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市“生命线” “清”尽全力 “障”显担当

香洲区各街道社区及企业迅速行动

全力清障恢复城市秩序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后,香洲区各街道社区及企业迅速行动,全力清除道路障碍,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推进城市秩序恢复。

在梅华街道,多个社区同步开展清障行动,其中,翠福社区主干道因树木倒伏、断枝散落陷入交通受阻困境,社区第一时间组建由武装民兵、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抢险队伍:武装民兵负责切割、搬运大型树干,退役军人有序清运断枝,党员志愿者细致清理落叶并疏导行人和车辆。现场油锯声与清扫声交织,大家冒雨奋战,很快打通主干道。

悦城社区则面临两棵大树缠绕倾倒的隐患——其中一棵连根拔起后压靠另一棵,并砸向相邻墙体,社区迅速协调消防站出动救援力量,消防员借助云梯、油锯开展高空作业处理树枝,同时联合蓝天救援中心、工人合力完成清障。

在拱北街道,夏湾社区党委联合夏湾村股份公司组建党员先锋队,冒着滂沱大雨对粤海中路主干道及民富路的倒伏树木、散落杂物进行清理,累计投入人力超50人。经过一下午奋战,粤海中路恢复正常通行。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6时,拱北街道开展台风清障工作共清理倒伏树木473棵、扶正192棵,出动人员592人、车辆36辆。

台风过境后,香洲区属国企正方集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应急抢险队伍超400人迅速集结,投入清障车12台、水车5台、高空作业车2台,在城市阳台、城市客厅、菱角咀隧道、情侣南路等重点区域展开连续作业,快速打通城市交通脉络,以实际行动守护城市有序运行。

珠海城管连夜启动灾后应急抢险

27条主次干道恢复通行

9月24日傍晚,在超强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珠海、风雨势头稍缓之际,珠海城管迅速行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连夜启动灾后应急抢险工作。

市容环卫方面,按照“主干道优先、次干道跟进、街巷延伸”的顺序开展清理,累计投入人员约3200人次、各类清运车辆及重型机械400余台次,截至24日19时,已清理转运并安全处理灾后垃圾、断枝落叶等逾1600吨。香洲、高新区等重点区域27条主次干道已基本恢复通行。后续将在12小时内陆续清理打通次干道,48小时内逐步完成背街小巷清理恢复。

园林绿化方面,经初步统计全市共计倒伏树木13264株、折损歪斜树木3973株。各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已集结出动应急队伍132支、2129人,投入设备车辆433台,按照“4小时主干道通畅、8小时完成初步清理、24小时主次干道畅通、48小时基本恢复道路环境”的目标,争分夺秒、重点推进主次干道倒伏树木、断枝残叶等清理工作。

500名园林工人快速清障

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后,香洲区园林中心迅速展开路面倒伏树木清障工作,第一时间保障路面通畅。目前,主城区迎宾路、人民路、银桦路等主次干道暂未发现严重树木倒伏现象,交通秩序基本正常。

24日下午5时许,记者驱车巡街时看到,香洲区主城区各路口红绿灯已恢复正常交替,路面过往车辆仍较为稀少,路边偶尔可见被台风吹断的残枝落叶,未见严重的连片树木倒伏现象。

在香洲区狮山街道夏美路靠近南厦丰泽园小区一侧的夏美公交车站,一棵目测一人无法合抱的粗壮石栗树,被大风从根部吹断,倒伏在一辆小汽车上,被砸中的车辆后窗挡风玻璃、天窗和顶棚等部分受损较为严重。几位香洲区园林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油锯对倒伏的大树枝干进行裁切,再用吊车分段吊装至运输车辆上进行清运。

据现场指挥作业的珠海市香洲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颜向军介绍,“桦加沙”风雨影响减弱后,该中心第一时间出动400名工作人员、外请100人,调配压缩车3辆、自卸车15辆、吊车8辆、高空作业车8辆、油锯100把,同时外请叉车2辆、大货车3辆,迅速开展路面倒伏树木清障工作,优先保障主城区主次干道通畅。

“我们主要是利用器械对倒伏树木较大的枝干进行清障作业,剩下的残枝落叶需要环卫工人进一步进行清扫。”颜向军表示,从目前收集的情况来看,“桦加沙”造成主城区树木倒伏的严重程度远不及“天鸽”,预计24日当晚可基本完成主次干道清障作业任务,25日可基本完成其他市政路面清障工作。

在人民东路2000年大酒店门前,几位园林工人正在对横亘在人行道上的树枝进行裁切、清运。一位园林工人告诉记者,该路段种植的行道树种为秋枫,枝干较脆、容易被大风吹断。

行进途中,记者还注意到,人民路上一度临时封闭的多个车行隧道已恢复正常通行。

珠海交控集团抢修人员争分夺秒

顶风冒雨抢修恢复供气

9月24日16时03分,超强台风“桦加沙”路径向粤西阳江方向偏移,珠海仍处于风雨之中。此时,珠海交控集团城市管道燃气调度中心接到紧急求助电话,称横琴富力中心的调压柜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压砸,柜体已出现变形,现场甚至能闻到燃气异味,情况危急。

“台风天里老百姓出门不便,晚上还得正常吃饭,在保证抢险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马上开展抢修工作!”彼时正在燃气指挥中心统筹指挥的珠海交控集团副总经理徐海东,在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迅速对现场状况进行综合研判。他考虑到当时风力已有所减弱,且民生用气需求迫切,同时确认抢险人员已配备专业防护装备,抢险车辆性能及抢修方案也均通过安全验证,随即果断下达了立即开展抢修的指令。

16时30分,张大鹏等四名抢修人员顺利抵达横琴富力中心事故现场。经现场查看发现,一棵被风吹倒的木棉树不仅将调压柜砸得严重变形,还导致柜内一根放散管断裂,燃气泄漏问题随之发生。据了解,这根放散管原本的功能是在管道燃气超压时,自动向空中释放燃气以保障安全,如今却因断裂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紧急情况,抢修小分队成员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一方面立即对现场秩序进行管控,第一时间拉起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靠近,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同步关闭埋地总阀,精准切断气源,避免燃气进一步泄漏;同时,队员们还使用专业设备展开持续监测,实时掌握险情扩散态势,为后续抢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要是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导致燃气压力降低,影响用户正常供气,而且一旦遇到火星,还可能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张大鹏严肃地说道,随后便带领施工人员顶着狂风暴雨投入到抢修作业中。

可现场抢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超预期。一方面,由于大树压覆在调压柜柜体上,导致抢修作业空间极为狭窄,抢险工具难以正常操作,大大增加了抢修难度;另一方面,狂风不断吹袭,使得大树根基持续松动,存在二次倾倒的风险,对现场抢险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更不利的是,现场没有机械设备可提供辅助,抢险队员只能与用户方工作人员协同作战,用最原始的人力方式清理障碍:一组人员用肩膀紧紧抵住树干根部,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抬升;一组人员则用麻绳紧紧拽住树干,双脚用力蹬着地面,身体向后倾斜,借助身体力量拉动树干;还有部分人员将铁棍插进树干与地面的缝隙中,使劲儿撬动,试图为柜体腾出抢修空间。经过众人齐心协力攻坚,压在调压柜上的大树终于被缓缓挪开,抢修空间得以显现。

在对挪开的大树进行可靠加固,排除二次风险后,抢修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维修作业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有序地奋战,到18时30分,断裂的放散管成功完成封堵,燃气供应恢复正常。而在这整个抢修过程中,持续的狂风暴雨早已将四位抢险人员的衣衫彻底淋透,他们的脸上、身上满是雨水与泥土,但看到燃气恢复供应,保障了用户正常用气,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座城市共同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

珠港澳携手并肩保障民生

超强台风“桦加沙”近日裹挟着狂风暴雨袭击珠江口,珠海、澳门、香港三地应急机制同步启动,三座城市携手并肩,一场保障民生、跨境联防的防风救灾协作全面展开。

提前部署,建立跨境联防机制

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珠江口西岸,珠海、澳门、香港的沿岸及海面风势雨势逐步加强。

面对超强台风,三地同步启动应急协同机制。23日10时,珠海启动防风Ⅰ级响应。同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进入即时预防状态;香港天文台改挂8号风球。

与此同时,珠海成立由台港澳办、应急、宣传、卫健、口岸、水务、供电等部门组成的抗击18号台风港澳专班,多部门协同联动,聚焦涉港澳口岸通关、物资保供、水电供应、应急救援等核心任务,搭建起跨区域防御协作体系。

珠澳两地部门共同建立了珠澳应急联络工作群,实时互通信息,即时协调救援力量。珠海还与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建立点对点专人联络机制,确保两地突发紧急救援无缝对接。

粤港澳三地口岸管理部门迅速协商一致,精准调度通关服务: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于9月23日15时暂停出境通关,主桥同步封闭;拱北、青茂、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及横琴口岸旅检大厅也分别于当日20时暂停通关。

保障供应,守护澳门“菜篮子”

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为守住澳门“菜篮子”,珠澳两地提前谋划、错峰抢运。

23日10时30分,南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吴师傅驾驶货车,满载4吨水产品,经拱北口岸鲜活商品专用通道驶往澳门。“今天要赶在台风来之前多送一趟。”吴师傅表示,公司已提前调度车辆,确保提前完成24日的供澳任务。

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启动鲜活食品保供应急预案,连日来持续增加蔬菜、肉类等鲜活食品供应量,确保台风来临前鲜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

拱北口岸作为供澳鲜活商品的核心通道,承担澳门市场80%以上的生鲜供应。为应对台风,口岸启动“24小时值班+动态调度”机制,加开查验通道,利用“智能验放系统”将单辆货车查验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

23日6时至11时,拱北口岸已放行鲜活商品货车150辆次,输送蔬菜、活禽、水产品等物资600余吨。据统计,9月22日至23日,拱北口岸共验放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鲜活产品超300车次、货重约1680吨。

珠海市商务局统计显示,23日供澳蔬菜从平日10车增至13车,供澳水果车次也从12辆增至19辆,输送量达125吨,较平时增加40吨。主要保供企业自22日起扩大储备规模,确保供澳蔬菜储备量可满足当地3天需求。

水电无忧,维护跨境生命线

“一键起飞!”9月23日,珠海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人员杨昊林远程下达指令后,布设在对澳供电重要变电站、线路走廊的23个无人机机巢同步启动,对2400余公里的对澳供电输电线路全链路开展精细化巡检。巡检中发现的飘移物、遮阳网、防护网及树障等隐患被迅速排除。与此同时,该局与澳门电力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应急联动准备。截至24日14时,珠海电网经受住了台风考验,确保了内地对澳门供电安全稳定。

在对澳供水方面,为防止海水倒灌导致各原水泵站咸度超标,珠海市水务局于23日9时将对澳供水切换为竹银水库供应。珠海水控集团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应急队伍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调度指令畅通、应急处置及时。

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协调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做好防风及防水浸工作,并与珠海供水单位紧密沟通,持续监测各水厂生产和水库水位,全力保障台风期间生产设施正常运作。

应急准备,珠澳医疗救援严阵以待

防范台风期间,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随时待命,各安排1辆具备粤澳两地车牌的救护车承担珠澳救护车跨境转运工作。

9月23日13时起,澳门共开放17个避险中心和四个集合点,17个避险中心可容纳24000名居民暂住。珠海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可同步供应澳门使用。

在海上防御方面,粤澳涉水部门紧密协作,在台风来临前联合对湾仔-澳门内港长期停航船舶开展安全提醒,要求船方加固锚链并及时撤离船上人员。珠海海事局协助澳门籍施工船、砂石船等船舶回港避风,同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澳门船舶检查手续。

截至9月23日9时,珠海湾仔海事处在马骝洲水道、磨刀门航道珠海段等水域已疏导船舶近400艘。湾仔-澳门内港共计约80余艘船舶在港避风,洪湾渔港约有300余艘船舶在港避风。

文字:施展华 康振华 郑振华 张伟宁 图片:程霖 通讯员 俞波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莫海晖
打通城市“生命线” “清”尽全力 “障”显担当
珠海特区报 2025-09-25 04:22

香洲区各街道社区及企业迅速行动

全力清障恢复城市秩序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后,香洲区各街道社区及企业迅速行动,全力清除道路障碍,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推进城市秩序恢复。

在梅华街道,多个社区同步开展清障行动,其中,翠福社区主干道因树木倒伏、断枝散落陷入交通受阻困境,社区第一时间组建由武装民兵、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抢险队伍:武装民兵负责切割、搬运大型树干,退役军人有序清运断枝,党员志愿者细致清理落叶并疏导行人和车辆。现场油锯声与清扫声交织,大家冒雨奋战,很快打通主干道。

悦城社区则面临两棵大树缠绕倾倒的隐患——其中一棵连根拔起后压靠另一棵,并砸向相邻墙体,社区迅速协调消防站出动救援力量,消防员借助云梯、油锯开展高空作业处理树枝,同时联合蓝天救援中心、工人合力完成清障。

在拱北街道,夏湾社区党委联合夏湾村股份公司组建党员先锋队,冒着滂沱大雨对粤海中路主干道及民富路的倒伏树木、散落杂物进行清理,累计投入人力超50人。经过一下午奋战,粤海中路恢复正常通行。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6时,拱北街道开展台风清障工作共清理倒伏树木473棵、扶正192棵,出动人员592人、车辆36辆。

台风过境后,香洲区属国企正方集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应急抢险队伍超400人迅速集结,投入清障车12台、水车5台、高空作业车2台,在城市阳台、城市客厅、菱角咀隧道、情侣南路等重点区域展开连续作业,快速打通城市交通脉络,以实际行动守护城市有序运行。

珠海城管连夜启动灾后应急抢险

27条主次干道恢复通行

9月24日傍晚,在超强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珠海、风雨势头稍缓之际,珠海城管迅速行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连夜启动灾后应急抢险工作。

市容环卫方面,按照“主干道优先、次干道跟进、街巷延伸”的顺序开展清理,累计投入人员约3200人次、各类清运车辆及重型机械400余台次,截至24日19时,已清理转运并安全处理灾后垃圾、断枝落叶等逾1600吨。香洲、高新区等重点区域27条主次干道已基本恢复通行。后续将在12小时内陆续清理打通次干道,48小时内逐步完成背街小巷清理恢复。

园林绿化方面,经初步统计全市共计倒伏树木13264株、折损歪斜树木3973株。各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已集结出动应急队伍132支、2129人,投入设备车辆433台,按照“4小时主干道通畅、8小时完成初步清理、24小时主次干道畅通、48小时基本恢复道路环境”的目标,争分夺秒、重点推进主次干道倒伏树木、断枝残叶等清理工作。

500名园林工人快速清障

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后,香洲区园林中心迅速展开路面倒伏树木清障工作,第一时间保障路面通畅。目前,主城区迎宾路、人民路、银桦路等主次干道暂未发现严重树木倒伏现象,交通秩序基本正常。

24日下午5时许,记者驱车巡街时看到,香洲区主城区各路口红绿灯已恢复正常交替,路面过往车辆仍较为稀少,路边偶尔可见被台风吹断的残枝落叶,未见严重的连片树木倒伏现象。

在香洲区狮山街道夏美路靠近南厦丰泽园小区一侧的夏美公交车站,一棵目测一人无法合抱的粗壮石栗树,被大风从根部吹断,倒伏在一辆小汽车上,被砸中的车辆后窗挡风玻璃、天窗和顶棚等部分受损较为严重。几位香洲区园林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油锯对倒伏的大树枝干进行裁切,再用吊车分段吊装至运输车辆上进行清运。

据现场指挥作业的珠海市香洲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颜向军介绍,“桦加沙”风雨影响减弱后,该中心第一时间出动400名工作人员、外请100人,调配压缩车3辆、自卸车15辆、吊车8辆、高空作业车8辆、油锯100把,同时外请叉车2辆、大货车3辆,迅速开展路面倒伏树木清障工作,优先保障主城区主次干道通畅。

“我们主要是利用器械对倒伏树木较大的枝干进行清障作业,剩下的残枝落叶需要环卫工人进一步进行清扫。”颜向军表示,从目前收集的情况来看,“桦加沙”造成主城区树木倒伏的严重程度远不及“天鸽”,预计24日当晚可基本完成主次干道清障作业任务,25日可基本完成其他市政路面清障工作。

在人民东路2000年大酒店门前,几位园林工人正在对横亘在人行道上的树枝进行裁切、清运。一位园林工人告诉记者,该路段种植的行道树种为秋枫,枝干较脆、容易被大风吹断。

行进途中,记者还注意到,人民路上一度临时封闭的多个车行隧道已恢复正常通行。

珠海交控集团抢修人员争分夺秒

顶风冒雨抢修恢复供气

9月24日16时03分,超强台风“桦加沙”路径向粤西阳江方向偏移,珠海仍处于风雨之中。此时,珠海交控集团城市管道燃气调度中心接到紧急求助电话,称横琴富力中心的调压柜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压砸,柜体已出现变形,现场甚至能闻到燃气异味,情况危急。

“台风天里老百姓出门不便,晚上还得正常吃饭,在保证抢险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马上开展抢修工作!”彼时正在燃气指挥中心统筹指挥的珠海交控集团副总经理徐海东,在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迅速对现场状况进行综合研判。他考虑到当时风力已有所减弱,且民生用气需求迫切,同时确认抢险人员已配备专业防护装备,抢险车辆性能及抢修方案也均通过安全验证,随即果断下达了立即开展抢修的指令。

16时30分,张大鹏等四名抢修人员顺利抵达横琴富力中心事故现场。经现场查看发现,一棵被风吹倒的木棉树不仅将调压柜砸得严重变形,还导致柜内一根放散管断裂,燃气泄漏问题随之发生。据了解,这根放散管原本的功能是在管道燃气超压时,自动向空中释放燃气以保障安全,如今却因断裂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紧急情况,抢修小分队成员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一方面立即对现场秩序进行管控,第一时间拉起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靠近,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同步关闭埋地总阀,精准切断气源,避免燃气进一步泄漏;同时,队员们还使用专业设备展开持续监测,实时掌握险情扩散态势,为后续抢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要是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导致燃气压力降低,影响用户正常供气,而且一旦遇到火星,还可能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张大鹏严肃地说道,随后便带领施工人员顶着狂风暴雨投入到抢修作业中。

可现场抢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超预期。一方面,由于大树压覆在调压柜柜体上,导致抢修作业空间极为狭窄,抢险工具难以正常操作,大大增加了抢修难度;另一方面,狂风不断吹袭,使得大树根基持续松动,存在二次倾倒的风险,对现场抢险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更不利的是,现场没有机械设备可提供辅助,抢险队员只能与用户方工作人员协同作战,用最原始的人力方式清理障碍:一组人员用肩膀紧紧抵住树干根部,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抬升;一组人员则用麻绳紧紧拽住树干,双脚用力蹬着地面,身体向后倾斜,借助身体力量拉动树干;还有部分人员将铁棍插进树干与地面的缝隙中,使劲儿撬动,试图为柜体腾出抢修空间。经过众人齐心协力攻坚,压在调压柜上的大树终于被缓缓挪开,抢修空间得以显现。

在对挪开的大树进行可靠加固,排除二次风险后,抢修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维修作业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有序地奋战,到18时30分,断裂的放散管成功完成封堵,燃气供应恢复正常。而在这整个抢修过程中,持续的狂风暴雨早已将四位抢险人员的衣衫彻底淋透,他们的脸上、身上满是雨水与泥土,但看到燃气恢复供应,保障了用户正常用气,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座城市共同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

珠港澳携手并肩保障民生

超强台风“桦加沙”近日裹挟着狂风暴雨袭击珠江口,珠海、澳门、香港三地应急机制同步启动,三座城市携手并肩,一场保障民生、跨境联防的防风救灾协作全面展开。

提前部署,建立跨境联防机制

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珠江口西岸,珠海、澳门、香港的沿岸及海面风势雨势逐步加强。

面对超强台风,三地同步启动应急协同机制。23日10时,珠海启动防风Ⅰ级响应。同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进入即时预防状态;香港天文台改挂8号风球。

与此同时,珠海成立由台港澳办、应急、宣传、卫健、口岸、水务、供电等部门组成的抗击18号台风港澳专班,多部门协同联动,聚焦涉港澳口岸通关、物资保供、水电供应、应急救援等核心任务,搭建起跨区域防御协作体系。

珠澳两地部门共同建立了珠澳应急联络工作群,实时互通信息,即时协调救援力量。珠海还与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建立点对点专人联络机制,确保两地突发紧急救援无缝对接。

粤港澳三地口岸管理部门迅速协商一致,精准调度通关服务: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于9月23日15时暂停出境通关,主桥同步封闭;拱北、青茂、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及横琴口岸旅检大厅也分别于当日20时暂停通关。

保障供应,守护澳门“菜篮子”

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为守住澳门“菜篮子”,珠澳两地提前谋划、错峰抢运。

23日10时30分,南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吴师傅驾驶货车,满载4吨水产品,经拱北口岸鲜活商品专用通道驶往澳门。“今天要赶在台风来之前多送一趟。”吴师傅表示,公司已提前调度车辆,确保提前完成24日的供澳任务。

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启动鲜活食品保供应急预案,连日来持续增加蔬菜、肉类等鲜活食品供应量,确保台风来临前鲜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

拱北口岸作为供澳鲜活商品的核心通道,承担澳门市场80%以上的生鲜供应。为应对台风,口岸启动“24小时值班+动态调度”机制,加开查验通道,利用“智能验放系统”将单辆货车查验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

23日6时至11时,拱北口岸已放行鲜活商品货车150辆次,输送蔬菜、活禽、水产品等物资600余吨。据统计,9月22日至23日,拱北口岸共验放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鲜活产品超300车次、货重约1680吨。

珠海市商务局统计显示,23日供澳蔬菜从平日10车增至13车,供澳水果车次也从12辆增至19辆,输送量达125吨,较平时增加40吨。主要保供企业自22日起扩大储备规模,确保供澳蔬菜储备量可满足当地3天需求。

水电无忧,维护跨境生命线

“一键起飞!”9月23日,珠海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人员杨昊林远程下达指令后,布设在对澳供电重要变电站、线路走廊的23个无人机机巢同步启动,对2400余公里的对澳供电输电线路全链路开展精细化巡检。巡检中发现的飘移物、遮阳网、防护网及树障等隐患被迅速排除。与此同时,该局与澳门电力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应急联动准备。截至24日14时,珠海电网经受住了台风考验,确保了内地对澳门供电安全稳定。

在对澳供水方面,为防止海水倒灌导致各原水泵站咸度超标,珠海市水务局于23日9时将对澳供水切换为竹银水库供应。珠海水控集团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应急队伍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调度指令畅通、应急处置及时。

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协调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做好防风及防水浸工作,并与珠海供水单位紧密沟通,持续监测各水厂生产和水库水位,全力保障台风期间生产设施正常运作。

应急准备,珠澳医疗救援严阵以待

防范台风期间,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随时待命,各安排1辆具备粤澳两地车牌的救护车承担珠澳救护车跨境转运工作。

9月23日13时起,澳门共开放17个避险中心和四个集合点,17个避险中心可容纳24000名居民暂住。珠海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可同步供应澳门使用。

在海上防御方面,粤澳涉水部门紧密协作,在台风来临前联合对湾仔-澳门内港长期停航船舶开展安全提醒,要求船方加固锚链并及时撤离船上人员。珠海海事局协助澳门籍施工船、砂石船等船舶回港避风,同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澳门船舶检查手续。

截至9月23日9时,珠海湾仔海事处在马骝洲水道、磨刀门航道珠海段等水域已疏导船舶近400艘。湾仔-澳门内港共计约80余艘船舶在港避风,洪湾渔港约有300余艘船舶在港避风。

文字:施展华 康振华 郑振华 张伟宁 图片:程霖 通讯员 俞波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