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退休多年的刘大爷来到银行营业厅要求查询账户流水,并讲述了他前几天遭遇的“免费领书”的诈骗经历。刘大爷一直有阅读的爱好,有一天在短视频看到可以免费领取书籍,便扫码登记了个人的手机号,并按指引下载了软件。随后,收到了自称为反诈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其涉嫌诈骗案件,要求配合调查工作,并要交纳保证金3000元。一时间,刘大爷慌了神,通话间,登录了自己的手机银行,并提供了手机验证码给“反诈部门工作人员”。一两分钟间,刘大爷手机收到了几条银行卡支出的提示,累计两万余元。刘大爷意识到上当了,马上退出手机银行,挂掉电话。
案例剖析
1.“免费”噱头,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在网络或公园等不同渠道散布免费领取书籍的信息,要求消费者扫描登记手机号、点击链接下载看似官方的软件,实则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为后续实施诈骗做准备,甚至在链接中注入了木马病毒,消费者下载后,诈骗分子可以远程操控其的手机。
2.冒充公检法,逐步引诱转账。不法分子获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后,通常会冒充公检法人员,并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转账。
案例启示
1.不轻易相信“免费”好事。遇到“免费领书”、“低价商品”的宣传时,要提高警惕,仔细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软件,避免手机被植入病毒。
2.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来电或不明链接提供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任何索取手机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的行为都是诈骗,公安机关不会要求通过私人转账。
3.主动学习金融知识。通过官网主动了解常见诈骗手法,年轻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分享识别诈骗的技巧,与家人共筑“防骗防火墙”。
免费赠书套路多,陌生电话莫轻信。
扫码登记是陷阱,个人信息要守牢。
凡事多问子女意,守好钱包享清平。
近日,退休多年的刘大爷来到银行营业厅要求查询账户流水,并讲述了他前几天遭遇的“免费领书”的诈骗经历。刘大爷一直有阅读的爱好,有一天在短视频看到可以免费领取书籍,便扫码登记了个人的手机号,并按指引下载了软件。随后,收到了自称为反诈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其涉嫌诈骗案件,要求配合调查工作,并要交纳保证金3000元。一时间,刘大爷慌了神,通话间,登录了自己的手机银行,并提供了手机验证码给“反诈部门工作人员”。一两分钟间,刘大爷手机收到了几条银行卡支出的提示,累计两万余元。刘大爷意识到上当了,马上退出手机银行,挂掉电话。
案例剖析
1.“免费”噱头,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在网络或公园等不同渠道散布免费领取书籍的信息,要求消费者扫描登记手机号、点击链接下载看似官方的软件,实则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为后续实施诈骗做准备,甚至在链接中注入了木马病毒,消费者下载后,诈骗分子可以远程操控其的手机。
2.冒充公检法,逐步引诱转账。不法分子获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后,通常会冒充公检法人员,并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转账。
案例启示
1.不轻易相信“免费”好事。遇到“免费领书”、“低价商品”的宣传时,要提高警惕,仔细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软件,避免手机被植入病毒。
2.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来电或不明链接提供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任何索取手机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的行为都是诈骗,公安机关不会要求通过私人转账。
3.主动学习金融知识。通过官网主动了解常见诈骗手法,年轻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分享识别诈骗的技巧,与家人共筑“防骗防火墙”。
免费赠书套路多,陌生电话莫轻信。
扫码登记是陷阱,个人信息要守牢。
凡事多问子女意,守好钱包享清平。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