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的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四年时光,横琴如何将方案中的蓝图转化具体实践?从张权破痛油、马交牌千里追风油以及黄景禧、梁家星等澳人澳企在横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或许能够一探横琴在四年实践中的突破与挑战,揭秘琴澳一体化进程中的“含金量”。
政策创新激活澳企发展沃土
6月下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印发,受到不少澳门居民关注。“以产业为纽带,能进一步落实‘澳门+横琴’新定位,切实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已在横琴注册科技公司的吴先生认为,产业规划多措并举,有助于破解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难点问题。

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澳门“老字号”张权破痛油第三代传人张乐祈,通过“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推动产品完成莫桑比克药品注册并获广东省首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证书。“澳门监造”系列标志授权产品澳邦药厂“马交牌千里追风油”,在横琴生产后销往澳门,印证了“澳门品牌、横琴空间”的产业协同路径。
乘着合作区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澳资企业在横琴焕发新生。截至7月31日,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7303户,较成立时增长57.49%。
澳资企业的集聚,不仅带动了资本流动,更促进了琴澳产业链的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63.1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四新”产业增加值175.74亿元,同比增长12.1%,占GDP近七成。
规则衔接引领琴澳深度融合
今年,在“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澳车北上”等惠澳政策带动下,澳门出入境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通关量屡创新高。“通关‘丝滑’,省时省力,几乎‘无感’。”近来,澳门居民严女士每周都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看牙,驾车从位于澳门半岛的家中出发,到躺在横琴医院的治疗椅上,仅用半小时。
澳门律师黄景禧2019年在横琴创办律所,开启跨境执业生涯,服务三地客户。在黄景禧看来,琴澳早已连成一片。如今他正努力推动澳门青年律师在粤港澳三地开展法律交流合作,促进横琴和澳门两地法律规则有效衔接。

规则衔接是琴澳一体化的关键支撑,也是“澳门+横琴”的黏合剂。
在政务服务跨境融合方面,合作区筹建澳企政务秘书服务平台,推动澳企公证核验全程电子化,实施“遥距面对面”政务服务,实现“琴事澳办”“双向通办”。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完善了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强化琴澳政府信息共享,推动政务服务由跨境通办进阶至跨境同办,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专业要素跨境互认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超1600人,澳门十五类医疗人员可在合作区注册执业,琴澳跨境转诊转运、医学影像互认及质量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趋同澳门生活环境引凤来巢
澳门青年梁家星一毕业就来到横琴创业,与好友萧家源创办的“壹马茶记”茶餐厅,将澳门味道带入横琴。横琴政府通过租金补贴、创业奖励等政策,支持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目前合作区认定160家澳门青创企业,新增澳门青创项目571个,吸引4000名澳门青年申请专项实习计划。
合作区着力打造与澳门趋同的生活环境,吸引澳门居民“工作在横琴、生活在横琴”。
“澳门新街坊”是粤澳两地携手共建的首个面向澳门居民的综合民生项目,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选择在此定居,享受横琴与澳门“无缝衔接”的跨境双城生活。
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是“澳门新街坊”配套建设学校,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学校去年9月开课,首期即招收200多名澳门学生,今年秋季招生人数扩展至600多人。”

此外,以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为首期阶段,横琴将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投资近200亿元,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上半年,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分别为0.58万人和2.37万人,澳门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5713人。
记者观察
琴澳深度融合印证经济协同强劲脉动
四年前,《总体方案》发布时,这里还是一张蓝图;如今,263.13亿元GDP、七成“四新”产业占比的硬核数据,印证着经济协同的强劲脉动。

澳门“老字号”张权破痛油、澳邦药厂“马交牌千里追风油”……都在诉说着产业融合的生动故事。黄景禧、梁家星在横琴创业,开启自己的逐梦之路。更令人动容的是民生细节,“澳门新街坊”2.37万居民享受着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横琴商铺里澳门味道与横琴烟火气交融。
正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所描绘的蓝图,横琴正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加快建成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把琴澳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未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必将继续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傲立潮头。


四年前的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四年时光,横琴如何将方案中的蓝图转化具体实践?从张权破痛油、马交牌千里追风油以及黄景禧、梁家星等澳人澳企在横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或许能够一探横琴在四年实践中的突破与挑战,揭秘琴澳一体化进程中的“含金量”。
政策创新激活澳企发展沃土
6月下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印发,受到不少澳门居民关注。“以产业为纽带,能进一步落实‘澳门+横琴’新定位,切实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已在横琴注册科技公司的吴先生认为,产业规划多措并举,有助于破解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难点问题。

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澳门“老字号”张权破痛油第三代传人张乐祈,通过“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推动产品完成莫桑比克药品注册并获广东省首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证书。“澳门监造”系列标志授权产品澳邦药厂“马交牌千里追风油”,在横琴生产后销往澳门,印证了“澳门品牌、横琴空间”的产业协同路径。
乘着合作区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澳资企业在横琴焕发新生。截至7月31日,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7303户,较成立时增长57.49%。
澳资企业的集聚,不仅带动了资本流动,更促进了琴澳产业链的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63.1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四新”产业增加值175.74亿元,同比增长12.1%,占GDP近七成。
规则衔接引领琴澳深度融合
今年,在“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澳车北上”等惠澳政策带动下,澳门出入境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通关量屡创新高。“通关‘丝滑’,省时省力,几乎‘无感’。”近来,澳门居民严女士每周都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看牙,驾车从位于澳门半岛的家中出发,到躺在横琴医院的治疗椅上,仅用半小时。
澳门律师黄景禧2019年在横琴创办律所,开启跨境执业生涯,服务三地客户。在黄景禧看来,琴澳早已连成一片。如今他正努力推动澳门青年律师在粤港澳三地开展法律交流合作,促进横琴和澳门两地法律规则有效衔接。

规则衔接是琴澳一体化的关键支撑,也是“澳门+横琴”的黏合剂。
在政务服务跨境融合方面,合作区筹建澳企政务秘书服务平台,推动澳企公证核验全程电子化,实施“遥距面对面”政务服务,实现“琴事澳办”“双向通办”。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完善了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强化琴澳政府信息共享,推动政务服务由跨境通办进阶至跨境同办,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专业要素跨境互认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超1600人,澳门十五类医疗人员可在合作区注册执业,琴澳跨境转诊转运、医学影像互认及质量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趋同澳门生活环境引凤来巢
澳门青年梁家星一毕业就来到横琴创业,与好友萧家源创办的“壹马茶记”茶餐厅,将澳门味道带入横琴。横琴政府通过租金补贴、创业奖励等政策,支持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目前合作区认定160家澳门青创企业,新增澳门青创项目571个,吸引4000名澳门青年申请专项实习计划。
合作区着力打造与澳门趋同的生活环境,吸引澳门居民“工作在横琴、生活在横琴”。
“澳门新街坊”是粤澳两地携手共建的首个面向澳门居民的综合民生项目,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选择在此定居,享受横琴与澳门“无缝衔接”的跨境双城生活。
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是“澳门新街坊”配套建设学校,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学校去年9月开课,首期即招收200多名澳门学生,今年秋季招生人数扩展至600多人。”

此外,以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为首期阶段,横琴将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投资近200亿元,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上半年,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分别为0.58万人和2.37万人,澳门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5713人。
记者观察
琴澳深度融合印证经济协同强劲脉动
四年前,《总体方案》发布时,这里还是一张蓝图;如今,263.13亿元GDP、七成“四新”产业占比的硬核数据,印证着经济协同的强劲脉动。

澳门“老字号”张权破痛油、澳邦药厂“马交牌千里追风油”……都在诉说着产业融合的生动故事。黄景禧、梁家星在横琴创业,开启自己的逐梦之路。更令人动容的是民生细节,“澳门新街坊”2.37万居民享受着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横琴商铺里澳门味道与横琴烟火气交融。
正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所描绘的蓝图,横琴正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加快建成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把琴澳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未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必将继续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傲立潮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