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2025年9月15日

最后一盒蛋糕(小小说)

□ 李春鹏

天麻花亮,欣欣像往常那样麻利地起床。原以为这个生日,约上几个好友爬山野炊,没想到有电话打进来预订蛋糕,还要两单。

她往群里发消息,吐槽自己的失落与无奈。没想到晓菲秒回信息:没关系,我们赶过去,就在蛋糕店给你过生日。欣欣很感动,立马奉上感谢的表情包。

三年前,欣欣大学毕业,找工作不顺利,只得呆在父母身边。她从来没有读研的打算,却在二老眼皮底下装模作样翻书。“爸妈在,不会少你一口吃的。”老爸这句话,她深信不疑。然而,他们笑容背后的关切,她早就看出来了——只是怕给她添加压力,不愿在她面前表露罢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欣欣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暖阳”就业培训:听讲座,看视频,去几家运营良好的小企业参观。一家园艺公司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花卉种植、盆景制作、鲜花销售……线上交易活跃,线下实体店生意兴隆。欣欣受到启发,开了“七里香”饼店。大街小巷饼店多了去了,哪能赚大钱呢?她不在乎这个,就想有个事做,给年迈体弱的父母一丝安慰。眼见顾客到店越来越早,越来越多,自己像个陀螺,一直被驱赶着。短暂的欣喜之后,她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紧张和劳累,就想好好歇息一下。

那天下着小雨,欣欣只做了预订的一个蛋糕,西点少到平时一半的量。蛋糕取走,西点一抢而空。没买到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顾客,怏怏离去。一个八九岁小女孩,没买到自己喜爱的蛋挞,蹲在地上呜呜哭。小女孩失望的眼神,深深打动了她。欣欣陡然意识到,自己也是被人需要的,这种情感体验以前从未有过。

就是从那天开始,她认真对待自己的小作坊。西点种类多了,量也大了,自己当然更累了。客人对生日蛋糕的需求,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更多向这一块倾斜。肉、鸡蛋、香葱、青菜、面粉、奶油、葡萄干、巧克力……一样样精挑细选,就连小蜡烛,她也要求全食材制作。她特别用心地制作每一份生日蛋糕,似乎那蛋糕就是做给自己的,是自己过生日。每一份生日蛋糕,都得有独到之处——她刻意这样要求自己。做蛋糕的时候,她觉得不只是在制作蛋糕,而是在创作一幅画,一件雕塑。她叮嘱自己:要有创意,要带给客人出乎意料的惊喜。客人愈发喜欢,饼店生意越来越好……

欣欣开始制作蛋糕了。客人预订的蛋糕,一份为六岁属羊的小女孩订做,一份为七十岁属牛的老人订做。欣欣给小女孩的,是童话一般的雪地小木屋,那小木屋透着温暖的灯光。欣欣给老人的也是一幢房子:白墙灰瓦,翠竹青青;小桥流水,淙淙有声。她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嘴角漾起盈盈笑意。

欣欣又要制作蛋糕了。新蛋糕也是一幢房子。她做得特别认真,奶油、提子、蓝莓、巧克力……在她眼里不是食材,而是建筑材料和绘画颜料:白云下面,蔚蓝大海,迷人的天际线,岸边向海而生的高楼。她在其中一扇小窗户的黄金分割点上,轻轻点了一下。她觉得那个常人不易觉察的小点,就是自己的脑袋。那个小脑袋上,有一双澄澈的眼睛,透过窗户望向蔚蓝海天。

她满意地笑了,这可是给自己做的生日蛋糕啊。她操起手机,咔嚓,咔嚓,连着拍了几张照片。一分欢乐,分享给朋友就会变成几分欢乐。她打开微信朋友圈,开始编辑图片。欣欣点击发送键的手指突然停住了,嘿嘿笑了一下,她决定不发朋友圈了,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她收起手机,闭着眼睛坐那里痴想:两个钟头以后,饼店小小的厅堂里,身边簇拥着晓菲、依琳、海峰……他们见到蛋糕时惊诧不已,开心地为她点上蜡烛。欣欣双手合十,对着蛋糕对着烛光许愿。有人把蛋糕涂抹到自己脸上,跟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唱响。她深吸一口气,身体前倾,使劲吹向烛火……

欣欣没有想到,老人和小孩的两盒蛋糕取走后,店里又来了客人——一个清秀的小伙子,从外地赶来给女朋友过生日。他想送她蛋糕,不知道要预订,一连走了几家饼店,都没能买到。现在总算在“七里香”找到了,而且一看那图案就是自己喜欢的。看着柜台里的蛋糕,他的眼睛立刻散发出兴奋的亮光。

欣欣心里咯噔一下,不过表情上并未显露出来。她很随意地跟男孩聊天,得知女孩属兔,便悄悄撤下那匹本属于自己的小马,换上一只可爱的粽色巧克力小兔。

她把蛋糕交给男孩,说着祝福的话,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秋天的问候(窄斑凤尾蛱蝶)            陈敢清 摄

“菜农”老李

□ 林小兵

受台风外围影响,高栏岛上风力渐渐加大,老李最后一次检视菜园后就急匆匆跑进屋里,园子里能吃的瓜菜都被摘了下来,剩下一些尚未长成的,估计在台风过后也不会留下了。豆大的雨滴拍打着窗户,老李暗暗地祈祷,这次的风可千万得悠着点!

老李今年五十九岁了,是单位外聘的员工。大约十年前,应聘当保安的老李初到这里时,这片茂盛的菜园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老李年轻时曾在老家种过几年庄稼,因此他在工作之余就琢磨着开荒种点菜,慢慢地竟然给这营区留下了一片难得的新绿。收获的季节,老李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满满一大箩筐青菜。

种菜的本事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老李就由保安“转行”当起了菜农。单位地处海岛,远离市区,蔬菜价格奇贵,平时那些瓜菜运过来时很多已经蔫头耷脑了。快五十岁的老李,从此就在岛上扎下根来,这菜一种就是十年。

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是地。营区位于山脚下,老李因地制宜,依着山势在若干地点开荒垦地、平整地块,并将这些地块疏通后连成一片,渐渐地就成了现在这个狭长的园子。岛上的土地贫瘠、砂石成分多,老李想了许多办法改良土壤,让这些泥土得以慢慢适应南方瓜果蔬菜的种植生长。

老李很快就摸出了门道。一年中,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老李心里有本清清楚楚的“账本”。比如,春天的油菜、韭菜、麦菜、豆角,夏天的黄瓜、冬瓜、茄子、西红柿,秋天的辣椒、土豆、南瓜,冬天的白菜、红薯苗……这些都是应季且易高产的蔬菜,老李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至于如何浇水、施肥、除草等,老李则俨然一副“老师傅”的范儿。菜园那一亩六分地,在他的细心打理下,显得清清爽爽、井井有条。

老李能在种菜上取得称道的成绩,自然离不开他日常辛勤的付出。无数个日子里,人们都能看到老李在菜地上低着头、弓着背默默地耕作。他或挥舞着锄头锄着地,或支楞着水管浇着水,或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收割着成熟了的瓜菜……

在老李看来,虽然晴天太阳大、天热,但他喜欢晴天甚于雨天。因为蔬菜喜晴不喜雨,水源充分、日照充足种出来的菜不光样子好看,口感也是一流。相反,那些阴雨绵绵的日子就很难有好收成。说起台风天气,老李则心有余悸。那年正面袭击珠海的“天鸽”过后,这菜园子到处一片狼藉,老李为此清理了整整一个星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种田种菜,说到底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老李说。

生活在岛上的大家,逐渐习惯了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老李。除了满足单位食堂需要,老李种出的瓜菜还给大家带来了些许意外的“福利”。比如辣椒、蒜头、番茄这类可较长时间存放的菜品,往往会被老李精心装好在袋子里,等着有需要的同事拎回家去。这意味着老李在背后付出了更多劳动,但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大家的工作也很辛苦,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大家做点事而已!”说这话时,老李那布满沟壑的脸上绽开了花。

我对老李的深入了解来自驻岛期间的一次聊天。那是一个黄昏,老李正蹲在菜畦边捉虫,我见状走了过去,一边帮下忙,一边跟他攀谈起来。老李是湖南农村人,很早就来到珠海打工,干过服务员、搬运工、保安,没想到兜兜转转,到了快五十岁时竟又干起了“老本行”。这份种菜的工作,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单位每个月所给的工资在他看来已足够丰厚,加上他老婆几年前也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夫妻团聚,少了后顾之忧。老李还告诉我,他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子。他说,这么多年在外打工,就想着能多挣点积蓄,等到退休之后回到县城养老,不必再回到乡下去了。那县城也像珠海一样,有超市和卖早点的铺子,当然还有好玩的公园以及晚上闪烁的霓虹灯……

说这话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在老李的脑门上,他那锃亮的光头瞬间颇有喜感地闪着橘黄的光芒。老李对我说自己现在过得还不错,大家没把他当外人看,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他希望能继续风调雨顺,好让他把菜越种越好。

后来,我调了单位,不知为何,我经常会想起老李。差点忘了说,老李的真名叫李斌,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实人。

遍地稻花(组诗)

□ 亚 男

遍地稻花

恰逢其时

田间,直起腰

望了望,太阳还有一竿

裤腿卷起的往事,有神的高度

从流水里抽出的眼神

比风婉转,比光炙热

赶在一把汗水盛开之前

稻花更兴奋

夜色铺开

坐在田埂上

身体和灵魂都是开阔的

扬起的睫贴紧蕊

那直往心里钻的香气

激昂的样子,土地最本质

敞开胸怀接纳云朵

稻花的荡漾里

每一处田野散发出诱人的激动

从根须到花蕊

以磅礴之势扩散

然后沉淀,再回旋

一浪赶着一浪,不给孤独留有余地

我信任风 把所有的美好传递

那些快消失的名字

也会在稻花里找到蛛丝马迹

流水扛着花香,在夜晚奔跑

月光抱紧村庄不让人间有遗憾

雪的方向

雪已经迷失

落不到故乡的山梁、坡地和屋顶

寒冷在枯枝和败叶上省略了融化

随着声音的延伸

两滴幸运的泪珠凝结在一起

阳台落光叶子

风不断吹着衣物和肉体

吹到骨子里,虽然不见雪

但有温差 开出色彩的缤纷

那些不认识的人

从雪上走过,歪歪扭扭的

脚步信念是否改变,等到雪化了

土地坑坑洼洼

染上油菜花的香

盘踞在记忆里,又是一年

稻子的中年

阳光饱满,走到稻子中间

相遇窈窕的风向

语感热力,在田野的肌肤上叩击

鸟鸣穿越,昂扬的风

展开稻子的金黄

正值鼎盛

稻子收心,每一粒走南闯北

躯体的质感搅动云朵

波澜壮阔的稻香不用潜伏

修正的夜晚,我在稻田

糖果的消息来到小镇

稻子探讨过的理论

从播种到抽穗

以蓬勃的身姿挑战土地的存活

那是我认识的稻子的青春

等到金黄,一身健硕

碳水,在饥渴的午夜

不断进入,我抱紧的那一刻

灌浆的生活奋发向上

摄取的每分每秒都有糖分

直至分娩出一块石头,落地生根

我用一粒稻子认领秋风

太阳高出一竿

稻子的语言尺度运用很娴熟

弹性的劳作软化了风景

手感金黄,握住抽穗的声音

走一段不平常的路

秋风上了房

整个田间的松软进一步辽阔

忧伤的水面倒映着时间的余温

虫鸣走过 光亮度不缺少晦涩

托住一滴水的分娩

透明的午后着一身凉爽

划着窈窕的船,溅起一池优雅

捂住的风,等了一秋

那句沉甸甸的秋在心坎

脱口而出

风起,是生活苦闷的解药

稻子的路数颗粒归仓

那些相识与陌生

也是饱满的。角度和视野

平凡的每一日都有稻子相拥

梅子坝的石子

□ 吴和君

一座堤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或许是梅子还未成熟时

一群孩童舌尖上的酸涩才有命名

倾斜着身子

石头在水面开出的水花

与省略何其相似

过了河岸的

成为另一个孩童的玩石

化成鱼鳞的,随了水流

见到了白帆与大海

沉入河底的,看清了河床的年轮

时间的流水,都有相同的浪花

再向河心,掷岀一块石子

会不会与其中一块相遇

与四十年前开出的水花

有什么不同

湖 镜(外一首)

□ 晏杰芳

每日,你与天空对镜

与飞鸟击掌,与鱼群心跳同频

云朵俯身湖心的月与水草

沉潜,化作东流之水

而我泊于你起伏的呼吸

请照见我沉璧的倒影

照见我清澈如初的凝望

一尾锦鳞跃起,漩涡深处

有摆渡的桨声——

一声,一声,推开亘古的沉寂

母 亲

清晨五点,母亲

为每个空杯注满晨光

滚烫的水汽

惊醒窗外假寐的云

有鸟鸣自云隙滴落

如佛珠散落青石

但她没有俯身

她掏出胸口生锈的钥匙

旋开晨雾的门

她要去一个老地方

时光斑驳的长椅上

坐着一群年轮雕刻的故人

用自己枝叶凋零的秋天

交换彼此温暖的晨昏

她蹒跚着走远

又若有所思地转身

像在确认

门上那枚发烫的指纹

启程前夜(外一首)

□ 舒常敏

十年灯火还映在窗上

邮戳却已敲开八月

那张录取通知书从湘江畔赶来

带着春天的故事

父亲把笑藏进皱纹里

母亲用泪光烫平我的书角

我在门槛中央站着

数着压弯地平线的心跳

祖父的旱烟升腾起一句:

“小苗逢雨,更要扎深根!”

行李箱开始装下星空

明天,铁轨将延伸

我的目光所及

叶落时

蝴蝶开始往下掉

打着旋儿

安静地贴住泥土

像终于肯低头的吻

树根在黑暗里拥抱

所有下坠的精灵

人们踩过沙沙的响声

那是我们渐渐松脆的骨骼

至于明年枝头的喜事

留给雨水与惊蛰去商量

我已进入冥想状态

期待滚滚而来的春潮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湾韵丨2025年9月15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9-15 02:48

最后一盒蛋糕(小小说)

□ 李春鹏

天麻花亮,欣欣像往常那样麻利地起床。原以为这个生日,约上几个好友爬山野炊,没想到有电话打进来预订蛋糕,还要两单。

她往群里发消息,吐槽自己的失落与无奈。没想到晓菲秒回信息:没关系,我们赶过去,就在蛋糕店给你过生日。欣欣很感动,立马奉上感谢的表情包。

三年前,欣欣大学毕业,找工作不顺利,只得呆在父母身边。她从来没有读研的打算,却在二老眼皮底下装模作样翻书。“爸妈在,不会少你一口吃的。”老爸这句话,她深信不疑。然而,他们笑容背后的关切,她早就看出来了——只是怕给她添加压力,不愿在她面前表露罢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欣欣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暖阳”就业培训:听讲座,看视频,去几家运营良好的小企业参观。一家园艺公司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花卉种植、盆景制作、鲜花销售……线上交易活跃,线下实体店生意兴隆。欣欣受到启发,开了“七里香”饼店。大街小巷饼店多了去了,哪能赚大钱呢?她不在乎这个,就想有个事做,给年迈体弱的父母一丝安慰。眼见顾客到店越来越早,越来越多,自己像个陀螺,一直被驱赶着。短暂的欣喜之后,她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紧张和劳累,就想好好歇息一下。

那天下着小雨,欣欣只做了预订的一个蛋糕,西点少到平时一半的量。蛋糕取走,西点一抢而空。没买到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顾客,怏怏离去。一个八九岁小女孩,没买到自己喜爱的蛋挞,蹲在地上呜呜哭。小女孩失望的眼神,深深打动了她。欣欣陡然意识到,自己也是被人需要的,这种情感体验以前从未有过。

就是从那天开始,她认真对待自己的小作坊。西点种类多了,量也大了,自己当然更累了。客人对生日蛋糕的需求,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更多向这一块倾斜。肉、鸡蛋、香葱、青菜、面粉、奶油、葡萄干、巧克力……一样样精挑细选,就连小蜡烛,她也要求全食材制作。她特别用心地制作每一份生日蛋糕,似乎那蛋糕就是做给自己的,是自己过生日。每一份生日蛋糕,都得有独到之处——她刻意这样要求自己。做蛋糕的时候,她觉得不只是在制作蛋糕,而是在创作一幅画,一件雕塑。她叮嘱自己:要有创意,要带给客人出乎意料的惊喜。客人愈发喜欢,饼店生意越来越好……

欣欣开始制作蛋糕了。客人预订的蛋糕,一份为六岁属羊的小女孩订做,一份为七十岁属牛的老人订做。欣欣给小女孩的,是童话一般的雪地小木屋,那小木屋透着温暖的灯光。欣欣给老人的也是一幢房子:白墙灰瓦,翠竹青青;小桥流水,淙淙有声。她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嘴角漾起盈盈笑意。

欣欣又要制作蛋糕了。新蛋糕也是一幢房子。她做得特别认真,奶油、提子、蓝莓、巧克力……在她眼里不是食材,而是建筑材料和绘画颜料:白云下面,蔚蓝大海,迷人的天际线,岸边向海而生的高楼。她在其中一扇小窗户的黄金分割点上,轻轻点了一下。她觉得那个常人不易觉察的小点,就是自己的脑袋。那个小脑袋上,有一双澄澈的眼睛,透过窗户望向蔚蓝海天。

她满意地笑了,这可是给自己做的生日蛋糕啊。她操起手机,咔嚓,咔嚓,连着拍了几张照片。一分欢乐,分享给朋友就会变成几分欢乐。她打开微信朋友圈,开始编辑图片。欣欣点击发送键的手指突然停住了,嘿嘿笑了一下,她决定不发朋友圈了,要给大家一个惊喜。她收起手机,闭着眼睛坐那里痴想:两个钟头以后,饼店小小的厅堂里,身边簇拥着晓菲、依琳、海峰……他们见到蛋糕时惊诧不已,开心地为她点上蜡烛。欣欣双手合十,对着蛋糕对着烛光许愿。有人把蛋糕涂抹到自己脸上,跟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唱响。她深吸一口气,身体前倾,使劲吹向烛火……

欣欣没有想到,老人和小孩的两盒蛋糕取走后,店里又来了客人——一个清秀的小伙子,从外地赶来给女朋友过生日。他想送她蛋糕,不知道要预订,一连走了几家饼店,都没能买到。现在总算在“七里香”找到了,而且一看那图案就是自己喜欢的。看着柜台里的蛋糕,他的眼睛立刻散发出兴奋的亮光。

欣欣心里咯噔一下,不过表情上并未显露出来。她很随意地跟男孩聊天,得知女孩属兔,便悄悄撤下那匹本属于自己的小马,换上一只可爱的粽色巧克力小兔。

她把蛋糕交给男孩,说着祝福的话,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秋天的问候(窄斑凤尾蛱蝶)            陈敢清 摄

“菜农”老李

□ 林小兵

受台风外围影响,高栏岛上风力渐渐加大,老李最后一次检视菜园后就急匆匆跑进屋里,园子里能吃的瓜菜都被摘了下来,剩下一些尚未长成的,估计在台风过后也不会留下了。豆大的雨滴拍打着窗户,老李暗暗地祈祷,这次的风可千万得悠着点!

老李今年五十九岁了,是单位外聘的员工。大约十年前,应聘当保安的老李初到这里时,这片茂盛的菜园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老李年轻时曾在老家种过几年庄稼,因此他在工作之余就琢磨着开荒种点菜,慢慢地竟然给这营区留下了一片难得的新绿。收获的季节,老李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满满一大箩筐青菜。

种菜的本事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老李就由保安“转行”当起了菜农。单位地处海岛,远离市区,蔬菜价格奇贵,平时那些瓜菜运过来时很多已经蔫头耷脑了。快五十岁的老李,从此就在岛上扎下根来,这菜一种就是十年。

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是地。营区位于山脚下,老李因地制宜,依着山势在若干地点开荒垦地、平整地块,并将这些地块疏通后连成一片,渐渐地就成了现在这个狭长的园子。岛上的土地贫瘠、砂石成分多,老李想了许多办法改良土壤,让这些泥土得以慢慢适应南方瓜果蔬菜的种植生长。

老李很快就摸出了门道。一年中,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老李心里有本清清楚楚的“账本”。比如,春天的油菜、韭菜、麦菜、豆角,夏天的黄瓜、冬瓜、茄子、西红柿,秋天的辣椒、土豆、南瓜,冬天的白菜、红薯苗……这些都是应季且易高产的蔬菜,老李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至于如何浇水、施肥、除草等,老李则俨然一副“老师傅”的范儿。菜园那一亩六分地,在他的细心打理下,显得清清爽爽、井井有条。

老李能在种菜上取得称道的成绩,自然离不开他日常辛勤的付出。无数个日子里,人们都能看到老李在菜地上低着头、弓着背默默地耕作。他或挥舞着锄头锄着地,或支楞着水管浇着水,或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收割着成熟了的瓜菜……

在老李看来,虽然晴天太阳大、天热,但他喜欢晴天甚于雨天。因为蔬菜喜晴不喜雨,水源充分、日照充足种出来的菜不光样子好看,口感也是一流。相反,那些阴雨绵绵的日子就很难有好收成。说起台风天气,老李则心有余悸。那年正面袭击珠海的“天鸽”过后,这菜园子到处一片狼藉,老李为此清理了整整一个星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种田种菜,说到底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老李说。

生活在岛上的大家,逐渐习惯了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老李。除了满足单位食堂需要,老李种出的瓜菜还给大家带来了些许意外的“福利”。比如辣椒、蒜头、番茄这类可较长时间存放的菜品,往往会被老李精心装好在袋子里,等着有需要的同事拎回家去。这意味着老李在背后付出了更多劳动,但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大家的工作也很辛苦,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大家做点事而已!”说这话时,老李那布满沟壑的脸上绽开了花。

我对老李的深入了解来自驻岛期间的一次聊天。那是一个黄昏,老李正蹲在菜畦边捉虫,我见状走了过去,一边帮下忙,一边跟他攀谈起来。老李是湖南农村人,很早就来到珠海打工,干过服务员、搬运工、保安,没想到兜兜转转,到了快五十岁时竟又干起了“老本行”。这份种菜的工作,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单位每个月所给的工资在他看来已足够丰厚,加上他老婆几年前也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夫妻团聚,少了后顾之忧。老李还告诉我,他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子。他说,这么多年在外打工,就想着能多挣点积蓄,等到退休之后回到县城养老,不必再回到乡下去了。那县城也像珠海一样,有超市和卖早点的铺子,当然还有好玩的公园以及晚上闪烁的霓虹灯……

说这话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在老李的脑门上,他那锃亮的光头瞬间颇有喜感地闪着橘黄的光芒。老李对我说自己现在过得还不错,大家没把他当外人看,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他希望能继续风调雨顺,好让他把菜越种越好。

后来,我调了单位,不知为何,我经常会想起老李。差点忘了说,老李的真名叫李斌,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实人。

遍地稻花(组诗)

□ 亚 男

遍地稻花

恰逢其时

田间,直起腰

望了望,太阳还有一竿

裤腿卷起的往事,有神的高度

从流水里抽出的眼神

比风婉转,比光炙热

赶在一把汗水盛开之前

稻花更兴奋

夜色铺开

坐在田埂上

身体和灵魂都是开阔的

扬起的睫贴紧蕊

那直往心里钻的香气

激昂的样子,土地最本质

敞开胸怀接纳云朵

稻花的荡漾里

每一处田野散发出诱人的激动

从根须到花蕊

以磅礴之势扩散

然后沉淀,再回旋

一浪赶着一浪,不给孤独留有余地

我信任风 把所有的美好传递

那些快消失的名字

也会在稻花里找到蛛丝马迹

流水扛着花香,在夜晚奔跑

月光抱紧村庄不让人间有遗憾

雪的方向

雪已经迷失

落不到故乡的山梁、坡地和屋顶

寒冷在枯枝和败叶上省略了融化

随着声音的延伸

两滴幸运的泪珠凝结在一起

阳台落光叶子

风不断吹着衣物和肉体

吹到骨子里,虽然不见雪

但有温差 开出色彩的缤纷

那些不认识的人

从雪上走过,歪歪扭扭的

脚步信念是否改变,等到雪化了

土地坑坑洼洼

染上油菜花的香

盘踞在记忆里,又是一年

稻子的中年

阳光饱满,走到稻子中间

相遇窈窕的风向

语感热力,在田野的肌肤上叩击

鸟鸣穿越,昂扬的风

展开稻子的金黄

正值鼎盛

稻子收心,每一粒走南闯北

躯体的质感搅动云朵

波澜壮阔的稻香不用潜伏

修正的夜晚,我在稻田

糖果的消息来到小镇

稻子探讨过的理论

从播种到抽穗

以蓬勃的身姿挑战土地的存活

那是我认识的稻子的青春

等到金黄,一身健硕

碳水,在饥渴的午夜

不断进入,我抱紧的那一刻

灌浆的生活奋发向上

摄取的每分每秒都有糖分

直至分娩出一块石头,落地生根

我用一粒稻子认领秋风

太阳高出一竿

稻子的语言尺度运用很娴熟

弹性的劳作软化了风景

手感金黄,握住抽穗的声音

走一段不平常的路

秋风上了房

整个田间的松软进一步辽阔

忧伤的水面倒映着时间的余温

虫鸣走过 光亮度不缺少晦涩

托住一滴水的分娩

透明的午后着一身凉爽

划着窈窕的船,溅起一池优雅

捂住的风,等了一秋

那句沉甸甸的秋在心坎

脱口而出

风起,是生活苦闷的解药

稻子的路数颗粒归仓

那些相识与陌生

也是饱满的。角度和视野

平凡的每一日都有稻子相拥

梅子坝的石子

□ 吴和君

一座堤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或许是梅子还未成熟时

一群孩童舌尖上的酸涩才有命名

倾斜着身子

石头在水面开出的水花

与省略何其相似

过了河岸的

成为另一个孩童的玩石

化成鱼鳞的,随了水流

见到了白帆与大海

沉入河底的,看清了河床的年轮

时间的流水,都有相同的浪花

再向河心,掷岀一块石子

会不会与其中一块相遇

与四十年前开出的水花

有什么不同

湖 镜(外一首)

□ 晏杰芳

每日,你与天空对镜

与飞鸟击掌,与鱼群心跳同频

云朵俯身湖心的月与水草

沉潜,化作东流之水

而我泊于你起伏的呼吸

请照见我沉璧的倒影

照见我清澈如初的凝望

一尾锦鳞跃起,漩涡深处

有摆渡的桨声——

一声,一声,推开亘古的沉寂

母 亲

清晨五点,母亲

为每个空杯注满晨光

滚烫的水汽

惊醒窗外假寐的云

有鸟鸣自云隙滴落

如佛珠散落青石

但她没有俯身

她掏出胸口生锈的钥匙

旋开晨雾的门

她要去一个老地方

时光斑驳的长椅上

坐着一群年轮雕刻的故人

用自己枝叶凋零的秋天

交换彼此温暖的晨昏

她蹒跚着走远

又若有所思地转身

像在确认

门上那枚发烫的指纹

启程前夜(外一首)

□ 舒常敏

十年灯火还映在窗上

邮戳却已敲开八月

那张录取通知书从湘江畔赶来

带着春天的故事

父亲把笑藏进皱纹里

母亲用泪光烫平我的书角

我在门槛中央站着

数着压弯地平线的心跳

祖父的旱烟升腾起一句:

“小苗逢雨,更要扎深根!”

行李箱开始装下星空

明天,铁轨将延伸

我的目光所及

叶落时

蝴蝶开始往下掉

打着旋儿

安静地贴住泥土

像终于肯低头的吻

树根在黑暗里拥抱

所有下坠的精灵

人们踩过沙沙的响声

那是我们渐渐松脆的骨骼

至于明年枝头的喜事

留给雨水与惊蛰去商量

我已进入冥想状态

期待滚滚而来的春潮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