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绘就南水镇绿美生态新画卷

近年来,南水镇将“两山”理念贯穿发展始终,积极响应省、市、区关于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南水沥环境整治、金滩柽柳生态修复、“蓝碳小村”规划建设等系列实践,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打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的“南水样本”。

南水镇

以环境整治为先,开创南水生态宜居新格局

南水沥作为南水镇的“母亲河”,是流经镇主城区居民聚居区的核心河道。过去,南水镇周边海域非法养殖、非法捕捞大量存在,南水沥沿线养殖船舶停靠、水产加工、违法搭建情形屡禁不止,蚝壳、垃圾遍地都是,污水横流,直接破坏了南水沥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影响沿岸居民正常生活。对此,南水镇在上级统筹指挥下,强力推进近海水域乱象整治和南水沥“一河两岸”专项治理工作,完成近海约14万亩水域非法蚝排清拆和南水沥两岸约20公里清理行动,成功拆除违法建筑600多间3万余平米,并在沿岸约350亩清拆场地进行复绿,组建巡河专职队伍常态化巡逻,防止违法搭建死灰复燃。定期对河道开展清漂专项行动,清理垃圾、水浮莲超千吨,南水沥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美丽蜕变。

依托南水沥周边生态景观,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南红南柳”滨海湿地生态公园——美丽的南岸公园,5万平方米金滩柽柳生态带与3公里康养步道蜿蜒相依,亲水平台、海洋生态科普馆等让昔日的海滨滩涂蜕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需求的绿意生态空间,由柽柳组成的长150米宽140米的“两山”字样生态地标已在这里成为一道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靓丽风景线。

南岸公园

以金滩柽柳为钥,解锁海岸生态修复新范式

2019年,海洋生态专家在南水镇发现华南沿海首个规模性野生柽柳群落,这为南水镇探索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天然“试验田”。此后,南水镇主动联合科研团队,开启金滩柽柳的本土化培育之路,最终成功培育出适配南方海洋气候、生长速度快、抗盐碱能力强的“金滩柽柳”新品种,其耐盐碱、抗风特性能有效稳固海岸土壤,可直接用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碳汇领域有重要价值。2023年12月,“金滩柽柳”获首届广东林业博览会“参展产品金奖”;2024年4月获得国家林草局新品种证书,12月再获第二届广东林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纪念证书,“金滩柽柳”已一步步从“地方培育品种”成长为“广东生态名片”。

金滩柽柳
金滩柽柳

依托金滩柽柳,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金滩柽柳”蓝碳研究基地,建成200亩“南方柽柳生态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对南郊村打银咀潮滩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打破传统“南红北柳”的生态修复格局,实践范例在今年9月举办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获得重点项目奖,得到“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资助,这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海岸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水经验”。

“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

以全民参与为基,树立生态共建共享新理念

生态建设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南水镇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2025年3月,南水镇联合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举办了全省首场“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蓝色市民“”项目在2023年已被纳入“一带一路”蓝色合作项目清单),来自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的代表、学生和本地村民等上百人参与活动,实地参观“南红南柳”生态公园并切身参与到“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实践中,推动“生态建设示范”转变为“共建人海和谐社区”,形成了人人关注海洋、人人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
“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

南水镇着力推动南郊村建设以“绿美乡村”“蓝碳小村”“康养之村”为特点的“蓝色市民”社区,成为全国首批“蓝色市民”社区实践案例,创新构建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海洋生态修复与蓝碳经济相结合的“南水模式”,实现“生态提质”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收获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以引领发展为核,书写绿色发展共赢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所蕴含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培育等深刻内涵已在南水镇生根发芽,南水镇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主动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生态品牌”,瞄准“南水蚝”及“金滩柽柳”的储碳生态功能,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已顺利完成全国首宗柽柳碳汇评估实践。与广州碳交所、南方海洋实验室共同探索制定全省首套“蚝田生态+金滩柽柳生态”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文件,首创“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统一开发”的海洋综合碳汇开发管理新模式,统筹推进碳汇确权、核算和交易专项工作,对海洋碳汇资源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规范化开发,建设金湾区海洋碳汇交易试点镇,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金滩柽柳

践行“两山”理念,南水镇步履铿锵;绘就绿美画卷,南水镇未来可期。接下来,南水镇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珠海样板”贡献更多“南水力量”,让“天蓝、地绿、海净、岸美”的生态图景可触可感。

文字:马晓敏 曹松年 成春雪 编辑:曹振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绘就南水镇绿美生态新画卷
南水镇 2025-09-17 18:08

近年来,南水镇将“两山”理念贯穿发展始终,积极响应省、市、区关于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南水沥环境整治、金滩柽柳生态修复、“蓝碳小村”规划建设等系列实践,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打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的“南水样本”。

南水镇

以环境整治为先,开创南水生态宜居新格局

南水沥作为南水镇的“母亲河”,是流经镇主城区居民聚居区的核心河道。过去,南水镇周边海域非法养殖、非法捕捞大量存在,南水沥沿线养殖船舶停靠、水产加工、违法搭建情形屡禁不止,蚝壳、垃圾遍地都是,污水横流,直接破坏了南水沥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影响沿岸居民正常生活。对此,南水镇在上级统筹指挥下,强力推进近海水域乱象整治和南水沥“一河两岸”专项治理工作,完成近海约14万亩水域非法蚝排清拆和南水沥两岸约20公里清理行动,成功拆除违法建筑600多间3万余平米,并在沿岸约350亩清拆场地进行复绿,组建巡河专职队伍常态化巡逻,防止违法搭建死灰复燃。定期对河道开展清漂专项行动,清理垃圾、水浮莲超千吨,南水沥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美丽蜕变。

依托南水沥周边生态景观,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南红南柳”滨海湿地生态公园——美丽的南岸公园,5万平方米金滩柽柳生态带与3公里康养步道蜿蜒相依,亲水平台、海洋生态科普馆等让昔日的海滨滩涂蜕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需求的绿意生态空间,由柽柳组成的长150米宽140米的“两山”字样生态地标已在这里成为一道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靓丽风景线。

南岸公园

以金滩柽柳为钥,解锁海岸生态修复新范式

2019年,海洋生态专家在南水镇发现华南沿海首个规模性野生柽柳群落,这为南水镇探索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天然“试验田”。此后,南水镇主动联合科研团队,开启金滩柽柳的本土化培育之路,最终成功培育出适配南方海洋气候、生长速度快、抗盐碱能力强的“金滩柽柳”新品种,其耐盐碱、抗风特性能有效稳固海岸土壤,可直接用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碳汇领域有重要价值。2023年12月,“金滩柽柳”获首届广东林业博览会“参展产品金奖”;2024年4月获得国家林草局新品种证书,12月再获第二届广东林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纪念证书,“金滩柽柳”已一步步从“地方培育品种”成长为“广东生态名片”。

金滩柽柳
金滩柽柳

依托金滩柽柳,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金滩柽柳”蓝碳研究基地,建成200亩“南方柽柳生态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对南郊村打银咀潮滩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打破传统“南红北柳”的生态修复格局,实践范例在今年9月举办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获得重点项目奖,得到“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资助,这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海岸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水经验”。

“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

以全民参与为基,树立生态共建共享新理念

生态建设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南水镇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2025年3月,南水镇联合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举办了全省首场“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蓝色市民“”项目在2023年已被纳入“一带一路”蓝色合作项目清单),来自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的代表、学生和本地村民等上百人参与活动,实地参观“南红南柳”生态公园并切身参与到“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实践中,推动“生态建设示范”转变为“共建人海和谐社区”,形成了人人关注海洋、人人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
“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

南水镇着力推动南郊村建设以“绿美乡村”“蓝碳小村”“康养之村”为特点的“蓝色市民”社区,成为全国首批“蓝色市民”社区实践案例,创新构建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海洋生态修复与蓝碳经济相结合的“南水模式”,实现“生态提质”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收获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以引领发展为核,书写绿色发展共赢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所蕴含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培育等深刻内涵已在南水镇生根发芽,南水镇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主动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生态品牌”,瞄准“南水蚝”及“金滩柽柳”的储碳生态功能,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已顺利完成全国首宗柽柳碳汇评估实践。与广州碳交所、南方海洋实验室共同探索制定全省首套“蚝田生态+金滩柽柳生态”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文件,首创“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统一开发”的海洋综合碳汇开发管理新模式,统筹推进碳汇确权、核算和交易专项工作,对海洋碳汇资源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规范化开发,建设金湾区海洋碳汇交易试点镇,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金滩柽柳

践行“两山”理念,南水镇步履铿锵;绘就绿美画卷,南水镇未来可期。接下来,南水镇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珠海样板”贡献更多“南水力量”,让“天蓝、地绿、海净、岸美”的生态图景可触可感。

文字:马晓敏 曹松年 成春雪 编辑:曹振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