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造血”到“民生提质”!香洲区“多点发力”推进阳春对口帮扶

“以前守着好山好水没门路,如今在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不仅丰富了青梅品种,也扩大了种植规模,让原本不起眼的小青梅有了销路!”近日,阳春市春湾镇青梅种植户的感慨,道出了珠海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市的民生温度。

近年来,香洲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务实推进对口阳春市帮扶协作工作,通过产业赋能、民生提质、人才支撑等多点发力,在阳春大地上书写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答卷。

高位统筹下的帮扶力量持续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香洲区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2024年至2025年连续两年加大财政投入,资金规模从1810.78万元提升至2030.62万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3800万元。自2024年8月第二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由8名优秀干部组成的驻镇工作队扎根一线,成为连接香洲与阳春的桥梁纽带。

香洲区派驻阳春市春湾镇工作队协助青梅采收。

在资金与人才的双重保障下,78个基础设施项目在当地全面铺开,“三线”整治、村道巷道硬底化、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带动农户增收204万元,实现了“建设惠民”与“就业增收”的双赢。

防返贫底线持续筑牢,脱贫成果成色更足。针对春湾、岗美两镇44个行政村的2224户脱贫户,工作队采取入户排查+数据研判的精准监测模式,确保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160户困难家庭和55名寒门学子都收到慰问物资,还有公益岗位开发、教育补助发放、村企结对帮扶等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

此外,青梅加工厂、肉鸽养殖厂等帮扶车间宛如“就业摇篮”,提供280余个岗位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则变身“技能课堂”,累计开展种植技术、农村电商等培训70场,吸引876名人才入驻,帮助178户脱贫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不仅如此,科技与金融的深度介入更为产业发展添翼——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科技特派员团队等,为当地农户提供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当地还与珠海科技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助推春湾青梅加工工艺优化、狗仔豆纳入药食同源产品目录、岗美腊鸭生产标准化、产品零食化。2025年以来,金融助理累计协调发放涉农贷款超9000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注入“金融活水”。

不过,帮扶成效显现的同时,当地仍受产业链短、集体经济弱、内生动力不足等发展难题制约。对此,香洲区已擘画下一阶段攻坚蓝图:一方面,产业培育聚焦特色提质,加快“十里梅廊,醉美春湾”农文旅项目与狗仔豆产业园建设,同步推动坚果种植、腐竹加工等村企合作项目,助力阳春白鹅、岗美腊鸭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另一方面,市场拓展侧重设施与渠道双补,推进蔬菜分拣车间、冷库建设,并深化与香洲区产销对接,推动特色农产品上架“农控好菜”网络销售平台。

从基础设施提质到产业生态重塑,从民生保障兜底到发展动能培育,香洲与阳春的携手共进,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逐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数说

春湾廖施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完成212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成为目前阳春地区唯一具备该资质基地;

青梅产业突破传统瓶颈,建立“保底收购+现款结算”机制,青梅平均收购价格较之前提高约60%,至今已累计收购青梅1950余万斤,为周边种植户带来收入超5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2.5万元

“十里梅廊,醉美春湾”农文旅项目同步推进,将建成集生态观光、产品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创新打造唐羽牌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形成品牌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狗仔豆500多亩,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约20万元

岗美镇则探索“闲置资源活化”路径,4所闲置小学改建为产业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2.6万元

黄塘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带动70余人就业,首年便实现4.08万元集体分红。

香洲区助力阳春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岗美镇黄塘村庆大公司稻谷烘干厂。
封面图:朱文摄
文字:施展华 图片:朱文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李双
从“产业造血”到“民生提质”!香洲区“多点发力”推进阳春对口帮扶
珠海特区报 2025-10-21 02:50

“以前守着好山好水没门路,如今在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不仅丰富了青梅品种,也扩大了种植规模,让原本不起眼的小青梅有了销路!”近日,阳春市春湾镇青梅种植户的感慨,道出了珠海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市的民生温度。

近年来,香洲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务实推进对口阳春市帮扶协作工作,通过产业赋能、民生提质、人才支撑等多点发力,在阳春大地上书写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答卷。

高位统筹下的帮扶力量持续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香洲区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2024年至2025年连续两年加大财政投入,资金规模从1810.78万元提升至2030.62万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3800万元。自2024年8月第二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由8名优秀干部组成的驻镇工作队扎根一线,成为连接香洲与阳春的桥梁纽带。

香洲区派驻阳春市春湾镇工作队协助青梅采收。

在资金与人才的双重保障下,78个基础设施项目在当地全面铺开,“三线”整治、村道巷道硬底化、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带动农户增收204万元,实现了“建设惠民”与“就业增收”的双赢。

防返贫底线持续筑牢,脱贫成果成色更足。针对春湾、岗美两镇44个行政村的2224户脱贫户,工作队采取入户排查+数据研判的精准监测模式,确保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160户困难家庭和55名寒门学子都收到慰问物资,还有公益岗位开发、教育补助发放、村企结对帮扶等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

此外,青梅加工厂、肉鸽养殖厂等帮扶车间宛如“就业摇篮”,提供280余个岗位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则变身“技能课堂”,累计开展种植技术、农村电商等培训70场,吸引876名人才入驻,帮助178户脱贫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不仅如此,科技与金融的深度介入更为产业发展添翼——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科技特派员团队等,为当地农户提供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当地还与珠海科技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助推春湾青梅加工工艺优化、狗仔豆纳入药食同源产品目录、岗美腊鸭生产标准化、产品零食化。2025年以来,金融助理累计协调发放涉农贷款超9000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注入“金融活水”。

不过,帮扶成效显现的同时,当地仍受产业链短、集体经济弱、内生动力不足等发展难题制约。对此,香洲区已擘画下一阶段攻坚蓝图:一方面,产业培育聚焦特色提质,加快“十里梅廊,醉美春湾”农文旅项目与狗仔豆产业园建设,同步推动坚果种植、腐竹加工等村企合作项目,助力阳春白鹅、岗美腊鸭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另一方面,市场拓展侧重设施与渠道双补,推进蔬菜分拣车间、冷库建设,并深化与香洲区产销对接,推动特色农产品上架“农控好菜”网络销售平台。

从基础设施提质到产业生态重塑,从民生保障兜底到发展动能培育,香洲与阳春的携手共进,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逐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数说

春湾廖施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完成212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成为目前阳春地区唯一具备该资质基地;

青梅产业突破传统瓶颈,建立“保底收购+现款结算”机制,青梅平均收购价格较之前提高约60%,至今已累计收购青梅1950余万斤,为周边种植户带来收入超5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2.5万元

“十里梅廊,醉美春湾”农文旅项目同步推进,将建成集生态观光、产品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创新打造唐羽牌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形成品牌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狗仔豆500多亩,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约20万元

岗美镇则探索“闲置资源活化”路径,4所闲置小学改建为产业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2.6万元

黄塘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带动70余人就业,首年便实现4.08万元集体分红。

香洲区助力阳春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岗美镇黄塘村庆大公司稻谷烘干厂。
封面图:朱文摄
文字:施展华 图片:朱文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