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0月18日为“世界乳腺癌宣传日”。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而体检报告中“乳腺结节”这一项也常让不少女性心生担忧。有人误信美容院的“乳腺按摩”“精油排毒”,寄希望于“疏通”改善,也有人因此陷入过度恐慌。乳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它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方法是真正科学有效的?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乳腺病科主任彭培建。
肥胖与激素波动
是乳腺癌的重要推手
彭培建介绍,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肥胖女性由于体内脂肪组织较多,除了卵巢分泌外,脂肪本身也能产生一定量的雌激素。这种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再加上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容易对乳腺组织造成慢性刺激,从而诱发癌变。
除了肥胖外,初潮早、绝经晚、未婚未育或哺乳时间短、有乳腺癌家族史及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者,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彭培建提醒,这类女性应更加重视定期筛查和体重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绝症”。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接近90%。如今,乳腺癌更像一种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的机会非常高。彭培建建议,普通女性从40岁起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筛查,而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岁,并根据医生建议增加筛查频率。
乳腺结节大多为良性
恐慌与忽视都不可取
体检报告中的“乳腺结节”并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描述。彭培建解释,乳腺结节可能由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良性病变引起,只有极少数会发生恶变。绝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不必一听到“结节”就惊慌失措,也不能因为“很多人都有”而掉以轻心。
医生通常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判断。1至3级多为良性,只需定期复查;4级提示存在恶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活检;5级则高度怀疑为恶性,需尽快确诊并治疗。结节的风险评估,不仅取决于影像学表现,还与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及内分泌状态有关。
影响乳腺结节癌变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环境致癌物暴露、超重肥胖以及长期精神压力。彭培建指出,现代女性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情绪紧张,容易造成内分泌紊乱,间接增加乳腺疾病风险。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和良好心态,是维护乳腺健康的重要基础。
警惕“乳腺按摩”误区
可能适得其反
市面上不少美容院打着“乳腺排毒”“精油疏通”的旗号,声称能预防或治疗乳腺结节。彭培建指出,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乳腺结节的形成与激素水平、遗传和情绪状态等多重因素有关,并非因为“堵塞不通”导致。通过按摩或推拿并不能疏通所谓的“淋巴通道”,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我们在临床中也遇到不少患者,在接受美容院的乳腺按摩后,出现乳房肿痛、结节增大甚至病情恶化的情况。”彭培建表示,一些精油产品成分不明,若含有激素类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雌激素吸收过多,对乳腺组织造成刺激,使结节增生甚至恶变。
更严重的是,对于已经存在恶性结节的女性,按摩不但无益,还可能加速肿瘤扩散。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流和淋巴循环,促进癌细胞扩散;若结节在强力手法下被推破,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外溢,造成局部浸润与转移。彭培建提醒,任何乳腺异常都应在正规医院就诊,通过彩超或钼靶检查明确性质,切勿相信美容或保健机构的宣传。
定期筛查与自查
是最好的“防护网”
乳腺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彭培建建议,普通女性40岁后每年应做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高危人群可提前并增加筛查频率。对于年轻女性,彩超检查无辐射且无痛,是了解乳腺结构和发现结节的有效方式;而钼靶检查能发现一些微小钙化或超声难以识别的病变,两者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结节性质。
日常生活中,女性还应学会乳房自我检查。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3至5天进行一次,通过对比左右乳房的形态、皮肤和乳头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如果出现乳头流出血性分泌物、乳头内陷或偏向、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酒窝征,或在腋窝摸到硬块,都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彭培建强调:“乳腺健康不能靠按摩和保健品,而是要靠科学检查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真正了解身体、主动体检,才能让乳腺疾病远离自己。”


每年10月18日为“世界乳腺癌宣传日”。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而体检报告中“乳腺结节”这一项也常让不少女性心生担忧。有人误信美容院的“乳腺按摩”“精油排毒”,寄希望于“疏通”改善,也有人因此陷入过度恐慌。乳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它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方法是真正科学有效的?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乳腺病科主任彭培建。
肥胖与激素波动
是乳腺癌的重要推手
彭培建介绍,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肥胖女性由于体内脂肪组织较多,除了卵巢分泌外,脂肪本身也能产生一定量的雌激素。这种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再加上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容易对乳腺组织造成慢性刺激,从而诱发癌变。
除了肥胖外,初潮早、绝经晚、未婚未育或哺乳时间短、有乳腺癌家族史及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者,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彭培建提醒,这类女性应更加重视定期筛查和体重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绝症”。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接近90%。如今,乳腺癌更像一种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的机会非常高。彭培建建议,普通女性从40岁起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筛查,而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岁,并根据医生建议增加筛查频率。
乳腺结节大多为良性
恐慌与忽视都不可取
体检报告中的“乳腺结节”并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描述。彭培建解释,乳腺结节可能由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良性病变引起,只有极少数会发生恶变。绝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不必一听到“结节”就惊慌失措,也不能因为“很多人都有”而掉以轻心。
医生通常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判断。1至3级多为良性,只需定期复查;4级提示存在恶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活检;5级则高度怀疑为恶性,需尽快确诊并治疗。结节的风险评估,不仅取决于影像学表现,还与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及内分泌状态有关。
影响乳腺结节癌变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环境致癌物暴露、超重肥胖以及长期精神压力。彭培建指出,现代女性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情绪紧张,容易造成内分泌紊乱,间接增加乳腺疾病风险。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和良好心态,是维护乳腺健康的重要基础。
警惕“乳腺按摩”误区
可能适得其反
市面上不少美容院打着“乳腺排毒”“精油疏通”的旗号,声称能预防或治疗乳腺结节。彭培建指出,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乳腺结节的形成与激素水平、遗传和情绪状态等多重因素有关,并非因为“堵塞不通”导致。通过按摩或推拿并不能疏通所谓的“淋巴通道”,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我们在临床中也遇到不少患者,在接受美容院的乳腺按摩后,出现乳房肿痛、结节增大甚至病情恶化的情况。”彭培建表示,一些精油产品成分不明,若含有激素类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雌激素吸收过多,对乳腺组织造成刺激,使结节增生甚至恶变。
更严重的是,对于已经存在恶性结节的女性,按摩不但无益,还可能加速肿瘤扩散。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流和淋巴循环,促进癌细胞扩散;若结节在强力手法下被推破,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外溢,造成局部浸润与转移。彭培建提醒,任何乳腺异常都应在正规医院就诊,通过彩超或钼靶检查明确性质,切勿相信美容或保健机构的宣传。
定期筛查与自查
是最好的“防护网”
乳腺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彭培建建议,普通女性40岁后每年应做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高危人群可提前并增加筛查频率。对于年轻女性,彩超检查无辐射且无痛,是了解乳腺结构和发现结节的有效方式;而钼靶检查能发现一些微小钙化或超声难以识别的病变,两者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结节性质。
日常生活中,女性还应学会乳房自我检查。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3至5天进行一次,通过对比左右乳房的形态、皮肤和乳头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如果出现乳头流出血性分泌物、乳头内陷或偏向、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酒窝征,或在腋窝摸到硬块,都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彭培建强调:“乳腺健康不能靠按摩和保健品,而是要靠科学检查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真正了解身体、主动体检,才能让乳腺疾病远离自己。”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