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街坊尤其是长辈和慢性病患者,都习惯用中药调理身体。虽然现在医院能代煎中药,但很多人还是偏爱自己动手煎煮。不过,中药煎煮可有大学问,一步错可能就影响药效哦!今天就来聊聊正确的煎煮方法,看看这些常见错误你有没有犯。
一、煎药器具选错了?药效可能“偷偷溜走”
很多街坊家里没有专门的煎药锅,就随手拿铁锅、铝锅来煮中药,这可是第一个常见错误!
正确选择:最推荐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也可以。
坚决避免:铁锅、黄铜锅、铝锅千万别用!金属元素容易和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二、药材洗太干净?有效成分可能被冲走
“中药饮片看着有点‘脏’,先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煮?”不少街坊会这么做,其实这是第二个误区!
正确处理:不用过度清洗!反复淘洗会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比如水溶性的苷类、生物碱等)流失。但煎药前一定要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根据药材类型调整时间——花、草、叶类:浸泡20分钟即可;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浸泡30~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准。
三、煎煮越久越浓?错!时间不对药效差
很多人觉得“中药煎得越浓、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这其实是第三个常见错误!
正确时间:一般汤剂煎煮2~3 次,能煎出成分的80%左右。
第一煎:沸腾后计时,煮20~30分钟;
第二煎:沸腾后计时,煮30~40分钟。
火候控制:未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转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加水量:第一次煎煮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即可。

四、特殊药材有“特殊待遇”,这些步骤别省略!
不是所有药材都能一起下锅煮,部分药材需要特殊处理,否则会影响药效哦~
1.先煎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如矿石、甲壳类),要先煎一段时间,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
含挥发性成分(久煎易失效)或有效成分不耐煮的药(如薄荷、大黄用于泻下时),要在其他药快煎好时再加入,微煎几分钟即可。
3.包煎
带毛的药材(避免刺激咽喉);细小质轻的药(如蒲黄,防止漂浮);含淀粉、黏液质多的药(如车前子,避免糊锅);这些要用纱布包裹后再煎煮。
4.另煎
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单独煎煮取汁,再和其他药液混合服用,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浪费。
5.烊化
胶类药材(如阿胶)单独放入水中或热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避免粘锅、熬焦或浪费。
6.冲服
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以及羚羊角、沉香等磨取的药汁,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即可,不用入煎。
中药煎煮讲究“细节决定药效”,掌握这些技巧,才能让药材发挥最佳作用~ 转发给家里爱煎中药的长辈,一起把药煎对、喝对,收获健康!如果还有疑问,记得咨询专业中医师。

不少街坊尤其是长辈和慢性病患者,都习惯用中药调理身体。虽然现在医院能代煎中药,但很多人还是偏爱自己动手煎煮。不过,中药煎煮可有大学问,一步错可能就影响药效哦!今天就来聊聊正确的煎煮方法,看看这些常见错误你有没有犯。
一、煎药器具选错了?药效可能“偷偷溜走”
很多街坊家里没有专门的煎药锅,就随手拿铁锅、铝锅来煮中药,这可是第一个常见错误!
正确选择:最推荐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也可以。
坚决避免:铁锅、黄铜锅、铝锅千万别用!金属元素容易和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二、药材洗太干净?有效成分可能被冲走
“中药饮片看着有点‘脏’,先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煮?”不少街坊会这么做,其实这是第二个误区!
正确处理:不用过度清洗!反复淘洗会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比如水溶性的苷类、生物碱等)流失。但煎药前一定要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根据药材类型调整时间——花、草、叶类:浸泡20分钟即可;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浸泡30~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准。
三、煎煮越久越浓?错!时间不对药效差
很多人觉得“中药煎得越浓、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这其实是第三个常见错误!
正确时间:一般汤剂煎煮2~3 次,能煎出成分的80%左右。
第一煎:沸腾后计时,煮20~30分钟;
第二煎:沸腾后计时,煮30~40分钟。
火候控制:未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转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加水量:第一次煎煮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即可。

四、特殊药材有“特殊待遇”,这些步骤别省略!
不是所有药材都能一起下锅煮,部分药材需要特殊处理,否则会影响药效哦~
1.先煎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如矿石、甲壳类),要先煎一段时间,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
含挥发性成分(久煎易失效)或有效成分不耐煮的药(如薄荷、大黄用于泻下时),要在其他药快煎好时再加入,微煎几分钟即可。
3.包煎
带毛的药材(避免刺激咽喉);细小质轻的药(如蒲黄,防止漂浮);含淀粉、黏液质多的药(如车前子,避免糊锅);这些要用纱布包裹后再煎煮。
4.另煎
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单独煎煮取汁,再和其他药液混合服用,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浪费。
5.烊化
胶类药材(如阿胶)单独放入水中或热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避免粘锅、熬焦或浪费。
6.冲服
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以及羚羊角、沉香等磨取的药汁,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即可,不用入煎。
中药煎煮讲究“细节决定药效”,掌握这些技巧,才能让药材发挥最佳作用~ 转发给家里爱煎中药的长辈,一起把药煎对、喝对,收获健康!如果还有疑问,记得咨询专业中医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