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上午9:30,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即将进入台风“桦加沙”12级风圈范围。
此时,荷塘社区工作人员正照例巡查避难点人员情况,发现79岁的关叔不见了——他本该在红旗村的安置民宿里。与此同时,他的摩托车也不见了踪影。
荷塘社区党委副书记梁浩源心头一紧:关叔很可能又返回石栏洲了。此时,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逼近,风力不断加强。社区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系了辖区民警,一场联合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随行的荷塘社区党委委员陈奕文坦言:“关叔是我们最熟悉的转移对象了。”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台风避险,每次动员关叔都需要花费不少心思。
关叔是石栏洲少数历史遗留的养殖户之一,在临近海边的木棚里养着鸡和狗。与其他养殖户不同,他是独居老人,儿女都在珠海市外居住,日常使用老人机,获取信息渠道有限。
“至少要上门两三次,他才会同意撤离。” 梁浩源表示,老人性格比较倔,有时不一定积极配合。时间长了,他也慢慢摸索出了方法,拿着手机上的台风预警信息耐心解释,同时联系他的女儿一起劝说。
但这一次,关叔在已经安全转移后,又偷偷返回了石栏洲。
石栏洲这片传统的鱼塘养殖区,现有约30名养殖户登记在册。他们中大多数并不常住在此,只有少数像关叔这样以棚为家。
每次台风来临,养殖户普遍关注鱼塘、禽畜及生产工具等财产安全。
发现关叔失踪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他肯定回石栏洲了。
“当时是9点半左右发现的,我们立即联系了民警。”梁浩源回忆道。9点40分,一支5人救援队伍已经组成——包括陈奕文、社区网格员李国玮和三位民警。
救援队伍驱车赶往石栏洲。风雨越来越大,沿途树木摇曳,路上障碍物增多。到达关叔的木棚时,大家发现他正在收拾所剩不多的家当。

“我们不停地跟他说,人身安全比财产安全更重要。” 陈奕文一边劝解,一边协助关叔离开。劝离过程只用了不到10分钟,关叔被安全接回安置点。

据了解,此次受台风“桦加沙”影响,石栏洲养殖户共有30名临险人员被分别安置到岛内不同应急避难点。其中,有16人被安置在深井村的应急避难场点;8名红旗村石山村旧村的居民选择回自家居住;另有5人自行前往岛外投靠亲友。
“面对临险群众,我们按照转移的困难情况和身体条件来区分安置方式。”社区工作人员解释,“关叔年事已高,又是独居,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他住民宿,每次转移也都有工作人员接送。” 在多次的台风应对中,关叔的安危早已被他们记挂在心上。
这次救援行动中,荷塘社区不仅成功挽救了关叔的生命,还特别注意到了他的后续需求。考虑到他居住的棚屋受损,关叔将暂住红旗村民宿,待风雨过后再行返回。
回到安置点后,关叔紧握工作人员的手,动情感慨:“真是被你们救了一命!”窗外,台风仍在呼啸,但安置点内秩序井然。
24日下午5点,随着“桦加沙”远去,合作区解除“五停”,但人与自然的抗争从未停止,人对人的守护更加坚定。
9月24日上午9:30,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即将进入台风“桦加沙”12级风圈范围。
此时,荷塘社区工作人员正照例巡查避难点人员情况,发现79岁的关叔不见了——他本该在红旗村的安置民宿里。与此同时,他的摩托车也不见了踪影。
荷塘社区党委副书记梁浩源心头一紧:关叔很可能又返回石栏洲了。此时,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逼近,风力不断加强。社区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系了辖区民警,一场联合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随行的荷塘社区党委委员陈奕文坦言:“关叔是我们最熟悉的转移对象了。”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台风避险,每次动员关叔都需要花费不少心思。
关叔是石栏洲少数历史遗留的养殖户之一,在临近海边的木棚里养着鸡和狗。与其他养殖户不同,他是独居老人,儿女都在珠海市外居住,日常使用老人机,获取信息渠道有限。
“至少要上门两三次,他才会同意撤离。” 梁浩源表示,老人性格比较倔,有时不一定积极配合。时间长了,他也慢慢摸索出了方法,拿着手机上的台风预警信息耐心解释,同时联系他的女儿一起劝说。
但这一次,关叔在已经安全转移后,又偷偷返回了石栏洲。
石栏洲这片传统的鱼塘养殖区,现有约30名养殖户登记在册。他们中大多数并不常住在此,只有少数像关叔这样以棚为家。
每次台风来临,养殖户普遍关注鱼塘、禽畜及生产工具等财产安全。
发现关叔失踪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他肯定回石栏洲了。
“当时是9点半左右发现的,我们立即联系了民警。”梁浩源回忆道。9点40分,一支5人救援队伍已经组成——包括陈奕文、社区网格员李国玮和三位民警。
救援队伍驱车赶往石栏洲。风雨越来越大,沿途树木摇曳,路上障碍物增多。到达关叔的木棚时,大家发现他正在收拾所剩不多的家当。

“我们不停地跟他说,人身安全比财产安全更重要。” 陈奕文一边劝解,一边协助关叔离开。劝离过程只用了不到10分钟,关叔被安全接回安置点。

据了解,此次受台风“桦加沙”影响,石栏洲养殖户共有30名临险人员被分别安置到岛内不同应急避难点。其中,有16人被安置在深井村的应急避难场点;8名红旗村石山村旧村的居民选择回自家居住;另有5人自行前往岛外投靠亲友。
“面对临险群众,我们按照转移的困难情况和身体条件来区分安置方式。”社区工作人员解释,“关叔年事已高,又是独居,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他住民宿,每次转移也都有工作人员接送。” 在多次的台风应对中,关叔的安危早已被他们记挂在心上。
这次救援行动中,荷塘社区不仅成功挽救了关叔的生命,还特别注意到了他的后续需求。考虑到他居住的棚屋受损,关叔将暂住红旗村民宿,待风雨过后再行返回。
回到安置点后,关叔紧握工作人员的手,动情感慨:“真是被你们救了一命!”窗外,台风仍在呼啸,但安置点内秩序井然。
24日下午5点,随着“桦加沙”远去,合作区解除“五停”,但人与自然的抗争从未停止,人对人的守护更加坚定。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