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珠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生命共护—海空联合救援中心”揭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海空联合救援中心,该平台的建立标志着珠海海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据悉,双方此前通过常态化的救援与演练,已实现海岛救援、器官转运、战时卫勤保障等复杂场景覆盖,攻克了航线审批、远程医疗指导、直飞送医等难关,并将珠海周边海域伤员转运时间缩短至平均1小时以内,成功打造危重症抢救的“黄金窗口”。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常务副院长姚麟表示,医院一方面大力开展前沿的、引领性、标志性技术,持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与南一飞等单位的合作,构建“30分钟航空救援圈”。他强调,此次合作将优化急救流程,加强医务人员航空救援培训,实现“院前—机上—院内”救治链路无缝衔接,切实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常务副队长陈德淇介绍,南一飞自2007年进驻珠海以来,已安全飞行超2.2万小时,执行救援任务1529起,成功救助1585人。他特别提到,过去三年双方共同完成珠海地区51起海上直飞送医任务,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省约45分钟转运时间。未来,双方将围绕人员交叉培训、流程优化、飞机医疗装备升级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直升机+ICU”空中移动医院模式,推动救援从“送得出”向“救得活、治得好”转变。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表示,珠海作为唯一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建立常态运作的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尤为必要。该中心的成立为珠海申报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双方持续深化合作,为大湾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珠海实践”。

10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珠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生命共护—海空联合救援中心”揭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海空联合救援中心,该平台的建立标志着珠海海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据悉,双方此前通过常态化的救援与演练,已实现海岛救援、器官转运、战时卫勤保障等复杂场景覆盖,攻克了航线审批、远程医疗指导、直飞送医等难关,并将珠海周边海域伤员转运时间缩短至平均1小时以内,成功打造危重症抢救的“黄金窗口”。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常务副院长姚麟表示,医院一方面大力开展前沿的、引领性、标志性技术,持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与南一飞等单位的合作,构建“30分钟航空救援圈”。他强调,此次合作将优化急救流程,加强医务人员航空救援培训,实现“院前—机上—院内”救治链路无缝衔接,切实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常务副队长陈德淇介绍,南一飞自2007年进驻珠海以来,已安全飞行超2.2万小时,执行救援任务1529起,成功救助1585人。他特别提到,过去三年双方共同完成珠海地区51起海上直飞送医任务,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省约45分钟转运时间。未来,双方将围绕人员交叉培训、流程优化、飞机医疗装备升级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直升机+ICU”空中移动医院模式,推动救援从“送得出”向“救得活、治得好”转变。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表示,珠海作为唯一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建立常态运作的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尤为必要。该中心的成立为珠海申报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双方持续深化合作,为大湾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珠海实践”。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