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的历史中捕捉创作灵感!纪录片大咖赴会同古村采风

于青砖黛瓦间,“捕捉”跨越百年的时光;在碉楼宗祠里,“打捞”漂洋过海的乡愁……10月27日,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嘉宾们走进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古村,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化根脉与影像使命的采风活动。与会者们漫步于蜿蜒古巷,触摸着由北闸门、调梅祠、莫氏大宗祠等连缀而成的历史脉络,亲身感受岭南古村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人文积淀,探寻深植于泥土与文化中的“根”与“魂”,为纪录片的创作汲取灵感。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嘉宾赴珠海会同古村采风,探寻文化根脉与创作灵感。

古村新韵:

在“活”的历史中捕捉创作灵感

采风过程中,嘉宾们对会同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和融合中西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调梅祠内的“会同电影小馆”,嘉宾们通过老电影资料与影像装置,回顾了中国电影与岭南文化的渊源。

国文频道国文纪实栏目制片人、自媒体人赵国文表示,虽然早年曾为珠海拍摄过城市宣传片,但此番重访,会同古村依然为他带来了焕新的感知与创作冲动,“像会同这样的地方,展现的是早期乡人扬帆出海,又将异域文明带回桑梓的完整脉络,”他评价道,“这种文化的交融与回流,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纪录片命题,如今通过文创项目被重新激活,尤为可贵。”

本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如同一把钥匙,为电影创作者们开启了珠海北山、会同等极具人文底蕴的宝地。那些被时光浸染的故事,正静候着纪录片的光影去唤醒。

以影为媒:

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届大会的主题紧扣“文化”,这与在会同古村的采风活动形成了完美呼应。

“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搭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其中一个重要使命便在于将中国文化通过纪录片这一窗口推向世界。”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委、广东省旗袍文化促进会顾问高山表示,将非遗融入纪录片创作,既是国家文化战略,也是纪录片人的时代责任。

“我们应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优秀的纪录片展现给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山本人作为非遗传承人和制片人,深感在此领域大有作为,他建议未来可深入挖掘珠海乃至全国的古村落文化、非遗手工艺、美食等,并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全景式展现。

薪火相传:

在光影中守护文明的脉搏

采访过程中,嘉宾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根”的文化价值。

高山动情地指出,会同村那些由海外游子衣锦还乡后修建的宗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根”的所在。“纪录片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根脉文化生动地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他相信,富含文化底蕴的华语纪录电影,必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靓丽名片。赵国文则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分享了从关注宏大主题到记录身边烟火气故事的转变,认为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同样是纪录片记录时代、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此次会同古村采风活动,不仅让与会嘉宾亲身领略了珠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激发了广泛共鸣与创作热情,为未来华语纪录片的创作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大家一致认为,华语纪录片应深度开掘此类文化富矿,让镜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
在“活”的历史中捕捉创作灵感!纪录片大咖赴会同古村采风
观海融媒 2025-10-27 17:53

于青砖黛瓦间,“捕捉”跨越百年的时光;在碉楼宗祠里,“打捞”漂洋过海的乡愁……10月27日,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嘉宾们走进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古村,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化根脉与影像使命的采风活动。与会者们漫步于蜿蜒古巷,触摸着由北闸门、调梅祠、莫氏大宗祠等连缀而成的历史脉络,亲身感受岭南古村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人文积淀,探寻深植于泥土与文化中的“根”与“魂”,为纪录片的创作汲取灵感。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嘉宾赴珠海会同古村采风,探寻文化根脉与创作灵感。

古村新韵:

在“活”的历史中捕捉创作灵感

采风过程中,嘉宾们对会同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和融合中西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调梅祠内的“会同电影小馆”,嘉宾们通过老电影资料与影像装置,回顾了中国电影与岭南文化的渊源。

国文频道国文纪实栏目制片人、自媒体人赵国文表示,虽然早年曾为珠海拍摄过城市宣传片,但此番重访,会同古村依然为他带来了焕新的感知与创作冲动,“像会同这样的地方,展现的是早期乡人扬帆出海,又将异域文明带回桑梓的完整脉络,”他评价道,“这种文化的交融与回流,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纪录片命题,如今通过文创项目被重新激活,尤为可贵。”

本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如同一把钥匙,为电影创作者们开启了珠海北山、会同等极具人文底蕴的宝地。那些被时光浸染的故事,正静候着纪录片的光影去唤醒。

以影为媒:

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届大会的主题紧扣“文化”,这与在会同古村的采风活动形成了完美呼应。

“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搭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其中一个重要使命便在于将中国文化通过纪录片这一窗口推向世界。”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委、广东省旗袍文化促进会顾问高山表示,将非遗融入纪录片创作,既是国家文化战略,也是纪录片人的时代责任。

“我们应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优秀的纪录片展现给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山本人作为非遗传承人和制片人,深感在此领域大有作为,他建议未来可深入挖掘珠海乃至全国的古村落文化、非遗手工艺、美食等,并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全景式展现。

薪火相传:

在光影中守护文明的脉搏

采访过程中,嘉宾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根”的文化价值。

高山动情地指出,会同村那些由海外游子衣锦还乡后修建的宗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根”的所在。“纪录片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根脉文化生动地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他相信,富含文化底蕴的华语纪录电影,必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靓丽名片。赵国文则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分享了从关注宏大主题到记录身边烟火气故事的转变,认为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同样是纪录片记录时代、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此次会同古村采风活动,不仅让与会嘉宾亲身领略了珠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激发了广泛共鸣与创作热情,为未来华语纪录片的创作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大家一致认为,华语纪录片应深度开掘此类文化富矿,让镜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