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变“实景”!“16条措施”陪伴港澳青年来珠发展的365天

2024年9月,《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以下简称《16条措施》)发布,一年来持续释放政策效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珠海市已建成28家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起“6家港澳青创基地+2家培育对象”的孵化载体布局;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于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顺利揭牌;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成功举办;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也正式启动运作。

随着政策体系、生态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一系列政策红利正从“纸上”落到“地上”,由“愿景”化为“实景”。珠海正以贴心的政策、暖心的服务和用心的保障,为港澳青年在珠海生活与发展打造更优质的平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平台筑巢,打造高质量青创基地

《16条措施》提出,要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化咨询服务平台。

2025年6月,港澳青年珠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在澳门大横琴国际产业发展中心挂牌。7月,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首批8个港澳优质项目领取“入园钥匙”。8月,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在斗门区成立,推出“一中心八举措”支撑体系。

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创业资源合作对接会

随着一个个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先后落地,珠海打造港澳青年内地发展优选地的诚意更加彰显、拼图更加完整。截至2025年8月底,珠海市共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6家,累计孵化港澳项目608个,带动就业9019人次;在孵港澳项目149个,在孵项目带动就业2554人次。

资料图: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吴长赋 摄

珠海在不断夯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对港澳青年创业项目的融资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托举和制度创新,不仅“扶上马”,还能“送一程”。

2025年7月,在2025年珠海市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大会上,珠海启动了港澳信用评价体系赋能大湾区产业与民生融合项目,标志着珠海在推动湾区规则衔接“软联通”上迈出坚实一步。这一评价体系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地,全面覆盖了委任人在港澳的信贷资料,丰富了内地银行体系在信贷审核中可参考的港澳居民信用信息维度和内容,为港澳居民在内地消费购物、创新创业提供信用支撑。

截至7月底,首批港澳居民代表凭借珠海市跨境信用协会颁发的“信用评价证书”,已成功获批内地银行的信用贷款及信用卡。

服务升级,拓展就业实习新空间

“送教入澳”“请澳来珠”“三地共评”“联合办赛”“一试多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不断深化和突破,共同孕育出珠澳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共融的发展格局。

《16条措施》提出,要不断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实习发展空间,为港澳青年提供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珠澳琴技能人才工作互通互认,为港澳青年在珠就业提供更多便利。2024年10月,历时三个月的2024年珠澳琴职业技能大赛暨“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收官,吸引了超过180家澳门有关单位、300余名选手参加,成绩合格的选手同时获得珠澳两地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一赛多证、结果互认”。

资料图:珠澳琴职业技能大赛暨“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吴长赋 摄

近年来,珠澳琴持续共建技能人才互认互通机制,创新“一试多证”“评价互认”用才成才模式,截至8月底,累计有1032名澳门电工通过直接采认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00余名澳门从业人员在珠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直接配发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44名澳门从业人员、34名内地从业人员通过“一试三证”考试,同时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和澳门职业技能认证基准证书。

与此同时,珠海市相关部门持续举办各类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支持港澳青年成长成才。

《16条措施》实施一年来,珠海市商务局联合各区及相关行业商协会、电商产业园,累计组织开展了20余场电商培训和资源对接活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举办澳门电子商务师(中级)考证课程研修班、澳门电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研习班、广东烧味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证课程培训班及香港青年就业技能实践活动等实训课程,吸引100余名港澳同胞参加。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在2025年8月成功举办的“粤创未来”2025港澳青年珠海暑期实习活动中,71名港澳青年学生展开珠海职场初体验,其中超过六成在实习后表达了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意向。这不仅是实习活动的现实成效,也是《16条措施》的政策转化,更是珠港澳三地共同奔赴的生动彰显。

“积极对接港澳地区推出的青年实习计划,深化与港澳地区高校、社团组织合作,深入挖掘珠海本地特色资源、产业载体、创新企业等,推出系列特色实习品牌”,珠海用一项项措施的落地落细将《16条措施》所构建的支持港澳青年珠海发展立体图景徐徐展开。

多元发力,全域展示城市吸引力

珠光集团在澳门大横琴国际产业发展中心、澳门城市大学吴在权创业中心、横琴珠光优客工场设立专门面向港澳青年的城市展示区域;澳门珠海社团联合总会设立“珠海之家”服务中心;首部珠澳合作剧目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先后在香港、澳门演出;珠海本土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珠海传媒集团与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珠澳首个跨境合作视频专栏《玩转珠澳》......

《16条措施》发布以来,面向港澳宣传珠海城市形象及营商环境的新平台、新作品不断涌现,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的城市形象不断深入港澳青年群体。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吸引港澳力量深度参与珠海“百千万工程”,既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珠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16条措施》重要举措之一,珠海将实施好“百千万工程”作为展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之举。2025年8月,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珠海市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在斗门区“云观大地 斗门家园”揭牌运作,将聚焦港澳青年入乡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咨询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珠海籍乡亲邝美云等代表人士影响力,依托乡创服务中心建设港澳名人工作室、港澳KOL创意坊,常态化引导港澳“名人矩阵”(含KOL)积极发声,吸引、推动港澳青年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火热进程中。一年来,“云观大地 斗门家园”港澳同胞及游客参观人数同比增长200%。

宜居保障,全方面优化发展环境

一年来,珠海通过数字赋能,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港澳青年在珠海生活发展的获得感更加可感可触。

一站式办理12个香港特区政府部门、有关机构的73项政务服务和11个澳门特区政府部门的34项政务服务,珠海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积极探索与港澳规则衔接,为港澳居民办理业务提供切实便利。

资料图:“澳政易”自助服务机启用。温泳珊 摄

从2024年8月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落地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到2025年6月“澳政易”自助服务机的启用,港澳居民实现了不出珠海便可办理港澳的各类政务服务。从“跨境往返跑”到“就近便捷办”,珠海正以“港澳集成式服务”改革为引领,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此外,珠海在“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基础上,强化“粤省事”“粤商通”珠海专版政务服务供给,广泛汇聚线上线下优质政务服务资源,累计进驻事项2475项,为港澳居民提供优质的移动端办事服务。同时,优化“湾区通”“湾事通”等门户APP的珠海应用场景,“湾事通・珠海专区”上线11项服务事项,涵盖“支付通”“出行通”“港珠澳大桥通”等五大服务板块,实现港澳居民在珠海生活、工作的全方位无缝对接与高效体验。

留住港澳青年,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重中之重。“市民待遇”的实现可以给港澳青年带来更多的民生福利,更加坚定他们投身湾区发展的信心。

《16条措施》提出,要实现港澳青年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市民待遇。截至8月底,12名港澳人才成功配租人才住房;“珠海青年人才驿站”可为30周岁以下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长15天的免费住宿;持有香港、澳门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珠接受学前教育,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平等享受随迁子女入园政策和公共服务;全市8个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25个镇街文化站及珠海博物馆、古元美术馆面向港澳青年免费开放。

近年来,珠海以“港澳集成式服务”改革为引领,聚焦港澳青年到珠海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学业、置业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便利港澳青年珠海生活发展的政策创新,为港澳青年珠海生活发展保驾护航。从2021年发布的《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到2022年出台的《港澳青年在珠海发展服务指南》,再到2024年推出的《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政策内容持续集成化、政策举措不断精准化、政策宣介更加立体化,通过全面勾勒支持服务港澳青年珠海发展的立体图景,着力打通港澳青年珠海发展各项堵点卡点,让更多港澳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一项项措施有序落地,珠海正以务实有为的姿态,诚意满满的真心,向港澳青年发出来珠发展的诚挚邀请。

文字:金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愿景”变“实景”!“16条措施”陪伴港澳青年来珠发展的365天
观海融媒 2025-09-15 13:41

2024年9月,《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以下简称《16条措施》)发布,一年来持续释放政策效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珠海市已建成28家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起“6家港澳青创基地+2家培育对象”的孵化载体布局;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于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顺利揭牌;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成功举办;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也正式启动运作。

随着政策体系、生态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一系列政策红利正从“纸上”落到“地上”,由“愿景”化为“实景”。珠海正以贴心的政策、暖心的服务和用心的保障,为港澳青年在珠海生活与发展打造更优质的平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平台筑巢,打造高质量青创基地

《16条措施》提出,要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化咨询服务平台。

2025年6月,港澳青年珠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在澳门大横琴国际产业发展中心挂牌。7月,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首批8个港澳优质项目领取“入园钥匙”。8月,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在斗门区成立,推出“一中心八举措”支撑体系。

港澳青年珠海创业发展服务站(澳门站)创业资源合作对接会

随着一个个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先后落地,珠海打造港澳青年内地发展优选地的诚意更加彰显、拼图更加完整。截至2025年8月底,珠海市共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6家,累计孵化港澳项目608个,带动就业9019人次;在孵港澳项目149个,在孵项目带动就业2554人次。

资料图: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吴长赋 摄

珠海在不断夯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对港澳青年创业项目的融资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托举和制度创新,不仅“扶上马”,还能“送一程”。

2025年7月,在2025年珠海市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大会上,珠海启动了港澳信用评价体系赋能大湾区产业与民生融合项目,标志着珠海在推动湾区规则衔接“软联通”上迈出坚实一步。这一评价体系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地,全面覆盖了委任人在港澳的信贷资料,丰富了内地银行体系在信贷审核中可参考的港澳居民信用信息维度和内容,为港澳居民在内地消费购物、创新创业提供信用支撑。

截至7月底,首批港澳居民代表凭借珠海市跨境信用协会颁发的“信用评价证书”,已成功获批内地银行的信用贷款及信用卡。

服务升级,拓展就业实习新空间

“送教入澳”“请澳来珠”“三地共评”“联合办赛”“一试多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不断深化和突破,共同孕育出珠澳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共融的发展格局。

《16条措施》提出,要不断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实习发展空间,为港澳青年提供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珠澳琴技能人才工作互通互认,为港澳青年在珠就业提供更多便利。2024年10月,历时三个月的2024年珠澳琴职业技能大赛暨“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收官,吸引了超过180家澳门有关单位、300余名选手参加,成绩合格的选手同时获得珠澳两地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一赛多证、结果互认”。

资料图:珠澳琴职业技能大赛暨“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吴长赋 摄

近年来,珠澳琴持续共建技能人才互认互通机制,创新“一试多证”“评价互认”用才成才模式,截至8月底,累计有1032名澳门电工通过直接采认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00余名澳门从业人员在珠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直接配发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44名澳门从业人员、34名内地从业人员通过“一试三证”考试,同时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和澳门职业技能认证基准证书。

与此同时,珠海市相关部门持续举办各类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支持港澳青年成长成才。

《16条措施》实施一年来,珠海市商务局联合各区及相关行业商协会、电商产业园,累计组织开展了20余场电商培训和资源对接活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举办澳门电子商务师(中级)考证课程研修班、澳门电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研习班、广东烧味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证课程培训班及香港青年就业技能实践活动等实训课程,吸引100余名港澳同胞参加。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在2025年8月成功举办的“粤创未来”2025港澳青年珠海暑期实习活动中,71名港澳青年学生展开珠海职场初体验,其中超过六成在实习后表达了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意向。这不仅是实习活动的现实成效,也是《16条措施》的政策转化,更是珠港澳三地共同奔赴的生动彰显。

“积极对接港澳地区推出的青年实习计划,深化与港澳地区高校、社团组织合作,深入挖掘珠海本地特色资源、产业载体、创新企业等,推出系列特色实习品牌”,珠海用一项项措施的落地落细将《16条措施》所构建的支持港澳青年珠海发展立体图景徐徐展开。

多元发力,全域展示城市吸引力

珠光集团在澳门大横琴国际产业发展中心、澳门城市大学吴在权创业中心、横琴珠光优客工场设立专门面向港澳青年的城市展示区域;澳门珠海社团联合总会设立“珠海之家”服务中心;首部珠澳合作剧目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先后在香港、澳门演出;珠海本土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珠海传媒集团与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珠澳首个跨境合作视频专栏《玩转珠澳》......

《16条措施》发布以来,面向港澳宣传珠海城市形象及营商环境的新平台、新作品不断涌现,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的城市形象不断深入港澳青年群体。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吸引港澳力量深度参与珠海“百千万工程”,既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珠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16条措施》重要举措之一,珠海将实施好“百千万工程”作为展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之举。2025年8月,全国首个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珠海市港澳青年乡创服务中心在斗门区“云观大地 斗门家园”揭牌运作,将聚焦港澳青年入乡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咨询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珠海籍乡亲邝美云等代表人士影响力,依托乡创服务中心建设港澳名人工作室、港澳KOL创意坊,常态化引导港澳“名人矩阵”(含KOL)积极发声,吸引、推动港澳青年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火热进程中。一年来,“云观大地 斗门家园”港澳同胞及游客参观人数同比增长200%。

宜居保障,全方面优化发展环境

一年来,珠海通过数字赋能,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港澳青年在珠海生活发展的获得感更加可感可触。

一站式办理12个香港特区政府部门、有关机构的73项政务服务和11个澳门特区政府部门的34项政务服务,珠海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积极探索与港澳规则衔接,为港澳居民办理业务提供切实便利。

资料图:“澳政易”自助服务机启用。温泳珊 摄

从2024年8月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落地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到2025年6月“澳政易”自助服务机的启用,港澳居民实现了不出珠海便可办理港澳的各类政务服务。从“跨境往返跑”到“就近便捷办”,珠海正以“港澳集成式服务”改革为引领,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此外,珠海在“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基础上,强化“粤省事”“粤商通”珠海专版政务服务供给,广泛汇聚线上线下优质政务服务资源,累计进驻事项2475项,为港澳居民提供优质的移动端办事服务。同时,优化“湾区通”“湾事通”等门户APP的珠海应用场景,“湾事通・珠海专区”上线11项服务事项,涵盖“支付通”“出行通”“港珠澳大桥通”等五大服务板块,实现港澳居民在珠海生活、工作的全方位无缝对接与高效体验。

留住港澳青年,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重中之重。“市民待遇”的实现可以给港澳青年带来更多的民生福利,更加坚定他们投身湾区发展的信心。

《16条措施》提出,要实现港澳青年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市民待遇。截至8月底,12名港澳人才成功配租人才住房;“珠海青年人才驿站”可为30周岁以下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长15天的免费住宿;持有香港、澳门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珠接受学前教育,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平等享受随迁子女入园政策和公共服务;全市8个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25个镇街文化站及珠海博物馆、古元美术馆面向港澳青年免费开放。

近年来,珠海以“港澳集成式服务”改革为引领,聚焦港澳青年到珠海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学业、置业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便利港澳青年珠海生活发展的政策创新,为港澳青年珠海生活发展保驾护航。从2021年发布的《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到2022年出台的《港澳青年在珠海发展服务指南》,再到2024年推出的《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政策内容持续集成化、政策举措不断精准化、政策宣介更加立体化,通过全面勾勒支持服务港澳青年珠海发展的立体图景,着力打通港澳青年珠海发展各项堵点卡点,让更多港澳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一项项措施有序落地,珠海正以务实有为的姿态,诚意满满的真心,向港澳青年发出来珠发展的诚挚邀请。

文字:金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