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索未知到守护人民健康 大科学装置具有三大“硬核”本领
10月1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成功落位安装的杜瓦底座。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增加,一起了解大科学装置的三大硬核本领。

硬核本领一:从0到1 挑战根本性科学问题

大科学装置代表着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是探索未知、挑战根本科学问题的“国之重器”。

中国要想在基础研究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就必须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拓展极限探测能力,实现对根本性科学规律的突破。“中国天眼”、江门中微子实验等大科学装置,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硬核本领二:创新策源 催生颠覆性技术突破

大科学装置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能够催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可以研究材料的内部应力,为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制造提供关键数据。利用大科学装置平台,还能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为我国在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强大工具,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硬核本领三:关切民生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大科学装置看似高大上,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借助大科学装置解析蛋白质结构,可以更快地设计出针对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特效药。源于粒子加速器的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能更精准地杀死癌细胞。同步辐射等技术可用于开发更灵敏的医学成像设备,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朴表示,大科学装置不但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竞争力,它同时也可以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方便、更便捷、更安全。所以投资大科学装置不单是投资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投资人民和人类的福祉,关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关新闻:

我国离实现“人造太阳”还有多远?

答案就在这个“最强实验室”里

核聚变发电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在安徽合肥科学岛,有三个核聚变装置正在建设和运行中,堪称中国聚变研究的“最强实验室”。就在国庆假期,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开启全面组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也进行了环向场磁体线圈盒的正式交付。

中国可控核聚变天团是指: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老大哥”EAST,外号“人造太阳”。太阳靠引力让氢“挤压”成氦,而该装置就用全超导磁体造了个“磁场牢笼”,它像无形的大手托住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复刻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能让1亿度等离子体稳定运行上千秒,从理论上证明了核聚变的可行性。

“中坚力量”BEST,和“前辈”EAST比,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它能用更强的磁场“压缩”聚变空间,把等离子体约束得更密集,聚变功率密度反而比传统装置提升3倍。“小” 不是缺点,而是为了让核聚变从实验室的“理论”,真正变成能落地的“工程”。它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2030年演示核聚变发电,用核聚变的能量点亮第一盏灯。

“硬核技术工坊”CRAFT,为了将来真正实现核聚变商用发电,专“啃”未来聚变堆建设中的“卡脖子”技术,负责把实验室里的想法变成真家伙。比如制造能扛住火箭尾焰10倍极端高温的偏滤器、高性能的超导磁体部件,还有燃料循环系统等,为未来的示范堆、商用堆提供成熟的技术和部件支持,让核聚变能源从“能亮灯”真正变成“能供电”,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变能源送进千家万户。

版面图:珠海特区报
图片:新华社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莫海晖
从探索未知到守护人民健康 大科学装置具有三大“硬核”本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3 00:27
10月1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成功落位安装的杜瓦底座。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增加,一起了解大科学装置的三大硬核本领。

硬核本领一:从0到1 挑战根本性科学问题

大科学装置代表着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是探索未知、挑战根本科学问题的“国之重器”。

中国要想在基础研究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就必须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拓展极限探测能力,实现对根本性科学规律的突破。“中国天眼”、江门中微子实验等大科学装置,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硬核本领二:创新策源 催生颠覆性技术突破

大科学装置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能够催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可以研究材料的内部应力,为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制造提供关键数据。利用大科学装置平台,还能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为我国在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强大工具,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硬核本领三:关切民生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大科学装置看似高大上,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借助大科学装置解析蛋白质结构,可以更快地设计出针对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特效药。源于粒子加速器的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能更精准地杀死癌细胞。同步辐射等技术可用于开发更灵敏的医学成像设备,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朴表示,大科学装置不但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竞争力,它同时也可以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方便、更便捷、更安全。所以投资大科学装置不单是投资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投资人民和人类的福祉,关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关新闻:

我国离实现“人造太阳”还有多远?

答案就在这个“最强实验室”里

核聚变发电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在安徽合肥科学岛,有三个核聚变装置正在建设和运行中,堪称中国聚变研究的“最强实验室”。就在国庆假期,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开启全面组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也进行了环向场磁体线圈盒的正式交付。

中国可控核聚变天团是指: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老大哥”EAST,外号“人造太阳”。太阳靠引力让氢“挤压”成氦,而该装置就用全超导磁体造了个“磁场牢笼”,它像无形的大手托住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复刻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能让1亿度等离子体稳定运行上千秒,从理论上证明了核聚变的可行性。

“中坚力量”BEST,和“前辈”EAST比,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它能用更强的磁场“压缩”聚变空间,把等离子体约束得更密集,聚变功率密度反而比传统装置提升3倍。“小” 不是缺点,而是为了让核聚变从实验室的“理论”,真正变成能落地的“工程”。它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2030年演示核聚变发电,用核聚变的能量点亮第一盏灯。

“硬核技术工坊”CRAFT,为了将来真正实现核聚变商用发电,专“啃”未来聚变堆建设中的“卡脖子”技术,负责把实验室里的想法变成真家伙。比如制造能扛住火箭尾焰10倍极端高温的偏滤器、高性能的超导磁体部件,还有燃料循环系统等,为未来的示范堆、商用堆提供成熟的技术和部件支持,让核聚变能源从“能亮灯”真正变成“能供电”,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变能源送进千家万户。

版面图:珠海特区报
图片:新华社 编辑:陶哲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