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清凉,叫工会在身边!”面对高温天气,市总工会开展的防暑降温暨“送清凉”慰问活动,为坚守一线的职工送去阵阵清凉,让全市约5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环卫工人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线上智送清凉”的数字关爱,到“优会强会竞演+”的组织激活,再到“集体协商”的权益护航……今年以来,珠海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改革创新,通过精准化的服务项目、规范化的组织建设以及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职工服务工作,将职工群众日益多元的“愿与盼”,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清单”。

数字赋能“送清凉”,精准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盛夏酷暑,热浪袭人。对于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以及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而言,高温是严峻考验。今年夏天,市总工会除了传统的“线下慰问”模式,创新启动“线上送清凉”专项活动,运用“互联网+工会服务”,将防暑降温工作升级为一场高效、精准、便捷的数字化关爱行动。
“动动手指头,就能领到清凉礼包,实在太方便了!”快递员小李通过手机上“珠海工会”微信公众号完成身份核验后,“送清凉 促安康”工会清凉券立即到账微信卡包,可在全市范围内的便利店、超市、饮品店等线下商户就近购买防暑饮品和降温用品。
据了解,此次活动构建了“前端领取平台-中端即时发放-后端商户核销”的“三端联动”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资源高效配置的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服务覆盖的广度与精准度。据统计,7月1日至9月30日,市总工会每日投放约500张面额10元的消费券,总计约5万张。职工可根据需要,随时就近购买清凉饮品或防暑用品,真正实现了“指尖参与、即时兑现、按需选择”。
这样的智慧尝试,不仅让关爱更高效,也折射出市总工会以数字技术重构服务形态的创新思维。
精准定位,破解服务覆盖难题。随着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珠海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已突破3万人。针对劳动关系模糊、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场所流动等职业特点,市总工会依托“粤工惠”实名制数据库,精准锁定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目标群体,确保关爱资源精准投放。
内涵延伸,打造长效关爱机制。职工在每日登录“珠海工会”微信小程序参与活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公众号学习安全生产、中暑急救、电动车安全充电等实用知识,了解市、区工会最新服务项目,报名参与心理健康体验等活动。这种“物质关怀+知识赋能+健康守护”的组合拳,将短期防暑降温措施延伸为对职工的全周期安全防护与人文关怀。
据了解,市总工会此次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累计惠及5万人次。作为工会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成功探索,为职工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关爱保障,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基固本“优会强会”,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今年8月,市总工会成功举办“优会强会竞演+”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各区、各系统工会的积极响应。历经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20支基层工会队伍带着深耕一线的实践成果、锐意创新的智慧结晶同台比拼。
竞演现场,各基层工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有的聚焦职工“急难愁盼”,在文体建设、福利保障上出实招、见实效;有的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在技能提升、岗位建功上搭平台、建机制;还有的创新活动载体,在权益维护、民主管理上求突破、显特色,将工会组织打造成职工信赖的“温馨之家”和“坚强阵地”。
“这是个来之不易的荣誉,也是宝贵的行业学习机会。未来,我将投入更多精力,在职工维权、工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摘得比赛一等奖后,中交上航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韩浩表示。
当前,珠海正处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兴领域工会组织建设,也成为日益崛起的新阵地。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党工共建实施方案,在全市部署推进“党引领 聚工心”党工共建工程,明确“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路径,在新兴领域积极构建党工组织联动机制,有效拓展了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覆盖范围。以快递行业为例,目前珠海已有18家快递企业建立基层工会,覆盖快递员群体超3000人。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总工会将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持续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与服务,让更多“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案例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夯实工会组织基础,为服务职工、助力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协商协调“促和谐”,筑牢劳动关系稳定基石
今年4-9月,2025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将新业态行业协商、技术工人薪酬激励集体协商、行业(区域)协商等作为要约重点,根据企业的实际分类开展集体协商,搭建企业和职工的沟通协商平台,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是市总工会用好集体协商“法宝”,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生动实践。市总工会始终将集体协商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方法路径,增强协商实效,使其成为稳定就业、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金钥匙”。
聚焦新业态,拓展协商新领域。面对平台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市总工会主动作为。2024年下半年起,市总工会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基于上千条司机投诉工单梳理出六大议题,推动五大平台企业与司机代表协商,成功签订全市首个网约车行业沟通协商备忘录。同时,联合邮政管理部门签订全省首个快递行业薪酬激励集体合同,覆盖3000余名从业人员,明确工资调整机制与工龄津贴,实现了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与规范平台健康发展的双向赋能。
瞄准技能人才,实现待遇技能双提升。为服务“百千万工程”,市总工会推动签订了全省首个涉农行业集体协商备忘录,包含13项条款,鼓励企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等级薪酬激励制度、保障农村闲散劳动力灵活就业权益等。此外,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全市首个楼宇集体合同,将中级职称及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0%,有效促进了技术工人待遇与技能水平提升。
三方协同发力,构建协商长效机制。市总工会牵头,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发布了《珠海市企业集体协商工作规范》及配套合同参考文本,连续多年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和协商竞赛。2025年4月,以网约车平台协商案例为背景举办选拔赛,各参赛队伍围绕算法公平、保障司机收入、行为分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模拟协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协商模板。
下一步,珠海工会将以“绘制我们的协商画布”典型培育为载体,分层分类推进协商实践,重点在珠海水运、金湾货运、万山民宿等行业领域开展集体协商,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有一种清凉,叫工会在身边!”面对高温天气,市总工会开展的防暑降温暨“送清凉”慰问活动,为坚守一线的职工送去阵阵清凉,让全市约5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环卫工人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线上智送清凉”的数字关爱,到“优会强会竞演+”的组织激活,再到“集体协商”的权益护航……今年以来,珠海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改革创新,通过精准化的服务项目、规范化的组织建设以及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职工服务工作,将职工群众日益多元的“愿与盼”,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清单”。

数字赋能“送清凉”,精准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盛夏酷暑,热浪袭人。对于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以及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而言,高温是严峻考验。今年夏天,市总工会除了传统的“线下慰问”模式,创新启动“线上送清凉”专项活动,运用“互联网+工会服务”,将防暑降温工作升级为一场高效、精准、便捷的数字化关爱行动。
“动动手指头,就能领到清凉礼包,实在太方便了!”快递员小李通过手机上“珠海工会”微信公众号完成身份核验后,“送清凉 促安康”工会清凉券立即到账微信卡包,可在全市范围内的便利店、超市、饮品店等线下商户就近购买防暑饮品和降温用品。
据了解,此次活动构建了“前端领取平台-中端即时发放-后端商户核销”的“三端联动”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资源高效配置的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服务覆盖的广度与精准度。据统计,7月1日至9月30日,市总工会每日投放约500张面额10元的消费券,总计约5万张。职工可根据需要,随时就近购买清凉饮品或防暑用品,真正实现了“指尖参与、即时兑现、按需选择”。
这样的智慧尝试,不仅让关爱更高效,也折射出市总工会以数字技术重构服务形态的创新思维。
精准定位,破解服务覆盖难题。随着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珠海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已突破3万人。针对劳动关系模糊、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场所流动等职业特点,市总工会依托“粤工惠”实名制数据库,精准锁定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目标群体,确保关爱资源精准投放。
内涵延伸,打造长效关爱机制。职工在每日登录“珠海工会”微信小程序参与活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公众号学习安全生产、中暑急救、电动车安全充电等实用知识,了解市、区工会最新服务项目,报名参与心理健康体验等活动。这种“物质关怀+知识赋能+健康守护”的组合拳,将短期防暑降温措施延伸为对职工的全周期安全防护与人文关怀。
据了解,市总工会此次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累计惠及5万人次。作为工会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成功探索,为职工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关爱保障,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基固本“优会强会”,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今年8月,市总工会成功举办“优会强会竞演+”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各区、各系统工会的积极响应。历经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20支基层工会队伍带着深耕一线的实践成果、锐意创新的智慧结晶同台比拼。
竞演现场,各基层工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有的聚焦职工“急难愁盼”,在文体建设、福利保障上出实招、见实效;有的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在技能提升、岗位建功上搭平台、建机制;还有的创新活动载体,在权益维护、民主管理上求突破、显特色,将工会组织打造成职工信赖的“温馨之家”和“坚强阵地”。
“这是个来之不易的荣誉,也是宝贵的行业学习机会。未来,我将投入更多精力,在职工维权、工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摘得比赛一等奖后,中交上航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韩浩表示。
当前,珠海正处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兴领域工会组织建设,也成为日益崛起的新阵地。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党工共建实施方案,在全市部署推进“党引领 聚工心”党工共建工程,明确“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路径,在新兴领域积极构建党工组织联动机制,有效拓展了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覆盖范围。以快递行业为例,目前珠海已有18家快递企业建立基层工会,覆盖快递员群体超3000人。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总工会将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持续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与服务,让更多“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案例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夯实工会组织基础,为服务职工、助力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协商协调“促和谐”,筑牢劳动关系稳定基石
今年4-9月,2025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将新业态行业协商、技术工人薪酬激励集体协商、行业(区域)协商等作为要约重点,根据企业的实际分类开展集体协商,搭建企业和职工的沟通协商平台,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是市总工会用好集体协商“法宝”,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生动实践。市总工会始终将集体协商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方法路径,增强协商实效,使其成为稳定就业、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金钥匙”。
聚焦新业态,拓展协商新领域。面对平台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市总工会主动作为。2024年下半年起,市总工会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基于上千条司机投诉工单梳理出六大议题,推动五大平台企业与司机代表协商,成功签订全市首个网约车行业沟通协商备忘录。同时,联合邮政管理部门签订全省首个快递行业薪酬激励集体合同,覆盖3000余名从业人员,明确工资调整机制与工龄津贴,实现了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与规范平台健康发展的双向赋能。
瞄准技能人才,实现待遇技能双提升。为服务“百千万工程”,市总工会推动签订了全省首个涉农行业集体协商备忘录,包含13项条款,鼓励企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等级薪酬激励制度、保障农村闲散劳动力灵活就业权益等。此外,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全市首个楼宇集体合同,将中级职称及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0%,有效促进了技术工人待遇与技能水平提升。
三方协同发力,构建协商长效机制。市总工会牵头,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发布了《珠海市企业集体协商工作规范》及配套合同参考文本,连续多年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和协商竞赛。2025年4月,以网约车平台协商案例为背景举办选拔赛,各参赛队伍围绕算法公平、保障司机收入、行为分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模拟协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协商模板。
下一步,珠海工会将以“绘制我们的协商画布”典型培育为载体,分层分类推进协商实践,重点在珠海水运、金湾货运、万山民宿等行业领域开展集体协商,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