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砥砺 “电”亮琴澳——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以“三维联通”赋能合作区融合发展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成立。经过四年耕耘,这片承载粤澳融合使命的热土历经蜕变,蓬勃发展。能源,是合作区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坚定守护者与赋能者。立足合作区独特定位,该局以创新驱动电力建设进阶,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夯实根基、规则机制“软联通”打破壁垒,最终实现琴澳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心联通”,为合作区建设与粤澳融合提供有力的电力支撑。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十五运会保供电期间,对场馆每一处电力设备和线路开展“拉网式”的深度排查,为“保电一张图”的绘制奠定基础。

设施“硬联通”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新标杆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蓝图中,能源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始终是关键支撑。珠海供电局紧扣合作区发展规划,不仅创新建成全国首个全域220千伏直降20千伏供电模式的坚强电网,更依托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实现高可靠供电保障,为合作区“四新”产业发展与琴澳民生福祉筑牢能源根基。

电网强“筋骨” “电鸿”赋智慧

电网是城市能源供应的“生命线”,横琴电网建设从启动之初便瞄定“世界顶尖”标准。珠海供电局创新采用“全电缆+户内化”建设模式,应用全国首创的20千伏“双链环”配电网接线技术,通过电缆化、开关自动化、光纤通信、站房智能化“四个全覆盖”,建成南方电网首个全区域多层级自愈的高可靠保障示范区。

这一突破性的电网架构,彻底打破了传统供电模式的局限。全域应用220千伏电压直降20千伏,大幅提升供电效率;“双链环”供电接线模式应用,可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与自愈,以高可靠性的供电,为合作区琴澳企业稳定生产、琴澳居民安心生活以及合作区重大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果说坚强网架是“筋骨”,那么“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便是赋予其“智慧大脑”的核心。作为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首款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电力设备之间的互联壁垒,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突破。

2024年10月,横琴完成核心装备和区域低压“电鸿化”改造,成为南方电网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之一。改造后的电网如同装上“感知器官”,原本不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力设备,通过“电鸿”系统接入统一物联底座后,可实时上传运行数据,实现电力系统“可观、可测”。这种“触觉”的延伸,不仅让电网运维更高效精准,更为后续数字化应用拓展了空间。

2025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在广东横琴正式投产。

场景化落地 “电鸿”显实效

自落地横琴以来,“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已在迎峰度夏、重大赛事保供电等关键场景中深度应用,成为电网运维与保障的“得力助手”,用技术实力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横琴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低压台区运维压力陡增。红旗村一家火锅店筹备开业申请用电报装时,运维人员通过“电鸿”低压智能开关捕捉的数据,敏锐预判用户接入后可能引发分支线路重过载的问题。依托数据支撑,供电局迅速开展低压负载切割转移工作,提前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周边居民与商户用电不受影响。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横琴作为网球赛事举办地,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万无一失”的要求。为筑牢可靠供电防线,珠海横琴供电局全面部署“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以十五运会保供电系统为载体,创新构建“保供电一张图”功能,将监控与分析触角直接延伸至电网最末端设备与用户侧,实现保供电场景“全域可视、全域可控”。

“通过‘保电一张图’,能实时查看每个节点的电流、负载率、设备温度等核心数据,精准掌握所有保供电设备与电场所的运行状态。”珠海横琴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自动化专责夏子鹏介绍,这张“图”为赛事保供电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让指挥更高效、调度更精准,助力赛事用电“零故障”。

从坚强网架的“硬联通”到“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智赋能”,珠海供电局在横琴的电网建设实践,不仅成为了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更以技术创新为合作区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随着“电鸿”技术持续迭代推广,横琴电网将向更智能、更可靠、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工作人员正在十五运会网球赛事场馆部署部署“电鸿”监测装置,精准掌握所有保供电设备与电场所的运行状态。

规则“软联通” 科研创新点燃粤澳融合新引擎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合作区正以规则机制“软联通”为突破口,通过供用电规则创新衔接、能源科研机制深度对接等方式,打破区域发展壁垒,激活粤澳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规则衔接破壁垒 打造琴澳融合“电力样板”

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其规则衔接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区域融合效率。珠海横琴供电局积极作为,全力支持合作区印发全国首个融合粤澳特色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成为琴澳规则“软联通”的标志性成果,为跨区域电力协同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琴澳样板”。

《新规》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融合两地电力监管的优秀做法,在供电设施安置地标准、电缆建设方式、电力服务前置、临时活动管控等方面进行明确细化,实现两地电力规则的有效衔接。它的落地,让惠及企业、服务发展的实效变得唾手可及,“软联通”的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

《新规》明确,合作区办理永久性正式用电手续的用户原则上采用380/220伏电压供电。这一调整,直接为企业省去高压供电相关的设备投资与建设成本,大幅降低用电门槛。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新规实施至2025年8月,合作区通过该规则投运新用电项目14项,累计为用户平均每千伏安节省成本近千元,实实在在为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支持。

针对供电设施安置地防洪要求与地面地价昂贵之间的矛盾,《新规》创新性提出“供电设施设置在防洪高程以上,满足建筑一层及以上的,其对应面积可免计入地块容积率”。这一突破性条款,不仅有效减轻企业投资压力,更降低了供电设施的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典范。

截至2025年8月,已有“澳门新街坊”中学、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8个项目获批电房免计容,面积超过近10000平方米。以琴澳创新产业园为例,珠海横琴供电局结合《新规》为其量身定制“工业园区抄表到户”供电模式。这一措施不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有利于营造工业园区安全、可靠的供用电环境,实现“供电可靠、企业受益、园区发展”的多方共赢。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办电流程,珠海横琴供电局打破传统“用户申请-供电审批-设施建设”流程,创新推出“见面办成”用电报装模式。通过与政数对接,提前获取项目用能需求,供电企业先行投资将配套设施建设至变压器低压侧。这项服务彻底实现从“客等电”到“电等客”的转变,供电服务便捷性与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

“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助力澳人澳企澳校参与产学研用融通创新”。

机制对接强协同 科研合作激活创新动能

规则衔接是“软联通”的基础,而机制对接则是“软联通”的深化。以能源科研合作为切入点,南方电网公司在合作区建成了全国首个粤港澳能源电力科研共享实验室——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打造了粤澳科技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超级平台”,创造了“横琴研发、湾区智造、澳门出品、全球应用”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据介绍,共享实验室依托南方电网科研创新优势,汇聚29家粤港澳能源企业、高校、协会,线上共享62家能源实验室、397位高水平专家、2亿元创投基金等资源,线下配备数智物联、智慧驭电、绿色低碳等实验平台。这一“线上资源共享、线下平台支撑”的模式,吸引了一批澳企、澳校、澳人入驻,让澳门的科研优势与横琴的产业空间实现精准对接。例如,共享实验室助力澳门普强时代公司开展电力设备的声纹故障分析与诊断,支持澳门太赫兹公司开展电力鸿蒙节能物联网设备挂网试运行和市场拓展,让能源科研创新成果惠及粤港澳全域。

人才是粤澳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共享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澳门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构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双轨机制。一方面,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攻关,在柔性直流配用电、集成电路、电源减碳化、电网数字化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其中,联合澳门大学开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仅澳门大学园区每月就可节约电费100余万元,实现“科研成果即产即效”。另一方面,实验室成为澳门大学人才工作站、澳门科技大学长期实习伙伴,为区域能源事业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2025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在广东横琴正式投产。作为实验室推动粤澳科研合作的最新成果,该工程实现区域内的20千伏配电线路之间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区域供电能力提升30%的同时,工程占地面积比传统柔性互联设备缩减了30%、工程造价减少40%,为破解城市高负荷密集区配网面临的供电走廊紧缺、电网容量提升受限等难题,树立了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技术标杆。

据了解,该工程将作用于横琴中医药产业园区、科学城片区和综合能源站区域。“这一技术不仅能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互联生态,还能有效破解城市配电网各种复杂场景下供电难题。”参与项目的珠海澳大研究院刘盾盾总监称,“项目在横琴的成功落地,也让我们对相同技术在澳门这样的高负荷密度城市电网中应用更有信心。”

“实验成果由粤澳合作研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智慧驭电平台负责人陈勇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共享实验室融合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更多能源电力技术实现“横琴研发、湾区制造、澳门出品、全球应用”,让粤澳协同创新的成果惠及更多区域。

琴澳居民“心联通”  架起民生“便民桥”

搭建沟通桥梁、优化业务办理、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供电服务是连接两地民生的温暖纽带。珠海横琴供电局紧扣琴澳居民实际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高品质供电服务举措,全方位推动琴澳居民“心联通”,为琴澳一体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与澳门电力公司合作首创电力“琴澳办”服务模式,让澳门客户用电业务“一次搞定、一地搞定”。

首创“濠友会” 构建多元协同服务圈

为更好地倾听琴澳居民及企业的用电诉求,珠海横琴供电局借鉴澳门电力客户咨询委员会的成熟经验,创新性地组建了横琴电力“濠友会”,打造出一个供电服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供电服务更贴近用户、更接地气。

自电力“濠友会”成立以来,珠海横琴供电局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澳门社团、合作区社区、横琴反诈中心等组织和单位,围绕琴澳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如暖心入户用电安全检查、电费反诈问答等20多场客户互动活动,累计服务近3000人次,真正将用电安全知识和优质服务送到了琴澳居民身边。

电力“濠友会”客户代表曾提出“优化充电设施布局”的建议。珠海横琴供电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调研青年创业谷充电站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调整国标与欧标充电桩数量,精准匹配不同用户需求。同时,新投运珠海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充电站,有效解决了合作区东北区域缺少南网充电站布点的问题。高效的响应与落实,赢得了客户代表的高度认可,也让“濠友会”的“民意直通车”作用愈发凸显。

依托电力“濠友会”平台,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联合澳门社团、合作区社区等组织和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客户互动活动,真正将用电安全知识和优质服务送到了琴澳居民身边。

首创电力“琴澳办” 用电业务“一站搞定”

针对合作区澳门客户在横琴办理琴澳用电业务可能面临的流程繁琐、多地奔波等问题,珠海横琴供电局与澳门电力公司合作首创电力“琴澳办”服务模式,线下制定“受理-传递-闭环”的工作流程,实现互相收资;线上依托“南网在线”APP打造“琴澳办”服务专区模块,从电费缴纳、账单查询到新装申请、用电变更等全业务链接“澳电CEM”和澳电网上服务页面,实现高效线上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据统计,“琴澳办”服务从2024年12月上线以来,完成用电业务咨询及办理累计26宗。这一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拉近了琴澳之间的用电服务距离,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办事更省心、更舒心。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通过提高充电站点布点数量和扩大充电站点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完善充电服务网络,满足港澳车辆北上充电需求。

升级充电服务 保障港澳车辆“北上无忧”

随着琴澳交通往来日益密切,2025年上半年,港澳单牌车入境数量大幅增长,欧标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激增。为了全力满足港澳车辆北上充电需求,珠海横琴供电局通过新建或替换充电桩等方式,持续升级充电服务网络。

从布点数量到覆盖范围,充电网络不断完善。2024年初,合作区仅有4个充电站、9台欧标充电桩;截至2025年8月,已拓展至14个充电站、37台欧标充电桩,同时新增投运南方电网现代供电服务体验中心充电站和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充电站,进一步织密充电服务网。

在充电量方面,2025年1-8月公共充电桩充电量达600万度电,同比增长39%。其中,欧标充电量突破24万度电,同比增长近3倍,切实解决了港澳车主“充电难”的后顾之忧。

从电力“濠友会”搭建沟通桥梁,到“琴澳办”简化业务流程,再到织密充电服务“保障网”,珠海横琴供电局以一系列创新务实的高品质供电服务,持续提升琴澳居民的用电幸福感和满意度。这座以“电”搭建的便民桥,不仅连通了两地的生活服务,更拉近了琴澳居民的心,为琴澳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强劲的民生动力。

文字:刘雅玲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
四载砥砺 “电”亮琴澳——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以“三维联通”赋能合作区融合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5-09-17 00:55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成立。经过四年耕耘,这片承载粤澳融合使命的热土历经蜕变,蓬勃发展。能源,是合作区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坚定守护者与赋能者。立足合作区独特定位,该局以创新驱动电力建设进阶,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夯实根基、规则机制“软联通”打破壁垒,最终实现琴澳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心联通”,为合作区建设与粤澳融合提供有力的电力支撑。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十五运会保供电期间,对场馆每一处电力设备和线路开展“拉网式”的深度排查,为“保电一张图”的绘制奠定基础。

设施“硬联通”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新标杆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蓝图中,能源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始终是关键支撑。珠海供电局紧扣合作区发展规划,不仅创新建成全国首个全域220千伏直降20千伏供电模式的坚强电网,更依托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实现高可靠供电保障,为合作区“四新”产业发展与琴澳民生福祉筑牢能源根基。

电网强“筋骨” “电鸿”赋智慧

电网是城市能源供应的“生命线”,横琴电网建设从启动之初便瞄定“世界顶尖”标准。珠海供电局创新采用“全电缆+户内化”建设模式,应用全国首创的20千伏“双链环”配电网接线技术,通过电缆化、开关自动化、光纤通信、站房智能化“四个全覆盖”,建成南方电网首个全区域多层级自愈的高可靠保障示范区。

这一突破性的电网架构,彻底打破了传统供电模式的局限。全域应用220千伏电压直降20千伏,大幅提升供电效率;“双链环”供电接线模式应用,可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与自愈,以高可靠性的供电,为合作区琴澳企业稳定生产、琴澳居民安心生活以及合作区重大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果说坚强网架是“筋骨”,那么“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便是赋予其“智慧大脑”的核心。作为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首款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电力设备之间的互联壁垒,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突破。

2024年10月,横琴完成核心装备和区域低压“电鸿化”改造,成为南方电网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之一。改造后的电网如同装上“感知器官”,原本不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力设备,通过“电鸿”系统接入统一物联底座后,可实时上传运行数据,实现电力系统“可观、可测”。这种“触觉”的延伸,不仅让电网运维更高效精准,更为后续数字化应用拓展了空间。

2025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在广东横琴正式投产。

场景化落地 “电鸿”显实效

自落地横琴以来,“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已在迎峰度夏、重大赛事保供电等关键场景中深度应用,成为电网运维与保障的“得力助手”,用技术实力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横琴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低压台区运维压力陡增。红旗村一家火锅店筹备开业申请用电报装时,运维人员通过“电鸿”低压智能开关捕捉的数据,敏锐预判用户接入后可能引发分支线路重过载的问题。依托数据支撑,供电局迅速开展低压负载切割转移工作,提前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周边居民与商户用电不受影响。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横琴作为网球赛事举办地,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万无一失”的要求。为筑牢可靠供电防线,珠海横琴供电局全面部署“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以十五运会保供电系统为载体,创新构建“保供电一张图”功能,将监控与分析触角直接延伸至电网最末端设备与用户侧,实现保供电场景“全域可视、全域可控”。

“通过‘保电一张图’,能实时查看每个节点的电流、负载率、设备温度等核心数据,精准掌握所有保供电设备与电场所的运行状态。”珠海横琴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自动化专责夏子鹏介绍,这张“图”为赛事保供电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让指挥更高效、调度更精准,助力赛事用电“零故障”。

从坚强网架的“硬联通”到“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智赋能”,珠海供电局在横琴的电网建设实践,不仅成为了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更以技术创新为合作区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随着“电鸿”技术持续迭代推广,横琴电网将向更智能、更可靠、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工作人员正在十五运会网球赛事场馆部署部署“电鸿”监测装置,精准掌握所有保供电设备与电场所的运行状态。

规则“软联通” 科研创新点燃粤澳融合新引擎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合作区正以规则机制“软联通”为突破口,通过供用电规则创新衔接、能源科研机制深度对接等方式,打破区域发展壁垒,激活粤澳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规则衔接破壁垒 打造琴澳融合“电力样板”

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其规则衔接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区域融合效率。珠海横琴供电局积极作为,全力支持合作区印发全国首个融合粤澳特色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成为琴澳规则“软联通”的标志性成果,为跨区域电力协同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琴澳样板”。

《新规》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融合两地电力监管的优秀做法,在供电设施安置地标准、电缆建设方式、电力服务前置、临时活动管控等方面进行明确细化,实现两地电力规则的有效衔接。它的落地,让惠及企业、服务发展的实效变得唾手可及,“软联通”的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

《新规》明确,合作区办理永久性正式用电手续的用户原则上采用380/220伏电压供电。这一调整,直接为企业省去高压供电相关的设备投资与建设成本,大幅降低用电门槛。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新规实施至2025年8月,合作区通过该规则投运新用电项目14项,累计为用户平均每千伏安节省成本近千元,实实在在为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支持。

针对供电设施安置地防洪要求与地面地价昂贵之间的矛盾,《新规》创新性提出“供电设施设置在防洪高程以上,满足建筑一层及以上的,其对应面积可免计入地块容积率”。这一突破性条款,不仅有效减轻企业投资压力,更降低了供电设施的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典范。

截至2025年8月,已有“澳门新街坊”中学、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8个项目获批电房免计容,面积超过近10000平方米。以琴澳创新产业园为例,珠海横琴供电局结合《新规》为其量身定制“工业园区抄表到户”供电模式。这一措施不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有利于营造工业园区安全、可靠的供用电环境,实现“供电可靠、企业受益、园区发展”的多方共赢。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办电流程,珠海横琴供电局打破传统“用户申请-供电审批-设施建设”流程,创新推出“见面办成”用电报装模式。通过与政数对接,提前获取项目用能需求,供电企业先行投资将配套设施建设至变压器低压侧。这项服务彻底实现从“客等电”到“电等客”的转变,供电服务便捷性与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

“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助力澳人澳企澳校参与产学研用融通创新”。

机制对接强协同 科研合作激活创新动能

规则衔接是“软联通”的基础,而机制对接则是“软联通”的深化。以能源科研合作为切入点,南方电网公司在合作区建成了全国首个粤港澳能源电力科研共享实验室——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打造了粤澳科技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超级平台”,创造了“横琴研发、湾区智造、澳门出品、全球应用”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据介绍,共享实验室依托南方电网科研创新优势,汇聚29家粤港澳能源企业、高校、协会,线上共享62家能源实验室、397位高水平专家、2亿元创投基金等资源,线下配备数智物联、智慧驭电、绿色低碳等实验平台。这一“线上资源共享、线下平台支撑”的模式,吸引了一批澳企、澳校、澳人入驻,让澳门的科研优势与横琴的产业空间实现精准对接。例如,共享实验室助力澳门普强时代公司开展电力设备的声纹故障分析与诊断,支持澳门太赫兹公司开展电力鸿蒙节能物联网设备挂网试运行和市场拓展,让能源科研创新成果惠及粤港澳全域。

人才是粤澳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共享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澳门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构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双轨机制。一方面,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攻关,在柔性直流配用电、集成电路、电源减碳化、电网数字化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其中,联合澳门大学开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仅澳门大学园区每月就可节约电费100余万元,实现“科研成果即产即效”。另一方面,实验室成为澳门大学人才工作站、澳门科技大学长期实习伙伴,为区域能源事业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2025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在广东横琴正式投产。作为实验室推动粤澳科研合作的最新成果,该工程实现区域内的20千伏配电线路之间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区域供电能力提升30%的同时,工程占地面积比传统柔性互联设备缩减了30%、工程造价减少40%,为破解城市高负荷密集区配网面临的供电走廊紧缺、电网容量提升受限等难题,树立了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技术标杆。

据了解,该工程将作用于横琴中医药产业园区、科学城片区和综合能源站区域。“这一技术不仅能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互联生态,还能有效破解城市配电网各种复杂场景下供电难题。”参与项目的珠海澳大研究院刘盾盾总监称,“项目在横琴的成功落地,也让我们对相同技术在澳门这样的高负荷密度城市电网中应用更有信心。”

“实验成果由粤澳合作研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智慧驭电平台负责人陈勇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共享实验室融合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更多能源电力技术实现“横琴研发、湾区制造、澳门出品、全球应用”,让粤澳协同创新的成果惠及更多区域。

琴澳居民“心联通”  架起民生“便民桥”

搭建沟通桥梁、优化业务办理、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供电服务是连接两地民生的温暖纽带。珠海横琴供电局紧扣琴澳居民实际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高品质供电服务举措,全方位推动琴澳居民“心联通”,为琴澳一体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与澳门电力公司合作首创电力“琴澳办”服务模式,让澳门客户用电业务“一次搞定、一地搞定”。

首创“濠友会” 构建多元协同服务圈

为更好地倾听琴澳居民及企业的用电诉求,珠海横琴供电局借鉴澳门电力客户咨询委员会的成熟经验,创新性地组建了横琴电力“濠友会”,打造出一个供电服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供电服务更贴近用户、更接地气。

自电力“濠友会”成立以来,珠海横琴供电局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澳门社团、合作区社区、横琴反诈中心等组织和单位,围绕琴澳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如暖心入户用电安全检查、电费反诈问答等20多场客户互动活动,累计服务近3000人次,真正将用电安全知识和优质服务送到了琴澳居民身边。

电力“濠友会”客户代表曾提出“优化充电设施布局”的建议。珠海横琴供电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调研青年创业谷充电站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调整国标与欧标充电桩数量,精准匹配不同用户需求。同时,新投运珠海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充电站,有效解决了合作区东北区域缺少南网充电站布点的问题。高效的响应与落实,赢得了客户代表的高度认可,也让“濠友会”的“民意直通车”作用愈发凸显。

依托电力“濠友会”平台,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联合澳门社团、合作区社区等组织和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客户互动活动,真正将用电安全知识和优质服务送到了琴澳居民身边。

首创电力“琴澳办” 用电业务“一站搞定”

针对合作区澳门客户在横琴办理琴澳用电业务可能面临的流程繁琐、多地奔波等问题,珠海横琴供电局与澳门电力公司合作首创电力“琴澳办”服务模式,线下制定“受理-传递-闭环”的工作流程,实现互相收资;线上依托“南网在线”APP打造“琴澳办”服务专区模块,从电费缴纳、账单查询到新装申请、用电变更等全业务链接“澳电CEM”和澳电网上服务页面,实现高效线上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据统计,“琴澳办”服务从2024年12月上线以来,完成用电业务咨询及办理累计26宗。这一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拉近了琴澳之间的用电服务距离,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办事更省心、更舒心。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通过提高充电站点布点数量和扩大充电站点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完善充电服务网络,满足港澳车辆北上充电需求。

升级充电服务 保障港澳车辆“北上无忧”

随着琴澳交通往来日益密切,2025年上半年,港澳单牌车入境数量大幅增长,欧标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激增。为了全力满足港澳车辆北上充电需求,珠海横琴供电局通过新建或替换充电桩等方式,持续升级充电服务网络。

从布点数量到覆盖范围,充电网络不断完善。2024年初,合作区仅有4个充电站、9台欧标充电桩;截至2025年8月,已拓展至14个充电站、37台欧标充电桩,同时新增投运南方电网现代供电服务体验中心充电站和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充电站,进一步织密充电服务网。

在充电量方面,2025年1-8月公共充电桩充电量达600万度电,同比增长39%。其中,欧标充电量突破24万度电,同比增长近3倍,切实解决了港澳车主“充电难”的后顾之忧。

从电力“濠友会”搭建沟通桥梁,到“琴澳办”简化业务流程,再到织密充电服务“保障网”,珠海横琴供电局以一系列创新务实的高品质供电服务,持续提升琴澳居民的用电幸福感和满意度。这座以“电”搭建的便民桥,不仅连通了两地的生活服务,更拉近了琴澳居民的心,为琴澳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强劲的民生动力。

文字:刘雅玲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