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日至6日,珠海迎来一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创业盛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将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两大核心赛道复赛落地珠海。这场国家级赛事不仅是180个优质创业项目竞逐60个总决赛晋级席位的“竞技场”,更以港澳元素深度融入、全链条资源对接、产业精准赋能的鲜明特色,成为观察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融合发展的“窗口”。

两大赛道特色突出,港澳项目占比超三成,彰显融合活力
本次珠海承办的两大赛道,精准契合湾区产业升级需求。其中,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汇聚对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等前沿项目,覆盖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33%的港澳项目携带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参赛,团队中不乏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香港高校科研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与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形成“同频共振”。


“我们带来的项目是面向脑卒中疾病研制了超微型的电机,可以深入脑血管进行精准探测,是一种血管内介入影像技术。”广州微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柏权表示,通过比赛平台,不仅可以推广产品,还可以认识更多同行专家,与专家们共同探讨项目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赛道项目覆盖范围广,既涵盖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延伸至文化旅游、宠物经济、影视动漫、艺术IP等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多元、创新活跃,晋级项目中港澳项目表现亮眼,占比高达43%,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化与服务融合的“鲜活样本”。
“不同于普通创业比赛,本次复赛的项目不仅要‘有创新’,更要‘能落地’。”赛道执行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通过书面评审筛选出的90个晋级项目,50%已获得融资,技术含量高,商业潜力大。
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评委、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谢斌表示,该赛道的项目最核心的亮点是围绕人工智能进行的技术运用和创新,比如人工智能+药品研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诊断试剂的开发等一系列与人智能密切相关的一些领域。

创投天团+28家基地+四条考察线,打造“路演即落地”闭环
“比赛不是终点,而是项目对接资源的起点。”复赛期间同步搭建“展示—对接—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满足项目在资金、场地、政策、产业等方面的需求。联动广东粤科、深圳天使母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以及珠海科创投、正菱资本、高科金投、格力金投等本地优质投融资机构,促成一批参赛项目与创投机构达成投资意向。以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珠海高校、民营资本创业孵化载体为支撑,联动28家优质创业基地,征集近800个优质创业项目对接需求,为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地和全方位的孵化服务。赛事期间同步组织4场机构集中推介,由珠海各区投促部门、投融资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分别进行,同时满足项目在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的对接需求。
会场特别设置“资源对接专区”,即使未获复赛晋级资格,项目仍可获得展示平台,并与创投机构、孵化基地持续对接。同时,现场全面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创业环境,投融资机构和创业孵化基地介绍,并特别设置优秀晋级项目实物展示区,为项目与机构间搭建更多沟通桥梁。据了解,赛事期间还为晋级复赛项目提供香洲-高新线,金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线等两条创业环境考察线路,项目代表们将走进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投促部门陪同解读政策,力促优秀项目落地大湾区。
赛事撬动“四链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复赛落地珠海,并非偶然。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在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产业基础——目前全市拥有生物医药企业超500家,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更推出“澳企入琴”专项政策,为港澳项目落地提供“跨境通办”服务。
“承办国家级赛事既是对珠海创业环境的认可,更是一次‘精准招商’。”珠海市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阮航表示,复赛期间,珠海策划组织了4场机构现场推介、4场项目融资路演,以及香洲、高新、金湾、横琴4个区域创业环境实地考察。通过赛事平台与资源对接的“双向联动”,将推动创新链(项目技术)、产业链(本地产业)、资金链(创投机构)、人才链(高层次团队)深度融合。据统计,截至9月4日复赛首日上午,已经有61个项目与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初步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7个。

这场在珠海启幕的“创业角逐”,早已超越赛事本身——它不仅是大湾区优质创业项目的“筛选器”,更是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强纽带”,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4日至6日,珠海迎来一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创业盛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将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两大核心赛道复赛落地珠海。这场国家级赛事不仅是180个优质创业项目竞逐60个总决赛晋级席位的“竞技场”,更以港澳元素深度融入、全链条资源对接、产业精准赋能的鲜明特色,成为观察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融合发展的“窗口”。

两大赛道特色突出,港澳项目占比超三成,彰显融合活力
本次珠海承办的两大赛道,精准契合湾区产业升级需求。其中,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汇聚对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等前沿项目,覆盖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33%的港澳项目携带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参赛,团队中不乏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香港高校科研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与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形成“同频共振”。


“我们带来的项目是面向脑卒中疾病研制了超微型的电机,可以深入脑血管进行精准探测,是一种血管内介入影像技术。”广州微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柏权表示,通过比赛平台,不仅可以推广产品,还可以认识更多同行专家,与专家们共同探讨项目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赛道项目覆盖范围广,既涵盖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延伸至文化旅游、宠物经济、影视动漫、艺术IP等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多元、创新活跃,晋级项目中港澳项目表现亮眼,占比高达43%,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化与服务融合的“鲜活样本”。
“不同于普通创业比赛,本次复赛的项目不仅要‘有创新’,更要‘能落地’。”赛道执行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通过书面评审筛选出的90个晋级项目,50%已获得融资,技术含量高,商业潜力大。
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赛道评委、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谢斌表示,该赛道的项目最核心的亮点是围绕人工智能进行的技术运用和创新,比如人工智能+药品研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诊断试剂的开发等一系列与人智能密切相关的一些领域。

创投天团+28家基地+四条考察线,打造“路演即落地”闭环
“比赛不是终点,而是项目对接资源的起点。”复赛期间同步搭建“展示—对接—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满足项目在资金、场地、政策、产业等方面的需求。联动广东粤科、深圳天使母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以及珠海科创投、正菱资本、高科金投、格力金投等本地优质投融资机构,促成一批参赛项目与创投机构达成投资意向。以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珠海高校、民营资本创业孵化载体为支撑,联动28家优质创业基地,征集近800个优质创业项目对接需求,为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地和全方位的孵化服务。赛事期间同步组织4场机构集中推介,由珠海各区投促部门、投融资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分别进行,同时满足项目在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的对接需求。
会场特别设置“资源对接专区”,即使未获复赛晋级资格,项目仍可获得展示平台,并与创投机构、孵化基地持续对接。同时,现场全面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创业环境,投融资机构和创业孵化基地介绍,并特别设置优秀晋级项目实物展示区,为项目与机构间搭建更多沟通桥梁。据了解,赛事期间还为晋级复赛项目提供香洲-高新线,金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线等两条创业环境考察线路,项目代表们将走进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投促部门陪同解读政策,力促优秀项目落地大湾区。
赛事撬动“四链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复赛落地珠海,并非偶然。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在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产业基础——目前全市拥有生物医药企业超500家,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更推出“澳企入琴”专项政策,为港澳项目落地提供“跨境通办”服务。
“承办国家级赛事既是对珠海创业环境的认可,更是一次‘精准招商’。”珠海市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阮航表示,复赛期间,珠海策划组织了4场机构现场推介、4场项目融资路演,以及香洲、高新、金湾、横琴4个区域创业环境实地考察。通过赛事平台与资源对接的“双向联动”,将推动创新链(项目技术)、产业链(本地产业)、资金链(创投机构)、人才链(高层次团队)深度融合。据统计,截至9月4日复赛首日上午,已经有61个项目与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初步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7个。

这场在珠海启幕的“创业角逐”,早已超越赛事本身——它不仅是大湾区优质创业项目的“筛选器”,更是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强纽带”,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