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技术落地金湾 金湾提前落子“决胜材料”打造新质生产力样本

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金属有机框架(MOF)领域时,这项被誉为“21世纪决定性材料”的尖端科技,已在珠海金湾区悄然扎根。广东碳语新材料有限公司携全球领先的MOF量产技术落户金帆科技园,这背后,是金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招商“双轮驱动”的精准布局。一家“种子独角兽”,正将诺贝尔实验室的梦想转化为年产值亿元的产业现实,为金湾打造新质生产力注入硬核动能。

碳语新材公司展厅

诺奖技术与产业浪潮的“金湾相遇”

金属有机框架(MOF)因极高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在能源储存、碳捕集等领域被寄予厚望。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该领域三位科学家,瞬间点燃全球对MOF材料的关注。而早在奖项揭晓之前,金湾区就已前瞻性地布局这一赛道——成功引进中国首家实现MOF吨级规模化出货的企业“碳语新材料”。

作为一家拥有61项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碳语新材的技术实力与诺奖成果高度同频。企业研发团队生动地比喻:“MOF材料只需少量即可覆盖巨大表面积,好比用一块方糖大小的材料铺满整个足球场。”这一特性使其在空调应用中可降低40%电耗,在锂电池中可大幅提升离子传导效率,并成为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材料。同时,MOF在二氧化碳捕获、特气分离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力推动新能源等行业向低碳转型。

碳语新材研发人员在做实验

金湾区与碳语新材的合作,是区域战略眼光与科技前沿的深度共振。作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新材料类第二名,碳语新材正是金湾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理想标的。企业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MOF材料项目,不仅具备可观产值,更将撬动锂电池、环保、二氧化碳利用等多条赛道,带动金湾新能源产业集群整体升级。

碳语新材生产环节

园区赋能构筑产业发展“强磁场”

碳语新材的落户并非偶然。拥有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和园区内污水处理站,这是金帆科技园吸引碳语落地的优势所在。

作为金湾区产业孵化的新载体,金帆科技园正以专业化服务构建创新生态。截至2025年10月,金帆科技园已成功引进广东碳语新材料等8家科技企业,另有2家企业拟签约,并重点跟进广东福肯科技二类医疗器械等3个优质项目。

这一成绩源于园区从“管理者”到“服务商”的定位升级。金帆科技园创新构建“一企一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管家式”服务覆盖从项目洽谈到投产运营全流程。在硬件支撑上,GMP厂房、甲类仓库、污水处理站及天然气接入等设施,精准匹配生物医药、新材料企业的特殊需求;在服务赋能上,联合工商银行推出“园区贷”专属金融方案,同步提供装修免租期、产业基金对接、工商代办、人才公寓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产业服务+金融支撑”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金帆科技园

全域招商与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金帆科技园的精细化服务,正是金湾区产业招商体系的缩影。作为区属国企的金航集团,今年已累计新招引项目22个,新增去化面积12.50万㎡,计划投资总额约5亿元,预计年总产值超35亿元。其中在一季度集中签约的鹏远储能二期、广东丸美生物等8家重点企业,展现了金湾对优质项目的强大吸引力。目前集团重点在谈项目达32个,意向租赁面积超12万㎡,盈科电容、新济药业等一批高成长性项目蓄势待发。

放大至全区视野,金湾招商引资呈现强劲态势。2025年1-9月,全区新签约项目达125个,总投资额约295.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91.4亿元。日清食品旗舰工厂、晶芯科技Mini/Micro LED生产基地等一批十亿级项目纷纷落户,精准卡位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赛道。更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以来全区纳入市招商平台项目已达390个,总投资额突破1050亿元,其中140个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纳统161.2亿元,制造业投资占比高达90.4%——这份成绩单,印证了金湾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

 从碳语新材料将诺奖技术转化为产业动能,到金帆科技园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再到全区招商引资形成千亿级项目集群,无不透露出一个信号:在新质生产力的竞赛中,金湾正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金湾区用一场“科技创新+产业招商”的协同作战,推动区域经济从“金湾制造”到“金湾智造”的华丽跃迁。

 

文字:詹燕超 图片:饶梓麟 编辑:詹燕超 责任编辑:杨文俊
诺贝尔奖技术落地金湾 金湾提前落子“决胜材料”打造新质生产力样本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2025-10-09 21:03

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金属有机框架(MOF)领域时,这项被誉为“21世纪决定性材料”的尖端科技,已在珠海金湾区悄然扎根。广东碳语新材料有限公司携全球领先的MOF量产技术落户金帆科技园,这背后,是金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招商“双轮驱动”的精准布局。一家“种子独角兽”,正将诺贝尔实验室的梦想转化为年产值亿元的产业现实,为金湾打造新质生产力注入硬核动能。

碳语新材公司展厅

诺奖技术与产业浪潮的“金湾相遇”

金属有机框架(MOF)因极高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在能源储存、碳捕集等领域被寄予厚望。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该领域三位科学家,瞬间点燃全球对MOF材料的关注。而早在奖项揭晓之前,金湾区就已前瞻性地布局这一赛道——成功引进中国首家实现MOF吨级规模化出货的企业“碳语新材料”。

作为一家拥有61项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碳语新材的技术实力与诺奖成果高度同频。企业研发团队生动地比喻:“MOF材料只需少量即可覆盖巨大表面积,好比用一块方糖大小的材料铺满整个足球场。”这一特性使其在空调应用中可降低40%电耗,在锂电池中可大幅提升离子传导效率,并成为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材料。同时,MOF在二氧化碳捕获、特气分离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力推动新能源等行业向低碳转型。

碳语新材研发人员在做实验

金湾区与碳语新材的合作,是区域战略眼光与科技前沿的深度共振。作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新材料类第二名,碳语新材正是金湾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理想标的。企业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MOF材料项目,不仅具备可观产值,更将撬动锂电池、环保、二氧化碳利用等多条赛道,带动金湾新能源产业集群整体升级。

碳语新材生产环节

园区赋能构筑产业发展“强磁场”

碳语新材的落户并非偶然。拥有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和园区内污水处理站,这是金帆科技园吸引碳语落地的优势所在。

作为金湾区产业孵化的新载体,金帆科技园正以专业化服务构建创新生态。截至2025年10月,金帆科技园已成功引进广东碳语新材料等8家科技企业,另有2家企业拟签约,并重点跟进广东福肯科技二类医疗器械等3个优质项目。

这一成绩源于园区从“管理者”到“服务商”的定位升级。金帆科技园创新构建“一企一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管家式”服务覆盖从项目洽谈到投产运营全流程。在硬件支撑上,GMP厂房、甲类仓库、污水处理站及天然气接入等设施,精准匹配生物医药、新材料企业的特殊需求;在服务赋能上,联合工商银行推出“园区贷”专属金融方案,同步提供装修免租期、产业基金对接、工商代办、人才公寓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产业服务+金融支撑”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金帆科技园

全域招商与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金帆科技园的精细化服务,正是金湾区产业招商体系的缩影。作为区属国企的金航集团,今年已累计新招引项目22个,新增去化面积12.50万㎡,计划投资总额约5亿元,预计年总产值超35亿元。其中在一季度集中签约的鹏远储能二期、广东丸美生物等8家重点企业,展现了金湾对优质项目的强大吸引力。目前集团重点在谈项目达32个,意向租赁面积超12万㎡,盈科电容、新济药业等一批高成长性项目蓄势待发。

放大至全区视野,金湾招商引资呈现强劲态势。2025年1-9月,全区新签约项目达125个,总投资额约295.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91.4亿元。日清食品旗舰工厂、晶芯科技Mini/Micro LED生产基地等一批十亿级项目纷纷落户,精准卡位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赛道。更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以来全区纳入市招商平台项目已达390个,总投资额突破1050亿元,其中140个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纳统161.2亿元,制造业投资占比高达90.4%——这份成绩单,印证了金湾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

 从碳语新材料将诺奖技术转化为产业动能,到金帆科技园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再到全区招商引资形成千亿级项目集群,无不透露出一个信号:在新质生产力的竞赛中,金湾正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金湾区用一场“科技创新+产业招商”的协同作战,推动区域经济从“金湾制造”到“金湾智造”的华丽跃迁。

 

文字:詹燕超 图片:饶梓麟 编辑:詹燕超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