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学校人员密集且高温潮湿的环境,增加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们多注意,能够做到对它既不惧怕,也不轻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臀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当然,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可能感染。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症状?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三、怎么会得手足口病?
(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预防接种:EV71型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二)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三)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四)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新学期伊始,学校人员密集且高温潮湿的环境,增加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们多注意,能够做到对它既不惧怕,也不轻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臀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当然,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可能感染。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症状?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三、怎么会得手足口病?
(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预防接种:EV71型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二)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三)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四)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