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新语 | 铲除“论文工厂”毒瘤,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当前因买卖论文导致的学术造假行为数量惊人,屡禁不止,以论文代写代发为主要业务的大量中介机构构成所谓的“论文工厂”,并已形成了相关灰色产业链条,严重污染学术风气,恶化学术环境,导致学术资源错配,学术评价失真,严重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当务之急,必须下大决心坚决铲除“论文工厂”毒瘤 ,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论文工厂”之所以能形成并蔓延主要在于有需求,根源在于错误的“优绩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注重人脉资源的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导向。追求事业成功的定义过于物欲化,缺少长期主义的目标激励,加之学术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导致科研人员更注重短期目标,关注与职业晋升有直接关联度的论文发表,难以专注真正的学术研究。这也造成我国论文发表数量全球第一,却少有创新性的科学发现,许多没有实质创新的学术论文泛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客观上阻碍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从根子上整治“论文工厂”,要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变过去以论文发表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科学设置论文产出和论文发表的刚性要求,以更加多元化、更科学的评价筛选有潜力的人才。做好分类评价,更加关注学术阶梯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铲除“论文工厂”毒瘤,还要严格制度设计与执行。首先,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建立科研过程可追溯机制。要压实平台责任,对掌握期刊发表资源的机构要形成严格的用稿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稿,严管采编人员,完善内审制度和风险预警。对有职称评审和论文发表需求的科研人员以及读研申博的青年学生群体要加强引导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在论文结题、课题申报和期刊发表的关键节点加强督导和提醒。其次,要强化立法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对有偿从事论文代写代发的中介机构要加大惩戒力度,明确法律红线,建议将商业性的论文代写代发行为定义为非法行为,将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入罪,并与征信系统挂钩进行惩戒。最后,要鼓励社会监督,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网信、新闻出版、教育、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构建协调共治的监管网络,加强对灰色产业链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铲除其存在土壤。(作者单位: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文字:李英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叶维佳
伶仃新语 | 铲除“论文工厂”毒瘤,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珠海特区报 2025-10-28 01:30

当前因买卖论文导致的学术造假行为数量惊人,屡禁不止,以论文代写代发为主要业务的大量中介机构构成所谓的“论文工厂”,并已形成了相关灰色产业链条,严重污染学术风气,恶化学术环境,导致学术资源错配,学术评价失真,严重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当务之急,必须下大决心坚决铲除“论文工厂”毒瘤 ,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论文工厂”之所以能形成并蔓延主要在于有需求,根源在于错误的“优绩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注重人脉资源的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导向。追求事业成功的定义过于物欲化,缺少长期主义的目标激励,加之学术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导致科研人员更注重短期目标,关注与职业晋升有直接关联度的论文发表,难以专注真正的学术研究。这也造成我国论文发表数量全球第一,却少有创新性的科学发现,许多没有实质创新的学术论文泛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客观上阻碍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从根子上整治“论文工厂”,要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变过去以论文发表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科学设置论文产出和论文发表的刚性要求,以更加多元化、更科学的评价筛选有潜力的人才。做好分类评价,更加关注学术阶梯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铲除“论文工厂”毒瘤,还要严格制度设计与执行。首先,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建立科研过程可追溯机制。要压实平台责任,对掌握期刊发表资源的机构要形成严格的用稿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稿,严管采编人员,完善内审制度和风险预警。对有职称评审和论文发表需求的科研人员以及读研申博的青年学生群体要加强引导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在论文结题、课题申报和期刊发表的关键节点加强督导和提醒。其次,要强化立法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对有偿从事论文代写代发的中介机构要加大惩戒力度,明确法律红线,建议将商业性的论文代写代发行为定义为非法行为,将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入罪,并与征信系统挂钩进行惩戒。最后,要鼓励社会监督,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网信、新闻出版、教育、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构建协调共治的监管网络,加强对灰色产业链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铲除其存在土壤。(作者单位: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文字:李英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叶维佳