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美育专家、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发展路径与实践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以“美育新征程”为主题,设置了主议题案例分享、专题汇报、平行分会场研讨以及美育课程音乐会等多项活动。与会代表聚焦科艺融合、美育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普及等关键议题,共同探索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系统性创新与深度融合。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红培介绍了该校构建“以美为源、四维融合”美育体系的实践,包括引入VR/AR技术、共建数字艺术实验室、升级互动艺术空间等一系列举措。学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通过视频提出学校三项重点举措,包括打造国家级艺术品牌、构建跨学科音乐剧育人模式、推动传统艺术与科技融合。
在主会场研讨环节,多所高校分享了美育实践的前沿经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构建“学院+书院”协同育人体系;复旦大学推动STEM向STEAM转型,强调艺术与理工的整合创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AI微短片、VR与AIGC课程,形成教学闭环。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庆移通学院等校也展示了在工科背景下的美育探索成果。专家在点评中指出,美育应警惕技术依赖,强化价值引领,使“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会议期间,由北师大珠海校区美育中心精心打造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美育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上演。音乐会汇聚校内师生艺术团体,通过13个涵盖合唱、民乐、钢琴及科技融合的精品节目,立体呈现了美育在课程融合、跨学科创新与文化传承中的教学成果。

“高校美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发散性想象力和批判精神,使美育课程成为培养具有创造力下一代的重要土壤。”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卫表示,本届年会成果丰硕,美育课程形式更加多样,组织更为系统。未来将持续以科技赋能美育,深耕优势案例,强化运营与人才培养。

据悉,下届年会将于2026年由杭州师范大学承办。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加入美育浸润行动,美育正逐步在课程体系中扎根,在科技赋能中创新,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美育专家、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发展路径与实践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以“美育新征程”为主题,设置了主议题案例分享、专题汇报、平行分会场研讨以及美育课程音乐会等多项活动。与会代表聚焦科艺融合、美育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普及等关键议题,共同探索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系统性创新与深度融合。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红培介绍了该校构建“以美为源、四维融合”美育体系的实践,包括引入VR/AR技术、共建数字艺术实验室、升级互动艺术空间等一系列举措。学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通过视频提出学校三项重点举措,包括打造国家级艺术品牌、构建跨学科音乐剧育人模式、推动传统艺术与科技融合。
在主会场研讨环节,多所高校分享了美育实践的前沿经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构建“学院+书院”协同育人体系;复旦大学推动STEM向STEAM转型,强调艺术与理工的整合创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AI微短片、VR与AIGC课程,形成教学闭环。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庆移通学院等校也展示了在工科背景下的美育探索成果。专家在点评中指出,美育应警惕技术依赖,强化价值引领,使“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会议期间,由北师大珠海校区美育中心精心打造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美育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上演。音乐会汇聚校内师生艺术团体,通过13个涵盖合唱、民乐、钢琴及科技融合的精品节目,立体呈现了美育在课程融合、跨学科创新与文化传承中的教学成果。

“高校美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发散性想象力和批判精神,使美育课程成为培养具有创造力下一代的重要土壤。”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卫表示,本届年会成果丰硕,美育课程形式更加多样,组织更为系统。未来将持续以科技赋能美育,深耕优势案例,强化运营与人才培养。

据悉,下届年会将于2026年由杭州师范大学承办。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加入美育浸润行动,美育正逐步在课程体系中扎根,在科技赋能中创新,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