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一名男子因意外收到公司错汇的巨款(相当于其平常薪水的330倍)后辞职潜逃,涉事公司起诉追讨,案件历时三年。近日,法院裁定公司败诉,无法通过刑事途径追讨款项,引发舆论关注。
据《扬子晚报》报道,涉事男子是智利一食品公司的行政助理,月薪约50万智利比索(约3747元人民币)。但在2022年5月,公司却错误地将1亿6500万智利比索(约123.6万元人民币)存入他的账户。
据公司所述,该男子曾口头承诺会归还款项,但三天后突然提交辞职信,随后失联。公司随即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涉嫌盗窃。
不过,经过长达三年的法律战,智利圣地亚哥法院在近日做出判决:驳回了该公司的指控,裁定员工的行为不构成“盗窃”,而是“未经授权的收取”。
法院认为,该员工最初报告了公司的支付错误,但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如冻结账户)来阻止资金转移,负有部分责任,因此他有权保留这笔钱。该员工无需退款,也不受刑事处罚。
涉事公司对判决结果不满,通过声明表示将寻求撤销判决,并动用一切法律手段,力求追回误发的款项。
智利一名男子因意外收到公司错汇的巨款(相当于其平常薪水的330倍)后辞职潜逃,涉事公司起诉追讨,案件历时三年。近日,法院裁定公司败诉,无法通过刑事途径追讨款项,引发舆论关注。
据《扬子晚报》报道,涉事男子是智利一食品公司的行政助理,月薪约50万智利比索(约3747元人民币)。但在2022年5月,公司却错误地将1亿6500万智利比索(约123.6万元人民币)存入他的账户。
据公司所述,该男子曾口头承诺会归还款项,但三天后突然提交辞职信,随后失联。公司随即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涉嫌盗窃。
不过,经过长达三年的法律战,智利圣地亚哥法院在近日做出判决:驳回了该公司的指控,裁定员工的行为不构成“盗窃”,而是“未经授权的收取”。
法院认为,该员工最初报告了公司的支付错误,但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如冻结账户)来阻止资金转移,负有部分责任,因此他有权保留这笔钱。该员工无需退款,也不受刑事处罚。
涉事公司对判决结果不满,通过声明表示将寻求撤销判决,并动用一切法律手段,力求追回误发的款项。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