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举行经济特区建立四十五周年理论座谈会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来自宏观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粤港澳合作、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珠海在新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出席会议。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

会上,专家学者等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45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取得的发展成就,最根本在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珠海视察、掌舵领航,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

会议强调,站在45周年的新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新篇章!

面向“十五五”,与会专家围绕把珠海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珠海经济特区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建议,珠海要扛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将联通港澳和内地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功能,将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和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国内外创新网络节点功能,将城市良治善治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质效,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建议,从文化资源挖掘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合作六个方面系统发力,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建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推动珠海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三大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许德友。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许德友建议,珠海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进入新时代,应发挥澳珠合作、向新图强、宜居宜游等独特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增长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潘裕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潘裕娟等专家代表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

省委横琴工委党建工作处、市直有关部门、在珠高校、市属国有企业、各区(功能区)宣传部门以及社科理论界、企业界代表参加会议。

文字:张映竹 图片:程霖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
微信
朋友圈
珠海举行经济特区建立四十五周年理论座谈会
观海融媒 2025-08-26 21:03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来自宏观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粤港澳合作、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珠海在新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出席会议。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

会上,专家学者等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45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取得的发展成就,最根本在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珠海视察、掌舵领航,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

会议强调,站在45周年的新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新篇章!

面向“十五五”,与会专家围绕把珠海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珠海经济特区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建议,珠海要扛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将联通港澳和内地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功能,将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和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国内外创新网络节点功能,将城市良治善治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质效,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周溯源建议,从文化资源挖掘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合作六个方面系统发力,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建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推动珠海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三大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许德友。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许德友建议,珠海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进入新时代,应发挥澳珠合作、向新图强、宜居宜游等独特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增长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潘裕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潘裕娟等专家代表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

省委横琴工委党建工作处、市直有关部门、在珠高校、市属国有企业、各区(功能区)宣传部门以及社科理论界、企业界代表参加会议。

文字:张映竹 图片:程霖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