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说走就走的旅行”藏风险,登山徒步有哪些安全必修课?
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资深驴友、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中),珠海传媒集团融媒采访中心主持人魏磊(右)。
温泳珊 摄

今年10月初,珠海两名学生在假期在斗门黄杨山登山时迷路,因天色渐暗,无法辨别下山路线,其中一人出现崴脚和低血糖症状。珠海消防连夜紧急救援,最终安全护送两名学生下山。

如今,户外山野运动持续升温,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无论男女老少,“说走就走”的登山游玩模式吸引大量非专业人群参与。然而,不少人因装备不全、路线规划随意、应急知识匮乏等问题,导致迷路、失温、摔伤等事故频发。

当意外真的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在“出发前”要做好什么,在“行进中”又要警惕什么?

“说走就走”的登山徒步,应是有准备地“走”

珠海的自然资源丰富,有凤凰山森林公园、黄杨山、将军山、板樟山、长南径古道、石花山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观音山郊野公园等,环境优美,吸引了无数热爱户外山野运动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在珠海,登山徒步被困的事件并非个例。今年9月,珠海两名学生穿拖鞋攀登凤凰山迷路受困。搜救人员找到他们时已经被困山林数小时,并且处于手机低电量、无网络、无照明设施、无饮用水的状态。

今年9月,两名中学生脚踩拖鞋攀登凤凰山迷路受困。资料图,朱文 摄

“户外‘三件宝’,防晒帽、专业背包、登山鞋是必备装备,还要准备饮用水、干粮、应急药品等物资。”资深驴友、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告诉记者,在户外登山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许多没有户外经验的登山者模仿网络视频进行户外山野运动,甚至穿着拖鞋“说走就走”,极容易陷入危险境地。

说走就走,应是有准备地走。胡玉道回忆,他曾与驴友们一起登山,多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准备好专业登山鞋,然而一位驴友认为穿着轻便的解放鞋更适合登山。登山路途过半,这位驴友脚趾充血疼痛不已,才后悔没有穿上专业登山鞋。

“如果走野路,需要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甚至需要一些专业装备。”会长介绍,如果登山徒步时间较长,还建议带上头灯、指南针等装备,并且在手机上下载“两步路户外助手”等APP,用于定位和记录轨迹。

“对于没有经验的‘小白’,开发完善的正规栈道和步道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珠海已经开发成熟的登山路径丰富,绿道建设成熟。例如,全长约11.2公里的香山云道,线路开发完善,无论是零经验的“小白”,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爱好者,在这里都能满足爬山、瞰海、观城的需求。

迷路、中暑、受伤,户外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在亲近自然的户外山野活动中,迷路、受伤、生病等意外状况时有发生。今年,多起发生在珠海的户外救援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今年6月,珠海两名女生在攀登凤凰山时出现中暑症状,由于装备不足、缺乏应急知识被困山中。危急之中,山林应急志愿者此前竖立的安全指引牌发挥了作用,两名女生成功拨打救援电话获救。

对于户外中暑,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冯颖给出了专业建议:快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远离阳光直射,让患者躺下,保持头稍低、脚略高状态。同时,做好物理降温,如用水打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条件允许还需给患者补充电解质。

今年8月,两名登山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脑背山攀登时被困,应急志愿者和消防救援人员通过比对“两步路户外助手”APP分享的精准路径图,分析两名登山者所在位置沿途展开救援,并通过热成像无人机升空探照,最终成功施救。

今年8月,两名登山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脑背山迷路被困。 资料图,朱文 摄

“不要轻视,珠海的山虽海拔不高,但长距离的攀爬运动非常消耗体能,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容易导致中暑。”胡玉道提醒,在户外活动中,准备齐全的装备,掌握基础应急救护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遇到紧急状况,可留意所处环境周围是否有安全指引牌,或及时拨打112、119等电话求助。

然而,户外救援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的问题。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认为,因个人原因导致的救援行动,当事人应当承担部分费用,以补偿救援资源的消耗。

曾参与多次社会公益救援的胡玉道也表示,希望在未来社会救援能得到国家立法来规范,特别是对于进入未开发区域的户外登山者,应当征收救援成本费用,这不仅是对救援资源的合理补偿,更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遵守规则。

文字:温泳珊 图片:温泳珊 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
民生新观察|“说走就走的旅行”藏风险,登山徒步有哪些安全必修课?
观海融媒 2025-10-16 19:46
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资深驴友、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中),珠海传媒集团融媒采访中心主持人魏磊(右)。
温泳珊 摄

今年10月初,珠海两名学生在假期在斗门黄杨山登山时迷路,因天色渐暗,无法辨别下山路线,其中一人出现崴脚和低血糖症状。珠海消防连夜紧急救援,最终安全护送两名学生下山。

如今,户外山野运动持续升温,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无论男女老少,“说走就走”的登山游玩模式吸引大量非专业人群参与。然而,不少人因装备不全、路线规划随意、应急知识匮乏等问题,导致迷路、失温、摔伤等事故频发。

当意外真的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在“出发前”要做好什么,在“行进中”又要警惕什么?

“说走就走”的登山徒步,应是有准备地“走”

珠海的自然资源丰富,有凤凰山森林公园、黄杨山、将军山、板樟山、长南径古道、石花山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观音山郊野公园等,环境优美,吸引了无数热爱户外山野运动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在珠海,登山徒步被困的事件并非个例。今年9月,珠海两名学生穿拖鞋攀登凤凰山迷路受困。搜救人员找到他们时已经被困山林数小时,并且处于手机低电量、无网络、无照明设施、无饮用水的状态。

今年9月,两名中学生脚踩拖鞋攀登凤凰山迷路受困。资料图,朱文 摄

“户外‘三件宝’,防晒帽、专业背包、登山鞋是必备装备,还要准备饮用水、干粮、应急药品等物资。”资深驴友、珠海户外爱心公益协会会长胡玉道告诉记者,在户外登山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许多没有户外经验的登山者模仿网络视频进行户外山野运动,甚至穿着拖鞋“说走就走”,极容易陷入危险境地。

说走就走,应是有准备地走。胡玉道回忆,他曾与驴友们一起登山,多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准备好专业登山鞋,然而一位驴友认为穿着轻便的解放鞋更适合登山。登山路途过半,这位驴友脚趾充血疼痛不已,才后悔没有穿上专业登山鞋。

“如果走野路,需要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甚至需要一些专业装备。”会长介绍,如果登山徒步时间较长,还建议带上头灯、指南针等装备,并且在手机上下载“两步路户外助手”等APP,用于定位和记录轨迹。

“对于没有经验的‘小白’,开发完善的正规栈道和步道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珠海已经开发成熟的登山路径丰富,绿道建设成熟。例如,全长约11.2公里的香山云道,线路开发完善,无论是零经验的“小白”,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爱好者,在这里都能满足爬山、瞰海、观城的需求。

迷路、中暑、受伤,户外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在亲近自然的户外山野活动中,迷路、受伤、生病等意外状况时有发生。今年,多起发生在珠海的户外救援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今年6月,珠海两名女生在攀登凤凰山时出现中暑症状,由于装备不足、缺乏应急知识被困山中。危急之中,山林应急志愿者此前竖立的安全指引牌发挥了作用,两名女生成功拨打救援电话获救。

对于户外中暑,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冯颖给出了专业建议:快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远离阳光直射,让患者躺下,保持头稍低、脚略高状态。同时,做好物理降温,如用水打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条件允许还需给患者补充电解质。

今年8月,两名登山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脑背山攀登时被困,应急志愿者和消防救援人员通过比对“两步路户外助手”APP分享的精准路径图,分析两名登山者所在位置沿途展开救援,并通过热成像无人机升空探照,最终成功施救。

今年8月,两名登山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脑背山迷路被困。 资料图,朱文 摄

“不要轻视,珠海的山虽海拔不高,但长距离的攀爬运动非常消耗体能,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容易导致中暑。”胡玉道提醒,在户外活动中,准备齐全的装备,掌握基础应急救护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遇到紧急状况,可留意所处环境周围是否有安全指引牌,或及时拨打112、119等电话求助。

然而,户外救援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的问题。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认为,因个人原因导致的救援行动,当事人应当承担部分费用,以补偿救援资源的消耗。

曾参与多次社会公益救援的胡玉道也表示,希望在未来社会救援能得到国家立法来规范,特别是对于进入未开发区域的户外登山者,应当征收救援成本费用,这不仅是对救援资源的合理补偿,更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遵守规则。

文字:温泳珊 图片:温泳珊 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