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民生:从“物理连接”到“化学反应”,让融合发展红利切实惠及琴澳居民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迎来成立四周年时间节点。这片承载着“一国两制”实践新使命的热土,正以“规则衔接”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在琴澳融合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从澳门青年逐梦横琴,到跨境学生穿梭双城;从澳门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医疗社保服务,到琴澳居民共赏文化盛事的欢声笑语,每一项举措、每一个故事,都见证着琴澳一体化从“物理连接”走向“化学反应”的深刻转变。

从实习到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

打通澳门青年发展“快车道”

为鼓励更多澳门青年融入湾区,近年来,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支持澳门青年发展从“基础保障”升级为“提质增效”,以“从实习到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回答澳门青年“为什么来、怎么来、来做什么”的关切问题。

今年暑期,参与“2025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的61名澳门青年抵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办公大楼,正式“入职”合作区执委会九个工作机构,带着探究、好奇与追问,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体验。来自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杨文祺在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实习,系统学习活动策划流程、接触金融创新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横琴天沐河2025盛夏音乐会上粤港澳三地歌手与乐队轮番登场。

工作之余,杨文祺在横琴的生活同样精彩。在天沐河畔听音乐,在匹克球场挥汗如雨,如今对他来说,“横琴”不再是单纯的名字,而是一张张生动的生活图景,这里的一切,正通过日常点滴融入澳门青年的认知。

从“感知”到“扎根”,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和贴心服务。2024年12月31日,合作区正式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澳门青年就业暂行办法》,以多项补贴激励澳门青年来琴就业。在招聘端,截至2025年7月已组织234家合作区企业参与10场招聘会,提供职位空缺超4100个,并专门打造“澳门居民招聘专区”,集中发布面向澳门青年的岗位信息。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还积极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辅导,举办“横琴·菁彩说”琴澳青年主题交流活动及线上“琴澳居民招聘专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持续夯实人才基础,连续四年举办“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一赛多地”“一赛多证、结果互认”等创新举措,推动成立“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并在合作区建成“世界技能大赛澳门综合培训基地”,为青年成才之路提供更多支撑。

合作区以政策措施为牵引,鼓励澳门青年在合作区创新创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促进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办法》的实施,从场地租金、创业奖励、配套资助等方面加大对澳门青年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2025年7月,合作区已认定8家澳门青创基地、200家澳门青创企业,累计新增港澳项目662个,澳门项目596个。

教育扩容、医疗协同、社保提升

推动民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清晨,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居住的居民温女士步行5分钟将孩子送进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上午,黄先生走进澳门新街坊卫生站取走几支惯用的澳门眼药水;傍晚,刘阿姨走进澳门新街坊长者服务中心跟姐妹们一起跳“拍手操”……四载民生耕耘,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琴澳一体化”不仅停留在蓝图里,更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跨境就学的“安全加速度”,是推进琴澳融合的贴心实践。9月1日,首辆琴澳跨境学生专车以“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便捷新通关模式通过横琴口岸。目前专车处于试运营阶段,设多条路线,覆盖澳门27所学校。

于2025年7月落成的横琴首都师范大学子期实验中学新校址。

教育资源的“扩容键”,正持续按下升级档。2025年,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支持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扩大规模,在初设8个班级的基础上,新增幼儿园、小学班级12个,提供学位约420个;启用横琴颂琴幼儿园、横琴子期中学新校址,为琴澳学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累计缔结港澳姊妹学校34对,搭建师生多元化发展的平台。

数据显示,合作区成立以来,在读学生增加4038人,增长78.1%;截至2025年9月,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达836人,同比2021年增长519%。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也持续推进,合作区加快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以澳门大学为先行试点,启动澳门大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校区建设,预计2028年投入运作。

在医疗方面,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持续构建琴澳跨境医疗卫生融合新格局,逐步构建服务标准、项目设置与管理机制趋同澳门,琴澳两地跨境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直联模式。合作区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7月,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公立医疗机构就诊44947人次。《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政策实施效果良好,截至2025年7月,共183名澳门医疗人员在合作区完成执业注册。

在社会保障方面,拓展粤澳社保服务合作范围,持续深化“粤澳社保一窗通”建设,澳门居民可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和澳门28项社保服务。深化琴澳合作提升养老服务,推进国家级“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并在横琴全岛实施推广

澳门医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坐诊。

“国宝大展”做成“市民福利”

举办文体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5年2月2日至4月24日,“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共吸引超30万人次打卡。合作区将“文物大展”做成了“市民福利”。前来观展的市民乔女士感慨道:“没想到这么高规格的三星堆展能走进横琴,免费开放,品质还这么高,期待引进更多这类展览!”

“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

恰逢合作区成立四周年,为展现四年来的发展成就与民生温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以横琴文化艺术中心为阵地,于金秋九月精心策划一系列文化盛事。从“丰子恺艺术展”的笔墨温情,到“我们的新家园”群众文艺演出的昂扬风貌;从“葡风琴韵嘉年华”的多元交融,到“2025横琴艺术荟”与“横琴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的艺术新声……一场场文化活动接连登场,构成了丰富立体的文化供给矩阵。

近年来,合作区文体事业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系统性地谋划与精准施策。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聚焦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居民幸福感,探索并形成了三大行之有效的路径:

以国宝展览提升城市影响力。“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爱与和平——丰子恺艺术展”等为代表的优质展览接连举办,依托高规格文物与艺术资源,提升合作区文化品位。

以品牌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澳门·横琴艺墟”“天沐河盛夏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持续出圈,形成了琴澳居民跨城休闲新习惯。

以国际资源增强文化活力。“VAC电音节”“横琴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中国国际马戏节”等高规格活动成功举办,国际演艺资源加速汇聚,持续提升着横琴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文化体育活动遍地生花,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撑与设施升级。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于2024年先后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体育事业发展扶持办法》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文化事业发展扶持办法》,通过资金支持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已有42个文化类项目、52个体育类项目纳入扶持计划;启动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研究,并完成横琴社区体育公园一期改造。

合作区正以承办“十五运会” 为契机,推动城市能级再提升。合作区积极推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赛事相关筹备工作,推进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改造及配套建设;同时积极配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项目,做好横琴段保障工作,以赛事为契机推动城市环境优化和知名度提升,实现“以赛兴城、以赛促发展”的综合成效。

站在新起点,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为琴澳居民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搭建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绘就更多彩的生活图景,让“桃花源里可耕田”愿景在民生实践中落地生根,不断推动琴澳民生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文字:陈子怡 图片:曾遥 朱文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双
横琴民生:从“物理连接”到“化学反应”,让融合发展红利切实惠及琴澳居民
珠海特区报 2025-09-17 03:21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迎来成立四周年时间节点。这片承载着“一国两制”实践新使命的热土,正以“规则衔接”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在琴澳融合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从澳门青年逐梦横琴,到跨境学生穿梭双城;从澳门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医疗社保服务,到琴澳居民共赏文化盛事的欢声笑语,每一项举措、每一个故事,都见证着琴澳一体化从“物理连接”走向“化学反应”的深刻转变。

从实习到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

打通澳门青年发展“快车道”

为鼓励更多澳门青年融入湾区,近年来,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支持澳门青年发展从“基础保障”升级为“提质增效”,以“从实习到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回答澳门青年“为什么来、怎么来、来做什么”的关切问题。

今年暑期,参与“2025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的61名澳门青年抵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办公大楼,正式“入职”合作区执委会九个工作机构,带着探究、好奇与追问,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体验。来自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杨文祺在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实习,系统学习活动策划流程、接触金融创新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横琴天沐河2025盛夏音乐会上粤港澳三地歌手与乐队轮番登场。

工作之余,杨文祺在横琴的生活同样精彩。在天沐河畔听音乐,在匹克球场挥汗如雨,如今对他来说,“横琴”不再是单纯的名字,而是一张张生动的生活图景,这里的一切,正通过日常点滴融入澳门青年的认知。

从“感知”到“扎根”,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和贴心服务。2024年12月31日,合作区正式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澳门青年就业暂行办法》,以多项补贴激励澳门青年来琴就业。在招聘端,截至2025年7月已组织234家合作区企业参与10场招聘会,提供职位空缺超4100个,并专门打造“澳门居民招聘专区”,集中发布面向澳门青年的岗位信息。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还积极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辅导,举办“横琴·菁彩说”琴澳青年主题交流活动及线上“琴澳居民招聘专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持续夯实人才基础,连续四年举办“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一赛多地”“一赛多证、结果互认”等创新举措,推动成立“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并在合作区建成“世界技能大赛澳门综合培训基地”,为青年成才之路提供更多支撑。

合作区以政策措施为牵引,鼓励澳门青年在合作区创新创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促进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办法》的实施,从场地租金、创业奖励、配套资助等方面加大对澳门青年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2025年7月,合作区已认定8家澳门青创基地、200家澳门青创企业,累计新增港澳项目662个,澳门项目596个。

教育扩容、医疗协同、社保提升

推动民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清晨,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居住的居民温女士步行5分钟将孩子送进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上午,黄先生走进澳门新街坊卫生站取走几支惯用的澳门眼药水;傍晚,刘阿姨走进澳门新街坊长者服务中心跟姐妹们一起跳“拍手操”……四载民生耕耘,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琴澳一体化”不仅停留在蓝图里,更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跨境就学的“安全加速度”,是推进琴澳融合的贴心实践。9月1日,首辆琴澳跨境学生专车以“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便捷新通关模式通过横琴口岸。目前专车处于试运营阶段,设多条路线,覆盖澳门27所学校。

于2025年7月落成的横琴首都师范大学子期实验中学新校址。

教育资源的“扩容键”,正持续按下升级档。2025年,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支持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扩大规模,在初设8个班级的基础上,新增幼儿园、小学班级12个,提供学位约420个;启用横琴颂琴幼儿园、横琴子期中学新校址,为琴澳学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累计缔结港澳姊妹学校34对,搭建师生多元化发展的平台。

数据显示,合作区成立以来,在读学生增加4038人,增长78.1%;截至2025年9月,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达836人,同比2021年增长519%。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也持续推进,合作区加快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以澳门大学为先行试点,启动澳门大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校区建设,预计2028年投入运作。

在医疗方面,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持续构建琴澳跨境医疗卫生融合新格局,逐步构建服务标准、项目设置与管理机制趋同澳门,琴澳两地跨境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直联模式。合作区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7月,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公立医疗机构就诊44947人次。《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政策实施效果良好,截至2025年7月,共183名澳门医疗人员在合作区完成执业注册。

在社会保障方面,拓展粤澳社保服务合作范围,持续深化“粤澳社保一窗通”建设,澳门居民可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和澳门28项社保服务。深化琴澳合作提升养老服务,推进国家级“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并在横琴全岛实施推广

澳门医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坐诊。

“国宝大展”做成“市民福利”

举办文体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5年2月2日至4月24日,“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共吸引超30万人次打卡。合作区将“文物大展”做成了“市民福利”。前来观展的市民乔女士感慨道:“没想到这么高规格的三星堆展能走进横琴,免费开放,品质还这么高,期待引进更多这类展览!”

“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

恰逢合作区成立四周年,为展现四年来的发展成就与民生温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以横琴文化艺术中心为阵地,于金秋九月精心策划一系列文化盛事。从“丰子恺艺术展”的笔墨温情,到“我们的新家园”群众文艺演出的昂扬风貌;从“葡风琴韵嘉年华”的多元交融,到“2025横琴艺术荟”与“横琴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的艺术新声……一场场文化活动接连登场,构成了丰富立体的文化供给矩阵。

近年来,合作区文体事业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系统性地谋划与精准施策。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聚焦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居民幸福感,探索并形成了三大行之有效的路径:

以国宝展览提升城市影响力。“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爱与和平——丰子恺艺术展”等为代表的优质展览接连举办,依托高规格文物与艺术资源,提升合作区文化品位。

以品牌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澳门·横琴艺墟”“天沐河盛夏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持续出圈,形成了琴澳居民跨城休闲新习惯。

以国际资源增强文化活力。“VAC电音节”“横琴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中国国际马戏节”等高规格活动成功举办,国际演艺资源加速汇聚,持续提升着横琴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文化体育活动遍地生花,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撑与设施升级。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于2024年先后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体育事业发展扶持办法》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文化事业发展扶持办法》,通过资金支持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已有42个文化类项目、52个体育类项目纳入扶持计划;启动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研究,并完成横琴社区体育公园一期改造。

合作区正以承办“十五运会” 为契机,推动城市能级再提升。合作区积极推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赛事相关筹备工作,推进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改造及配套建设;同时积极配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项目,做好横琴段保障工作,以赛事为契机推动城市环境优化和知名度提升,实现“以赛兴城、以赛促发展”的综合成效。

站在新起点,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为琴澳居民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搭建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绘就更多彩的生活图景,让“桃花源里可耕田”愿景在民生实践中落地生根,不断推动琴澳民生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文字:陈子怡 图片:曾遥 朱文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