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无源货”说不!金湾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

在全球化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进口商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然而,一些无合法来源的进口商品也悄然混入市井街巷,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消费权益,金湾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

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经营店、烟酒行和社区超市等重点场所,把进口酒水、调味品、乳制品、休闲零食等列为检查重点,对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开展“围剿”,检查相关生产经营主体702家次,排查市场、超市肉类经营者88户次。执法人员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查“身份”——问经营者要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一旦发现无合法来源商品,立即下架封存并依法处理。行动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共立案5宗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案件,查扣的无合法来源商品种类涉及红酒、奶粉及保健食品,其中,在某公司仓库中查扣的无合法来源保健食品数量更是达到千余瓶。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区角落,各类小商超、代购店、母婴用品店甚至微商群中,进口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居民的日常生活。面对经营主体数量多、分布广、隐蔽性强的现实挑战,仅靠人力巡查已远远不够。对此,还需充分利用投诉举报平台接收群众提供的线索,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构建起立体化监管网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久前,有市民通过12315平台举报某商行销售无标签进口奶粉,执法人员根据举报材料对该商行在淘宝购物平台开设的网店进行查看,发现该网店确有销售举报人购买的婴儿奶粉,该奶粉的外包装未见简体中文标识,对此,执法人员依法立案调查。

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教育在先、整改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主动向经营者普及《食品安全法》《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仅如此,执法人员还手把手指导商户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教他们如何识别正规进口商品的标签信息,真正实现“监管为民、服务助商”。

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时要牢记“一看中文标签、二看生产日期、三要小票凭证”的避坑口诀,尽量选择大型商超、品牌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警惕来路不明的低价陷阱,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可通过12315热线或全国平台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编辑:金湾区市场监管局1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向“无源货”说不!金湾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
金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09-04 22:11

在全球化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进口商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然而,一些无合法来源的进口商品也悄然混入市井街巷,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消费权益,金湾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

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经营店、烟酒行和社区超市等重点场所,把进口酒水、调味品、乳制品、休闲零食等列为检查重点,对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开展“围剿”,检查相关生产经营主体702家次,排查市场、超市肉类经营者88户次。执法人员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查“身份”——问经营者要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一旦发现无合法来源商品,立即下架封存并依法处理。行动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共立案5宗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案件,查扣的无合法来源商品种类涉及红酒、奶粉及保健食品,其中,在某公司仓库中查扣的无合法来源保健食品数量更是达到千余瓶。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区角落,各类小商超、代购店、母婴用品店甚至微商群中,进口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居民的日常生活。面对经营主体数量多、分布广、隐蔽性强的现实挑战,仅靠人力巡查已远远不够。对此,还需充分利用投诉举报平台接收群众提供的线索,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构建起立体化监管网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久前,有市民通过12315平台举报某商行销售无标签进口奶粉,执法人员根据举报材料对该商行在淘宝购物平台开设的网店进行查看,发现该网店确有销售举报人购买的婴儿奶粉,该奶粉的外包装未见简体中文标识,对此,执法人员依法立案调查。

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教育在先、整改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主动向经营者普及《食品安全法》《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仅如此,执法人员还手把手指导商户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教他们如何识别正规进口商品的标签信息,真正实现“监管为民、服务助商”。

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时要牢记“一看中文标签、二看生产日期、三要小票凭证”的避坑口诀,尽量选择大型商超、品牌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警惕来路不明的低价陷阱,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可通过12315热线或全国平台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编辑:金湾区市场监管局1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