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家企业入库,梯度培育如何激发合作区产业活力?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育苗培优”企业培育计划,首批89家“育苗”企业及18家“培优”企业入选。该计划旨在通过精准化、梯度式的政策扶持,加速本土优质企业成长,推动琴澳产业协同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新动力。

入选“育苗培优”名单的企业代表。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供图。

这一政策转变被视作合作区产业发展从“普惠式”扶持走向兼顾“精准化”灌溉的重要一步。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旭指出,“育苗培优”计划意味着横琴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理念更加深入,更加贴近重点企业的核心关切,同时,借助产业链培育与粤澳资源联动,为构建更加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提供持续推力。

从“面上普惠”到“点上发力”
政策转向精准滴灌

张旭认为,横琴产业发展战略清晰呈现 “内外兼修”的特征。一方面通过 “招大引强”吸引外部优质龙头企业入驻,快速夯实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依托 “育苗培优”计划,培育根植于横琴土壤的本土企业。这种模式,既应对了合作区当前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的问题,也着眼于长期内生动力的塑造。

据介绍,“育苗培优”培育体系由“育苗企业成长倍增计划”和“培优企业赋能跃升计划”两大板块构成,突出“企业为主、政府助推、梯度培育、优中选优”原则,贯穿企业的全生命发展周期。

其中,“育苗”企业需符合合作区“四新”产业导入方向,并设有明确的用人增长目标。企业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可被推荐进入“培优”序列,享受更为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

张旭认为,“育苗培优”计划的核心,在于从以往“普惠性”政策向“精准聚焦”模式升级。通过建立分层、动态的企业库,合作区可实现“靶向扶持”,直面企业在研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实际诉求。

此举不仅注重前期筛选,更强调后续的“精准施策”。“针对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横琴在‘双十五’税收优惠、人才与产业专项补贴等普惠性政策基础上,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育举措。”张旭表示,这种从 “面上覆盖”到 “点上突破” 的转变,使得政府服务资源更聚焦,能快速响应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的筛选过程,有助于合作区在“四新”产业中进一步聚焦细分赛道和优势产业链。

筛选重潜力、看特质
“产业领头羊”带动生态集聚

“育苗”计划侧重筛选发展基础好、发展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的本土企业,“培优”计划则从中再择优支持,优选一批发展路径明确、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带动能力的企业,助力其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张旭观察到,首批“培优”企业如纳金科技、凌烟阁、一微半导体、真健康等,多聚焦金融科技、跨境电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融合领域或前沿赛道,兼具琴澳特色与创新基因,具备较强的科技竞争力与成长潜质。

值得注意的是,“育苗培优”计划的入库标准灵活,切合合作区当前产业发展实际,通过专家评估进行筛选,实行“可进可出”的淘汰更新机制。这一设计体现出合作区在产业政策上的探索性与灵活性,强调与企业实际发展态势动态适配。

对于入库企业的示范作用,张旭认为入库企业作为产业链 “领头羊”,其快速成长将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成功案例经推广后,将吸引更多同类企业入驻,强化“磁吸效应”;而在精准服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政策体系,更将持续改善整体营商环境,让所有市场主体受益。

在回应“如何兼顾企业快速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时,张旭表示,应统筹短期激励与长期培育,“短期内通过精准补贴与税收优惠帮助企业立足与扩张;长期则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琴澳两地资源流动,尤其加强制度衔接与产业协同。”

横琴金融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合作区实有经营主体近6万户,其中澳资企业达7303户,比合作区成立时增长57.49%,政策效应初步显现。随着“育苗培优”计划深入推进,样本企业的成功经验有望形成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

根据规划,至2029年,合作区将通过动态出入库机制,累计助推超100家企业实现“育苗倍增”,“育苗”企业实际办公人数目标达到10000人。同时,力争培育不少于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30个项目入选澳门科技计划并获配套支持。

张旭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致力于企业个体的成长,更意在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协同联动、持续进化的产业生态,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观察 
细分赛道展现领先优势与链动效应

记者查询了解到,首批入选“培优”企业库的有纳金科技、凌烟阁、欧森斯、一微半导体、真健康、芯潮流、联邦生物、跃昉科技、镓未来、数说故事、高景太阳能、麦得发生物、铂华医学等合作区重点企业,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呈现出高科技、强研发、厚积累的鲜明特质。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企业已在细分赛道展现出领先优势与链动效应,例如凌烟阁致力于高端芯片全栈式服务,跃昉科技专注RISC-V架构芯片研发,真健康则借助AI医学影像实现肿瘤早筛的重要突破。它们不仅体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更逐步发挥出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有望成为牵引合作区产业生态优化与集群发展的关键节点。

文字:陈秀岑 图片:曾遥 编辑:林静芸 李灏菀 责任编辑:李灏菀 田海
107家企业入库,梯度培育如何激发合作区产业活力?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育苗培优”企业培育计划,首批89家“育苗”企业及18家“培优”企业入选。该计划旨在通过精准化、梯度式的政策扶持,加速本土优质企业成长,推动琴澳产业协同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新动力。

入选“育苗培优”名单的企业代表。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供图。

这一政策转变被视作合作区产业发展从“普惠式”扶持走向兼顾“精准化”灌溉的重要一步。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旭指出,“育苗培优”计划意味着横琴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理念更加深入,更加贴近重点企业的核心关切,同时,借助产业链培育与粤澳资源联动,为构建更加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提供持续推力。

从“面上普惠”到“点上发力”
政策转向精准滴灌

张旭认为,横琴产业发展战略清晰呈现 “内外兼修”的特征。一方面通过 “招大引强”吸引外部优质龙头企业入驻,快速夯实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依托 “育苗培优”计划,培育根植于横琴土壤的本土企业。这种模式,既应对了合作区当前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的问题,也着眼于长期内生动力的塑造。

据介绍,“育苗培优”培育体系由“育苗企业成长倍增计划”和“培优企业赋能跃升计划”两大板块构成,突出“企业为主、政府助推、梯度培育、优中选优”原则,贯穿企业的全生命发展周期。

其中,“育苗”企业需符合合作区“四新”产业导入方向,并设有明确的用人增长目标。企业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可被推荐进入“培优”序列,享受更为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

张旭认为,“育苗培优”计划的核心,在于从以往“普惠性”政策向“精准聚焦”模式升级。通过建立分层、动态的企业库,合作区可实现“靶向扶持”,直面企业在研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实际诉求。

此举不仅注重前期筛选,更强调后续的“精准施策”。“针对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横琴在‘双十五’税收优惠、人才与产业专项补贴等普惠性政策基础上,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育举措。”张旭表示,这种从 “面上覆盖”到 “点上突破” 的转变,使得政府服务资源更聚焦,能快速响应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的筛选过程,有助于合作区在“四新”产业中进一步聚焦细分赛道和优势产业链。

筛选重潜力、看特质
“产业领头羊”带动生态集聚

“育苗”计划侧重筛选发展基础好、发展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的本土企业,“培优”计划则从中再择优支持,优选一批发展路径明确、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带动能力的企业,助力其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张旭观察到,首批“培优”企业如纳金科技、凌烟阁、一微半导体、真健康等,多聚焦金融科技、跨境电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融合领域或前沿赛道,兼具琴澳特色与创新基因,具备较强的科技竞争力与成长潜质。

值得注意的是,“育苗培优”计划的入库标准灵活,切合合作区当前产业发展实际,通过专家评估进行筛选,实行“可进可出”的淘汰更新机制。这一设计体现出合作区在产业政策上的探索性与灵活性,强调与企业实际发展态势动态适配。

对于入库企业的示范作用,张旭认为入库企业作为产业链 “领头羊”,其快速成长将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成功案例经推广后,将吸引更多同类企业入驻,强化“磁吸效应”;而在精准服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政策体系,更将持续改善整体营商环境,让所有市场主体受益。

在回应“如何兼顾企业快速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时,张旭表示,应统筹短期激励与长期培育,“短期内通过精准补贴与税收优惠帮助企业立足与扩张;长期则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琴澳两地资源流动,尤其加强制度衔接与产业协同。”

横琴金融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合作区实有经营主体近6万户,其中澳资企业达7303户,比合作区成立时增长57.49%,政策效应初步显现。随着“育苗培优”计划深入推进,样本企业的成功经验有望形成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

根据规划,至2029年,合作区将通过动态出入库机制,累计助推超100家企业实现“育苗倍增”,“育苗”企业实际办公人数目标达到10000人。同时,力争培育不少于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30个项目入选澳门科技计划并获配套支持。

张旭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致力于企业个体的成长,更意在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协同联动、持续进化的产业生态,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观察 
细分赛道展现领先优势与链动效应

记者查询了解到,首批入选“培优”企业库的有纳金科技、凌烟阁、欧森斯、一微半导体、真健康、芯潮流、联邦生物、跃昉科技、镓未来、数说故事、高景太阳能、麦得发生物、铂华医学等合作区重点企业,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呈现出高科技、强研发、厚积累的鲜明特质。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企业已在细分赛道展现出领先优势与链动效应,例如凌烟阁致力于高端芯片全栈式服务,跃昉科技专注RISC-V架构芯片研发,真健康则借助AI医学影像实现肿瘤早筛的重要突破。它们不仅体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更逐步发挥出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有望成为牵引合作区产业生态优化与集群发展的关键节点。

文字:陈秀岑 图片:曾遥 编辑:林静芸 李灏菀 责任编辑:李灏菀 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