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珠海造”出海扛大梁

眼下,中资企业海外主导开发的最大能源项目——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项目,正在位于珠海经开区的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推进建造,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产品交付。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海上风电类核心建造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将促进国内风电产业链升级,扩大中国风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全球能源合作。(《珠海特区报》10月19日01版)

当英奇角项目首批风电装备从珠海启航远赴欧洲,这个中资主导的海外最大能源项目,正以6万吨“珠海造”硬核产品,为苏格兰半数家庭的绿色电力供给筑牢根基。这场跨越重洋的能源合作,不仅是珠海制造实力的集中亮相,更是中国风电产业从“世界工厂”迈向“全球引擎”的生动注脚。

扛起欧洲海上风电“大梁”,核心是突破极限的技术硬实力。在珠海经开区制造基地,数十米高的导管架具工业美学,生产线24小时运转。超3000名建设者协同作战,让总重超6万吨的核心装备在精密管控中成型,首批产品发运欧洲,彰显珠海制造履约效率与规模、精细管理实力。此突破不仅破解项目难题,更填补国内超大尺寸风电法兰制造空白,印证珠海海上风电核心建造能力国际领先,也彰显产学研融合创新的强大效能。

从产业维度看,珠海造的出海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国内风电产业链成熟度的集中体现。能够承接吉瓦级项目的核心装备制造,离不开从钢材冶炼到精密加工的全链条支撑,这种协同能力正是中国风电产业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的底气所在。

珠海基地的实践,更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国内产业链升级,形成“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全球竞争”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风电从“设备出口”向“全链条服务”转型。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珠海造”扛起欧洲海上风电“大梁”的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它打破了高端装备制造的传统认知,证明中国制造已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与质量的双重引领。当这些“海上巨构”在欧洲海域扎根,输送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与诚意,为更多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搭建起信任桥梁,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珠海港湾到苏格兰海域,“中国风”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动力,在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的今天,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迈进。

文字:许书琴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
期待更多“珠海造”出海扛大梁
珠海特区报 2025-10-20 00:37

眼下,中资企业海外主导开发的最大能源项目——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项目,正在位于珠海经开区的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推进建造,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产品交付。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海上风电类核心建造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将促进国内风电产业链升级,扩大中国风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全球能源合作。(《珠海特区报》10月19日01版)

当英奇角项目首批风电装备从珠海启航远赴欧洲,这个中资主导的海外最大能源项目,正以6万吨“珠海造”硬核产品,为苏格兰半数家庭的绿色电力供给筑牢根基。这场跨越重洋的能源合作,不仅是珠海制造实力的集中亮相,更是中国风电产业从“世界工厂”迈向“全球引擎”的生动注脚。

扛起欧洲海上风电“大梁”,核心是突破极限的技术硬实力。在珠海经开区制造基地,数十米高的导管架具工业美学,生产线24小时运转。超3000名建设者协同作战,让总重超6万吨的核心装备在精密管控中成型,首批产品发运欧洲,彰显珠海制造履约效率与规模、精细管理实力。此突破不仅破解项目难题,更填补国内超大尺寸风电法兰制造空白,印证珠海海上风电核心建造能力国际领先,也彰显产学研融合创新的强大效能。

从产业维度看,珠海造的出海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国内风电产业链成熟度的集中体现。能够承接吉瓦级项目的核心装备制造,离不开从钢材冶炼到精密加工的全链条支撑,这种协同能力正是中国风电产业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的底气所在。

珠海基地的实践,更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国内产业链升级,形成“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全球竞争”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风电从“设备出口”向“全链条服务”转型。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珠海造”扛起欧洲海上风电“大梁”的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它打破了高端装备制造的传统认知,证明中国制造已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与质量的双重引领。当这些“海上巨构”在欧洲海域扎根,输送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与诚意,为更多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搭建起信任桥梁,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珠海港湾到苏格兰海域,“中国风”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动力,在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的今天,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迈进。

文字:许书琴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