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 英魂不朽——写在第12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情。在这个庄严而深沉的日子里,我们驻足回望,听见历史的钟声在岁月长河中回响。

先烈精神如灯塔,照亮前路;如号角,催人奋进。从陵园前的缅怀到校园里的传承,从建设一线的拼搏到强军路上的担当……在珠海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赓续红色血脉早已化为行动,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激励着珠海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缅怀:热血铸丰碑

历史的书页,翻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长空,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就此拉开。珠海,这片地处海疆、毗邻港澳的战略要地,承受了外敌入侵的炮火。从1937年日军舰队在唐家至九洲海面逡巡,到1939年各岛屿相继沦陷,珠海的天空一度被硝烟笼罩。

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珠海的英雄儿女不曾低头,他们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书写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史诗——

邝任生创建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斗门点燃革命星火,通过讲学、办学、办刊,奔走乡野,将真理的种子撒向工农与青年心中;

邝任生烈士石雕像。(资料图片)

白马队在队长谭生率领下,以凤凰山为屏,在敌伪腹地神出鬼没,四年间歼敌逾千,缴获机枪二十余挺,以智勇双全留下一段抗战传奇;

共产党人柯麟以澳门镜湖医院为据点,秘密组织救援,救治大批抗日志士,使这里成为特殊战线上的生命驿站与情报枢纽;

南屏甄贤学校在战火中屹立不倒,成为救亡图存的红色堡垒,一批批学子走出课堂,奔赴民族解放的战场……

历史的风沙,掩不住黄杨山与凤凰山中那不曾熄灭的红色火种;岁月的长河,冲不淡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海上游击队等英勇武装的光辉战绩。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无数英雄以生命写就忠诚,以忠魂铸就信仰,共同筑起珠海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谱写了一曲永不褪色的英雄壮歌。

近代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长城。

守护:薪火永相传

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但珠海人民从未忘记长眠于此的英雄儿女。

凤凰山脚下,珠海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315位烈士的英名在此永驻。这里,不仅安放着烈士的忠骨,更守护着一段段不应被遗忘的记忆。

一段跨越98年的寻找,诉说着思念的绵长。吴乃川烈士在1925年的“香洲兵变”中牺牲,他的家人寻找了近一个世纪。得益于陈文团、徐云峰等热心人士的努力,这条寻亲路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在今年4月26日举行的狮山27烈士牺牲100周年纪念仪式上,吴乃川烈士的亲属专程从新加坡赶来。仪式后,陵园将一抔取自烈士墓的热土郑重交到亲人手中。

这抔土,承载的是沉甸甸的乡愁,连接的是跨越世纪的亲情,让忠魂终得归处,让思念落地生根。

徐云峰和他的同事们,十年如一日地奔走于珠海的烈士陵园之间。他们不仅帮助烈士寻亲,更挖掘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与相关单位联合创作了100集系列短视频《不能忘却的记忆》,让烈士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毗邻的珠海市革命史料陈列馆,如一位沉静的讲述者,通过一幅幅影像、一件件实物,将珠海从淇澳抗英到解放万山群岛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如今,珠海烈士陵园“两园一馆”已成为深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这里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400余场次,接待党员、群众5.3万余人次。

“祭奠英烈 珠港同行”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珠海烈士陵园举行。(资料图片)

红色基因,正以这样的方式,悄然注入城市血脉。

清明时节,香洲区文园小学的张乔森、张乔焜兄弟,用压岁钱购得千枝鲜花,在每一枝上认真写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并在陵园设立“公益献花点”。“鲜花免费,敬意无价。”他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道出新一代对先烈最纯真的感恩。

在曾历经万山海战的桂山岛上,澳门青年谭祥明与团队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营地手册中开设“桂山岛红色故事”专栏,木屋内悬挂桂山舰复原图,帐篷中设置“红色记忆角”,让游客在休憩之余,也能感受那段烽火岁月。“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真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谭祥明动情地说道。

赓续:奋进新时代

在珠海,红色的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光荣的‘红色前哨连’,屹立在伟大祖国的南海边……”这首激昂的歌声,时常在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营区回荡。自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以来,尽管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但中队战旗不倒、本色不变。“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已融入一代代“红连”官兵的血脉。

当台风“天鸽”“山竹”袭击珠海时,部队官兵逆风而行,在万山群岛深处接回滞留人员,在情侣南路徒手清障;在中国航展期间,他们每天执勤近10小时,用忠诚与汗水筑起安全屏障。他们用行动证明: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官兵正在进行重温队史活动。(资料图片)

今年3月15日,珠海大剧院广场上,280余名新兵庄严宣誓,开启他们的军旅生涯。来自斗门区的龙润泉作为“二次入伍”的代表动情地说:“每当想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岁月,想起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情谊,我就更加坚定了重返军营的决心!”他的话语,代表着珠海青年对保家卫国的深刻理解与自觉担当。

珠海的企业也以实际行动彰显着爱国拥军的担当。格力电器自2019年起已输送100余名优秀青年员工参军报国,同时有近1500名退役军人在企业各岗位发光发热;华发集团创新构建“入伍保留编制、在役跟踪培养、退伍定向安置”的全周期保障机制,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

一组数字见证珠海这座城市对强国强军事业的响亮回答:今年上半年,珠海全市超过3000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最终征集的新兵中,大学生比例高达94.9%,大学毕业生比例达77.6%。

回望历史,我们清晰看见:从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再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珠海儿女始终将先烈的理想铭记于心,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源源动力。

先烈已逝,精神永在。今日之珠海,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文字:陈奕樊 图片:吴长赋 梁冠贤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
山河铭记 英魂不朽——写在第12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
珠海特区报 2025-09-30 01:4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情。在这个庄严而深沉的日子里,我们驻足回望,听见历史的钟声在岁月长河中回响。

先烈精神如灯塔,照亮前路;如号角,催人奋进。从陵园前的缅怀到校园里的传承,从建设一线的拼搏到强军路上的担当……在珠海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赓续红色血脉早已化为行动,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激励着珠海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缅怀:热血铸丰碑

历史的书页,翻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长空,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就此拉开。珠海,这片地处海疆、毗邻港澳的战略要地,承受了外敌入侵的炮火。从1937年日军舰队在唐家至九洲海面逡巡,到1939年各岛屿相继沦陷,珠海的天空一度被硝烟笼罩。

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珠海的英雄儿女不曾低头,他们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书写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史诗——

邝任生创建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斗门点燃革命星火,通过讲学、办学、办刊,奔走乡野,将真理的种子撒向工农与青年心中;

邝任生烈士石雕像。(资料图片)

白马队在队长谭生率领下,以凤凰山为屏,在敌伪腹地神出鬼没,四年间歼敌逾千,缴获机枪二十余挺,以智勇双全留下一段抗战传奇;

共产党人柯麟以澳门镜湖医院为据点,秘密组织救援,救治大批抗日志士,使这里成为特殊战线上的生命驿站与情报枢纽;

南屏甄贤学校在战火中屹立不倒,成为救亡图存的红色堡垒,一批批学子走出课堂,奔赴民族解放的战场……

历史的风沙,掩不住黄杨山与凤凰山中那不曾熄灭的红色火种;岁月的长河,冲不淡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海上游击队等英勇武装的光辉战绩。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无数英雄以生命写就忠诚,以忠魂铸就信仰,共同筑起珠海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谱写了一曲永不褪色的英雄壮歌。

近代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长城。

守护:薪火永相传

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但珠海人民从未忘记长眠于此的英雄儿女。

凤凰山脚下,珠海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315位烈士的英名在此永驻。这里,不仅安放着烈士的忠骨,更守护着一段段不应被遗忘的记忆。

一段跨越98年的寻找,诉说着思念的绵长。吴乃川烈士在1925年的“香洲兵变”中牺牲,他的家人寻找了近一个世纪。得益于陈文团、徐云峰等热心人士的努力,这条寻亲路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在今年4月26日举行的狮山27烈士牺牲100周年纪念仪式上,吴乃川烈士的亲属专程从新加坡赶来。仪式后,陵园将一抔取自烈士墓的热土郑重交到亲人手中。

这抔土,承载的是沉甸甸的乡愁,连接的是跨越世纪的亲情,让忠魂终得归处,让思念落地生根。

徐云峰和他的同事们,十年如一日地奔走于珠海的烈士陵园之间。他们不仅帮助烈士寻亲,更挖掘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与相关单位联合创作了100集系列短视频《不能忘却的记忆》,让烈士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毗邻的珠海市革命史料陈列馆,如一位沉静的讲述者,通过一幅幅影像、一件件实物,将珠海从淇澳抗英到解放万山群岛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如今,珠海烈士陵园“两园一馆”已成为深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这里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400余场次,接待党员、群众5.3万余人次。

“祭奠英烈 珠港同行”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珠海烈士陵园举行。(资料图片)

红色基因,正以这样的方式,悄然注入城市血脉。

清明时节,香洲区文园小学的张乔森、张乔焜兄弟,用压岁钱购得千枝鲜花,在每一枝上认真写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并在陵园设立“公益献花点”。“鲜花免费,敬意无价。”他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道出新一代对先烈最纯真的感恩。

在曾历经万山海战的桂山岛上,澳门青年谭祥明与团队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营地手册中开设“桂山岛红色故事”专栏,木屋内悬挂桂山舰复原图,帐篷中设置“红色记忆角”,让游客在休憩之余,也能感受那段烽火岁月。“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真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谭祥明动情地说道。

赓续:奋进新时代

在珠海,红色的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光荣的‘红色前哨连’,屹立在伟大祖国的南海边……”这首激昂的歌声,时常在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营区回荡。自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以来,尽管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但中队战旗不倒、本色不变。“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已融入一代代“红连”官兵的血脉。

当台风“天鸽”“山竹”袭击珠海时,部队官兵逆风而行,在万山群岛深处接回滞留人员,在情侣南路徒手清障;在中国航展期间,他们每天执勤近10小时,用忠诚与汗水筑起安全屏障。他们用行动证明: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官兵正在进行重温队史活动。(资料图片)

今年3月15日,珠海大剧院广场上,280余名新兵庄严宣誓,开启他们的军旅生涯。来自斗门区的龙润泉作为“二次入伍”的代表动情地说:“每当想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岁月,想起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情谊,我就更加坚定了重返军营的决心!”他的话语,代表着珠海青年对保家卫国的深刻理解与自觉担当。

珠海的企业也以实际行动彰显着爱国拥军的担当。格力电器自2019年起已输送100余名优秀青年员工参军报国,同时有近1500名退役军人在企业各岗位发光发热;华发集团创新构建“入伍保留编制、在役跟踪培养、退伍定向安置”的全周期保障机制,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

一组数字见证珠海这座城市对强国强军事业的响亮回答:今年上半年,珠海全市超过3000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最终征集的新兵中,大学生比例高达94.9%,大学毕业生比例达77.6%。

回望历史,我们清晰看见:从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再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珠海儿女始终将先烈的理想铭记于心,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源源动力。

先烈已逝,精神永在。今日之珠海,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文字:陈奕樊 图片:吴长赋 梁冠贤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