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百村纪行 | 莲江村:最美底色孕育最“香”产业

村里有座山,名叫五指山;村边有条河,名叫荷麻溪。

这里就是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

莲江村道上绿意盎然。

初秋时节,在莲江村党总支委员罗巨泉的带领下,蹲点记者登上五指山山顶鸟瞰,鳞次栉比的农房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之中。

“现在可以说,绿水青山是莲江村的天然禀赋之一。”罗巨泉指着山下说,经过多年发展,绿美生态已经成为村里的最大优势、“最厚家底”、最美底色。

在76岁的村民罗柏祥的家里,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以前村里不是这样的景色。那时候有个采石场,整天炸山挖土,一到下雨天,大半个村子都是黄泥水。”罗柏祥说道,关停采石场,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那时村里成立了一个上山队负责复绿,后来五指山周边才慢慢绿了。

“你看,这里都是以前开采过的山体。”在罗柏祥的指点下,蹲点记者看到,昔日裸露的山体如今已被层层绿意覆盖。从过去的破坏到如今的复绿守护,莲江村迈出了绿色生态建设的第一步。

除了荷麻溪外,流经莲江村的还有螺洲河。这使得莲江村成为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很长一段时间里,村干部被村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村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受政策所限不能发展工业,怎么致富?”

罗巨泉坦言,村干部以前或多或少都会逃避这个问题,这几年终于可以信心满满地回答:“我们有绿水青山,绿色生态就是村里的发展底色和潜力。”

以前的采石场现在已经种满了树木。

定位清晰,发展便有了动力。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莲江村以绿化美化为抓手,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莲江村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和项目指引,莲江村不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域造林绿化、科学扩绿增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示范样板,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莲江村利用入选珠海市“创美庭院”示范村的契机,编制全省首部《创美庭院建设指引手册》,实施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四旁绿化”行动,鼓励村民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小生态板块。

绿化不是简单种树,而是尊重村庄肌理。

“榕树是莲江村的标识之一,莲江村把打造榕树风貌带项目,作为绿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罗巨泉介绍,村里发动干部群众,结合乡村骑行绿道等特色文旅项目,在2023年4月初步建成莲江村榕树风貌带,共种植乔灌木2965株,形成“绿美榕景”“时光榕林”“静心榕园”三个风貌带。

珠海“绿化一张图”系统显示,莲江村绿化覆盖率逾90%,获评“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珠海市生态文明第一村”。

以前的采石场现在绿树成荫,可供村民休闲。

乡村植绿,心中播绿,村民享绿。

在绿化美化过程中,“十里莲江”项目找上来,落地莲江村;“莲江山禾”项目开张,到访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莲江村探索“村、企、农”利益共享模式,盘活20多处闲置农房庭院和土地,培育“一家一品”店铺和“农夫集市”,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守住了这片山水,就是守住了子孙后代的饭碗。”对比以前的采石场,罗柏祥感慨万千。

在莲江村边,3000棵沉香树苗迎风招展、恣意生长。而就在前段时间,中国经济林协会沉香分会副秘书长、珠海市沉香研究会执行会长余峻才,还在村里发现了野生古沉香种群。其中,最高的一棵约20米高,树径超过80厘米,树干上受伤的部位已结香,有沉香树典型的“包头”,并留有香口,形成结香。经广州相关专业机构检测,最老的沉香树树龄有148年。

沉香树作为珍贵树木、本土树木、大口径树木,将成为广东林业新增长点,更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抓手。3000棵沉香树苗与野生沉香树近在咫尺,这为莲江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沉香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莲江村山禾项目。

“村里的五指山上有不少桉树。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绿美提升,把桉树逐步换为沉香树,将五指山打造成‘香山’,争取把广东沉香产业基础中的一环留在莲江,发展沉香绿色产业。”莲江村党总支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广东省生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这个昔日“体量”小、经济结构单一的乡村,以“最厚家底”带动全村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时近中午,一阵急促的声音响了起来。在大榕树对面,开小商铺的老板娘正剁着肉,准备做一顿美味午餐。她说:“以前很少会见到村外的人,走在路上全都是熟人。现在旅客多了,他们特意过来感受休闲生活。”

“绿色生态这是表,绿色产业才是里,表里结合构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莲江村党总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莲江村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一定少不了绿色生态和绿色产业的加持,只有立足于“最厚家底”,才能演绎出一曲绿美、和美、富美的幸福“三重奏”。

莲江村档案

莲江村位于斗门区莲洲镇西北部,坐落于五指山以南,北接石龙村,南邻光明村,西向大沙场,东靠五指山,全村面积2.7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38户1509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记者手记

作为珠海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莲江村曾因工业迁出陷入“空心化”困境,多年来发展没有起色和亮点。结合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莲江村终于认识到一个字至关重要:绿,这是全村“最厚家底”。但仅仅绿起来是不够,要让生态资源化为富民资本才是关键,要让“最厚家底”带来民生福祉才是王道。为此,莲江村进行了探索,一是尊重自然本底:关停采石场,复绿五指山;二是持续绿化美化:生态更优渥,项目进村来;三是生态赋能产业:村民享红利,发展更持续。从绿化美化到绿美生态到绿色产业,村民不仅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是“百千万工程”的鲜活样本。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莫海晖
百名记者·百村纪行 | 莲江村:最美底色孕育最“香”产业
珠海特区报 2025-09-18 02:28

村里有座山,名叫五指山;村边有条河,名叫荷麻溪。

这里就是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

莲江村道上绿意盎然。

初秋时节,在莲江村党总支委员罗巨泉的带领下,蹲点记者登上五指山山顶鸟瞰,鳞次栉比的农房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之中。

“现在可以说,绿水青山是莲江村的天然禀赋之一。”罗巨泉指着山下说,经过多年发展,绿美生态已经成为村里的最大优势、“最厚家底”、最美底色。

在76岁的村民罗柏祥的家里,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以前村里不是这样的景色。那时候有个采石场,整天炸山挖土,一到下雨天,大半个村子都是黄泥水。”罗柏祥说道,关停采石场,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那时村里成立了一个上山队负责复绿,后来五指山周边才慢慢绿了。

“你看,这里都是以前开采过的山体。”在罗柏祥的指点下,蹲点记者看到,昔日裸露的山体如今已被层层绿意覆盖。从过去的破坏到如今的复绿守护,莲江村迈出了绿色生态建设的第一步。

除了荷麻溪外,流经莲江村的还有螺洲河。这使得莲江村成为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很长一段时间里,村干部被村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村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受政策所限不能发展工业,怎么致富?”

罗巨泉坦言,村干部以前或多或少都会逃避这个问题,这几年终于可以信心满满地回答:“我们有绿水青山,绿色生态就是村里的发展底色和潜力。”

以前的采石场现在已经种满了树木。

定位清晰,发展便有了动力。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莲江村以绿化美化为抓手,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莲江村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和项目指引,莲江村不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域造林绿化、科学扩绿增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示范样板,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莲江村利用入选珠海市“创美庭院”示范村的契机,编制全省首部《创美庭院建设指引手册》,实施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四旁绿化”行动,鼓励村民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小生态板块。

绿化不是简单种树,而是尊重村庄肌理。

“榕树是莲江村的标识之一,莲江村把打造榕树风貌带项目,作为绿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罗巨泉介绍,村里发动干部群众,结合乡村骑行绿道等特色文旅项目,在2023年4月初步建成莲江村榕树风貌带,共种植乔灌木2965株,形成“绿美榕景”“时光榕林”“静心榕园”三个风貌带。

珠海“绿化一张图”系统显示,莲江村绿化覆盖率逾90%,获评“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珠海市生态文明第一村”。

以前的采石场现在绿树成荫,可供村民休闲。

乡村植绿,心中播绿,村民享绿。

在绿化美化过程中,“十里莲江”项目找上来,落地莲江村;“莲江山禾”项目开张,到访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莲江村探索“村、企、农”利益共享模式,盘活20多处闲置农房庭院和土地,培育“一家一品”店铺和“农夫集市”,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守住了这片山水,就是守住了子孙后代的饭碗。”对比以前的采石场,罗柏祥感慨万千。

在莲江村边,3000棵沉香树苗迎风招展、恣意生长。而就在前段时间,中国经济林协会沉香分会副秘书长、珠海市沉香研究会执行会长余峻才,还在村里发现了野生古沉香种群。其中,最高的一棵约20米高,树径超过80厘米,树干上受伤的部位已结香,有沉香树典型的“包头”,并留有香口,形成结香。经广州相关专业机构检测,最老的沉香树树龄有148年。

沉香树作为珍贵树木、本土树木、大口径树木,将成为广东林业新增长点,更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抓手。3000棵沉香树苗与野生沉香树近在咫尺,这为莲江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沉香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莲江村山禾项目。

“村里的五指山上有不少桉树。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绿美提升,把桉树逐步换为沉香树,将五指山打造成‘香山’,争取把广东沉香产业基础中的一环留在莲江,发展沉香绿色产业。”莲江村党总支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广东省生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这个昔日“体量”小、经济结构单一的乡村,以“最厚家底”带动全村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时近中午,一阵急促的声音响了起来。在大榕树对面,开小商铺的老板娘正剁着肉,准备做一顿美味午餐。她说:“以前很少会见到村外的人,走在路上全都是熟人。现在旅客多了,他们特意过来感受休闲生活。”

“绿色生态这是表,绿色产业才是里,表里结合构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莲江村党总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莲江村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一定少不了绿色生态和绿色产业的加持,只有立足于“最厚家底”,才能演绎出一曲绿美、和美、富美的幸福“三重奏”。

莲江村档案

莲江村位于斗门区莲洲镇西北部,坐落于五指山以南,北接石龙村,南邻光明村,西向大沙场,东靠五指山,全村面积2.7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38户1509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记者手记

作为珠海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莲江村曾因工业迁出陷入“空心化”困境,多年来发展没有起色和亮点。结合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莲江村终于认识到一个字至关重要:绿,这是全村“最厚家底”。但仅仅绿起来是不够,要让生态资源化为富民资本才是关键,要让“最厚家底”带来民生福祉才是王道。为此,莲江村进行了探索,一是尊重自然本底:关停采石场,复绿五指山;二是持续绿化美化:生态更优渥,项目进村来;三是生态赋能产业:村民享红利,发展更持续。从绿化美化到绿美生态到绿色产业,村民不仅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是“百千万工程”的鲜活样本。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