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镇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构建基层治理新举措

去年底,南水镇综治中心新址在南港路39号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其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全面升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为辖区群众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如今,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枢纽,南水镇综治中心承载着提升治理效能、守护群众安宁的重要使命。

创新体系,实现矛盾一站式解决​

综治中心

走进南水镇综治中心大厅,现代感与功能性兼具的设计让空间宽敞明亮,各服务区域标识清晰。这里既是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一站”,也是矛盾纠纷化解的“主战场”。​

接待大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划分信访接待区、人社服务区、司法服务区三大核心板块,各板块独立履职又协同联动,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接访工作人员业务精湛,能快速对接群众诉求,按规范流程登记分类后,及时将案件分流至责任单位,并跟踪反馈处理进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诉求被重视。

综治中心大厅

大厅显眼位置配备的智能服务设备,方便群众通过自助查询机获取办事指南、自主查询信息,有效减少等待时间。“五室一厅”各司其职:群众接访厅倾听诉求,矛盾纠纷调处室由专业人员从情、理、法多角度调解,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协同配合,全方位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上访之路顺畅,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与妥善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创新的“红色综合调解方法”成为矛盾化解亮点。该方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既彰显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导向作用,又能营造庄重温暖的沟通氛围。通过党员带头倾听诉求、释法明理、化解分歧,让党建引领贯穿调解全过程。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中心始终秉持“轻诉讼,重调解”理念,用心用情服务群众,避免群众带着怨气离开。“一站式”服务模式节省了群众时间精力,杜绝了在不同部门间奔波的情况,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多方合力,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南水镇综治中心构建的“信息互通、职能互补、快速响应”部门联动机制,让矛盾化解高效衔接。中心作为枢纽,先通过网格巡查、群众反馈收集纠纷信息:遇劳资纠纷,立即联动人社所核查企业用工合规性、核算薪资标准并提供政策支撑,同步对接公安综治维持现场秩序;涉及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走访,邀请司法所或驻点律师解读法律权责;若需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服务室及时介入缓解情绪。

调解现场

南水镇因特殊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需兼顾本地及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矛盾化解工作。经开区企业多,建筑工程劳资纠纷数量大,中心调解员常加班至深夜,办公室的灯火成为守护社会和谐的明灯。面对情绪激动的讨薪工人,调解员始终耐心冷静,深知工人背后是亟待薪资维持生计的家庭。

曾有多名工人因企业拖欠工资聚集调解室,情绪激动。调解员迅速行动,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同时协调人社所、派出所形成合力。人社所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派出所维护现场秩序,经过数小时努力,企业负责人承诺尽快筹钱发薪,工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感慨“政府真正在帮弱势群体,让我们看到希望”。

2025 年以来,南水镇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 274 件,已化解 262 件。为提升化解效能,中心设立“香山调解室”,专业调解人员联合综治队员、综合网格员、律师、社工等多方力量开展调解。接报后,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引导双方到调解室陈述,调解员倾听诉求、引导换位思考、结合案例分析利弊,待双方态度松动后提出方案,反复沟通直至达成一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香山夜访

“香山夜访”不仅是倾听诉求的“连心桥”,更是激发群众自治意识的“催化剂”。夜访后,居民自觉性显著提升:不少住户主动清理阳台、楼道废旧物品,沿街商户规范门前杂物摆放,部分居民还自发消杀小区蚊虫孳生地。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转变为“大家议、共同干” 的良好局面,公共空间整洁有序,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由群众说了算、靠群众一起办”。

为拓展调解网络,中心还在南水派出所和高栏派出所各设一个调解委员会。这两个“前沿哨所” 扎根基层一线,及时感知并化解纠纷,成为中心调解体系的重要延伸。

接下来,南水镇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方面,继续强化各部门、各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为精准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的发生。

文字:何咏 编辑:曹振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南水镇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构建基层治理新举措
南水镇 2025-09-11 20:54

去年底,南水镇综治中心新址在南港路39号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其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全面升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为辖区群众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如今,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枢纽,南水镇综治中心承载着提升治理效能、守护群众安宁的重要使命。

创新体系,实现矛盾一站式解决​

综治中心

走进南水镇综治中心大厅,现代感与功能性兼具的设计让空间宽敞明亮,各服务区域标识清晰。这里既是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一站”,也是矛盾纠纷化解的“主战场”。​

接待大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划分信访接待区、人社服务区、司法服务区三大核心板块,各板块独立履职又协同联动,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接访工作人员业务精湛,能快速对接群众诉求,按规范流程登记分类后,及时将案件分流至责任单位,并跟踪反馈处理进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诉求被重视。

综治中心大厅

大厅显眼位置配备的智能服务设备,方便群众通过自助查询机获取办事指南、自主查询信息,有效减少等待时间。“五室一厅”各司其职:群众接访厅倾听诉求,矛盾纠纷调处室由专业人员从情、理、法多角度调解,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协同配合,全方位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上访之路顺畅,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与妥善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创新的“红色综合调解方法”成为矛盾化解亮点。该方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既彰显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导向作用,又能营造庄重温暖的沟通氛围。通过党员带头倾听诉求、释法明理、化解分歧,让党建引领贯穿调解全过程。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中心始终秉持“轻诉讼,重调解”理念,用心用情服务群众,避免群众带着怨气离开。“一站式”服务模式节省了群众时间精力,杜绝了在不同部门间奔波的情况,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多方合力,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南水镇综治中心构建的“信息互通、职能互补、快速响应”部门联动机制,让矛盾化解高效衔接。中心作为枢纽,先通过网格巡查、群众反馈收集纠纷信息:遇劳资纠纷,立即联动人社所核查企业用工合规性、核算薪资标准并提供政策支撑,同步对接公安综治维持现场秩序;涉及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走访,邀请司法所或驻点律师解读法律权责;若需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服务室及时介入缓解情绪。

调解现场

南水镇因特殊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需兼顾本地及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矛盾化解工作。经开区企业多,建筑工程劳资纠纷数量大,中心调解员常加班至深夜,办公室的灯火成为守护社会和谐的明灯。面对情绪激动的讨薪工人,调解员始终耐心冷静,深知工人背后是亟待薪资维持生计的家庭。

曾有多名工人因企业拖欠工资聚集调解室,情绪激动。调解员迅速行动,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同时协调人社所、派出所形成合力。人社所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派出所维护现场秩序,经过数小时努力,企业负责人承诺尽快筹钱发薪,工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感慨“政府真正在帮弱势群体,让我们看到希望”。

2025 年以来,南水镇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 274 件,已化解 262 件。为提升化解效能,中心设立“香山调解室”,专业调解人员联合综治队员、综合网格员、律师、社工等多方力量开展调解。接报后,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引导双方到调解室陈述,调解员倾听诉求、引导换位思考、结合案例分析利弊,待双方态度松动后提出方案,反复沟通直至达成一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香山夜访

“香山夜访”不仅是倾听诉求的“连心桥”,更是激发群众自治意识的“催化剂”。夜访后,居民自觉性显著提升:不少住户主动清理阳台、楼道废旧物品,沿街商户规范门前杂物摆放,部分居民还自发消杀小区蚊虫孳生地。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转变为“大家议、共同干” 的良好局面,公共空间整洁有序,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由群众说了算、靠群众一起办”。

为拓展调解网络,中心还在南水派出所和高栏派出所各设一个调解委员会。这两个“前沿哨所” 扎根基层一线,及时感知并化解纠纷,成为中心调解体系的重要延伸。

接下来,南水镇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方面,继续强化各部门、各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为精准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的发生。

文字:何咏 编辑:曹振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