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吃点凉拌菜开胃又解暑,然而有广东人却因一份凉拌菜陷入“尿毒症”的恐慌,甚至“可能要终身透析”,这是怎么回事?
01
一盘隔夜凉拌菜下肚
男子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日前,冯先生下班路过超市,看到凉菜柜里还剩最后一份打折的凉拌手撕鸡,便买回家放入冰箱,次日才食用。
几小时后,他开始剧烈腹痛、频繁水样泻。冯先生以为吃错东西,导致了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拉了三天,口服药一直没有好。”
等到第二天,他腿软到走不动路,水样便根本无法控制。在社康开了口服药后,症状仍无法缓解。
第三天,冯先生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肌肉抽搐、口干舌燥,最让他恐惧的是——他一整天都没有排尿。
情况越来越不妥,他立刻前往附近医院急诊。尽管接受了输液治疗,病情仍未好转。
血检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他的肌酐值高达960μmol/L(正常值应低于100μmol/L),医生初诊怀疑为“尿毒症”,并建议他接受进一步检查确认。
如果真的是,他可能需要终身透析甚至肾移植。
冯先生辗转来到深圳市某医院肾内科,接受了肾脏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冯先生的双肾并没有萎缩,结构完好,这表明不存在慢性肾病基础,而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医疗团队迅速展开抢救:快速补液纠正脱水、静脉补充电解质、抗炎保护肠黏膜。
当天补液后,冯先生就恢复了排尿。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冯先生肌酐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康复出院。
吃错东西拉肚子看似平常,为什么会导致肾衰竭呢?
02
医生详解腹泻为何引发肾衰竭
接诊医生解释,人体在严重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导致肾脏血流急剧减少,滤过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可以把肾脏想象成一个精密的滤水壶。当进水量严重不足时,滤水壶就无法正常工作。”
他进一步说明,肾脏本身有自动调节功能,能应对轻微的血压变化。
但严重脱水会导致血压过低,使这套调节功能“失灵”,肾小管细胞因缺血和缺氧而坏死,从而发生急性肾衰竭。“幸好冯先生来得及时,再拖一两周,肾脏可能就真的‘罢工’了。”
医生特别提醒:应警惕腹泻后的危险信号——一天尿量少于400毫升(约一瓶矿泉水)、口干、眼窝凹陷、站立不稳。
医生强调,腹泻时不能只喝白水,而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稀释体内电解质,加重肾脏负担。“切勿硬扛,必要时应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所以别把腹泻当小事!一旦拉到口干、站不稳或是一天尿量少于一瓶矿泉水,千万别硬扛,及时就医,才能守住肾脏健康,避免小毛病拖出大问题!
03
所谓“隔夜菜”
并不是单单指当天吃剩下放到第二天的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田艳涛提醒:饭菜放8小时以上就算隔夜,时间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以下3种隔夜菜对身体的隐藏危害较大,注意吃不完最好倒掉↓↓↓
04
这样处理
隔夜菜也能安心吃
其实,隔夜菜安不安全、能否食用关键在于储存条件。
如果能保证良好的储存条件,减少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有些隔夜菜依旧可以上桌食用;但若是储存不当,一些食物可能只放了短短数小时,也可能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后对健康很不利。
隔夜菜要怎么吃才健康?
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现炒的肉菜是很少会含有亚硝酸盐的,除非是腌制肉。因为腌制肉在制作时,会添加(亚)硝酸盐,来延长保质期,增加风味,保持粉红的颜色。
而叶菜类在生长的过程中,叶菜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和人为施放的氮肥。这些氮素构成了叶菜中的硝酸盐成分。
在烹饪过后,叶菜本身的酶被杀灭了,但细菌大量繁殖(尤其在常温放置下),很多细菌都能够产生硝酸还原酶,能将叶菜自带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在一餐中注定要剩菜时,应优先将蔬菜都吃完,肉类荤菜吃不完的可以留到下一顿。具体可以参照下面这个保存时间排行榜:
绿叶蔬菜:保存时间0天(凉拌菜更要尽快吃完);
主食:保存时间1至2天;
畜禽肉类荤菜: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
趁热放冰箱
剩饭、剩菜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菌滋生的风险就越大;而且,其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通过正常家庭烹饪可能无法杀灭。
所以,等菜品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大家就可以用保鲜盒分装好放冰箱了,别等到彻底凉了再放。
剩菜放冰箱,位置也很关键
生熟分开,可以避免生食中携带的一些寄生虫、细菌在取用时掉落到剩饭菜等熟食上,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①冷藏区的上层:可以放吃剩的饭菜和别的熟食;
②冷藏区的中间:适合放水果、蔬菜;
③最下层的恒温冷藏区:可以放蛋类、乳制品、豆制品以及当日要吃的肉。
吃前彻底加热
剩饭菜在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特别是肉类。彻底加热指的是把菜整体加热到100℃,并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为了避免受热不均的情况,大家可以用筷子、叉子等工具看一下食物的内部,确定里面都热透了再出锅。
尤其是夏天,剩菜一定要冷藏,偶尔吃一吃,问题不大,但不建议长期吃哦!
快转发这条推文到家庭群
让家人们学会科学处理隔夜菜,吃得更健康
国庆期间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吃点凉拌菜开胃又解暑,然而有广东人却因一份凉拌菜陷入“尿毒症”的恐慌,甚至“可能要终身透析”,这是怎么回事?
01
一盘隔夜凉拌菜下肚
男子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日前,冯先生下班路过超市,看到凉菜柜里还剩最后一份打折的凉拌手撕鸡,便买回家放入冰箱,次日才食用。
几小时后,他开始剧烈腹痛、频繁水样泻。冯先生以为吃错东西,导致了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拉了三天,口服药一直没有好。”
等到第二天,他腿软到走不动路,水样便根本无法控制。在社康开了口服药后,症状仍无法缓解。
第三天,冯先生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肌肉抽搐、口干舌燥,最让他恐惧的是——他一整天都没有排尿。
情况越来越不妥,他立刻前往附近医院急诊。尽管接受了输液治疗,病情仍未好转。
血检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他的肌酐值高达960μmol/L(正常值应低于100μmol/L),医生初诊怀疑为“尿毒症”,并建议他接受进一步检查确认。
如果真的是,他可能需要终身透析甚至肾移植。
冯先生辗转来到深圳市某医院肾内科,接受了肾脏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冯先生的双肾并没有萎缩,结构完好,这表明不存在慢性肾病基础,而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医疗团队迅速展开抢救:快速补液纠正脱水、静脉补充电解质、抗炎保护肠黏膜。
当天补液后,冯先生就恢复了排尿。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冯先生肌酐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康复出院。
吃错东西拉肚子看似平常,为什么会导致肾衰竭呢?
02
医生详解腹泻为何引发肾衰竭
接诊医生解释,人体在严重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导致肾脏血流急剧减少,滤过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可以把肾脏想象成一个精密的滤水壶。当进水量严重不足时,滤水壶就无法正常工作。”
他进一步说明,肾脏本身有自动调节功能,能应对轻微的血压变化。
但严重脱水会导致血压过低,使这套调节功能“失灵”,肾小管细胞因缺血和缺氧而坏死,从而发生急性肾衰竭。“幸好冯先生来得及时,再拖一两周,肾脏可能就真的‘罢工’了。”
医生特别提醒:应警惕腹泻后的危险信号——一天尿量少于400毫升(约一瓶矿泉水)、口干、眼窝凹陷、站立不稳。
医生强调,腹泻时不能只喝白水,而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稀释体内电解质,加重肾脏负担。“切勿硬扛,必要时应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所以别把腹泻当小事!一旦拉到口干、站不稳或是一天尿量少于一瓶矿泉水,千万别硬扛,及时就医,才能守住肾脏健康,避免小毛病拖出大问题!
03
所谓“隔夜菜”
并不是单单指当天吃剩下放到第二天的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田艳涛提醒:饭菜放8小时以上就算隔夜,时间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以下3种隔夜菜对身体的隐藏危害较大,注意吃不完最好倒掉↓↓↓
04
这样处理
隔夜菜也能安心吃
其实,隔夜菜安不安全、能否食用关键在于储存条件。
如果能保证良好的储存条件,减少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有些隔夜菜依旧可以上桌食用;但若是储存不当,一些食物可能只放了短短数小时,也可能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后对健康很不利。
隔夜菜要怎么吃才健康?
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现炒的肉菜是很少会含有亚硝酸盐的,除非是腌制肉。因为腌制肉在制作时,会添加(亚)硝酸盐,来延长保质期,增加风味,保持粉红的颜色。
而叶菜类在生长的过程中,叶菜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和人为施放的氮肥。这些氮素构成了叶菜中的硝酸盐成分。
在烹饪过后,叶菜本身的酶被杀灭了,但细菌大量繁殖(尤其在常温放置下),很多细菌都能够产生硝酸还原酶,能将叶菜自带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在一餐中注定要剩菜时,应优先将蔬菜都吃完,肉类荤菜吃不完的可以留到下一顿。具体可以参照下面这个保存时间排行榜:
绿叶蔬菜:保存时间0天(凉拌菜更要尽快吃完);
主食:保存时间1至2天;
畜禽肉类荤菜: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
趁热放冰箱
剩饭、剩菜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菌滋生的风险就越大;而且,其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通过正常家庭烹饪可能无法杀灭。
所以,等菜品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大家就可以用保鲜盒分装好放冰箱了,别等到彻底凉了再放。
剩菜放冰箱,位置也很关键
生熟分开,可以避免生食中携带的一些寄生虫、细菌在取用时掉落到剩饭菜等熟食上,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①冷藏区的上层:可以放吃剩的饭菜和别的熟食;
②冷藏区的中间:适合放水果、蔬菜;
③最下层的恒温冷藏区:可以放蛋类、乳制品、豆制品以及当日要吃的肉。
吃前彻底加热
剩饭菜在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特别是肉类。彻底加热指的是把菜整体加热到100℃,并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为了避免受热不均的情况,大家可以用筷子、叉子等工具看一下食物的内部,确定里面都热透了再出锅。
尤其是夏天,剩菜一定要冷藏,偶尔吃一吃,问题不大,但不建议长期吃哦!
快转发这条推文到家庭群
让家人们学会科学处理隔夜菜,吃得更健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