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时,他们在伶仃洋守护“绿美明珠”

俯瞰万山群岛,担杆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碧波之中。这个面积13.2平方公里的海岛,因7座山峰连成一线,形似扁担而得名,更因为一个人的坚守而被人熟知。

担杆岛。

担杆岛是珠海最早迎接晨曦的地方,也是中秋佳节观赏“海上升明月”的绝佳位置。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担杆岛上的守护者们依然坚守岗位。

1989年,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从部队退伍的刘清伟成了岛上的一名护林员。36年来,他与担杆猴群形如一家,用半辈子坚守,诠释着家国情怀。

担杆岛猕猴自然保护区。

“中秋我们就在岛上,晚上大家坐下来聊聊天、赏赏月。”刘清伟已经记不清这是他在岛上度过的第几个中秋节了。他说,虽然海岛上没有城市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但有猕猴相伴,国泰民安、家国团圆,就是最好的过节氛围。

刘清伟。

清晨,五星红旗在担杆岛上冉冉升起,刘清伟和队友们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36年来,除恶劣天气外,岛上的升国旗仪式从未间断。10月1日国庆这天,刘清伟的心情格外不同:“升国旗,唱起歌来,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国庆节,心情格外振奋,干起活来都有劲。”

担杆岛猕猴。

升旗仪式结束后,刘清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摩托车引擎声响起,“猴王”又要去巡山了,那群猕猴正在山林里等待着他的到来。这是刘清伟和护林员们雷打不动的日常。

猴群。

台风“桦加沙”过境担杆岛后,岛上道路因大树倒伏需修复,房屋门窗、公路受损,水电供应一度中断。国庆中秋假期到来前,刘清伟一直忙着清除倒伏树枝、修复受损的房屋。作为保护区的护林员和猕猴保育员,刘清伟最牵挂的还是那些猕猴。“遇到台风,猴子会自己找地方躲起来,但台风过后食物肯定会减少,因此必须多投喂一些。”

台风过后,刘清伟和队员们在海岛清障。
刘清伟投喂猴子。

1989年10月2日,23岁的刘清伟登上担杆岛,成为这里第一个护林员和保育员。36年,以岛为家。如今担杆岛上的猕猴数量已从最初的不足300只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只,成为我国南部重要的猕猴种群栖息地以及国内研究猕猴原生地和发展史的重要基地。

刘清伟投喂猴群。
刘清伟投喂猴群。

除了猕猴,担杆岛上还有罗汉松、黄杨等珍稀植物。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些珍稀植物成为不法分子盗挖的目标。一棵罗汉松在黑市上可卖到数千元乃至数十万元,巨大的利润让不少人铤而走险。刘清伟毫不退缩,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和同事日日上山巡逻,驱赶不法分子,与盗挖者斗智斗勇。

国庆中秋假期,刘清伟在巡山。

有一次,一名盗挖者扬言,“只要那个刘队长上了山,我们就在山顶上活埋他。”面对威胁,他毫不畏惧:“只要我在这岛上一天,你们就休想从我的眼皮底下盗走一棵罗汉松!”

在刘清伟的守护下,岛上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漫步担杆岛,猕猴嬉戏山林,鹭鸟飞跃树林,悬崖上的罗汉松蔚然成景,不时可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腹海雕的矫健身姿。

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现在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华猕猴、蟒蛇、老鹰等3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已成为伶仃洋上的一颗“绿美明珠”。

三十六载光阴,刘清伟记不清得过多少奖,其中不乏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国家级荣誉,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内心那份坚守的初心从未改变。

月光洒在担杆岛的山路上,刘清伟和队员们巡山归来。海岛月正圆,照见一群守岛人无私的奉献。

文字:张伟宁 图片:梁冠贤 朱文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
中秋月圆时,他们在伶仃洋守护“绿美明珠”
观海融媒 2025-10-06 17:21

俯瞰万山群岛,担杆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碧波之中。这个面积13.2平方公里的海岛,因7座山峰连成一线,形似扁担而得名,更因为一个人的坚守而被人熟知。

担杆岛。

担杆岛是珠海最早迎接晨曦的地方,也是中秋佳节观赏“海上升明月”的绝佳位置。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担杆岛上的守护者们依然坚守岗位。

1989年,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从部队退伍的刘清伟成了岛上的一名护林员。36年来,他与担杆猴群形如一家,用半辈子坚守,诠释着家国情怀。

担杆岛猕猴自然保护区。

“中秋我们就在岛上,晚上大家坐下来聊聊天、赏赏月。”刘清伟已经记不清这是他在岛上度过的第几个中秋节了。他说,虽然海岛上没有城市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但有猕猴相伴,国泰民安、家国团圆,就是最好的过节氛围。

刘清伟。

清晨,五星红旗在担杆岛上冉冉升起,刘清伟和队友们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36年来,除恶劣天气外,岛上的升国旗仪式从未间断。10月1日国庆这天,刘清伟的心情格外不同:“升国旗,唱起歌来,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国庆节,心情格外振奋,干起活来都有劲。”

担杆岛猕猴。

升旗仪式结束后,刘清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摩托车引擎声响起,“猴王”又要去巡山了,那群猕猴正在山林里等待着他的到来。这是刘清伟和护林员们雷打不动的日常。

猴群。

台风“桦加沙”过境担杆岛后,岛上道路因大树倒伏需修复,房屋门窗、公路受损,水电供应一度中断。国庆中秋假期到来前,刘清伟一直忙着清除倒伏树枝、修复受损的房屋。作为保护区的护林员和猕猴保育员,刘清伟最牵挂的还是那些猕猴。“遇到台风,猴子会自己找地方躲起来,但台风过后食物肯定会减少,因此必须多投喂一些。”

台风过后,刘清伟和队员们在海岛清障。
刘清伟投喂猴子。

1989年10月2日,23岁的刘清伟登上担杆岛,成为这里第一个护林员和保育员。36年,以岛为家。如今担杆岛上的猕猴数量已从最初的不足300只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只,成为我国南部重要的猕猴种群栖息地以及国内研究猕猴原生地和发展史的重要基地。

刘清伟投喂猴群。
刘清伟投喂猴群。

除了猕猴,担杆岛上还有罗汉松、黄杨等珍稀植物。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些珍稀植物成为不法分子盗挖的目标。一棵罗汉松在黑市上可卖到数千元乃至数十万元,巨大的利润让不少人铤而走险。刘清伟毫不退缩,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和同事日日上山巡逻,驱赶不法分子,与盗挖者斗智斗勇。

国庆中秋假期,刘清伟在巡山。

有一次,一名盗挖者扬言,“只要那个刘队长上了山,我们就在山顶上活埋他。”面对威胁,他毫不畏惧:“只要我在这岛上一天,你们就休想从我的眼皮底下盗走一棵罗汉松!”

在刘清伟的守护下,岛上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漫步担杆岛,猕猴嬉戏山林,鹭鸟飞跃树林,悬崖上的罗汉松蔚然成景,不时可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腹海雕的矫健身姿。

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现在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华猕猴、蟒蛇、老鹰等3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已成为伶仃洋上的一颗“绿美明珠”。

三十六载光阴,刘清伟记不清得过多少奖,其中不乏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国家级荣誉,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内心那份坚守的初心从未改变。

月光洒在担杆岛的山路上,刘清伟和队员们巡山归来。海岛月正圆,照见一群守岛人无私的奉献。

文字:张伟宁 图片:梁冠贤 朱文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