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樊
2025-10-27 03:10

199场“香山大思政”活动吸引13万名学子,80余场“珠海思享家”活动覆盖45万人次——这组数据背后,是珠海思政工作创新实践的生动写照。
思政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工程。近年来,珠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让基层思政工作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推动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展现出全新气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
金秋十月,一场文化盛宴在珠海精彩上演。10月15日,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主题宣讲活动在珠海拉开帷幕,来自全省文化艺术、传媒、科技等领域的12组代表齐聚一堂,用情景剧、歌曲、演讲等生动形式,讲述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为珠海的理论宣讲工作注入清新活力。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珠海的理论宣讲活动焕发出蓬勃生机,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方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实现了多领域、广覆盖的生动传播。
香洲区着重培育香洲理论轻骑兵宣讲品牌,突出“新三讲”特色,不断完善充实文艺作品库、短视频素材库、宣讲展演志愿者库、身边榜样库、宣讲知识库等“五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面对面”开展理论学习教育。
金湾区精心打造“金湾有理 礼在身边”特色思政品牌,培育组建多元化思政讲师团,探索“理论+文化”特色宣讲模式,打造特色流动宣传车,把思政课“送”到珠港澳市民群众身边,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3万人。
市总工会创新推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珠海篇”品牌,通过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设立思政教育试点单位,广泛开展主题宣讲、职工阅读、线上讲述等系列活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特区热土上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颜军、董凡等一批扎根珠海的优秀企业家通过“香山大思政”暨名企进校园活动走上讲台,以“实干家”的身份现身说法,将鲜活的创业经历和奋斗故事融入思政课堂。

一个个红色驿站如点点星火,照亮着新就业群体的奋斗之路。依托全市381个红色驿站阵地,珠海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送达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就业群体身边,通过量身定制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把红色驿站建设成为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的“充电站”和“暖心巢”。
夜幕降临,“理论夜校”的灯光在各个社区亮起。珠海通过“理论夜校”进基层宣讲活动,成功打通了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欢迎。
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得益于珠海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思政工作“碎片化”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在互动交流中为学生解疑释惑,在娓娓讲述中传递理想信念,以上率下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思政教育的生动局面。
如今,从机关单位到社区街巷,从产业园区到项目一线,珠海创新打造的“红色珠海+”系列党建品牌,让思想政治工作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出台各领域党建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在珠海,理论宣讲从“高高在上”变得“触手可及”,党的创新理论正化作春风细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

建强多元工作队伍
宣讲品牌深入人心
展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担当,讲述湾区融合的生动故事,分享扎根基层的奋斗足迹……5月30日,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珠海说”志愿宣讲团承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香洲区举办,来自行政机关、企业医院、基层一线等各领域的16名选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身边事”讲透“新思想”,让理论宣讲可感可知、引发共鸣。

这场赛事是珠海宣讲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着力构建专兼结合、层次丰富的思政工作队伍,创新打造“珠海思享家”“珠海说”等基层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珠海说”宣讲品牌从先进模范、领军企业、基层代表、专家学者中遴选优秀宣讲员,广泛挖掘事迹突出、根植群众的“珠海好故事”,创新融入歌舞、快板、情景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把理论大餐做成了百姓喜爱的“家常菜”。2024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珠海深入基层开展10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理论宣讲活动。
“珠海思享家”思政微课堂品牌活动,则以思政公开课、红色经典诵读会、名人故事会、珠港澳菁英说等多种形式,把思政课堂“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思政课走进企业园区、农村社区、红色基地和书店书房。自2023年活动启动以来,共开展活动80余场,覆盖人数达45万余人次。
一位参与活动的澳门青年感慨:“以前觉得国家发展离自己很远,现在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时代责任。”

宣讲品牌产生广泛影响力的背后,是珠海系统建强宣讲工作队伍的持续努力。“珠海思享家”讲师团汇聚了思政名师、道德模范、媒体记者等110余名优秀代表;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网罗航空航天、科技前沿、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人;“珠海说”志愿宣讲团更逐步发展为“1+3+N”立体化宣讲体系,形成“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的多元传播矩阵。
一支支宣讲队伍、一个个品牌项目,正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讲述时代故事、传递思想力量,让珠海的思政工作既有深度、更有温度。

聚焦青年群体需求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蔡奶奶十几年如一日,用双手为我们换来干净整洁的环境,她的坚持让我真切体会到平凡中的伟大。”在今年珠海市“香山大思政”暨香洲区“大咖进校园”活动中,“广东好人”蔡杏妹分享了她坚持志愿服务十五年的动人经历,深深打动了香华实验学校的学生王奕格。
为什么思政教育能在珠海青年群体中如此受欢迎?答案在于珠海始终把青年思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既“有趣”又“有料”。
守牢育人阵地是珠海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办好“行行出状元”大赛,强化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不容忽视。通过“香山名师”“珠海教育讲堂”等平台,珠海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夯实育人基础。学校还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将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推动思政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珠海的思政教育正以更加立体、多元的方式融入青年成长全过程。
珠海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创新开展“香山大思政”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中小学累计开展活动199场,惠及学生超13万人,形成了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在这一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珠海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高校与中小学共建”项目,推动7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与3所高校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构建起“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实现了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贯通。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珠海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将革命文化、特区精神和岭南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通过完善思政研学地图,打造“五色缤纷”研学品牌,把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一线,让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革命文化的厚重、岭南文化的魅力。

依托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珠海联合澳门教青局举办“澳门学生国防教育营”,搭建“政府+部队+学校”三方联动机制,组织30余名各领域专家组成授课团队,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课程。在深化国防教育方面,珠海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港珠澳大桥、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等全国示范基地,面向港澳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家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未来,珠海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让思政工作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为特区建设注入不竭的思想动力,谱写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崭新篇章。

199场“香山大思政”活动吸引13万名学子,80余场“珠海思享家”活动覆盖45万人次——这组数据背后,是珠海思政工作创新实践的生动写照。
思政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工程。近年来,珠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让基层思政工作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推动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展现出全新气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
金秋十月,一场文化盛宴在珠海精彩上演。10月15日,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主题宣讲活动在珠海拉开帷幕,来自全省文化艺术、传媒、科技等领域的12组代表齐聚一堂,用情景剧、歌曲、演讲等生动形式,讲述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为珠海的理论宣讲工作注入清新活力。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珠海的理论宣讲活动焕发出蓬勃生机,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方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实现了多领域、广覆盖的生动传播。
香洲区着重培育香洲理论轻骑兵宣讲品牌,突出“新三讲”特色,不断完善充实文艺作品库、短视频素材库、宣讲展演志愿者库、身边榜样库、宣讲知识库等“五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面对面”开展理论学习教育。
金湾区精心打造“金湾有理 礼在身边”特色思政品牌,培育组建多元化思政讲师团,探索“理论+文化”特色宣讲模式,打造特色流动宣传车,把思政课“送”到珠港澳市民群众身边,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3万人。
市总工会创新推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珠海篇”品牌,通过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设立思政教育试点单位,广泛开展主题宣讲、职工阅读、线上讲述等系列活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特区热土上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颜军、董凡等一批扎根珠海的优秀企业家通过“香山大思政”暨名企进校园活动走上讲台,以“实干家”的身份现身说法,将鲜活的创业经历和奋斗故事融入思政课堂。

一个个红色驿站如点点星火,照亮着新就业群体的奋斗之路。依托全市381个红色驿站阵地,珠海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送达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就业群体身边,通过量身定制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把红色驿站建设成为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的“充电站”和“暖心巢”。
夜幕降临,“理论夜校”的灯光在各个社区亮起。珠海通过“理论夜校”进基层宣讲活动,成功打通了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欢迎。
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得益于珠海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思政工作“碎片化”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在互动交流中为学生解疑释惑,在娓娓讲述中传递理想信念,以上率下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思政教育的生动局面。
如今,从机关单位到社区街巷,从产业园区到项目一线,珠海创新打造的“红色珠海+”系列党建品牌,让思想政治工作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出台各领域党建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在珠海,理论宣讲从“高高在上”变得“触手可及”,党的创新理论正化作春风细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

建强多元工作队伍
宣讲品牌深入人心
展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担当,讲述湾区融合的生动故事,分享扎根基层的奋斗足迹……5月30日,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珠海说”志愿宣讲团承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香洲区举办,来自行政机关、企业医院、基层一线等各领域的16名选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身边事”讲透“新思想”,让理论宣讲可感可知、引发共鸣。

这场赛事是珠海宣讲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着力构建专兼结合、层次丰富的思政工作队伍,创新打造“珠海思享家”“珠海说”等基层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珠海说”宣讲品牌从先进模范、领军企业、基层代表、专家学者中遴选优秀宣讲员,广泛挖掘事迹突出、根植群众的“珠海好故事”,创新融入歌舞、快板、情景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把理论大餐做成了百姓喜爱的“家常菜”。2024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珠海深入基层开展10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理论宣讲活动。
“珠海思享家”思政微课堂品牌活动,则以思政公开课、红色经典诵读会、名人故事会、珠港澳菁英说等多种形式,把思政课堂“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思政课走进企业园区、农村社区、红色基地和书店书房。自2023年活动启动以来,共开展活动80余场,覆盖人数达45万余人次。
一位参与活动的澳门青年感慨:“以前觉得国家发展离自己很远,现在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时代责任。”

宣讲品牌产生广泛影响力的背后,是珠海系统建强宣讲工作队伍的持续努力。“珠海思享家”讲师团汇聚了思政名师、道德模范、媒体记者等110余名优秀代表;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网罗航空航天、科技前沿、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人;“珠海说”志愿宣讲团更逐步发展为“1+3+N”立体化宣讲体系,形成“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的多元传播矩阵。
一支支宣讲队伍、一个个品牌项目,正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讲述时代故事、传递思想力量,让珠海的思政工作既有深度、更有温度。

聚焦青年群体需求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蔡奶奶十几年如一日,用双手为我们换来干净整洁的环境,她的坚持让我真切体会到平凡中的伟大。”在今年珠海市“香山大思政”暨香洲区“大咖进校园”活动中,“广东好人”蔡杏妹分享了她坚持志愿服务十五年的动人经历,深深打动了香华实验学校的学生王奕格。
为什么思政教育能在珠海青年群体中如此受欢迎?答案在于珠海始终把青年思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既“有趣”又“有料”。
守牢育人阵地是珠海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办好“行行出状元”大赛,强化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不容忽视。通过“香山名师”“珠海教育讲堂”等平台,珠海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夯实育人基础。学校还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将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推动思政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珠海的思政教育正以更加立体、多元的方式融入青年成长全过程。
珠海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创新开展“香山大思政”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中小学累计开展活动199场,惠及学生超13万人,形成了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在这一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珠海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高校与中小学共建”项目,推动7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与3所高校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构建起“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实现了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贯通。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珠海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将革命文化、特区精神和岭南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通过完善思政研学地图,打造“五色缤纷”研学品牌,把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一线,让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革命文化的厚重、岭南文化的魅力。

依托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珠海联合澳门教青局举办“澳门学生国防教育营”,搭建“政府+部队+学校”三方联动机制,组织30余名各领域专家组成授课团队,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课程。在深化国防教育方面,珠海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港珠澳大桥、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等全国示范基地,面向港澳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家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未来,珠海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让思政工作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为特区建设注入不竭的思想动力,谱写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崭新篇章。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