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下午,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登陆。连日来,面对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的逼近,珠海处于其最具破坏力的风圈半径之内,承受了无异于正面袭击的严峻考验。
珠海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筑牢抗击台风坚固防线。从查漏补缺到安全转移,从应急抢险到相互救助,从道路清理到志愿服务……在这场抗击台风的战斗中,珠海广大党员与基层群众携手并肩,全体市民支持配合守望相助,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与温暖。
精准部署,筑牢防风屏障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一路上畅通无阻,直奔广东沿海。云图之上,台风眼轮廓清晰圆润,结构紧实,风暴整体如同一个结构完美的巨大螺旋。
根据气象预报,珠海大部分陆地都会处于台风“桦加沙”核心的12级风圈范围内,即使不登陆珠海,也无异于正面袭击我市。
决战就在眼前,抗击台风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在珠海,一场台风防御的硬仗、大仗早已打响。
9月20日22时30分,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9月22日11时,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9月23日10时,提升至防风I级应急响应;在9月23日至24日停课的基础上,珠海自9月23日中午12时起,全市实行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珠海市委、市政府严阵以待,精准预判、全面布防,为城市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一场场会议严密部署,一次次督导直插一线,珠海“防风警报”全面拉响。
9月22日晚,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召开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抗击第18号台风视频调度会议,并随即启动市领导分片包干督导机制。
号令一出,动若风发。市领导率先垂范,迅速分赴各自“责任田”,带队下沉一线督导检查,深入堤岸、码头等地,在现场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困难。
9月23日至24日,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持续指挥调度台风防御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区进一步优化应对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全面彻底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对塔吊、广告牌、玻璃幕墙、建筑工棚等陆上重点建筑物构筑物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抓紧时间对船只回港、人员上岸等情况逐一跟踪查漏补缺;充实各类抢险物资,着力保障交通、通信畅通……珠海争分夺秒、严密布防,形成全市一盘棋抗击台风的强大合力。

台风登陆前窗口期,珠海一共排查出需转移人员9万余人,均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场所安置;开通医疗绿色服务通道,10支应急医疗队伍、29家急救分站、9辆涉水救护车24小时在岗开展救援;全市23家养老院全部派驻分管副镇长进驻。全市各类渔船3054艘全部安全在港……
风雨呼啸,珠海与港澳同胞共进退。珠海迅速成立港澳专班,确保对港澳口岸通关顺畅、物资供应稳定;更与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建立点对点专人联络机制,以应对突发紧急救援工作,确保两地救援力量无缝对接。
众志成城,凝聚社会力量
桥梁封闭,高速禁行。9月23日21时,珠海实施交通管制,城市在台风中按下“暂停键”。
热闹暂歇,街道空旷。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感慨:“从未见过如此安静的珠海,但这份‘静’,让人格外安心。”这份安心,来自连日来,珠海与台风“桦加沙”赛跑,全市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党员先锋,一呼百应。9月21日晚,市委组织部印发在防御台风“桦加沙”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从全市储备4600余名党员成立20支“党员应急先锋队”,确保有突发和紧急状况时能够迅速对接、高效支援。
各区、镇街、村(社区)等属地党组织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和“八个再查一遍”要求,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启动“双报到”机制,主动对接挂点联系的镇街、村(社区)需求下沉支援,全市累计“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880余支,共动员8700余个党组织、13万余名党员积极投身防台风工作。

基层一线力量迅速集结。
香洲区翠香街道沿河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共建机制,联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党支部开放单位停车场,为处于低洼地区的南华小区居民提供约120个应急车位,当天下午一小时内便成功转移60多辆车;
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曾是国营农场所在地,连日来,社区20余名工作人员脚步不停,敲开一户户家门,耐心动员群众转移。“务必记住12点前准时撤离,我们回来接你!”朴实而坚定的叮嘱,成了台风来临前最让人安心的承诺;
在斗门区白蕉镇月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月坑村“老更队”队长廖建荣的带领下,“老更队”队员开展防台风入户宣传工作;
高新区唐家湾镇金峰社区组织“党员突击队”迅速行动,不间断地到辖区主要路段、水浸黑点、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隐患治理工作;
万山区各镇党委带动303名海岛网格员就地转化为“防风突击队”,有力保障工地停工、渔船回港、人员转移等关键环节;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投控公司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将企业服务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迅速变身临时避难所,迎接户外劳动者……
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响应。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团珠海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300余名青年志愿者,联动全市各级团组织、青联委员和团属青年组织,投入防汛防风一线。
专业保障力量严阵以待。公安部门派出巡特警支队3组共12名装甲车应急救援警力前置各公安分局;水控部门对全市易涝风险点提前放置900个排水架,预置移动排涝泵车38台……

民生物资供应井然有序。面对市民采购需求的阶段性增加,市商务局全面启动生活必需品保供机制,珠海农控集团启动民生保障机制,珠海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货架充盈,市民从容选购。
一场风雨,见证珠海社会各界担当。在台风“桦加沙”面前,这座城市不仅有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更有众志成城的温暖底色。
守望相助,彰显城市温度
在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应急避难场所,窗外狂风呼啸,室内却是一片宁静的学习天地。一群孩子伏案写作业,笔尖沙沙作响,仿佛置身日常课堂。周边群众自发调低音量、静音手机,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专注的学习环境。

“台风再猛,也吹不散求知的热情。”一位志愿者感慨道。
狂风呼啸,暴雨如注,阻挡不住珠海人齐心协力的脚步。
珠海消防队员们化身风雨中的守护者,让暖心的救援故事一个接一个地上演:金湾区三灶镇一名老人突然发病,队员们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10分钟内就开辟出生命通道;斗门区井岸镇北澳村商铺卷帘门因积水故障,队员们巧妙撬开门户,护送店主安全返家……台风来袭期间,消防队出动36辆救援车和180名队员,成功帮助66位市民脱离险境。

台风过后,街道上满是落叶断枝。香洲区梅华街道翠福社区迎来了一支援军——正是平日里穿行在城市里的外卖骑手。他们纷纷换上志愿马甲、拿上铁锹扫帚,和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配合默契,让原本杂乱的巷道渐渐恢复了整洁。看着共同努力的成果,一位骑手抹了把汗,暖心地说:“街道干净了,大家出行方便,我们送餐也更顺畅。”
9月23日,一个来自山东的29人旅行团刚抵达珠海,便因台风“桦加沙”被迫滞留,临时入住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的公寓。但很快,该团队便面临饮水和食物短缺的困境。24日中午,旅行团负责人尝试拨通了珠海官方救援电话。当日14时,海澄村工作人员冒着风雨,将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等物资及时送达。捧着这份“风雨中的礼物”,游客们终于舒展眉头,“本以为要挨饿,没想到珠海这么给力!”
9月24日清晨,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笼罩在风雨之中,但村内的党群服务中心临时安置点却暖意融融。村民邝月嫦天未亮就起来主动准备暖心餐,只为让26名临险转移人员吃上热乎饭。她说:“看到大家转移过来,台风天我就想着做点热乎的让他们垫垫肚子。”
风雨之中,珠海这座城市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温暖的守护故事。
9月24日17时,随着台风影响减弱,珠海有序解除“五停”措施。这意味着熟悉的城市脉搏再次跳动:街灯下重现车流,商铺准备开门迎客,千家万户计划着明日的工作与学习。
风雨终将过去,生活终归安宁。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上下同心、守望相助,已然汇聚成一种磅礴而温暖的力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成为推动珠海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9月24日下午,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登陆。连日来,面对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的逼近,珠海处于其最具破坏力的风圈半径之内,承受了无异于正面袭击的严峻考验。
珠海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筑牢抗击台风坚固防线。从查漏补缺到安全转移,从应急抢险到相互救助,从道路清理到志愿服务……在这场抗击台风的战斗中,珠海广大党员与基层群众携手并肩,全体市民支持配合守望相助,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与温暖。
精准部署,筑牢防风屏障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一路上畅通无阻,直奔广东沿海。云图之上,台风眼轮廓清晰圆润,结构紧实,风暴整体如同一个结构完美的巨大螺旋。
根据气象预报,珠海大部分陆地都会处于台风“桦加沙”核心的12级风圈范围内,即使不登陆珠海,也无异于正面袭击我市。
决战就在眼前,抗击台风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在珠海,一场台风防御的硬仗、大仗早已打响。
9月20日22时30分,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9月22日11时,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9月23日10时,提升至防风I级应急响应;在9月23日至24日停课的基础上,珠海自9月23日中午12时起,全市实行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珠海市委、市政府严阵以待,精准预判、全面布防,为城市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一场场会议严密部署,一次次督导直插一线,珠海“防风警报”全面拉响。
9月22日晚,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召开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抗击第18号台风视频调度会议,并随即启动市领导分片包干督导机制。
号令一出,动若风发。市领导率先垂范,迅速分赴各自“责任田”,带队下沉一线督导检查,深入堤岸、码头等地,在现场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困难。
9月23日至24日,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持续指挥调度台风防御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区进一步优化应对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全面彻底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对塔吊、广告牌、玻璃幕墙、建筑工棚等陆上重点建筑物构筑物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抓紧时间对船只回港、人员上岸等情况逐一跟踪查漏补缺;充实各类抢险物资,着力保障交通、通信畅通……珠海争分夺秒、严密布防,形成全市一盘棋抗击台风的强大合力。

台风登陆前窗口期,珠海一共排查出需转移人员9万余人,均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场所安置;开通医疗绿色服务通道,10支应急医疗队伍、29家急救分站、9辆涉水救护车24小时在岗开展救援;全市23家养老院全部派驻分管副镇长进驻。全市各类渔船3054艘全部安全在港……
风雨呼啸,珠海与港澳同胞共进退。珠海迅速成立港澳专班,确保对港澳口岸通关顺畅、物资供应稳定;更与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建立点对点专人联络机制,以应对突发紧急救援工作,确保两地救援力量无缝对接。
众志成城,凝聚社会力量
桥梁封闭,高速禁行。9月23日21时,珠海实施交通管制,城市在台风中按下“暂停键”。
热闹暂歇,街道空旷。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感慨:“从未见过如此安静的珠海,但这份‘静’,让人格外安心。”这份安心,来自连日来,珠海与台风“桦加沙”赛跑,全市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党员先锋,一呼百应。9月21日晚,市委组织部印发在防御台风“桦加沙”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从全市储备4600余名党员成立20支“党员应急先锋队”,确保有突发和紧急状况时能够迅速对接、高效支援。
各区、镇街、村(社区)等属地党组织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和“八个再查一遍”要求,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启动“双报到”机制,主动对接挂点联系的镇街、村(社区)需求下沉支援,全市累计“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880余支,共动员8700余个党组织、13万余名党员积极投身防台风工作。

基层一线力量迅速集结。
香洲区翠香街道沿河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共建机制,联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党支部开放单位停车场,为处于低洼地区的南华小区居民提供约120个应急车位,当天下午一小时内便成功转移60多辆车;
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曾是国营农场所在地,连日来,社区20余名工作人员脚步不停,敲开一户户家门,耐心动员群众转移。“务必记住12点前准时撤离,我们回来接你!”朴实而坚定的叮嘱,成了台风来临前最让人安心的承诺;
在斗门区白蕉镇月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月坑村“老更队”队长廖建荣的带领下,“老更队”队员开展防台风入户宣传工作;
高新区唐家湾镇金峰社区组织“党员突击队”迅速行动,不间断地到辖区主要路段、水浸黑点、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隐患治理工作;
万山区各镇党委带动303名海岛网格员就地转化为“防风突击队”,有力保障工地停工、渔船回港、人员转移等关键环节;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投控公司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将企业服务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迅速变身临时避难所,迎接户外劳动者……
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响应。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团珠海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300余名青年志愿者,联动全市各级团组织、青联委员和团属青年组织,投入防汛防风一线。
专业保障力量严阵以待。公安部门派出巡特警支队3组共12名装甲车应急救援警力前置各公安分局;水控部门对全市易涝风险点提前放置900个排水架,预置移动排涝泵车38台……

民生物资供应井然有序。面对市民采购需求的阶段性增加,市商务局全面启动生活必需品保供机制,珠海农控集团启动民生保障机制,珠海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货架充盈,市民从容选购。
一场风雨,见证珠海社会各界担当。在台风“桦加沙”面前,这座城市不仅有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更有众志成城的温暖底色。
守望相助,彰显城市温度
在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应急避难场所,窗外狂风呼啸,室内却是一片宁静的学习天地。一群孩子伏案写作业,笔尖沙沙作响,仿佛置身日常课堂。周边群众自发调低音量、静音手机,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专注的学习环境。

“台风再猛,也吹不散求知的热情。”一位志愿者感慨道。
狂风呼啸,暴雨如注,阻挡不住珠海人齐心协力的脚步。
珠海消防队员们化身风雨中的守护者,让暖心的救援故事一个接一个地上演:金湾区三灶镇一名老人突然发病,队员们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10分钟内就开辟出生命通道;斗门区井岸镇北澳村商铺卷帘门因积水故障,队员们巧妙撬开门户,护送店主安全返家……台风来袭期间,消防队出动36辆救援车和180名队员,成功帮助66位市民脱离险境。

台风过后,街道上满是落叶断枝。香洲区梅华街道翠福社区迎来了一支援军——正是平日里穿行在城市里的外卖骑手。他们纷纷换上志愿马甲、拿上铁锹扫帚,和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配合默契,让原本杂乱的巷道渐渐恢复了整洁。看着共同努力的成果,一位骑手抹了把汗,暖心地说:“街道干净了,大家出行方便,我们送餐也更顺畅。”
9月23日,一个来自山东的29人旅行团刚抵达珠海,便因台风“桦加沙”被迫滞留,临时入住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的公寓。但很快,该团队便面临饮水和食物短缺的困境。24日中午,旅行团负责人尝试拨通了珠海官方救援电话。当日14时,海澄村工作人员冒着风雨,将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等物资及时送达。捧着这份“风雨中的礼物”,游客们终于舒展眉头,“本以为要挨饿,没想到珠海这么给力!”
9月24日清晨,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笼罩在风雨之中,但村内的党群服务中心临时安置点却暖意融融。村民邝月嫦天未亮就起来主动准备暖心餐,只为让26名临险转移人员吃上热乎饭。她说:“看到大家转移过来,台风天我就想着做点热乎的让他们垫垫肚子。”
风雨之中,珠海这座城市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温暖的守护故事。
9月24日17时,随着台风影响减弱,珠海有序解除“五停”措施。这意味着熟悉的城市脉搏再次跳动:街灯下重现车流,商铺准备开门迎客,千家万户计划着明日的工作与学习。
风雨终将过去,生活终归安宁。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上下同心、守望相助,已然汇聚成一种磅礴而温暖的力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成为推动珠海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