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2025年9月29日
码头鱼市

□ 黄康生

天色尚未亮透,外罗渔港却醒了。

“嘟嘟……嘟嘟嘟……”渔船的汽笛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汽笛声沉闷而急促,像是要把渔港的记忆唤醒。

“靠岸喽——”粗犷的吆喝声划破晨雾,惊起一滩鸥鹭。木质渔船、钢质渔船、水泥渔船、铝合金渔船次第拢岸。甲板上,一筐筐渔获堆得如小山丘。这些渔船虽大小不一,却承载着无数渔民家庭的生计与期盼。

鱼贩们早已候在码头,他们背着手,向海远眺,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电筒。他们的眼睛不时瞟向渔船,心里盘算着流水和渔获。

“起渔咯!”渔民们吆喝着,将一筐筐的鱼虾蟹贝搬上岸。筐里的鱼虾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突然,一尾硇洲族大黄鱼从筐中跃出,在水泥地板上蹦跶抽搐。那大黄鱼足有两尺长,鱼鳃还在微微翕动,带着刚离水的鲜活气。渔民“八爪聪”蹲下身,与大黄鱼对视。“海里来的总是带着三分野性,让它再蹦跶一会儿吧!”

“八爪聪”是一位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老渔民。他和外罗渔港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从十六岁那年起,“八爪聪”便随父亲出海打鱼。有一次,渔船在外罗门海域突遭狂风恶浪袭击。狂风呼啸着,怒吼着,卷起恶浪狠狠砸向渔船,船身剧烈摇晃,几乎要被劈成两半。狂风越刮越猛烈,渔船瞬间倾斜,下沉……

风浪渐息,父亲尝试逃生,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个通向甲板的紧急出口。

一浮出水面,父亲便伸长脖子张望,四处寻找“八爪聪”。

“聪仔,你在哪里?”他的嗓子已经嘶哑,发不出声了,还在拼命地呼喊。

这时,船肚里传来微弱的哭声。父亲深深吸了一口气,沉下去。摸来摸去,终于在船肚里摸到“八爪聪”的脚。父亲用洪荒之力将“八爪聪”拽出来,然后托出水面……

脱险后,父亲便叮嘱“八爪聪”:“待海如待虎,敬三分,畏七分。”

翌日清晨,“八爪聪”照旧出海。

船行至半途,忽见海鸟聚集。“八爪聪”立即抛锚,“呼啦”一下就把渔网撒出去。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八爪聪”开始收网。绞盘吱呀呀地转着,网一寸寸离水,网出水面时,银光迸溅,鱼尾噼里啪啦地打着水花。

“大的进舱,小的回海!”他一边分拣,一边与大海定下契约。

“半船风雨半船鱼。”三十多年来,“八爪聪”的足迹几乎遍布外罗门所有的渔场。每次撒网,他都先向大海洒三杯酒;收网后,也必给大海留下三条小鱼……

渔船还在靠岸,一艘接一艘,渔获也一箩箩扛上岸。虾蛄、花蛤、带鱼、马友鱼、白鲳鱼、马鲛鱼、黄花鱼、兰花蟹、梭子蟹……渔嫂们一边分拣,一边掏出纸笔记账,码头鱼市瞬间热闹起来。

海鸥不知从何时飞了过来,在渔港上空盘旋,它们清脆的叫声与鱼市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繁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

鱼贩陈阿虾趿着胶鞋走来,他的眼睛总是骨碌碌地转个不停,仿佛在寻找什么。“这次出海,收成不错吧?”陈阿虾凑过来,递给“八爪聪”一支烟。

“八爪聪”接过烟,放在鼻孔下嗅嗅,然后夹在耳朵上。紧接着,“八爪聪”从舱底搬出一筐黄鱼。陈阿虾伸出手指,轻轻按压大黄鱼的鱼身,随后把鼻子凑近嗅了嗅。紧接着,伸出五个手指。“八爪聪”摇了摇头,比了个六。陈阿虾沉吟片刻,点头成交。

陈阿虾曾是一位泥水匠,后转行卖鱼。卖鱼这么多年,陈阿虾早就摸清了外罗人的脾气。他知道,外罗人吃鱼讲究一个“鲜”字。

陈阿虾将刚从“八爪聪”手里购来的海产分类摆放,然后支起摊子,摆好砧板,贴上二维码。

陈阿虾的摊位在最潮湿的角落里,挨着下水道的出口。别人都不肯要这地方,他却安之若素。买主多是些精明的妇人,她们伸出手指,戳戳这条,翻翻那条,最后总要抱怨几句“不够生猛”。他也不争辩,只从浑浊的水中捞起一尾鲈鱼,“啪”地摔在案上,然后刮鳞、去鳃、剖腹、取内脏……

沈三娘挎一个竹篮,篮里放着一杆小秤。她身影瘦小,背微驼,眼睛却亮得惊人。

“虾头,来一条马鲛!”

陈阿虾手脚麻利地把马鲛鱼往电子秤上一搁,张嘴就报:“3斤,每斤23元,一共69元。”

“用我的秤。”沈三娘从篮子里拿出一杆秤,那杆秤黄铜秤盘,楠木秤杆,生铁秤砣,吊绳已磨出深色油光,像一件古董。

陈阿虾摇头苦笑:“抠门的人,眼睛都长在钱包上了!”

沈三娘抬头瞅了陈阿虾一眼,随后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个旧钱包,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纸币。然后一张一张递给陈阿虾。沈三娘说:“从紧日子里过出‘好日子’。”

太阳升高了,照得鱼鳞闪闪发光。鱼贩们的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及擦,只怕错过每一个主客。陈阿虾趁忙闲间隙,赶紧从车尾箱取出快餐盒,匆匆扒了几口饭。扒饭时,眼睛还时刻紧盯来往的顾客。

日上三竿时,鱼市更见热闹。餐馆老板、家庭主妇、美食博主、“海鲜代购”纷纷前来“抢鲜”,将原本就不甚宽阔的街道堵得满满当当。腥味、咸味、汗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这是渔港的味道,大海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

日头偏西,买卖声渐歇。海鲜大排档却越发红火,忙碌了一天的渔民、鱼贩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烤着生蚝,喝着啤酒,谈天气,说收成,讲流水。

暮色四合时,鱼市的灯火次第亮起,电灯、马灯、车灯在风中闪烁,照亮了食客们的脸,也照亮了摊主的脸。

陈阿虾蹲在船头,清点着一天的收获。

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像是在诉说着外罗鱼市的古老传说。

有人说,这鱼市里不仅藏着百姓的生计,还藏有鲜活的人间烟火。

赶海          李好 摄
身边的惊喜

□ 戴海波

暖暖的阳光,慵懒地拍打着生活;暖暖的生活,闲淡地推搡着精灵;暖暖的精灵,惬意地追赶着惊喜——原来,惊喜每天都在身边流淌,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不知何时起,我迷上了淘宝上那些淡雅别致的宝贝,尤其钟情于一抹素净的蓝色。起初,总央求同事帮忙代购,久了,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下定决心学着自己淘。同事格外热心,从挑选品牌、甄别宝贝、筛选商家,到与商家沟通、成功下单,一步步悉心指导。复杂的流程看得我眼花缭乱,学得更是心慌意乱,正欲放弃,同事关切的询问又至,干脆手把手示范起来。最终,虽只习得皮毛,于我已是足够。那一刻,惊喜悄然降临——热心的同事,璀璨的宝贝,连同这份暖意融融的生活本身,都成了惊喜的注脚。原来,惊喜真的无处不在!

与清洁阿姨的熟络,源于一次偶然。她的新手机闹钟“罢工”,我这个智能手机菜鸟竟误打误撞地给修好了。自那以后,阿姨便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每天都热情地帮我打扫这片本属私人的小天地,地板总是锃亮如新。推却不了那份真诚,我唯有报以感激的笑容,连声道谢。一天,阿姨捧着一大把鲜艳的红糖果,笑盈盈地走来,轻轻铺在我的桌上:“喜糖!沾沾喜气!”未等我道谢,她已轻盈地转身离开。我捧着这份喜庆的甜蜜,一连吃了好几颗,顿觉神清气爽。这份交心的喜悦,源于一次举手之劳的相助,收获的是温馨的回馈。原来,惊喜,有时需要自己主动播下善意的种子。

无论闲适还是忙碌,我总爱将那些或引人发笑、或引人深思的图片、文字、网址分享给我敬爱的恩师。而恩师,总会在不经意间回赠我几句暖心的话语。夜深人静时,这些字符跃入眼帘,一股暖流便涌遍全身,足以驱散夜的微寒。平安夜,送去诚挚的祝福,恩师乐呵呵地嘱咐:“以后要常联系啊!”我也笑了:“我们不是一直联系着么?”这份感恩的惊喜,源自一份恒久的牵挂。成长的引路人,暖心的问候,让平凡的日子也绽放秀美的光彩。原来,惊喜,就藏在你所珍视并记挂的人情里。

偶尔,桌上会悄然出现几包陌生的零食。我四处询问主人,至今未果。这份匿名的善意,我默默珍藏在心底,唯有每天为它的主人祈福,愿其一切安好。

有时,我会突发奇想:是否有一天,桌上会悄然绽放一束我最爱的蓝色妖姬?若有,那赠花之人,定有一颗如花般美丽而善良的心吧!

立体的祖国

□ 邓红琼

鹰群掠过祥云的时刻

青铜的轰鸣在长安街刻下烙印

八十道声波荡开历史的雾霭

刺刀尖上闪烁着卢沟晓月的寒霜

与平型关拂晓的曙光

履带碾过烽烟铸就的岁月

百团大军在钢铁洪流中重生

井冈山的竹杖化作导弹阵列

天安门城楼那声湘音

仍在每一道齿轮间共振

我试图用黄河的波涛丈量辉煌

长江却送来三峡大坝的合奏

当漠北的风电叶片割开云层

南海的钻井平台正写下蔚蓝诗行

一列高铁,撕开苍茫大地

我站在港珠澳大桥上

远眺山东舰长风破浪

开出新的海疆

当亿万心跳同步于北斗指针

展翅高飞的鸽子

正衔着橄榄枝穿越台海霞光

看,这立体的祖国啊!

正用战机拉烟的笔触

在蓝天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

每一粒微尘都带着五千年的动量

向银河系推送

属于所有星辰的中国方案

祖国的答卷

□ 刘海金

一声宣告,把五星红旗

从历史的册页里,轻轻扶起

我们攥着自力更生的火种

在空白的纸上

种出两弹一星的光

每一束锋芒都是写给和平的诗行

后来,高铁把群山的褶皱

熨成平直的线

桥在海上搭起彩虹的骨架

那些曾被称作天堑的地方

如今盛着车轮的轰鸣

地图上的界线,悄悄换了模样

中国速度在纸上

写下有力的注脚

泥泞被阳光晒干,长出康庄大道

老旧街巷的墙,爬满新的色彩

人们口袋里的温暖,慢慢溢出来

化作眼角的笑意

幸福不用刻意描述

就像墙角的花,在国庆的风里

自然而然地绽放

北斗把星光,缝进人间的导航

嫦娥在月亮上,刻下中国的偏旁

一粒种子,在实验室里醒着

一颗芯片,藏着千万次试错的微光

这些细碎的奇迹,都在说

我们怎样把梦想

一行行写进现实的土壤

今天,所有目光都朝着一个方向

这些诗行还带着奋斗的温度

新征程的号角正穿过广场

回响在每个人的心上

古韵三首

□ 肖文竹

雨夜携儿听琴

冲寒驱雨赴瑶庭,稚子琴心共此声。

天籁穿云珠海润,丝弦叠浪画堂萦。

指间千壑松涛起,波外几重江月倾。

愿得焦桐三尺木,他年清唳凤凰鸣。

教与育

深土无声抱柢温,千枝发秀自承恩。

海从溪涧初涵势,山在云霞未刻痕。

几度颠风凌弱植,十年细雨润灵根。

休言梁栋须参日,已见惊雷醒世门。

立命泥根数载坚,一朝破甲上青巅。

饮风餐露心怀远,蜕壳遗形态入玄。

振翼声传千嶂外,敛音身隐万株前。

居高未傲尘间事,月满枝头计岁弦。

中秋月(外一首)

□ 曹启正

一轮高悬的明月

赐予人间光芒

月圆之夜,一张张团聚的笑脸

洋溢着巨大的幸福

圆圆的中秋月

李白写过,杜甫写过

我也写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月亮都被写旧了

月光依旧洒满了亮堂堂的人间

看起来还是崭新的样子

我不知道搜索什么样的词语

夸赞它,歌颂它———

身在异乡,我在吟诵: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月满中秋

农历的列车

开进八月十五的站台停靠

绿叶为变红变黄做好了准备

次第从枝头撤退

动作优雅,从容,轻盈,自由

洒脱地与枝头别离

一封告别的信,被秋风寄出

柿子变红,变软

枫叶涨红了脸

菊花粉墨登场,成为新宠

稻谷金黄饱满,颗粒归仓

更多的花悄然退场

更多的瓜果找到归宿

草木把悲喜挂在眉梢

秋风的节奏

一天比一天猛烈

一些动物深挖洞穴,储备食粮

秋收的喜悦,盈满人间

中秋之夜

月亮又大又圆

紧随其后的日子是一天一天的月缺

圆满,有时也是一次完美退场

九 月

□ 邢继学

秋雨乍到

盛夏的浮躁尚未退却

屋檐下找不到片刻凉意

风铃昏昏欲睡

蔷薇仍在守望流年

我催促秋风

尽快将残余的阴霾一扫而光

从黑夜到黑夜

天空的惆怅依旧惆怅

瞬间划过的流星

没有留下轨迹和誓言

我借助心底的烛光

回眸落叶的五味杂陈

我将苦涩和孤寂嚼碎

悠然进入梦乡

与星辰共枕

赏丰盈肥美

赏 秋

□ 彭 健

摄影

大千世界尽堪恋,传神灵动刹那间。

惊鸿一瞥留久远,隽永定格光影翩。

琴兴

暮色绿水琴净心,泠泠七弦澄幽阴。

能使月明江流深,始信此音媲黄金。

秋月

一窗疏影桂香月,开门皓皓如积雪。

别是梅柳新标格,大千灵府为澄澈。

落照

秋花开尽夕阳红,白首浮生梦非空。

满林黄叶落霜枫,沾溉洽然影无踪。

赏秋

金风送爽佳气象,红叶销凝菊花黄。

蟹肥鱼腴莲子香,共向美味饕餮忙。

凭将秋色千姿芳,堪夺乾坤甲辉煌。

他年君若做玉皇,钦定此季为天堂。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叶维佳
湾韵丨2025年9月29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9-29 02:56
码头鱼市

□ 黄康生

天色尚未亮透,外罗渔港却醒了。

“嘟嘟……嘟嘟嘟……”渔船的汽笛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汽笛声沉闷而急促,像是要把渔港的记忆唤醒。

“靠岸喽——”粗犷的吆喝声划破晨雾,惊起一滩鸥鹭。木质渔船、钢质渔船、水泥渔船、铝合金渔船次第拢岸。甲板上,一筐筐渔获堆得如小山丘。这些渔船虽大小不一,却承载着无数渔民家庭的生计与期盼。

鱼贩们早已候在码头,他们背着手,向海远眺,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电筒。他们的眼睛不时瞟向渔船,心里盘算着流水和渔获。

“起渔咯!”渔民们吆喝着,将一筐筐的鱼虾蟹贝搬上岸。筐里的鱼虾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突然,一尾硇洲族大黄鱼从筐中跃出,在水泥地板上蹦跶抽搐。那大黄鱼足有两尺长,鱼鳃还在微微翕动,带着刚离水的鲜活气。渔民“八爪聪”蹲下身,与大黄鱼对视。“海里来的总是带着三分野性,让它再蹦跶一会儿吧!”

“八爪聪”是一位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老渔民。他和外罗渔港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从十六岁那年起,“八爪聪”便随父亲出海打鱼。有一次,渔船在外罗门海域突遭狂风恶浪袭击。狂风呼啸着,怒吼着,卷起恶浪狠狠砸向渔船,船身剧烈摇晃,几乎要被劈成两半。狂风越刮越猛烈,渔船瞬间倾斜,下沉……

风浪渐息,父亲尝试逃生,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个通向甲板的紧急出口。

一浮出水面,父亲便伸长脖子张望,四处寻找“八爪聪”。

“聪仔,你在哪里?”他的嗓子已经嘶哑,发不出声了,还在拼命地呼喊。

这时,船肚里传来微弱的哭声。父亲深深吸了一口气,沉下去。摸来摸去,终于在船肚里摸到“八爪聪”的脚。父亲用洪荒之力将“八爪聪”拽出来,然后托出水面……

脱险后,父亲便叮嘱“八爪聪”:“待海如待虎,敬三分,畏七分。”

翌日清晨,“八爪聪”照旧出海。

船行至半途,忽见海鸟聚集。“八爪聪”立即抛锚,“呼啦”一下就把渔网撒出去。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八爪聪”开始收网。绞盘吱呀呀地转着,网一寸寸离水,网出水面时,银光迸溅,鱼尾噼里啪啦地打着水花。

“大的进舱,小的回海!”他一边分拣,一边与大海定下契约。

“半船风雨半船鱼。”三十多年来,“八爪聪”的足迹几乎遍布外罗门所有的渔场。每次撒网,他都先向大海洒三杯酒;收网后,也必给大海留下三条小鱼……

渔船还在靠岸,一艘接一艘,渔获也一箩箩扛上岸。虾蛄、花蛤、带鱼、马友鱼、白鲳鱼、马鲛鱼、黄花鱼、兰花蟹、梭子蟹……渔嫂们一边分拣,一边掏出纸笔记账,码头鱼市瞬间热闹起来。

海鸥不知从何时飞了过来,在渔港上空盘旋,它们清脆的叫声与鱼市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繁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

鱼贩陈阿虾趿着胶鞋走来,他的眼睛总是骨碌碌地转个不停,仿佛在寻找什么。“这次出海,收成不错吧?”陈阿虾凑过来,递给“八爪聪”一支烟。

“八爪聪”接过烟,放在鼻孔下嗅嗅,然后夹在耳朵上。紧接着,“八爪聪”从舱底搬出一筐黄鱼。陈阿虾伸出手指,轻轻按压大黄鱼的鱼身,随后把鼻子凑近嗅了嗅。紧接着,伸出五个手指。“八爪聪”摇了摇头,比了个六。陈阿虾沉吟片刻,点头成交。

陈阿虾曾是一位泥水匠,后转行卖鱼。卖鱼这么多年,陈阿虾早就摸清了外罗人的脾气。他知道,外罗人吃鱼讲究一个“鲜”字。

陈阿虾将刚从“八爪聪”手里购来的海产分类摆放,然后支起摊子,摆好砧板,贴上二维码。

陈阿虾的摊位在最潮湿的角落里,挨着下水道的出口。别人都不肯要这地方,他却安之若素。买主多是些精明的妇人,她们伸出手指,戳戳这条,翻翻那条,最后总要抱怨几句“不够生猛”。他也不争辩,只从浑浊的水中捞起一尾鲈鱼,“啪”地摔在案上,然后刮鳞、去鳃、剖腹、取内脏……

沈三娘挎一个竹篮,篮里放着一杆小秤。她身影瘦小,背微驼,眼睛却亮得惊人。

“虾头,来一条马鲛!”

陈阿虾手脚麻利地把马鲛鱼往电子秤上一搁,张嘴就报:“3斤,每斤23元,一共69元。”

“用我的秤。”沈三娘从篮子里拿出一杆秤,那杆秤黄铜秤盘,楠木秤杆,生铁秤砣,吊绳已磨出深色油光,像一件古董。

陈阿虾摇头苦笑:“抠门的人,眼睛都长在钱包上了!”

沈三娘抬头瞅了陈阿虾一眼,随后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个旧钱包,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纸币。然后一张一张递给陈阿虾。沈三娘说:“从紧日子里过出‘好日子’。”

太阳升高了,照得鱼鳞闪闪发光。鱼贩们的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及擦,只怕错过每一个主客。陈阿虾趁忙闲间隙,赶紧从车尾箱取出快餐盒,匆匆扒了几口饭。扒饭时,眼睛还时刻紧盯来往的顾客。

日上三竿时,鱼市更见热闹。餐馆老板、家庭主妇、美食博主、“海鲜代购”纷纷前来“抢鲜”,将原本就不甚宽阔的街道堵得满满当当。腥味、咸味、汗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这是渔港的味道,大海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

日头偏西,买卖声渐歇。海鲜大排档却越发红火,忙碌了一天的渔民、鱼贩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烤着生蚝,喝着啤酒,谈天气,说收成,讲流水。

暮色四合时,鱼市的灯火次第亮起,电灯、马灯、车灯在风中闪烁,照亮了食客们的脸,也照亮了摊主的脸。

陈阿虾蹲在船头,清点着一天的收获。

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像是在诉说着外罗鱼市的古老传说。

有人说,这鱼市里不仅藏着百姓的生计,还藏有鲜活的人间烟火。

赶海          李好 摄
身边的惊喜

□ 戴海波

暖暖的阳光,慵懒地拍打着生活;暖暖的生活,闲淡地推搡着精灵;暖暖的精灵,惬意地追赶着惊喜——原来,惊喜每天都在身边流淌,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不知何时起,我迷上了淘宝上那些淡雅别致的宝贝,尤其钟情于一抹素净的蓝色。起初,总央求同事帮忙代购,久了,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下定决心学着自己淘。同事格外热心,从挑选品牌、甄别宝贝、筛选商家,到与商家沟通、成功下单,一步步悉心指导。复杂的流程看得我眼花缭乱,学得更是心慌意乱,正欲放弃,同事关切的询问又至,干脆手把手示范起来。最终,虽只习得皮毛,于我已是足够。那一刻,惊喜悄然降临——热心的同事,璀璨的宝贝,连同这份暖意融融的生活本身,都成了惊喜的注脚。原来,惊喜真的无处不在!

与清洁阿姨的熟络,源于一次偶然。她的新手机闹钟“罢工”,我这个智能手机菜鸟竟误打误撞地给修好了。自那以后,阿姨便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每天都热情地帮我打扫这片本属私人的小天地,地板总是锃亮如新。推却不了那份真诚,我唯有报以感激的笑容,连声道谢。一天,阿姨捧着一大把鲜艳的红糖果,笑盈盈地走来,轻轻铺在我的桌上:“喜糖!沾沾喜气!”未等我道谢,她已轻盈地转身离开。我捧着这份喜庆的甜蜜,一连吃了好几颗,顿觉神清气爽。这份交心的喜悦,源于一次举手之劳的相助,收获的是温馨的回馈。原来,惊喜,有时需要自己主动播下善意的种子。

无论闲适还是忙碌,我总爱将那些或引人发笑、或引人深思的图片、文字、网址分享给我敬爱的恩师。而恩师,总会在不经意间回赠我几句暖心的话语。夜深人静时,这些字符跃入眼帘,一股暖流便涌遍全身,足以驱散夜的微寒。平安夜,送去诚挚的祝福,恩师乐呵呵地嘱咐:“以后要常联系啊!”我也笑了:“我们不是一直联系着么?”这份感恩的惊喜,源自一份恒久的牵挂。成长的引路人,暖心的问候,让平凡的日子也绽放秀美的光彩。原来,惊喜,就藏在你所珍视并记挂的人情里。

偶尔,桌上会悄然出现几包陌生的零食。我四处询问主人,至今未果。这份匿名的善意,我默默珍藏在心底,唯有每天为它的主人祈福,愿其一切安好。

有时,我会突发奇想:是否有一天,桌上会悄然绽放一束我最爱的蓝色妖姬?若有,那赠花之人,定有一颗如花般美丽而善良的心吧!

立体的祖国

□ 邓红琼

鹰群掠过祥云的时刻

青铜的轰鸣在长安街刻下烙印

八十道声波荡开历史的雾霭

刺刀尖上闪烁着卢沟晓月的寒霜

与平型关拂晓的曙光

履带碾过烽烟铸就的岁月

百团大军在钢铁洪流中重生

井冈山的竹杖化作导弹阵列

天安门城楼那声湘音

仍在每一道齿轮间共振

我试图用黄河的波涛丈量辉煌

长江却送来三峡大坝的合奏

当漠北的风电叶片割开云层

南海的钻井平台正写下蔚蓝诗行

一列高铁,撕开苍茫大地

我站在港珠澳大桥上

远眺山东舰长风破浪

开出新的海疆

当亿万心跳同步于北斗指针

展翅高飞的鸽子

正衔着橄榄枝穿越台海霞光

看,这立体的祖国啊!

正用战机拉烟的笔触

在蓝天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

每一粒微尘都带着五千年的动量

向银河系推送

属于所有星辰的中国方案

祖国的答卷

□ 刘海金

一声宣告,把五星红旗

从历史的册页里,轻轻扶起

我们攥着自力更生的火种

在空白的纸上

种出两弹一星的光

每一束锋芒都是写给和平的诗行

后来,高铁把群山的褶皱

熨成平直的线

桥在海上搭起彩虹的骨架

那些曾被称作天堑的地方

如今盛着车轮的轰鸣

地图上的界线,悄悄换了模样

中国速度在纸上

写下有力的注脚

泥泞被阳光晒干,长出康庄大道

老旧街巷的墙,爬满新的色彩

人们口袋里的温暖,慢慢溢出来

化作眼角的笑意

幸福不用刻意描述

就像墙角的花,在国庆的风里

自然而然地绽放

北斗把星光,缝进人间的导航

嫦娥在月亮上,刻下中国的偏旁

一粒种子,在实验室里醒着

一颗芯片,藏着千万次试错的微光

这些细碎的奇迹,都在说

我们怎样把梦想

一行行写进现实的土壤

今天,所有目光都朝着一个方向

这些诗行还带着奋斗的温度

新征程的号角正穿过广场

回响在每个人的心上

古韵三首

□ 肖文竹

雨夜携儿听琴

冲寒驱雨赴瑶庭,稚子琴心共此声。

天籁穿云珠海润,丝弦叠浪画堂萦。

指间千壑松涛起,波外几重江月倾。

愿得焦桐三尺木,他年清唳凤凰鸣。

教与育

深土无声抱柢温,千枝发秀自承恩。

海从溪涧初涵势,山在云霞未刻痕。

几度颠风凌弱植,十年细雨润灵根。

休言梁栋须参日,已见惊雷醒世门。

立命泥根数载坚,一朝破甲上青巅。

饮风餐露心怀远,蜕壳遗形态入玄。

振翼声传千嶂外,敛音身隐万株前。

居高未傲尘间事,月满枝头计岁弦。

中秋月(外一首)

□ 曹启正

一轮高悬的明月

赐予人间光芒

月圆之夜,一张张团聚的笑脸

洋溢着巨大的幸福

圆圆的中秋月

李白写过,杜甫写过

我也写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月亮都被写旧了

月光依旧洒满了亮堂堂的人间

看起来还是崭新的样子

我不知道搜索什么样的词语

夸赞它,歌颂它———

身在异乡,我在吟诵: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月满中秋

农历的列车

开进八月十五的站台停靠

绿叶为变红变黄做好了准备

次第从枝头撤退

动作优雅,从容,轻盈,自由

洒脱地与枝头别离

一封告别的信,被秋风寄出

柿子变红,变软

枫叶涨红了脸

菊花粉墨登场,成为新宠

稻谷金黄饱满,颗粒归仓

更多的花悄然退场

更多的瓜果找到归宿

草木把悲喜挂在眉梢

秋风的节奏

一天比一天猛烈

一些动物深挖洞穴,储备食粮

秋收的喜悦,盈满人间

中秋之夜

月亮又大又圆

紧随其后的日子是一天一天的月缺

圆满,有时也是一次完美退场

九 月

□ 邢继学

秋雨乍到

盛夏的浮躁尚未退却

屋檐下找不到片刻凉意

风铃昏昏欲睡

蔷薇仍在守望流年

我催促秋风

尽快将残余的阴霾一扫而光

从黑夜到黑夜

天空的惆怅依旧惆怅

瞬间划过的流星

没有留下轨迹和誓言

我借助心底的烛光

回眸落叶的五味杂陈

我将苦涩和孤寂嚼碎

悠然进入梦乡

与星辰共枕

赏丰盈肥美

赏 秋

□ 彭 健

摄影

大千世界尽堪恋,传神灵动刹那间。

惊鸿一瞥留久远,隽永定格光影翩。

琴兴

暮色绿水琴净心,泠泠七弦澄幽阴。

能使月明江流深,始信此音媲黄金。

秋月

一窗疏影桂香月,开门皓皓如积雪。

别是梅柳新标格,大千灵府为澄澈。

落照

秋花开尽夕阳红,白首浮生梦非空。

满林黄叶落霜枫,沾溉洽然影无踪。

赏秋

金风送爽佳气象,红叶销凝菊花黄。

蟹肥鱼腴莲子香,共向美味饕餮忙。

凭将秋色千姿芳,堪夺乾坤甲辉煌。

他年君若做玉皇,钦定此季为天堂。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