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为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四年来,以民生为纽带、以产业为引擎、以规则衔接为抓手,海关持续发力推动琴澳两地深度融合,一幅要素高效流动、生活无缝衔接、产业协同共进的一体化画卷,正加速铺展。据统计,2021年9月—2025年9月,经横琴口岸通关的旅客6954万人次、车辆约810.8万辆次,年均增幅分别超35.9%和30.8%。
从“通关便利”到“生活无缝”
“以前开车排两次队通关,现在‘一站式’搞定,每天往返半小时就够!”澳门居民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四年来琴澳通勤族的共同体验。
串联这份便捷生活的“暖心纽带”,是横琴单牌车。

2021年,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申请条件与配额政策放宽,大批有跨城需求的澳门居民顺利拿到“通关钥匙”;2023年9月,全国首个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通关验放系统落地横琴口岸,粤澳5家查验单位同一卡口联合验放,海关环节平均验放时间仅需23秒;2024年4月,随车人员验放厅启用,横琴口岸通关区域全面投入使用,随车旅客通关更高效。
就在今年的8月15日,海关进一步推动横琴单牌车电子标签“一标双认”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超10万辆次单牌车享受“一标通琴澳”的便捷服务。
四年来,合作区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从澳门居民可以携带7大类300余种涵盖生活所需的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到打通澳门居民惯用药进入合作区的“新通道”,琴澳民生通道正越拓越宽。
从“政策红利”到“协同共赢”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心医院)的诊疗科室里,一台货值162万元的新进口彩色超声诊断设备正高效运转,为琴澳居民提供精准诊疗服务。
“我们通过分线管理下的免税政策快速引进设备,提升了诊疗水平,还大大减少资金压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国际先进医疗。”该院执行院长戚德峰介绍。四年时间,在合作区落地的“保税+”系列创新模式多点开花:针对澳门食品流通需求,海关创新进境暂存中转澳门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巩固了两地民生保障纽带;“保税+融资租赁”“保税+物流”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营资金压力;“保税+加工”服务的推出,助力企业享受加工增值货物内销税收优惠,打通了产品“出海”与“入内”双通道……据拱北海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横琴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2245家,107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进出口值超300亿元。

从“先行先试”到“规则共通”
在横琴,口岸的通关纪录不断在刷新。今年单日客流量峰值突破12.8万人次,车辆峰值达1.07万辆次。
这份亮眼的“流量答卷”,既是硬件设施升级完善的成果,更是琴澳规则机制“软连通”的见证。
时间回溯至2020年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对外亮相,琴澳双方首次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人员卫生检疫通关模式,旅客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20秒。
如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已拓展至横琴口岸客货车检等全部通道,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全场景提升。
“我们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抓手,聚焦重点合作领域‘软联通’,创新实施19个跨境合作机制,推出‘十个全国首创’举措。”横琴海关副关长张丽芬介绍。从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到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无纸化模式,每一项创新都在实现“软联通”,让合作区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海关将继续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在改革上纵深突破,为合作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为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四年来,以民生为纽带、以产业为引擎、以规则衔接为抓手,海关持续发力推动琴澳两地深度融合,一幅要素高效流动、生活无缝衔接、产业协同共进的一体化画卷,正加速铺展。据统计,2021年9月—2025年9月,经横琴口岸通关的旅客6954万人次、车辆约810.8万辆次,年均增幅分别超35.9%和30.8%。
从“通关便利”到“生活无缝”
“以前开车排两次队通关,现在‘一站式’搞定,每天往返半小时就够!”澳门居民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四年来琴澳通勤族的共同体验。
串联这份便捷生活的“暖心纽带”,是横琴单牌车。

2021年,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申请条件与配额政策放宽,大批有跨城需求的澳门居民顺利拿到“通关钥匙”;2023年9月,全国首个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通关验放系统落地横琴口岸,粤澳5家查验单位同一卡口联合验放,海关环节平均验放时间仅需23秒;2024年4月,随车人员验放厅启用,横琴口岸通关区域全面投入使用,随车旅客通关更高效。
就在今年的8月15日,海关进一步推动横琴单牌车电子标签“一标双认”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超10万辆次单牌车享受“一标通琴澳”的便捷服务。
四年来,合作区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从澳门居民可以携带7大类300余种涵盖生活所需的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到打通澳门居民惯用药进入合作区的“新通道”,琴澳民生通道正越拓越宽。
从“政策红利”到“协同共赢”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心医院)的诊疗科室里,一台货值162万元的新进口彩色超声诊断设备正高效运转,为琴澳居民提供精准诊疗服务。
“我们通过分线管理下的免税政策快速引进设备,提升了诊疗水平,还大大减少资金压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国际先进医疗。”该院执行院长戚德峰介绍。四年时间,在合作区落地的“保税+”系列创新模式多点开花:针对澳门食品流通需求,海关创新进境暂存中转澳门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巩固了两地民生保障纽带;“保税+融资租赁”“保税+物流”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营资金压力;“保税+加工”服务的推出,助力企业享受加工增值货物内销税收优惠,打通了产品“出海”与“入内”双通道……据拱北海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横琴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2245家,107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进出口值超300亿元。

从“先行先试”到“规则共通”
在横琴,口岸的通关纪录不断在刷新。今年单日客流量峰值突破12.8万人次,车辆峰值达1.07万辆次。
这份亮眼的“流量答卷”,既是硬件设施升级完善的成果,更是琴澳规则机制“软连通”的见证。
时间回溯至2020年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对外亮相,琴澳双方首次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人员卫生检疫通关模式,旅客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20秒。
如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已拓展至横琴口岸客货车检等全部通道,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全场景提升。
“我们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抓手,聚焦重点合作领域‘软联通’,创新实施19个跨境合作机制,推出‘十个全国首创’举措。”横琴海关副关长张丽芬介绍。从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到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无纸化模式,每一项创新都在实现“软联通”,让合作区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海关将继续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在改革上纵深突破,为合作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