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滋润琴澳“双向奔赴”!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锚定“澳门+横琴”新定位

带着服务琴澳融合的初心而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蓝图下扬帆起航……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工行”),这个伴随合作区共同成长起来的金融力量,既是粤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积极推动者,更是合作区成立以来,产业蓬勃发展、民生加速向融的坚定参与者与忠实见证者。

合作区成立四年来,横琴工行始终秉承“澳门所需、湾区所向、工行所能”的宗旨,锚定“澳门+横琴”新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琴澳发展同频共振,在服务粤澳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工行担当。

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工作人员给琴澳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 供图

栽好梧桐树 引“凤”栖琴澳

从位于南湾海滨的澳门旅游塔远眺,横琴一侧的摩天大楼与澳门新兴建筑群交替闪现,港珠澳大桥蜿蜒向远,澳门与内地互联互通之势跃然纸上。

然而,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绿色低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合作区积极打造“零碳示范岛”,计划对区内高能耗楼宇的集中供冷系统进行智能化及节能改造,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区内国家电投琴澳智慧能源(广东)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合作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实现区内节能减负,但面临资金缺口。了解到该项目后,横琴工行通过逐项成本核算以及逐一走访楼宇物业管理方,创新推出“节能贷”为项目审批贷款近亿元,为横琴打造大湾区“零碳岛”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动能。

这只是横琴工行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横琴工行始终将金融资源向合作区发展的“关键处”倾斜,向合作区基础设施、文旅等重点项目累计批复授信额度超600亿元,助力合作区搭建起四通八达的“物理骨架”;以供应链业务为逾400个供应商办理超1200笔供应链业务,为超300户小微企业“松绑减负”,吸引更多企业、项目“闻香而来”,在琴澳融合的沃土上扎根生长。

沿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擘画的路径,横琴与澳门相向而行、越走越近。横琴工行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全国首创5项、行业首推7项、系统内首创9项、合作区首笔14项等一批“首单”“首笔”业务,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琴澳两地融合发展。

近年来,横琴工行先后落地合作区内首笔跨境人民币账户融资、首笔人民币绿色保理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将资金的“根系”深扎在基建与产业的土壤里,帮助横琴这片“梧桐树”成长得愈发枝繁叶茂。

制度软联通 助企不断档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琴澳融合的“筋骨”,那么制度的“软联通”便是激活发展动能的“血脉”。近年来,随着“横琴金融30条”的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地,横琴工行不断打破跨境服务的壁垒,让资金流动更顺畅、企业经营更安心,为琴澳产业协同织就一张“跨境无界”的服务网。

有一家“走出去”制造业龙头企业的香港主体便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由于新账户依托传统的跨境支付网络办理跨境汇款,部分企业会面临中间行多、清算汇路不直等影响时效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横琴工行积极在金融服务上先行先试,结合去年上线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充分发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特征,成功为该公司办理一笔EF账户跨一线跨境人民币汇款,将EF账户跨境汇款场景延伸至数字货币领域,进一步便利跨境资金高效流动。

截至2025年8月末,横琴工行已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300户,办理资金划转折人民币超200亿元、结售汇折人民币34亿元、跨境融资折人民币近50亿元,累计搭建资金池10户,办理资金池划转折人民币21亿元。不仅如此,横琴工行还接连落地合作区首笔数字货币桥跨境汇款、人民币境外放款、人民币衍生交易等创新业务,通过将账户功能与多元场景深度融合,让“资金流”在合规框架下奔腾不息,为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注入强劲动力。

金融创新的触角,还延伸到了贸易便利化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2月,横琴工行联合拱北海关数据分中心成立了全国直属海关首个“关银贸易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并借助该实验室成功上线“工盾e关通”创新服务以及珠海首单电子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业务、关银港澳供e贷等产品,赋能外贸企业发展。

“‘关银港澳供e贷’上线后,我们只需登录‘单一窗口’就能实现线上融资额度查询和办理,不用跑到银行排队申请、重复递交资料,高效办理融资贷款,极大节省时间。”湾谷科技研究(珠海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茵使用该产品后表示。

围绕港澳企业需求,横琴工行还通过挂牌成立“企业家加油站”、举办境内外金融同业合作交流会等举措汇聚更多发展动能。通过整合境内外金融力量,横琴工行正推动更多跨境财富管理、跨境养老、跨境保险服务落地,让港澳企业通过便利服务走向优质发展。

跨境新生活 心安是吾乡

从澳门到横琴,一衣带水的地理距离让越来越多的澳门人过起了跨境双城生活。截至8月底,在合作区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增至2.8万人,横琴正成为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的新平台和新家园。

“以前办内地信用卡,要往返珠澳好几次,耗时又费力。今天在办公室填表、核验,全程不到10分钟!” 澳门居民陈女士手持刚办好的工行信用卡,难掩兴奋。在合作区成立四周年之际,横琴工行联合多方机构成功落地首批基于澳门居民信用评价报告的信用卡批量发卡试点业务。这一创新的核心,是将澳门本地信用数据纳入内地银行授信审批体系,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凭借澳门信用报告,几分钟就能完成信用卡申请,实现“数据多跑路、居民少奔波”,让一张卡成为琴澳民生融合的“暖心证”。

民生温度,同样藏在横琴工行提供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中。2024年12月,“工银琴澳通2.0”产品服务体系正式发布。在服务企业客户方面,创新推出结算通、跨境通、投融通、关银通,超前规划和满足企业多方面经营需求;在服务个人客户方面,以社保通、薪汇通、支付通、出行通、账户通、财富通、置业通、资信通八大产品全方位覆盖琴澳居民出行消费、民生服务、结算理财、融资置业等场景,让金融服务如影随形,真正融入百姓日常。

从跨境信用破冰到民生金融互联,横琴工行始终以“国家所需、湾区所向”为使命,持续书写金融支持粤澳融合的“横琴答卷”。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生活圈建设,横琴工行不断丰富港澳居民支付场景。当前,横琴工行积极推广粤澳跨境电子钱包受理业务、粤澳跨境缴税、缴物业费以及琴澳(银联)大湾区智慧停车等便利服务,满足澳门居民的跨境支付需求。近日,横琴工行推动双币种收单业务拓展至华发商都、创新方两大商圈,同步完成两大商圈的首笔澳门元支付交易,让澳门居民在横琴消费如同“在家门口逛街”。

2025年以来,横琴工行还推出“工银琴澳客户心联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文化浸润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持续助力琴澳居民情感联结与生活圈共建。这份心安,正是跨境生活最美的注脚。

濠江潮起,琴澳同心。在横琴工行设立十周年之际,横琴工行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合作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未来,横琴工行将充分发挥工银集团全球布局和金融交易业务及同业客群优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五篇大文章”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琴澳金融要素流动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持续贡献工行力量,在“一国两制”的实践新篇中见证更多“双向奔赴”的美好。

文字:伍芷莹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金融“活水”滋润琴澳“双向奔赴”!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锚定“澳门+横琴”新定位
珠海特区报 2025-09-17 02:26

带着服务琴澳融合的初心而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蓝图下扬帆起航……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以下简称“横琴工行”),这个伴随合作区共同成长起来的金融力量,既是粤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积极推动者,更是合作区成立以来,产业蓬勃发展、民生加速向融的坚定参与者与忠实见证者。

合作区成立四年来,横琴工行始终秉承“澳门所需、湾区所向、工行所能”的宗旨,锚定“澳门+横琴”新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琴澳发展同频共振,在服务粤澳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工行担当。

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工作人员给琴澳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 供图

栽好梧桐树 引“凤”栖琴澳

从位于南湾海滨的澳门旅游塔远眺,横琴一侧的摩天大楼与澳门新兴建筑群交替闪现,港珠澳大桥蜿蜒向远,澳门与内地互联互通之势跃然纸上。

然而,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绿色低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合作区积极打造“零碳示范岛”,计划对区内高能耗楼宇的集中供冷系统进行智能化及节能改造,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区内国家电投琴澳智慧能源(广东)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合作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实现区内节能减负,但面临资金缺口。了解到该项目后,横琴工行通过逐项成本核算以及逐一走访楼宇物业管理方,创新推出“节能贷”为项目审批贷款近亿元,为横琴打造大湾区“零碳岛”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动能。

这只是横琴工行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横琴工行始终将金融资源向合作区发展的“关键处”倾斜,向合作区基础设施、文旅等重点项目累计批复授信额度超600亿元,助力合作区搭建起四通八达的“物理骨架”;以供应链业务为逾400个供应商办理超1200笔供应链业务,为超300户小微企业“松绑减负”,吸引更多企业、项目“闻香而来”,在琴澳融合的沃土上扎根生长。

沿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擘画的路径,横琴与澳门相向而行、越走越近。横琴工行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全国首创5项、行业首推7项、系统内首创9项、合作区首笔14项等一批“首单”“首笔”业务,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琴澳两地融合发展。

近年来,横琴工行先后落地合作区内首笔跨境人民币账户融资、首笔人民币绿色保理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将资金的“根系”深扎在基建与产业的土壤里,帮助横琴这片“梧桐树”成长得愈发枝繁叶茂。

制度软联通 助企不断档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琴澳融合的“筋骨”,那么制度的“软联通”便是激活发展动能的“血脉”。近年来,随着“横琴金融30条”的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地,横琴工行不断打破跨境服务的壁垒,让资金流动更顺畅、企业经营更安心,为琴澳产业协同织就一张“跨境无界”的服务网。

有一家“走出去”制造业龙头企业的香港主体便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由于新账户依托传统的跨境支付网络办理跨境汇款,部分企业会面临中间行多、清算汇路不直等影响时效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横琴工行积极在金融服务上先行先试,结合去年上线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充分发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特征,成功为该公司办理一笔EF账户跨一线跨境人民币汇款,将EF账户跨境汇款场景延伸至数字货币领域,进一步便利跨境资金高效流动。

截至2025年8月末,横琴工行已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300户,办理资金划转折人民币超200亿元、结售汇折人民币34亿元、跨境融资折人民币近50亿元,累计搭建资金池10户,办理资金池划转折人民币21亿元。不仅如此,横琴工行还接连落地合作区首笔数字货币桥跨境汇款、人民币境外放款、人民币衍生交易等创新业务,通过将账户功能与多元场景深度融合,让“资金流”在合规框架下奔腾不息,为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注入强劲动力。

金融创新的触角,还延伸到了贸易便利化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2月,横琴工行联合拱北海关数据分中心成立了全国直属海关首个“关银贸易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并借助该实验室成功上线“工盾e关通”创新服务以及珠海首单电子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业务、关银港澳供e贷等产品,赋能外贸企业发展。

“‘关银港澳供e贷’上线后,我们只需登录‘单一窗口’就能实现线上融资额度查询和办理,不用跑到银行排队申请、重复递交资料,高效办理融资贷款,极大节省时间。”湾谷科技研究(珠海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茵使用该产品后表示。

围绕港澳企业需求,横琴工行还通过挂牌成立“企业家加油站”、举办境内外金融同业合作交流会等举措汇聚更多发展动能。通过整合境内外金融力量,横琴工行正推动更多跨境财富管理、跨境养老、跨境保险服务落地,让港澳企业通过便利服务走向优质发展。

跨境新生活 心安是吾乡

从澳门到横琴,一衣带水的地理距离让越来越多的澳门人过起了跨境双城生活。截至8月底,在合作区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增至2.8万人,横琴正成为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的新平台和新家园。

“以前办内地信用卡,要往返珠澳好几次,耗时又费力。今天在办公室填表、核验,全程不到10分钟!” 澳门居民陈女士手持刚办好的工行信用卡,难掩兴奋。在合作区成立四周年之际,横琴工行联合多方机构成功落地首批基于澳门居民信用评价报告的信用卡批量发卡试点业务。这一创新的核心,是将澳门本地信用数据纳入内地银行授信审批体系,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凭借澳门信用报告,几分钟就能完成信用卡申请,实现“数据多跑路、居民少奔波”,让一张卡成为琴澳民生融合的“暖心证”。

民生温度,同样藏在横琴工行提供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中。2024年12月,“工银琴澳通2.0”产品服务体系正式发布。在服务企业客户方面,创新推出结算通、跨境通、投融通、关银通,超前规划和满足企业多方面经营需求;在服务个人客户方面,以社保通、薪汇通、支付通、出行通、账户通、财富通、置业通、资信通八大产品全方位覆盖琴澳居民出行消费、民生服务、结算理财、融资置业等场景,让金融服务如影随形,真正融入百姓日常。

从跨境信用破冰到民生金融互联,横琴工行始终以“国家所需、湾区所向”为使命,持续书写金融支持粤澳融合的“横琴答卷”。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生活圈建设,横琴工行不断丰富港澳居民支付场景。当前,横琴工行积极推广粤澳跨境电子钱包受理业务、粤澳跨境缴税、缴物业费以及琴澳(银联)大湾区智慧停车等便利服务,满足澳门居民的跨境支付需求。近日,横琴工行推动双币种收单业务拓展至华发商都、创新方两大商圈,同步完成两大商圈的首笔澳门元支付交易,让澳门居民在横琴消费如同“在家门口逛街”。

2025年以来,横琴工行还推出“工银琴澳客户心联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文化浸润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持续助力琴澳居民情感联结与生活圈共建。这份心安,正是跨境生活最美的注脚。

濠江潮起,琴澳同心。在横琴工行设立十周年之际,横琴工行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合作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未来,横琴工行将充分发挥工银集团全球布局和金融交易业务及同业客群优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五篇大文章”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琴澳金融要素流动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持续贡献工行力量,在“一国两制”的实践新篇中见证更多“双向奔赴”的美好。

文字:伍芷莹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