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郑振华
2025-10-27 22:01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27日晚,纪录电影创作者和镜头中的主人公们走上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荣光大道”,在“日月贝”下,以星光为笔,以大海为幕,共绘华语纪录电影的璀璨画卷,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时代书写者和用真诚传递力量的纪录电影人致敬。
首先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的总导演闫东,导演于海霞,及影片的主创团队们,《新三峡》的导演杨书华。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以自然人文双线叙事,追拍雌性中华白海豚“珠珠”的成长与回归,借白海豚重返港珠澳大桥等故事,既揭示“护白海豚即护人类”的主题,也呼应第十五届全运会倡导的生态与活力理念。“人与白海豚共同和谐生存,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和期盼。”该片导演闫东表示,影片就是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白海豚同呼吸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他还透露,《中华白海豚》有望在十五运会于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之际走上院线与全国观众见面。


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中红线女的徒弟琼霞和制片初谊平,《光语者:独步南极》的制片人卢武,《上学路上之山海无阻》制片于璐,《乡归》的导演徐晓晖,随后共同走上“荣光大道”。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用一帧帧流动的水墨,将其生命画卷在光影中徐徐铺展,用多维度的视角细腻地记录了红线女一生“忠于党、忠于粤剧、忠于人民”的艺术足迹。琼霞在现场回忆了红线女老师对表演中如何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艺术境界的教导。她表示特别想借“荣光大道”的机会感谢粤剧的前辈,并立志将艺术传承好,一段段回忆感人肺腑。琼霞还现场为观众展示了一段“红腔”,向大师致敬。

第三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熊猫奇遇记》中的主人公牟世杰爷爷、导演杨懿丁、张晋,《神奇动物在高原》宣传统筹孟庆璟,《桃李无言》的导演蒋浩。纪录电影《熊猫奇遇记》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讲述了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养老”等故事,表现了熊猫奇妙又充满挑战的一生。该片主人公牟世杰现场科普了“野化培训专家”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圈养的大熊猫不同,野化放归的熊猫幼崽不能接触人,要靠熊猫妈妈教会它生存的本领。我们只是负责照顾好熊猫妈妈,同时监测熊猫幼崽。”




《桃李无言》是献礼中国第40个教师节的一部纪录电影,由中美合作完成。影片通过孩子们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下的成长与变化,全方位呈现了中国教育扶贫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该片导演蒋浩“剧透”了影片如何达到感人效果的幕后细节:“我们走过了22个省市,与拍摄的老师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就能拍摄到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记录他们的真实情感。”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导演徐洁勤,一线话务员刘缓,摄影师冯晶晶,《明月照他乡》的导演武贝,《沙海月明》导演许慧晶作为第四组嘉宾共同走上“荣光大道”。《您的声音》是一部聚焦世界超大城市治理共性问题,呈现北京市市民生活鲜活故事的作品,以12345北京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接入的市民诉求电话为线索,串联起7个故事,为观众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和实践成果。徐洁勤表示,影片里的声音既是市民的声音、是话务员的声音,也是影院观众们反馈的声音,共情就是纪录电影的意义。在“荣光大道”现场,她也想感谢拨打电话的市民朋友们,因为他们也是电影创作的参与者。刘缓在活动现场说,电影让话务员的工作被看到、被理解,这也是12345与市民的双向奔赴。


第五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我要找到你》的导演孟潇,片中被找到的孩子陈昊和他的母亲吴学先,《万里千寻》制片人张骊,《爷爷奶奶那些事》制片人郑泉。《我要找到你》讲述了伍兴虎、王妹芝、吴学先三位寻亲家长,结伴开车踏上艰难寻子之路的故事。影片记录了他们寻亲中的痛苦、无奈与坚持,其中吴学先找回了丢失二十五年的儿子,展现了寻亲群体的执着与希望。“孩子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我不想和他分离,我想要和他团聚,让他回到我温暖的怀抱。”该片主人公吴学先说,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去寻找不放弃,儿子迟早总有一天要回家,正是由于这种信念在支撑着她一直坚持下去,哪怕遭遇再多艰难困阻也从未想过放弃。但真的找到儿子时,却一时不敢相认,怕自己太过于激动让儿子害怕,只让孩子的父亲去相认。现场,吴学先与陈昊还展示了部分被拐儿童的信息,希望通过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这个平台多宣传,助力孩子们早日回家。
纪录电影《家在澳门》的导演王利兵、魏吉雅,制片人薛凤彩,片中主人公萧颂铭、罗杏冰,《光之子》导演卡先加共同走上“荣光大道”。《家在澳门》是一部历时七年打造的纪录电影,讲述了11位普通澳门同胞的真实故事,以平凡人的经历讲述澳门不凡的发展,多视角展现澳门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生活画卷,生动反映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的局面。王利兵表示,创作过程深受感动,影片以此向真善美致敬,日后也将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推出更多展现真实的影像作品。萧颂铭在片中投身推动旧城区活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澳门的根。活动现场他说,作为见证澳门回归的澳门人,感受到的是国家的强大,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让更多人看到澳门的更多面,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第七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回农村干大事》主人公、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燕芬及其妹妹沈笑芬、摄影魏明洋,《胡阿姨的花园》导演潘志琪,《女人世界》音效李晓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氏唢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春风及其家人。《回农村干大事》历时一年多跟拍四个青年创业团队和一个村委会,围绕农业多元化发展等乡村振兴热点话题,以纯纪实手法,展现一群返乡创业青年与乡亲们携手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故事。“在我看来,回农村干‘大事’,从来不是规模的庞大,而是格局之宏大、价值之重大和希望之远大。”该片主人公沈燕芬表示,影片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身后被盘活的数千亩农田,是因他们的服务而增收的农民,“我们所干的大事,就是要用我们新的理念来重塑农业,用新的业态来振兴新乡村,用新的故事来吸引青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回农村干大事。”现场,马春风夫妇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唢呐演奏。

舞台纪录电影《山海情》导演田晨,舞台纪录电影《闯幽州》导演郭子润,百年山牌唐装品牌创始人高山及其家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陈莹共同走上“荣光大道”。《山海情》以歌剧形式再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从贫瘠山区搬迁至永宁县荒滩,克服用电、生计等困难,通过发展双孢菇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最终实现整村脱贫与共同富裕的历程。《山海情》没有刻意放大苦难,反而让扶贫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成为最打动人的部分。田晨表示作为电影创作者,关键是要用镜头把最辉煌、最温暖、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呈现出来,放大且定格给观众,让观众从近处去感受它的魅力。


百年山牌唐装品牌曾作为2010广州亚运会闭幕式官方指定礼服,第21、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官方指定礼服。高山表示,作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希望通过非遗元素服装的呈现,为纪录电影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最后一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导演韩金娜,《隐者山河》导演郭旭锋,纪录电影《我的身后是祖国》的导演彭韬、葛小娟,志愿军老兵何良才,还有纪录电影《父辈的天空》总制片人杨丽,制片人沈青青。
《山河为证》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以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进程,深刻讲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达14年的救亡图存史,反映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美化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今天的观众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更好地去诠释那段历史。”该片导演韩金娜表示,艺术创作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创作团队不断地找专家在海量的史料中梳理线索,发现从1931年抗战开始爆发到抗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按照“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主题去筛选厚重的史料。
《我的身后是祖国》是一部通过80位老兵的口述再现抗美援朝历史的影片。该片深度挖掘并以最先进的4K超高清彩色修复技术还原抗美援朝战争影像,用真实感人的故事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揭示战争的残酷,这部影片更多的是通过以战场为背景,展现抗美援朝老兵的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该片导演葛小娟表示,《我的身后是祖国》通过老兵的口述,展现出他们对“祖国”认识的不断深化,“祖国”不仅仅是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来源,更是他们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荣光属于所有用镜头追寻真善美、以影像传递时代正能量的纪录电影人,也属于那些默默耕耘、以实干成就梦想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们,更属于银幕前、生活中,每一位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认真生活的你我。纪录电影人将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为平凡梦想护航,用镜头将东方的故事讲给世界。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27日晚,纪录电影创作者和镜头中的主人公们走上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荣光大道”,在“日月贝”下,以星光为笔,以大海为幕,共绘华语纪录电影的璀璨画卷,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时代书写者和用真诚传递力量的纪录电影人致敬。
首先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的总导演闫东,导演于海霞,及影片的主创团队们,《新三峡》的导演杨书华。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以自然人文双线叙事,追拍雌性中华白海豚“珠珠”的成长与回归,借白海豚重返港珠澳大桥等故事,既揭示“护白海豚即护人类”的主题,也呼应第十五届全运会倡导的生态与活力理念。“人与白海豚共同和谐生存,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和期盼。”该片导演闫东表示,影片就是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白海豚同呼吸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他还透露,《中华白海豚》有望在十五运会于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之际走上院线与全国观众见面。


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中红线女的徒弟琼霞和制片初谊平,《光语者:独步南极》的制片人卢武,《上学路上之山海无阻》制片于璐,《乡归》的导演徐晓晖,随后共同走上“荣光大道”。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用一帧帧流动的水墨,将其生命画卷在光影中徐徐铺展,用多维度的视角细腻地记录了红线女一生“忠于党、忠于粤剧、忠于人民”的艺术足迹。琼霞在现场回忆了红线女老师对表演中如何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艺术境界的教导。她表示特别想借“荣光大道”的机会感谢粤剧的前辈,并立志将艺术传承好,一段段回忆感人肺腑。琼霞还现场为观众展示了一段“红腔”,向大师致敬。

第三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熊猫奇遇记》中的主人公牟世杰爷爷、导演杨懿丁、张晋,《神奇动物在高原》宣传统筹孟庆璟,《桃李无言》的导演蒋浩。纪录电影《熊猫奇遇记》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讲述了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养老”等故事,表现了熊猫奇妙又充满挑战的一生。该片主人公牟世杰现场科普了“野化培训专家”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圈养的大熊猫不同,野化放归的熊猫幼崽不能接触人,要靠熊猫妈妈教会它生存的本领。我们只是负责照顾好熊猫妈妈,同时监测熊猫幼崽。”




《桃李无言》是献礼中国第40个教师节的一部纪录电影,由中美合作完成。影片通过孩子们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下的成长与变化,全方位呈现了中国教育扶贫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该片导演蒋浩“剧透”了影片如何达到感人效果的幕后细节:“我们走过了22个省市,与拍摄的老师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就能拍摄到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记录他们的真实情感。”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导演徐洁勤,一线话务员刘缓,摄影师冯晶晶,《明月照他乡》的导演武贝,《沙海月明》导演许慧晶作为第四组嘉宾共同走上“荣光大道”。《您的声音》是一部聚焦世界超大城市治理共性问题,呈现北京市市民生活鲜活故事的作品,以12345北京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接入的市民诉求电话为线索,串联起7个故事,为观众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和实践成果。徐洁勤表示,影片里的声音既是市民的声音、是话务员的声音,也是影院观众们反馈的声音,共情就是纪录电影的意义。在“荣光大道”现场,她也想感谢拨打电话的市民朋友们,因为他们也是电影创作的参与者。刘缓在活动现场说,电影让话务员的工作被看到、被理解,这也是12345与市民的双向奔赴。


第五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我要找到你》的导演孟潇,片中被找到的孩子陈昊和他的母亲吴学先,《万里千寻》制片人张骊,《爷爷奶奶那些事》制片人郑泉。《我要找到你》讲述了伍兴虎、王妹芝、吴学先三位寻亲家长,结伴开车踏上艰难寻子之路的故事。影片记录了他们寻亲中的痛苦、无奈与坚持,其中吴学先找回了丢失二十五年的儿子,展现了寻亲群体的执着与希望。“孩子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我不想和他分离,我想要和他团聚,让他回到我温暖的怀抱。”该片主人公吴学先说,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去寻找不放弃,儿子迟早总有一天要回家,正是由于这种信念在支撑着她一直坚持下去,哪怕遭遇再多艰难困阻也从未想过放弃。但真的找到儿子时,却一时不敢相认,怕自己太过于激动让儿子害怕,只让孩子的父亲去相认。现场,吴学先与陈昊还展示了部分被拐儿童的信息,希望通过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这个平台多宣传,助力孩子们早日回家。
纪录电影《家在澳门》的导演王利兵、魏吉雅,制片人薛凤彩,片中主人公萧颂铭、罗杏冰,《光之子》导演卡先加共同走上“荣光大道”。《家在澳门》是一部历时七年打造的纪录电影,讲述了11位普通澳门同胞的真实故事,以平凡人的经历讲述澳门不凡的发展,多视角展现澳门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生活画卷,生动反映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的局面。王利兵表示,创作过程深受感动,影片以此向真善美致敬,日后也将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推出更多展现真实的影像作品。萧颂铭在片中投身推动旧城区活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澳门的根。活动现场他说,作为见证澳门回归的澳门人,感受到的是国家的强大,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让更多人看到澳门的更多面,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第七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回农村干大事》主人公、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燕芬及其妹妹沈笑芬、摄影魏明洋,《胡阿姨的花园》导演潘志琪,《女人世界》音效李晓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氏唢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春风及其家人。《回农村干大事》历时一年多跟拍四个青年创业团队和一个村委会,围绕农业多元化发展等乡村振兴热点话题,以纯纪实手法,展现一群返乡创业青年与乡亲们携手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故事。“在我看来,回农村干‘大事’,从来不是规模的庞大,而是格局之宏大、价值之重大和希望之远大。”该片主人公沈燕芬表示,影片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身后被盘活的数千亩农田,是因他们的服务而增收的农民,“我们所干的大事,就是要用我们新的理念来重塑农业,用新的业态来振兴新乡村,用新的故事来吸引青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回农村干大事。”现场,马春风夫妇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唢呐演奏。

舞台纪录电影《山海情》导演田晨,舞台纪录电影《闯幽州》导演郭子润,百年山牌唐装品牌创始人高山及其家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陈莹共同走上“荣光大道”。《山海情》以歌剧形式再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从贫瘠山区搬迁至永宁县荒滩,克服用电、生计等困难,通过发展双孢菇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最终实现整村脱贫与共同富裕的历程。《山海情》没有刻意放大苦难,反而让扶贫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成为最打动人的部分。田晨表示作为电影创作者,关键是要用镜头把最辉煌、最温暖、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呈现出来,放大且定格给观众,让观众从近处去感受它的魅力。


百年山牌唐装品牌曾作为2010广州亚运会闭幕式官方指定礼服,第21、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官方指定礼服。高山表示,作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希望通过非遗元素服装的呈现,为纪录电影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最后一组走上“荣光大道”的是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导演韩金娜,《隐者山河》导演郭旭锋,纪录电影《我的身后是祖国》的导演彭韬、葛小娟,志愿军老兵何良才,还有纪录电影《父辈的天空》总制片人杨丽,制片人沈青青。
《山河为证》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以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进程,深刻讲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达14年的救亡图存史,反映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美化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今天的观众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更好地去诠释那段历史。”该片导演韩金娜表示,艺术创作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创作团队不断地找专家在海量的史料中梳理线索,发现从1931年抗战开始爆发到抗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按照“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主题去筛选厚重的史料。
《我的身后是祖国》是一部通过80位老兵的口述再现抗美援朝历史的影片。该片深度挖掘并以最先进的4K超高清彩色修复技术还原抗美援朝战争影像,用真实感人的故事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揭示战争的残酷,这部影片更多的是通过以战场为背景,展现抗美援朝老兵的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该片导演葛小娟表示,《我的身后是祖国》通过老兵的口述,展现出他们对“祖国”认识的不断深化,“祖国”不仅仅是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来源,更是他们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荣光属于所有用镜头追寻真善美、以影像传递时代正能量的纪录电影人,也属于那些默默耕耘、以实干成就梦想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们,更属于银幕前、生活中,每一位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认真生活的你我。纪录电影人将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为平凡梦想护航,用镜头将东方的故事讲给世界。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