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特区的青春岁月

22岁那年,我来到了珠海。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正迈开建设的特区,恰似青春在路上,我的青春岁月融入芳华特区里,镌刻了永恒的记忆。

记得从湖北工地出发前,领导说,被抽调去特区工作等于“小出国”,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青年,去了一定要好好干。当时我还没有怎么在意,但当在香洲上冲边防检查站向执勤的武警出示了特区通行证后,心间顿然滋生出对特区的敬重与别样的责任。接我的司机小吴边轻快地开着车边十分认真地说:“过了边检站等于是特区人了,各方面都需要按特区办。”

我来到了塔吊林立、钻机隆隆的南山工业区工地。卸下行李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管我的财务部长也到了,他帮我安顿好床铺后叮嘱快去食堂吃晚饭,而后随他去参加晚上7点的现场交班会。此时已是6点40分了,我顾不得抹去额头上的汗水,拿个馒头匆匆赶到了会场。第一次会议内容我清晰记得,是队长对厂房工期节点的安排,对每个人任务的精细分配,看到我时,虽然以前不认识,但知道我是派来的新任会计,嘱咐我明天9点备好现金,要兑付一笔材料账,明早就需到银行取。然后他用坚毅的目光扫视了每个人,大声说:“还是那句话,时间就是效益!”我瞬间体味到了特区的节奏与活力。那晚我一夜没有合眼,核对完以往所有的账目,又查找到银行的电话和位置,规划了第二天最便捷的路线图。

白天,我在工地上与工友们一起奔走,丈量土方,查验材料;晚上挑灯核算,常常通宵达旦,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我们的厂房一天一个样,并提前完成了一个个节点,受到了业主的赞赏。队长激动地让厨师晚餐添加红烧肉,我大快朵颐,大口畅饮啤酒,而后与工友们顶着漫天的星光,沿着九洲大道,穿过海滨公园,来到亭亭玉立的渔女边聆听大海的波涛。

那年我又到了西区三灶工地,与工友们一起承担高栏岛联岛大堤的筑建任务,那是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驻地设在南水的一处废弃工厂里,周围荒无人迹。我到那后与工友们一起制作了单位牌,竖立在门口,又焊制了一块巨型的标语牌,用大红油漆写下“奉献在西区,建设高栏港”。我们头枕波涛,开山拉石,创造了月度突破千万产值的高效率,提前兑现了3000米大堤的填筑,“铁军”的美名远播高栏港工地。

建设者的青春倾注在工地上,勤劳者的福祉相生伴随。在高栏岛工地,有两位工友在南水镇寻觅到了心爱的伴侣,还有三位在工棚里举行了婚礼。确切地说,我与我的妻子也是那时结下的情缘。我去珠海前与她刚认识,我到珠海后通过书信往来,描绘了特区的蓝天碧海,描绘了特事特办的律动活力,引发了她的爱慕向往,最后奔到了工地。

岁月匆过,工地迁行。1993年底因工作关系我离开了珠海,从此一切化为了记忆。四年的青春岁月,我与同样青春的特区有幸结缘,体验了鲜活气息,吮吸了知识营养,人生路上丰盈了经历,如诗如歌,每每忆起,或与工友们聊起,那都是人生的序章,诉说不尽的传奇,含在心海里的甜蜜。那种通达之缘,一生的幸运,还有挥之不去的回忆值得我一生珍藏。

文字:方成龙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
湾韵丨特区的青春岁月
珠海特区报 2025-09-13 03:35

22岁那年,我来到了珠海。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正迈开建设的特区,恰似青春在路上,我的青春岁月融入芳华特区里,镌刻了永恒的记忆。

记得从湖北工地出发前,领导说,被抽调去特区工作等于“小出国”,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青年,去了一定要好好干。当时我还没有怎么在意,但当在香洲上冲边防检查站向执勤的武警出示了特区通行证后,心间顿然滋生出对特区的敬重与别样的责任。接我的司机小吴边轻快地开着车边十分认真地说:“过了边检站等于是特区人了,各方面都需要按特区办。”

我来到了塔吊林立、钻机隆隆的南山工业区工地。卸下行李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管我的财务部长也到了,他帮我安顿好床铺后叮嘱快去食堂吃晚饭,而后随他去参加晚上7点的现场交班会。此时已是6点40分了,我顾不得抹去额头上的汗水,拿个馒头匆匆赶到了会场。第一次会议内容我清晰记得,是队长对厂房工期节点的安排,对每个人任务的精细分配,看到我时,虽然以前不认识,但知道我是派来的新任会计,嘱咐我明天9点备好现金,要兑付一笔材料账,明早就需到银行取。然后他用坚毅的目光扫视了每个人,大声说:“还是那句话,时间就是效益!”我瞬间体味到了特区的节奏与活力。那晚我一夜没有合眼,核对完以往所有的账目,又查找到银行的电话和位置,规划了第二天最便捷的路线图。

白天,我在工地上与工友们一起奔走,丈量土方,查验材料;晚上挑灯核算,常常通宵达旦,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我们的厂房一天一个样,并提前完成了一个个节点,受到了业主的赞赏。队长激动地让厨师晚餐添加红烧肉,我大快朵颐,大口畅饮啤酒,而后与工友们顶着漫天的星光,沿着九洲大道,穿过海滨公园,来到亭亭玉立的渔女边聆听大海的波涛。

那年我又到了西区三灶工地,与工友们一起承担高栏岛联岛大堤的筑建任务,那是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驻地设在南水的一处废弃工厂里,周围荒无人迹。我到那后与工友们一起制作了单位牌,竖立在门口,又焊制了一块巨型的标语牌,用大红油漆写下“奉献在西区,建设高栏港”。我们头枕波涛,开山拉石,创造了月度突破千万产值的高效率,提前兑现了3000米大堤的填筑,“铁军”的美名远播高栏港工地。

建设者的青春倾注在工地上,勤劳者的福祉相生伴随。在高栏岛工地,有两位工友在南水镇寻觅到了心爱的伴侣,还有三位在工棚里举行了婚礼。确切地说,我与我的妻子也是那时结下的情缘。我去珠海前与她刚认识,我到珠海后通过书信往来,描绘了特区的蓝天碧海,描绘了特事特办的律动活力,引发了她的爱慕向往,最后奔到了工地。

岁月匆过,工地迁行。1993年底因工作关系我离开了珠海,从此一切化为了记忆。四年的青春岁月,我与同样青春的特区有幸结缘,体验了鲜活气息,吮吸了知识营养,人生路上丰盈了经历,如诗如歌,每每忆起,或与工友们聊起,那都是人生的序章,诉说不尽的传奇,含在心海里的甜蜜。那种通达之缘,一生的幸运,还有挥之不去的回忆值得我一生珍藏。

文字:方成龙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