高标准、可持续的水务环境保障,让民生福祉随特区发展一同升级。

科技赋能水务  智慧点亮民生

水务科技公司以创新践行便民使命

“当前,珠海正大力推进智能远程水表项目落地实施。通过这一应用,不仅能借助数据要素开展节水分析、监测用户端用水异常,还能让市民对自家用水情况有更及时、清晰的掌握。”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聪的介绍,道出了科技与水务融合的民生温度。

作为珠海水控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水务科技公司聚焦“高品质饮用水、智慧水务、智能装备、绿色低碳”四大方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水务装备国产化替代,加速探索“水务+多领域”应用场景,让科技红利流淌进千家万户。

构筑高品质饮用水全链条

守护优质生活,始于每一滴放心水。水务科技公司始终将水质安全放在首位,其构建的全国领先的二次供水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物联网与工控网、模块化与系统化、大体量与低成本的深度融合,让居民家中的水龙头流出的每一滴水都经得起检验。

水务科技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水控检测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具备开展饮用水、天然水、污水、污泥、水处理剂等领域检测资质。“通过推动检测与生产深度融合,可为客户提供‘水质检测-水质净化-高品质饮用水’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姚聪介绍,这意味着居民将喝到更优质的水,而且在洗衣、沐浴时也能感受到更舒适的体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都将得到满足。

目前,水务科技公司正积极打造贴合本地需求的“高品质饮用水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力推管道直饮水业务,未来市民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饮用,减少瓶装水、支装水运输的低效及水质污染问题,也从源头规避水质二次污染风险。

水质检测。

智慧水务让服务更高效精准

智慧水务系统的开发,是水务科技公司创新的“亮眼名片”。通过智慧水务平台,集团全面实现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节水“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达到对水务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调度和高效运维,极大地提升水务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市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水务服务。

面对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水务科技公司将节能节水低碳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抓手: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水节能技术,承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中办公场所涉水管网测漏修复,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浪费。居民家中或工作场所的水管漏水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并修复,既避免了水资源白白流失,也能减少水费支出。

同时,水务科技公司依托水质检测及管道CCTV检测技术,开展特定管道腐蚀检测、清洗和修复服务。管道经过专业清洗和修复后,水流更加通畅,水压更加稳定,居民在用水高峰期也能顺畅使用自来水。腐蚀管道修复后,能有效避免管道锈蚀污染水质,水质安全更有保障,居民生活舒适度显著提升。

智能装备为便民服务注入新动能

让水务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是水务科技公司的不懈追求,公司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着力打造智能水表、智能井盖、智能消火栓等系列产品。普通市民使用智能水表后,可实时查看家中水量、水质、水压数据,接收每日(甚至每小时)用水量推送,实现“用水情况一目了然”。

为攻克市政供排水设施清淤作业痛点,水务科技公司加速推动智能潜水清淤机器人落地,提升清淤作业安全性。同时,打造应用于“无人值守”的机器狗、无人机、无人船及相关组合产品,为水务服务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联合高校研发的清淤机器人已在横琴总泵站、拱北水质净化厂完成作业测试。”研发团队成员说,这些智能装备可实现危险场景“机器换人”,让水务服务更高效、更安全。

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水务科技成果应用到市民的生活中。水务科技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储备,聚焦智慧水务与绿色低碳发展前沿,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创新,为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力量,让市民的生活因科技而更加美好。

精细管养 夯实基石

构建城市排水保障体系

2018年,珠海市启动排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各区排水管网设施移交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供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统一运维管养。自此,全市排水管网迈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运作新阶段。

七年耕耘,管网公司构建起完善的排水设施保障体系,交出了“黑臭水体消除、国考断面水质提升、水浸黑点消失、平稳安全度汛”的亮眼答卷,让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升温。

巩固管养根基 提升运维质效

近年来,管网公司实现了管养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从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管网管养量增长38%,泵站管养量增长25%。在管养根基建设上,公司持续强化运维管养能力,通过自有班组开展设施巡检、养护、泵站机修等日常运维工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清疏雨、污水管道(渠)3000多公里,清理检查井6万余座、雨水口约14万座,打捞清理漂浮物8000多立方米,共清理排洪渠漂浮物及垃圾1500多立方米、淤泥5700多立方米,完成排水管网抢修项目近百单,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血脉”。“管道清疏、井盖维护、防汛抢险,每一项都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的职责,就是防患于未然,避免暴雨天道路水浸,保障市民出行便利与城市运行安全。”管网公司养护班长周春光的话,道出了一线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管养基地的科学布局,是服务提质的关键。从岱山、湾仔沙等首批基地,到唐家、横琴等后续增设的站点,公司已建成8处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管养基地。据介绍,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经开区新基地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20分钟服务圈”,实现“快速响应、高效管养、及时防汛”的服务目标。

坚持精准施策 强化水环境治理

通过强化排水调度与流域溯源排查,管网公司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降雨期间,公司通过日常与应急调度结合,有效减少污水外溢;加大河涌水质快检频次,整合气象、水利调度等多源信息进行动态预判,确保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通过排查截污口及排水口,采样检测、建闸挡水、混接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排查整治外水超1000处,削减外水约5.5万立方米/天。2025年1-6月全市污水厂进水BOD5平均浓度达99.8mg/L,相比2018年提升47.8%;污水收集率达87%,达到省2025年考核目标。

当前,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实现“长治久清”,水体“黑臭”消除比例为100%;52条问题河涌总体水质大幅度提升;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从2019年的地表Ⅳ类提升至Ⅲ类,且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66.7%提高到100%。曾经异味明显的河涌,如今成了居民散步休闲的“生态廊道”,水环境改善的生态之美触手可及。

夯实业务基石 主动拓展市场业务

为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与突破,管网公司围绕“夯实主业+拓展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深耕市政排水设施管养主业:截至2025年6月,管网公司已接管全市5263公里市政雨污水管网、260座泵站,保障城市“血脉”畅通;同时将截洪沟、排洪渠、河湖、海堤、海绵城市等关键排水设施纳入管养范畴,目前,已接管香洲区73条排洪渠、81条山体截洪沟、2座雨水湖,以及13.5公里堤防和2座配套水闸设施。这种“厂网调度、河湖联动”的综合管理模式,能更全面地应对洪涝灾害,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公司依托排水领域专业优势,推出多项增值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排水难题。针对存在排水困扰的企业,提供涵盖设施设计建设、维护管理、故障排查修复等服务,帮助企业减少因排水问题造成的生产经营影响。试点承接小区及企业运维管理业务,联合政府及物业公司对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进行全面升级。

未来,管网公司将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完善具有珠海特色的排水设施管养模式,继续以专业力量守护珠海的碧水清波,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优美、出行更顺畅、幸福感更持久。

守护城市生态屏障

深耕固废处置与绿色发展

餐厅佳肴的香气散去后,后厨的残羹剩饭如何处理?在珠海,日均数百吨厨余(餐厨)垃圾,正被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市海宜环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资源化技术“变废为宝”——转化为生物柴油及绿色电能,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自2009年成立以来,海宜公司专注固体废弃物收运及无害化处置,如今已构建起覆盖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固废处理的产业体系,既为城市筑牢生态防线,也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为珠海“无废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医废处置筑牢卫生防线

海宜公司的医疗废物“收运处一体化”体系,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开通16条收运线路,构成了覆盖全市1500余家产废单位的收运网络,全年365天不间断作业,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从收运到处置全程安全可控。“此举避免了医疗废物在产废单位长时间堆积,从源头阻断病毒细菌传播的风险,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海宜公司副总经理王冠钊介绍。

构筑收运网络,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

海宜公司始终以专业和坚守诠释社会责任担当。在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一线团队日夜坚守、不畏艰险,逆行奔赴最危险的疫情区,确保涉疫医疗废物及时、安全收运处置,用严谨规范的操作和默默的付出,为珠海打赢新冠疫情攻坚战筑牢坚实而温暖的屏障。

2025年5月起,公司启动珠海市动物诊疗废弃物收运处理服务,持续优化流程、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动物诊疗废弃物妥善处理,我们养宠物更安心了。”养宠物人士高女士的感受,正是民生温度的直接体现。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直接关乎市民生活环境。海宜公司负责全市范围内大中型餐饮机构、学校饭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堂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的收运处置工作。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开通37条收运线路,累计服务全市餐饮单位4500余家,日均收运约230吨。

2023年以来,公司全力配合市城管部门打击非法偷运餐厨垃圾行为,拦截餐厨垃圾约21吨。据介绍,珠海市餐厨垃圾通过海宜公司餐厨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目前,餐厨厂每日可提炼约8吨粗油脂、绿色发电约2.5万度,相当于约2500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量,实现碳减排约150吨/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建成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采用预处理+湿式厌氧工艺,可将家庭易腐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利用有机易腐垃圾生产沼气,减少了垃圾填埋或露天堆放产生的甲烷逸散和污染,兼具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海宜公司副总经理朱子超表示。

“水务+光伏”开辟新能源赛道

为有效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海宜公司因地制宜探索“水务+光伏”模式,助力绿色发展。公司统筹推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覆盖乾务水厂、三灶水质净化厂等多场景,年均发电超325万度,自用率超90%,并网后预计年减碳超2000吨,形成“固废处置+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模式,将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低碳环境。

其中,乾务水厂0.8MW分布式光伏项目已于2025年5月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该项目自用电比例高达95%以上,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方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50吨,减排二氧化碳438吨、二氧化硫30吨、氮氧化物15吨,相当于种植20亩标准林的环保效益。

多元活动播撒绿色种子

依托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平台优势,海宜公司通过多元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每年接待村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团队参观餐厨厂,同时定期走进社区、商圈和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覆盖近万人次,引导市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同时,每年通过在车身张贴宣传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从筑牢城市环境安全防线到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到培育全民环保意识,海宜公司打造的全链条环保生态网络,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守护着每一位珠海市民的美好生活,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一把手访谈>>>

深化改革勇担当 创新发展谱新篇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衔接“十四五”“十五五”两个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珠海水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成表示,面向新征程,集团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继续守护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好城市运行安全,矢志不渝地践行“提供优质用水,创造优美环境”的初心使命。

孙成介绍,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珠海水控集团果断采取行动:一是着眼于公司治理的专业高效,大力精简集团机关人员,优化管理架构,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营收利润增长点。二是着眼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立水务科技公司,推动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等业务在水务环保场景的落地应用,让新一代的科技赋能新一代的水务。三是着眼于服务琴澳,设立琴澳子公司,在横琴构建供排水一体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延伸至澳门,为珠琴澳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保障。

“未来五年,集团将投入超过60亿元,一方面继续完善供排水厂站、管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智慧水务等新兴业务,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水务环境支撑。”孙成表示,当前集团正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30年成为科技领航、技术先进、管理卓越的现代化水务环境公司,跻身粤港澳大湾区同行业的第一方阵。到2035年,力争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知名度和强劲竞争力的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

孙成提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将聚焦主责主业,重点构建“四张网”:一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水资源配置网;二是高效能的污水治理网;三是坚韧可靠的防洪排涝安全网;四是现代化的垃圾收运处置网。这“四张网”将共同构成与未来珠海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水务环境支撑体系。

具体来说,在供水领域,全力推进海水淡化全产业链开发,从根本上破解珠海目前的单一水源困局,强化珠澳水源的战略保障,同时解决海岛居民“饮水难、饮水贵”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持续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各类垃圾的收运处置能力,为珠海打造城乡一体化、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在城市安全方面,全面加强沟渠管网管理,完善防汛排涝联动调度机制,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封面图:朱文摄
文字:刘雅玲 图片:朱文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李双
微信
朋友圈
珠海水控集团谱写特区45周年水务环境华章!一滴水的旅程,一座城的生态革命
珠海特区报 2025-08-26 05:42
在珠海经济特区45年的辉煌历程中,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自1981年启程,这家市属国企始终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逐步构建起涵盖珠琴澳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排水设施管养、固废处理、市政工程与水务科技的六大业务体系,成为守护珠澳区域水安全、筑牢生态环保屏障的“中坚力量”。秉持“提供优质用水,创造优美环境”的使命,珠海水控集团持续为珠琴澳提供高标准、可持续的水务环境保障,让民生福祉随特区发展一同升级。

科技赋能水务  智慧点亮民生

水务科技公司以创新践行便民使命

“当前,珠海正大力推进智能远程水表项目落地实施。通过这一应用,不仅能借助数据要素开展节水分析、监测用户端用水异常,还能让市民对自家用水情况有更及时、清晰的掌握。”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聪的介绍,道出了科技与水务融合的民生温度。

作为珠海水控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水务科技公司聚焦“高品质饮用水、智慧水务、智能装备、绿色低碳”四大方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水务装备国产化替代,加速探索“水务+多领域”应用场景,让科技红利流淌进千家万户。

构筑高品质饮用水全链条

守护优质生活,始于每一滴放心水。水务科技公司始终将水质安全放在首位,其构建的全国领先的二次供水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物联网与工控网、模块化与系统化、大体量与低成本的深度融合,让居民家中的水龙头流出的每一滴水都经得起检验。

水务科技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水控检测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具备开展饮用水、天然水、污水、污泥、水处理剂等领域检测资质。“通过推动检测与生产深度融合,可为客户提供‘水质检测-水质净化-高品质饮用水’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姚聪介绍,这意味着居民将喝到更优质的水,而且在洗衣、沐浴时也能感受到更舒适的体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都将得到满足。

目前,水务科技公司正积极打造贴合本地需求的“高品质饮用水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力推管道直饮水业务,未来市民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饮用,减少瓶装水、支装水运输的低效及水质污染问题,也从源头规避水质二次污染风险。

水质检测。

智慧水务让服务更高效精准

智慧水务系统的开发,是水务科技公司创新的“亮眼名片”。通过智慧水务平台,集团全面实现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节水“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达到对水务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调度和高效运维,极大地提升水务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市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水务服务。

面对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水务科技公司将节能节水低碳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抓手: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水节能技术,承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中办公场所涉水管网测漏修复,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浪费。居民家中或工作场所的水管漏水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并修复,既避免了水资源白白流失,也能减少水费支出。

同时,水务科技公司依托水质检测及管道CCTV检测技术,开展特定管道腐蚀检测、清洗和修复服务。管道经过专业清洗和修复后,水流更加通畅,水压更加稳定,居民在用水高峰期也能顺畅使用自来水。腐蚀管道修复后,能有效避免管道锈蚀污染水质,水质安全更有保障,居民生活舒适度显著提升。

智能装备为便民服务注入新动能

让水务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是水务科技公司的不懈追求,公司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着力打造智能水表、智能井盖、智能消火栓等系列产品。普通市民使用智能水表后,可实时查看家中水量、水质、水压数据,接收每日(甚至每小时)用水量推送,实现“用水情况一目了然”。

为攻克市政供排水设施清淤作业痛点,水务科技公司加速推动智能潜水清淤机器人落地,提升清淤作业安全性。同时,打造应用于“无人值守”的机器狗、无人机、无人船及相关组合产品,为水务服务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联合高校研发的清淤机器人已在横琴总泵站、拱北水质净化厂完成作业测试。”研发团队成员说,这些智能装备可实现危险场景“机器换人”,让水务服务更高效、更安全。

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水务科技成果应用到市民的生活中。水务科技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储备,聚焦智慧水务与绿色低碳发展前沿,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创新,为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力量,让市民的生活因科技而更加美好。

精细管养 夯实基石

构建城市排水保障体系

2018年,珠海市启动排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各区排水管网设施移交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供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统一运维管养。自此,全市排水管网迈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运作新阶段。

七年耕耘,管网公司构建起完善的排水设施保障体系,交出了“黑臭水体消除、国考断面水质提升、水浸黑点消失、平稳安全度汛”的亮眼答卷,让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升温。

巩固管养根基 提升运维质效

近年来,管网公司实现了管养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从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管网管养量增长38%,泵站管养量增长25%。在管养根基建设上,公司持续强化运维管养能力,通过自有班组开展设施巡检、养护、泵站机修等日常运维工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清疏雨、污水管道(渠)3000多公里,清理检查井6万余座、雨水口约14万座,打捞清理漂浮物8000多立方米,共清理排洪渠漂浮物及垃圾1500多立方米、淤泥5700多立方米,完成排水管网抢修项目近百单,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血脉”。“管道清疏、井盖维护、防汛抢险,每一项都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的职责,就是防患于未然,避免暴雨天道路水浸,保障市民出行便利与城市运行安全。”管网公司养护班长周春光的话,道出了一线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管养基地的科学布局,是服务提质的关键。从岱山、湾仔沙等首批基地,到唐家、横琴等后续增设的站点,公司已建成8处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管养基地。据介绍,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经开区新基地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20分钟服务圈”,实现“快速响应、高效管养、及时防汛”的服务目标。

坚持精准施策 强化水环境治理

通过强化排水调度与流域溯源排查,管网公司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降雨期间,公司通过日常与应急调度结合,有效减少污水外溢;加大河涌水质快检频次,整合气象、水利调度等多源信息进行动态预判,确保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通过排查截污口及排水口,采样检测、建闸挡水、混接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排查整治外水超1000处,削减外水约5.5万立方米/天。2025年1-6月全市污水厂进水BOD5平均浓度达99.8mg/L,相比2018年提升47.8%;污水收集率达87%,达到省2025年考核目标。

当前,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实现“长治久清”,水体“黑臭”消除比例为100%;52条问题河涌总体水质大幅度提升;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从2019年的地表Ⅳ类提升至Ⅲ类,且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66.7%提高到100%。曾经异味明显的河涌,如今成了居民散步休闲的“生态廊道”,水环境改善的生态之美触手可及。

夯实业务基石 主动拓展市场业务

为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与突破,管网公司围绕“夯实主业+拓展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深耕市政排水设施管养主业:截至2025年6月,管网公司已接管全市5263公里市政雨污水管网、260座泵站,保障城市“血脉”畅通;同时将截洪沟、排洪渠、河湖、海堤、海绵城市等关键排水设施纳入管养范畴,目前,已接管香洲区73条排洪渠、81条山体截洪沟、2座雨水湖,以及13.5公里堤防和2座配套水闸设施。这种“厂网调度、河湖联动”的综合管理模式,能更全面地应对洪涝灾害,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公司依托排水领域专业优势,推出多项增值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排水难题。针对存在排水困扰的企业,提供涵盖设施设计建设、维护管理、故障排查修复等服务,帮助企业减少因排水问题造成的生产经营影响。试点承接小区及企业运维管理业务,联合政府及物业公司对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进行全面升级。

未来,管网公司将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完善具有珠海特色的排水设施管养模式,继续以专业力量守护珠海的碧水清波,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优美、出行更顺畅、幸福感更持久。

守护城市生态屏障

深耕固废处置与绿色发展

餐厅佳肴的香气散去后,后厨的残羹剩饭如何处理?在珠海,日均数百吨厨余(餐厨)垃圾,正被珠海水控集团下属珠海市海宜环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资源化技术“变废为宝”——转化为生物柴油及绿色电能,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自2009年成立以来,海宜公司专注固体废弃物收运及无害化处置,如今已构建起覆盖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固废处理的产业体系,既为城市筑牢生态防线,也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为珠海“无废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医废处置筑牢卫生防线

海宜公司的医疗废物“收运处一体化”体系,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开通16条收运线路,构成了覆盖全市1500余家产废单位的收运网络,全年365天不间断作业,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从收运到处置全程安全可控。“此举避免了医疗废物在产废单位长时间堆积,从源头阻断病毒细菌传播的风险,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海宜公司副总经理王冠钊介绍。

构筑收运网络,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

海宜公司始终以专业和坚守诠释社会责任担当。在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一线团队日夜坚守、不畏艰险,逆行奔赴最危险的疫情区,确保涉疫医疗废物及时、安全收运处置,用严谨规范的操作和默默的付出,为珠海打赢新冠疫情攻坚战筑牢坚实而温暖的屏障。

2025年5月起,公司启动珠海市动物诊疗废弃物收运处理服务,持续优化流程、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动物诊疗废弃物妥善处理,我们养宠物更安心了。”养宠物人士高女士的感受,正是民生温度的直接体现。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直接关乎市民生活环境。海宜公司负责全市范围内大中型餐饮机构、学校饭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堂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的收运处置工作。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开通37条收运线路,累计服务全市餐饮单位4500余家,日均收运约230吨。

2023年以来,公司全力配合市城管部门打击非法偷运餐厨垃圾行为,拦截餐厨垃圾约21吨。据介绍,珠海市餐厨垃圾通过海宜公司餐厨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目前,餐厨厂每日可提炼约8吨粗油脂、绿色发电约2.5万度,相当于约2500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量,实现碳减排约150吨/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建成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采用预处理+湿式厌氧工艺,可将家庭易腐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利用有机易腐垃圾生产沼气,减少了垃圾填埋或露天堆放产生的甲烷逸散和污染,兼具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海宜公司副总经理朱子超表示。

“水务+光伏”开辟新能源赛道

为有效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海宜公司因地制宜探索“水务+光伏”模式,助力绿色发展。公司统筹推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覆盖乾务水厂、三灶水质净化厂等多场景,年均发电超325万度,自用率超90%,并网后预计年减碳超2000吨,形成“固废处置+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模式,将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低碳环境。

其中,乾务水厂0.8MW分布式光伏项目已于2025年5月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该项目自用电比例高达95%以上,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方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50吨,减排二氧化碳438吨、二氧化硫30吨、氮氧化物15吨,相当于种植20亩标准林的环保效益。

多元活动播撒绿色种子

依托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平台优势,海宜公司通过多元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每年接待村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团队参观餐厨厂,同时定期走进社区、商圈和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覆盖近万人次,引导市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同时,每年通过在车身张贴宣传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从筑牢城市环境安全防线到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到培育全民环保意识,海宜公司打造的全链条环保生态网络,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守护着每一位珠海市民的美好生活,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一把手访谈>>>

深化改革勇担当 创新发展谱新篇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衔接“十四五”“十五五”两个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珠海水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成表示,面向新征程,集团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继续守护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好城市运行安全,矢志不渝地践行“提供优质用水,创造优美环境”的初心使命。

孙成介绍,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珠海水控集团果断采取行动:一是着眼于公司治理的专业高效,大力精简集团机关人员,优化管理架构,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营收利润增长点。二是着眼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立水务科技公司,推动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等业务在水务环保场景的落地应用,让新一代的科技赋能新一代的水务。三是着眼于服务琴澳,设立琴澳子公司,在横琴构建供排水一体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延伸至澳门,为珠琴澳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保障。

“未来五年,集团将投入超过60亿元,一方面继续完善供排水厂站、管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智慧水务等新兴业务,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水务环境支撑。”孙成表示,当前集团正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30年成为科技领航、技术先进、管理卓越的现代化水务环境公司,跻身粤港澳大湾区同行业的第一方阵。到2035年,力争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知名度和强劲竞争力的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

孙成提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将聚焦主责主业,重点构建“四张网”:一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水资源配置网;二是高效能的污水治理网;三是坚韧可靠的防洪排涝安全网;四是现代化的垃圾收运处置网。这“四张网”将共同构成与未来珠海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水务环境支撑体系。

具体来说,在供水领域,全力推进海水淡化全产业链开发,从根本上破解珠海目前的单一水源困局,强化珠澳水源的战略保障,同时解决海岛居民“饮水难、饮水贵”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持续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各类垃圾的收运处置能力,为珠海打造城乡一体化、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在城市安全方面,全面加强沟渠管网管理,完善防汛排涝联动调度机制,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封面图:朱文摄
文字:刘雅玲 图片:朱文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